西西河

主题:【原创】看到苟局被拿有感 -- Swell

共:💬280 🌺880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看到苟局被拿有感

    说实话,要是他不被查,我都要把他给忘了。

    当年我记得他是颇为引起争议的。我依然记得河里有几篇神文,云里雾里的谈他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大旗。为了配合尊尊新的治国理念等等。 当时看的一愣一愣的,虽然不解但也深感震撼。如今多年过去,突然发现他的做法倒是真和一尊有几分相似啊,方法相似,过程相似,结果呢,也大概相似。

    首先这里不去谈他经济上的贪腐问题。这个不是公开的活动,只能说抓了就是有了。你不管有功还是有过,犯法就是犯法。这里就不去过于引申这一部分了。

    他当时上台的背景是:大家都看好蔡振华上位,从资历到能力。但是就突然空降一个外行过来。对整个体育界可以说是一个打脸。 体育界是不是有问题呢?确实有:旧的体制弊端越来越大,大家也看出要走到头了。拿纳税人的钱高额投入换金牌,大家也意见越来越大。而看作未来希望的市场化首鼠两端,资本,运动员,老百姓和国家都不满意, 都输。部分功勋团队权势滔天,各种矛盾很大,靠国家硬压着。所以整个体育算是在成绩上欣欣向荣的背景下危机四伏。派一个外行的能吏来整治,应该说思路上不能说是错。

    他的做法就是大刀阔斧。包括提拔很多体育界名人做协会主席,副主席。这个看来算是一个高姿态,具体作用不大。 另一个人尽皆知的动作就是废除总教练,主教练负责制。当时很多捧的跳出来说这叫管理扁平化云云。特别是拿乒乓球开刀。这显然是一步异想天开的棋。可以说权威的受损,从此开始。 直接的,运动员罢赛,最后写个检讨不了了之,还不如你有胆把他们都禁赛了。而刘胖你也动不了,还是回去了。可以说赔上了权威又没做成事情。

    客观来说,也是不应该废除总教练的。中国的这几个强势项目,都是常年集训,可以算是一个公司。总教练算是CEO。教练要决定目前我们哪个项目弱,哪里需要倾斜更多的资源,哪些比赛我们要锻炼人,哪些要隐藏一下实力等等。 这个总教练是一个客观需要,是你动辄要求大赛上乒乓球项目包揽这个目标相对应的。你不改目标,却要削权。就像既要关宁铁骑打败满清,又不许袁崇焕独揽大权一样不切实际。

    最后引起争议的就是体测。老实说,练体育搞体测不能说是错。但是体测本身在当年的语境下就是那种:不懂体育规律,瞎练,显示领导权威的这种口碑。大概就是从当年足球13分钟跑留下的印象。所以一般各个运动队都是自己默默的练体能,不声张。这回一搞体测,甚至搞游泳运动的陆地长跑体测,就给人一种无厘头的感觉。加上一些有意识的宣传,在我看来更像是体育部门的一个报复:你喜欢乱来,我就帮着你乱来。最后弄了一头灰。也可以看出来,很多专业很强的领域,你就这么塞一个人来,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底下不服的话,人家就这么给你反向挖坑。

    而比较遗憾的就是,在重重压力下,过去本来已经形成的共识:体育要尽快,尽量促进市场化转型这一个大目标,很快被领导需要更大的KPI来稳定自己局势这个小环境给取代了。足球一地鸡毛不说了,其他很多管办分离的设想后来也就不提了。 本来在08年成功,12年不错,16年有点差但是老百姓也没太多意见这个大前提下,逐渐退出金牌至上的体制,慢慢往群众体育,职业体育上靠一靠是可行的。从经济角度上说,减少国家的投入,慢慢增加市场上资金的投入,这个方向也是对头的。但是一切又回到原点,甚至更甚:更大的投入到相对冷门的项目,拿了金牌,于是成了仲文同志。 再然后,更大的投入,成功的冬奥会。 大家都开心,就这样吧。

