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总理和主席,谁才是中国革命的负责人?(一) -- 区块碳链

共:💬47 🌺51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然是共产国际下的子公司

        共产国际公司的绝对大股东是苏共这个子公司。

        中国境内各种共产主义党派,在其远东分公司资助下,开了个联合大会,名叫一大,组成中共。

        共产国际领导培养的旅欧共产小组等中国人共产党派(苏共组织培养),顺理成章并入新成立的中共。在苏共通过母公司共产国际,对子公司中共派出指导人员(苏共人员为主)、提供金援、所谓留苏党员,接下来事情粉刷过教科书上都有。南陈北李最清楚,教员也了解。不懂的,可以去看互联网打车业发展史,资本运作怎么把一堆公司合并成滴滴打车。

        • 家园 共产国际的原始股是犹太人,苏联后来也独立了

          除了苏联,共产国际的犹太人,还投资了很多种子公司,包括中国共产党。

          苏联是共产国际犹太风投的第一家成功公司;

          但是,后来,苏联跟共产国际的犹太人,还是闹翻了。

          苏联的大清洗,很明显,清洗的是苏共内部的犹太人。

          共产国际当年派到中国,参与支持中国革命的大多数共产党员,都是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回到苏联后,几乎都被清洗了。

          --------

          南方大家族一般都保留有族谱。

          周总理家族如果有族谱的话,他应该明白,他的祖先大概就是犹太人。

        • 家园 留苏派和本土派

          留苏派要建设的是分公司,没有自主权,但有母公司的经费支持;

          毛主席要建设的是子公司,独立法人,接受母公司的建议和有限的支持。

          • 家园 自从中国部分精英转向学苏俄

            独立自主与抱大腿接援助,贯穿中共史,全史圈多少人看为国家机密。毛周接棒者,PK持续到西柏坡开大会,影响延续至今。土鳖海龟依旧争斗不断,唯有文明再次崛起才能分胜负。不单是中共,果党也同样,区别海龟派是东罗马或是西罗马的信徒。

            • 家园 如果说周是法国培养的,那么如何解释他在黄埔军校的组织成熟呢?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即少共中的旅欧法国派,去了苏联留学,但是不包括周总。或者历史资料也没提及。

              但是,周总的能力和倾向让人感到疑惑。(黄埔时期相对成熟,更成熟的是毛,似乎是不止负责了上海湖南的招生)

              没有去苏联,就苏联化了,这个事怎么形成的?不犯组织错误吗?

              或者改变对苏联的看法,在苏联存在一个强大的共产国际派系。他们甚至在法国都有了苏联的痕迹和能力。

              但是,为什么不提呢,因为要必须抹黑斯大林吗?

              这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可以和斯大林派对抗?还不是托洛茨基,那么他们是谁?

              这种成长成熟经历似乎又不太可能。

              虽然在苏联确实有不同派系,但是,我们可以认为,大多是苏联人。

              这确实很奇怪。所以说周总没去过苏联,令人感到不可理解。想必是秘密前往,然后获得了授权,大家也认了这种授权,他拥有了较好的基础和地位,由此空降黄埔军校。

              以较高的地位参加了苏联安排的国共合作。总之,说周总因为没去苏联,就此在欧洲获得较高地位,总是让人感觉到,不够合理。

              ▲周恩来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是1922年6月在巴黎成立的,同年10月,少共全体投票表决,并在翌年2月的临时代表大会上,将旅欧少共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国内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支部”。

              由于有这样的历史沿革,党史界对改组前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是党的性质还是团的性质,看法上产生了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旅欧少共是青年团性质。

              王永祥撰文认为,要判定旅欧少共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弄清旅欧少共发起人的本意;其二是要了解作为一般概念的“少共”在当时环境下的含义。

              少共的主要发起者有赵世炎、周恩来、张申府、李维汉等。赵世炎1922年4月26日的一封信中说:“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大约一月以内可以完成)”,并特别提到:“我们已认定青年团之内幕即‘少年共产党’。”在4月30日的另一封信中又说:“我今天正在忙碌,明天‘五一,去巴黎,并拟去蒙达尔尼、里昂、准也儿等处绕一遍,完全为青年团事。”从此可以看出,“旅欧少共”与“青年团”只是名称上的差别,其“内幕”即实质是一回事。周恩来的思想也很明确,在6月的成立大会上讨论组织名称时,他提议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可见他也主张这个青年组织的性质应该是团。周恩来1923年3月给国内团中央写的第一号报告中提到改名称问题时说:他们当时觉得“团体的名称组织有急于改换的必要,于是乃有多数同志提议不待国内信至即实行改组,主张归属国内本团,以明我们去年6月大会组织旅欧少共团体的始衷”。这更明确说明了6月成立大会时的“始衷”是建团组织。

