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七 2024年新楼 -- 骨头龙

共:💬2342 🌺14298 🌵148新 💬19 🌺8 待认可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京中轴线,多好找

                都城规制,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中轴线上的乾清门分开了外朝内廷,延中轴在后宫乾坤两大主殿中间就是交泰殿,后面是御花园,过了神武门是景山。皇后入主中宫,她用的宫殿自然在中轴上。

                不过后来雍正搬到西边养心殿,皇后赶紧也搬离中轴去了偏院 。

                紫禁城里 宫一般指寝宫大院,殿一般指办公殿堂。

                • 家园 以你昭昭,显我昏昏!送你两颗大杏仁。
                  • 家园 要不故宫里需导游呢,皇家房子多啊。
                    • 家园 还没我家村子房多

                      我是野猪,真猪。

                      当年我兴冲冲跑到天安门广扬,一看,就这?最大的广场?跟我乡下晒谷的禾塘差不多了大嘛。想去记念碑看看,围住了,只能遥遥一拜。

                      金水桥?好像还没我们石桥拱得圆,城门又不高又不大,感觉我们村炮楼还厉害点。进了天安门后那个广场,怎么看都跟小学那个院子差不多。那个正和殿,看着还没村里旧屋高大。

                      大约就那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我去玩喜欢一个人,可以任性。

                      • 家园 从天安门到前门得有二里地,你家晒谷场这么大不种点啥?

                        今年国庆看升旗仪式的又十多万人。

                        • 家园 你又来拐我

                          广场,空地才叫广场。

                          你们搞建筑的骗子,随便起个房子就叫广场,后来共产党看不下去了,规定要有一定面积空旷地的才叫广场,有这事吧?

                          广场,长安街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块空地,可不就跟我乡下晒谷的禾塘差不多大么?还是中型那种,没跟最大的比。我们村禾塘大大小小当年十多二十个,最少有三个比那块空地大。

                          咱乡下人,实在。

                          回来补充一下:

                          进大门后的大院,前庭深超百米的,我们沈姓有三座,都不如冯姓那座大:一二进之间超200米。叶姓有一座。都是三进而已。现在全都起楼了,想看也学得看了,说不上死无对证,残迹还是能看出来的。所以我去看那些什么民宅大院,真瞧不上。

                          我们那旧大宅院,我知道确切还在的还有三处,最大的五进。但面是都远不如我们村的那么大。

                          我们村有特点的。语言文化作风都跟周围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我们村本是军事卫所,驻地也是交通要冲,山水河谷交汇之处,北面还村称屯,南面有村称“旗”。我们那几间大屋院子那么大,我怀疑是因为有军事用途,否则好象没法解释。

                          • 家园 那是校场吧
                            • 家园 屯、旗,象东北的称呼。
                              • 家园 搞不好真可能是旗人一度的屯驻之所
                              • 家园 明制

                                明朝驻边卫所旗制,三分守城七分囤田。按考据我们应是当年平瑶寨然后囤防的军队。

                                我们那是南下要冲之一,秦朝就设关,我们村扼守在这段要冲最大山垌的入口和交汇处,水陆都通南粤。

                                不好多说,多说就是发定位了。其实已经发了大致定位了,真有心已经能查到。

                            • 家园 也许?

                              我们应该有古军寨的。

                              在两主河交叉处,有个陡峭的突出平台,叫古围,我有说过的。当年跟国民党的围剿部队打,主要就是在那个地方。

                              古围在两河交叉口,东面的大条点的,距河滩大约300米,那个河滩宽近2公里的。对面是山,原本归我们村的,现在不知道。山脚现在是国道。我之前贴说的那个跳水的水渠,就在古围东边100米左右。古围东南角7,80米,是个泉,流量挺大的,二十多年前卖了给人做矿泉水。古围往北1公里,就是另一条河,这个河滩就是当年东北大军跟土匪打了两天的地方。两条河一由南北一西东直角汇合。古围西面6,700米就是古道。

                              古道南北走向绕村南门牌坊过,拐角处圧村东南,有青砖炮楼。我知道的有三个青砖炮楼,按当时的旧村分布,呈三角形:东南角一个,西南角一个。当年被国民党突袭被围两人据说就是在那里准备以命换命的。东北角一个。东北东南都是我们沈姓的,西南是叶姓的。

                              东北炮楼东距古道约一公里,和古围,东南炮楼对南北古道形成三角鳽包围。

                              而上述古道又分叉出一条古道东西走向,东北,西南炮楼和村北牌坊(已消失),又对东西道形成反三角控制。

                              以古围为基准,北面5公里偏西两公里,河的另一边路的另一边,村名为第x屯。南面两公里偏西5公里左右,村名第y旗,村子较小。这三个地方又对通道形象三角包围。再加上我们村,就把整个河口分层封锁住了。

                              以古道来说,我们那个地方水路可以连通北江,陆路是五个山谷的交汇点,北通湘,西通桂,东出英州,南接南粤。同时也是本县最大平垌的控制点。抗日战争时期挨过炸的,没炸村,炸在村北三五公里外。当时的枪,主要是从溃兵手买的,据说是一箩谷一支步枪,一担谷一支,驳壳。子弹倒没说多少谷,附赠?

                              通宝推:大眼,桥上,
                              • 家园 看来历史考古还真有的做

                                尤其古围,还说不定真有些来历。

                                不过炮楼就说不定是现代的了。

                                • 家园 一个小地方的贼军汉而已

                                  全村12姓的,应该就是一个百户所而已,按考据我们是离千户所所治最远的。解放前我们是不归属当地管辖的,国民党政府屡次来围剿,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所谓考古,无非就是代际传承,对于政府,意义不大。我们连革命老区都没有,几十个人参加革命,成建制的一支排级队伍。当时的书记扣压不办,村民不知,知道的来问就是在办理中。后来革命老区申评结束一段时间后,人们才发现原委。找到苏陶,想请他作证明,其时苏陶已经垂垂老矣,只能说记得印象中是有这么一个排,但是,不能确认了。

                                  也有因由的。早年参加革命最有影响力的几个。一个被控私卖枪支,处分到底。一个被控反革命罪,枪毙了。一个裤带子不够紧,也被处分了,三个人,一死,两个由干部变成终身普通职工,不过后来离休待遇是有的。

                                  说起来,我们村当年其实是恶霸村。我们那一代还流传着某大员回家省亲时怎么偷龙转凤打击恶势力的故事。不过某大员的死也有传说被人坑死,皇帝口喻“剪甲”被改为“挖甲”,十指指甲被生生挖去而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正史是没有的。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对啊,天安门前连街的空地。只不过是皇家的围起来叫天街,

                            天街前的广场才真正出了宫墙。相当于民间大户人家隔了下车马的院子才上街。从天安门到大清门、正阳门(前门)的天街,民国时拆围墙成了广场。天安门广场。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解放后立了纪念碑 建了博物馆、大会堂 、纪念堂。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