    总体的观感就是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中间不断碰壁,最后灵活转身,恢复原样。 大开大合,最后收效聊聊。反倒是不如过去,小心翼翼,日拱一卒。

    通宝推:普鲁托,西安笨老虎,史料推理,达雅,
    • 家园 【原创】讲讲一个(没实现的)职业化联赛的诞生

      看了很多人写了很多,我想就介绍一个我知道的例子吧。

      当年足球职业化之后,足球运动也一下子火了起来。一时间大街小巷踢球的越来越多。踢的多了,就开始约球了。特别是中学班级之间,你找我踢一场,我找你踢一场。很多教工啊,其他成年人也开始参与了。

      因势利导,吉林市足协决定开始组织业余联赛。 登报,想参加联赛的报名。结果太踊跃了,一看这么多队根本踢不完。决定分三个组,甲乙丙,升降级。而且一周一赛不行,一周双赛,我们比中超更早实现了一周双赛。当时好像一个人报名费是50块,用来场地以及裁判等费用。 我们班兴致勃勃的搞了半天,被班主任提前发现了。早自习讲了半小时:谁敢去踢以后天天后排站着上课,踢一次站一周。 断了我们的联赛梦。好在我们的几个老师还是去踢了,每周给我们更新一下动态。

      踢着踢着各种矛盾出来了,主要矛盾大概有:

      有的球队来不够人,从对手那里借人。有时候借了人之后还赢了。大家有意见。

      有的球队从外边找人,找专业队的。一看明显就是降维打击。

      有人一个人参加几个队,自己过瘾,不公平。

      于是足协马上出台规矩:不许借人,人不够判负;不许找人,否则全队取消资格;一个人一个队,否则禁赛。

      有几个强队开始踢的出名了。结果比赛大家都去看。等我去看的时候发现里三层外三层,我都得搬砖垫脚。队员也有意见,人太多了,边线都不敢出脚了。足协一看,某几个队的相互比赛尽量安排体育场,有看台有跑道,要看上看台看去。

      后来又进一步,队员必须穿队服。随便一个背心不行。影响对方判断。裁判换好哨, 东北易刮大风,原来的哨有时候听不见。边裁的旗子不能随便找个旗子就上了。还发生过边裁拿一根棍子栓块布的窘境。 总之,我快毕业的时候,比赛看起来正规多了。赛后还有很多签名合影的要求。

      水平嘛,说实话都是低水平我看着还挺过瘾的。 各种马拉多纳满场飞。

      说实话,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体育场门口收点钱,哪怕卖点货,就算是职业化的雏形了。要是和周边城市再搞一个更大规模联赛,每个城市第一名之间再赛一下,水平就更上一层楼了。不能挣钱,那就业余的去踢球。能挣钱,可能有些踢的好的就慢慢调整,工作少点,靠足球多挣点。

      像英超就是这么起来的。巴西现在还是如此。

      通宝推:方恨少,
      • 家园 我看的第一场足球正式比赛。

        是我们高中校队,对国企队。

        学生们像千里马一样犀利,师傅们像牛犊一样的强壮。

        意气风发,几乎不敢是事实。

        后来我进了那个国企。

        那时两家的足球队全完了。

        山东地方的特色土气才是常态和本色。

        民国和红军时期,也有这样的时段。

        历史的某个小片段太过闪亮,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历史。

        通宝推:Swell,
        • 家园 足球本来就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 家园 错了。在中国,早期他是个洋味运动。

            1987年的《京都球侠》看过吗?

            改编自小说,协和书院勇夺九龙杯。

            大腕云集,经典啊!

            • 家园 足球就是工人的运动

              随工人兴而兴,随工人衰而衰。

              在国内是如此,在国外亦是如此。

              细节就不要抠了。长期看球的人,不觉得味道变了么?

              • 家园 说到你口服,英国足球是工人运动,不代表一切

                按你这个逻辑,

                巴西阿根廷,那还不得叫贫民窟运动啊?

                在美加,那还不得叫女子运动啊?

                咱们捋捋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历史。

                一个是民国遗传,比如你们广东,乍学会的踢球啊?