              如果从少共在当时国际历史条件下的一般含义来考察,也可以弄清少共的团的性质。当时在“共产国际”之下有一个“少年共产国际”,是青年共产主义者的国际统一领导机关。各国具有不同名称的“少年”组织是少共国际的支部,而不是共产国际的基层单位。因此,从国际的统属关系中,少共只能归到少共国际系统,而不能归到共产国际系统中。再从国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过程也可清楚这一点。于1920年8月建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思想分歧而在1921年5月解散。而奉少共国际之命回国组织“少年共产党”的张椿年恰在这时回国,经与一些老团员磋商,即为团组织恢复。上述情况清楚表明,“少共”的名称在当时的含义是团组织的性质无疑。

              王永祥还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旅欧少共的组织是旅欧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不仅着手建立少共组织,还受党派遣担任旅欧少共的主要领导职务,形成了党对团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领导,指导团组织创立“共产主义研究会”等,公开发行理论刊物《少年》,表明党组织在青年工作方面的重大进展。

              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认为少共是共青团的性质,但当时党、团界限不分明。该书指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并引述了赵世炎的一份报告说:“本党在西欧的活动无非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实际上都是在青年方面进行了工作。”还引述聂荣臻的回忆说:“在整个欧洲,也只有一个共产党的小组,附在团组织里面,一切公开活动,都用团的名义,党组织从不出面。”

              第二种观点,认为旅欧少共具有党的性质。

              有论者撰文认为,旅欧少共和后来改组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能混为一谈,前者的性质是“党”,后者的性质才是“团”。吴时起对王永祥的意见反驳说,建立“少年共产党”的主张,最早提出来的是蔡和森。蔡和森的本意是“旗帜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并为此作了大量工作。蔡和森回国后,在1922年6月的少共成立大会上为名称问题发生了争议。如果双方都主张建“团”,那根本用不着讨论,问题是一方要建“团”,一方要建“党”。赵世炎、周恩来受巴黎小组委托,要建“团”,思想很明确。但光看到这一方还不够,还必须看到蒙达尔尼那一方,他们不知道张申府巴黎小组的存在,和共产国际也没有联系,因而仍坚持蔡和森的一贯主张。在成立大会上多数人同意定名为少年共产党,就是坚持蔡和森的意见占了优势,而主张用青年团名称的提议被否决了。这不能简单地视为名称无关紧要,而要看到这是蔡和森的意见起了主导作用。

              该论者还进一步指出,在当时的国际历史条件下,“党”与“团”的界线并无明确划分。1921年六七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文件清楚说明,初创时期的“少年共产党”是起了“党”的作用的。但是,“随着共产国际和各个国家共产党的成立,青年革命组织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中的作用也起了变化。”“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如果继续作为政治上独立的和领导的组织而存在,势必导致产生两个分庭抗礼的、彼此仅仅在成员年龄上有所差别的共产党”,今后应该把“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领导力量而采取独立行动的作用……让位给共产党。”这说明,以国际三大为分界线,在此以前,青年组织起的是“党”的作用。而旅欧少共贯彻国际三大的文件是在1923年2月的临时代表大会上。从此,少共才归附国内团的领导,连名称也改为团了。他还引证聂荣臻、傅钟、尹宽、郑超麟等人的回忆,说明他们当时参加的是“党”,不是“团”,后来才改为“团”。因为在少共成立后,陈独秀给少共采信,认为国内已成立党,国外不应再有一个党,因此,少共才在后来改为团。

              作者:刘书楷 郭思敏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 裕

              来源:本文摘自《中共党史辨疑》,刘书楷 郭思敏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内容

              考虑赵世炎、陈延年等即将到莫斯科去留学,大会选举了周恩来、任卓宣、尹宽、汪泽楷、肖朴生5人为委员,刘伯坚、王凌汉、袁子贞为后补委员,并推选周恩来接替赵世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尹宽任共产主义研究会主任,接替了张申府的工作。

              • 家园 犹太的共产国际是中共的天使投资人

                周总理是被选中的财务总管,负责接收和分配共产国际的投资。

                • 家园 按你的说法,这犹太人也太厉害了

                  你这个说法的依据呢?或者说痕迹呢?

                  你这么想,不够合理,如果说也是共产国际派更像。

                  • 家园 犹太人是被欧洲各国排斥的群体

                    所以犹太人里面不在乎民族国家的普世主义者比例非常高,参加共产主义革命的也多。比如马圣,比如托洛茨基。但是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单一的统一的组织,那种犹太阴谋论很LOW。

                  • 家园 共产国际通过周每月支援红军300万银元

                    我记忆中是很老的某个版本的《西行漫记》里,但是我不能确认记忆是否准确。

                    共产国际通过周每月支援苏区红军300万银元。这笔援助跟苏联支援的不一样,苏联支援的是金卢布,另有渠道。

                    周都想办法换成苏区红军需要的物资,运送进去。

                    虽然经手这么大的金额,但是周本人非常清廉,穿戴都非常简朴。

                    ---------

                    另外,30年代的犹太共产党员,跟后来被收买的犹太资本家不一样。犹太共产党员和犹太大资本家,差别之大,类似于一共和二共的差异。

                    30年代的犹太人是被压迫群体,理想是天下大同,或者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讨论】谁给谁钱还不一定呢