                建国后,首批国家队里面还有不少大学生。

                五十年代,和苏东关系好。

                国家队也争气,居然能和当时的世界足球梦之队匈牙利,踢个来回。

                军队将领们深为喜爱体育运动。

                各大军区,东北和各大旧洋场城市为竞赛队。

                中央系统的行业,财大气粗也搞。比如著名的火车头队。

                所以即便说是工人的运动,也得说那是大型国企工人的运动。

                这种形态,足球对于城市普通居民的孩子,不仅是娱乐,还是一种很好的出路,农村子弟没这个机会。

                咱们工人有力量,但也不能啥荣誉都算咱们的。

                • 家园 支持

                  你说的对。

                  足球在欧洲算是工人运动,但是在美洲就不是,美洲当年都没几个工人阶级,有工人阶级的米国偏偏就不玩。在非洲更不是,在亚洲也不是,有趣的是,亚洲几个英国殖民地,阿三,马来亚等等,足球并没多热。阿三玩板球,马来玩羽毛球。

                  老审就是教条了。很多从欧洲出来的东西,其他地方学习,千万别教条。就像马克思,其学说都是从欧洲经验总结出来,而且是为欧洲服务的,中国人学点方法论就完了,非死守马列教条就完蛋。比如马克思说无产阶级无祖国,当时无产阶级百分之九十都在欧洲,人家那就是为了欧洲统一提供理论依据。他那个民族矛盾问题的阶级解释,在欧洲也合理,但是象亚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象阿拉伯的部落间为了一口水源死战,那纯粹是生存资源的竞争,没有阶级啥事。中国人玩马列,还得是毛,以道法儒墨兵等为主,马列就是个补充,不然真会把自己玩死。

                • 家园 只要我不认,你说不到我口服

                  王城兄,你不准我跟 @懒厨 兄学坏的呀?

                  我开始是说“本来是工人阶级”,后来说“工人阶级的”。于是我举例n个,XX队跟XX地区工业的关系,这n个例就干脆请王城兄帮我举了吧,没所谓什么不可自证其罪,这又不是罪。

                  @亮子 河友,当年阿巴可是经济发达,起码是中等,国家。八十年代以后,拉美球员更是欧洲球员。

                  专业技能,文也罢武也罢,要有钱(物),有时间,能把身子放去。

                  足球篮球,本身是体育活动。职业化后,就变成娱乐活动了。

                  昨天看到个待回复贴,说海外中国男不要自卑,要勇于泡白妞,黑白鬼的JJ也不大。我怀疑他搞错了主流,一个是我身边的一般都这么告诉儿子:玩玩没得所谓,你可别娶个鬼妹,打乱种。一个是中国男没几个愿意头上长草原吧。同理,中国家长没几个希望孩子踢球的。

              • 家园 不妥吧,巴西阿根廷有个P的工业,但是足球还就挺强

                当然现在的足球跟一百年前的足球比起来味道是变了

        • 家园 当年我们那里也是工厂队最厉害

          校队踢的好的,往往就被几个大的工厂要走了。

          我当年看过铝合金厂踢另一个化公司的队。 双方不仅水平高,而且队员除了胜负之外,更在乎炫技。有几个禁区内高球,一定要凌空倒钩而不是头球。 边路往往也要一条龙过人。要的就是满堂喝彩。而队员们也是穿戴的非常的职业,每人一个精致的运动包。 让那个时代能有一双布球鞋都很满足的我们看了十分的羡慕。

          可惜后来的惨淡。

          • 家园 阿森纳就是兵工厂队吧

            应该和你说的东北各重工业企业黄金时代活跃的厂队差不多。可惜中国的厂队没有延续到今天。蓝领几乎没有符合自己特质的队伍。

          • 家园 以前很多大厂运动队都特招了一些专业运动员

            篮球队有不少大个子都是省队或者青年梯队的替补,往往进入决赛碰到的大多是熟人

      • 家园 侬是吉林一中的吧?
        通宝推:七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