                      可能前期上海给苏区转了一些钱去

                      可后来是苏区发过来给上海中央送钱了

                      在红色经济大师毛泽民的操盘下,苏区经济蒸蒸日上,不缺钱花。而且还把结余的资金用贵金属的方式送到苏区,据历史记载,有个案件就是苏区送往上海中央的黄金丢失案。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也有杨立青把黄金送到上海瞿恩处的剧情。

                    • 家园 每月300万,恐怕不到吧,另外,红区一般不用支持,是自筹居多

                      应该是支持城市地工工作。

                      你说一开始的红色犹太人更有共产主义,应该是合理的,所谓真正的国际主义。就是因为这块你再说他们犹太人私利,就不合适了,所谓脱离了低级趣味i

                      斯大林针对的肯定不是这块。

                      莫洛托夫的妻子波利娜·谢苗诺夫娜·热姆丘任娜。她是犹太人,是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之一,曾任中委、渔业部长和国家美术工艺品公司经理。

                      有人指控莫洛托夫的妻子波利娜,她的罪名是勾结犹太复国集团和以色列总理梅厄。 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开会讨论了逮捕她的问题。

                      30年代,锡罐中的鲱鱼根本没有满足该国的大多数人。除了昂贵的冻品,这实际上是苏联人民全年品尝海鲜的唯一途径。但很快,由于两个人的关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Вячеславу Молотову)和他的妻子波利娜·热姆丘任娜(Полине Жемчужиной)。热姆丘任娜是个实干的女强人,1939年,她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职务-----渔业工业人民委员。在此之前,热姆丘任娜在领导香水和化妆品工业总局时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出色的领导才能。

                      波利娜·热姆丘任娜(Полине Жемчужиной 1897-1970)历任香水和化妆品工业人民委员、渔业工业人民委员。她研习过丝绸和合成纤维的生产技术,准许欧洲时尚品牌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开设分店。她在苏维埃社会女性化风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创造了著名的苏联香水品牌“红色莫斯科”

                      在担任渔业工业人民委员期间,热姆丘任娜首先下达了购买昂贵的船用制冷设备的命令,从而将新鲜的鱼储存在船上。此外,热姆丘任娜还将商船船队与渔船船队区分开来,并试图将罐头食品的一系列生产加工流程同样定位在船上,力求靠近鱼类的原产地。在热姆丘任娜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在短短几年内,苏联的鱼罐头品种大大的丰富起来,达到了50多种。

                      而19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批量生产“番茄西鲱罐头(Кильки в томате)”。品尝过资本主义新颖食物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品尝了番茄西鲱罐头后评价道:“您无法想到更好的国民产品”,不过赫鲁晓夫对产品的口味保持了沉默。但是随之而来的有趣的小调“西鲱在番茄酱里游泳,她在番茄酱里很好!”让番茄西鲱罐头在当时确实很受欢迎-----一罐罐极其便宜(仅售33戈比)的罐头食品经常装满苏联商店的货架。

                      番茄西鲱罐头的配方非常简单:鱼、水、番茄酱、盐、糖、葵花籽油、乙酸、香料,没什么特别的。虽然西鲱的价格不菲,即使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番茄西鲱罐头本身也不会从货架上消失。对于许多人来说,一罐番茄西鲱是喝“三人伏特加”时唯一的零食。

                      不过有工人回忆:“菜单上总有鱼的地方。鱼类菜肴将使饭菜多样化。我经常与同事一起用餐。星期四,在这间餐厅,他们为鳕鱼配了鸡蛋,此外还有腌鲱鱼,并用蛋黄酱烤鳕鱼...”

                      为了使菜谱多样化,厨师们绞尽脑汁想出了更加具体的食谱。平时还提供辣酱洋葱西鲱、辣根凉拌卷心菜、熏肉豌豆汤和莫斯科烤鲈鱼(莫斯科名菜之一,所需食材有鲜鱼、蘑菇、番茄、鸡蛋、葱、土豆等)。如果做的不好吃,就有被工人指控贪污的风险,然后倒霉的厨师就会被押送到卢比扬卡(确实有过类似的事情)。其中值得称赞的食堂美食是鲸肉香肠和各种鲱鱼菜肴。事实上,鱼类料理都是经过处理的罐头鱼,亦或者是处理过的鱼类边角料。不过如果你愿意花费3卢布,您还可以在食堂享受一顿丰富的鱼肉烧烤大餐(这样大的花费除非是多人聚餐)。

                      比较明显的是犹太人大会问题,你说这块还是思路合理的。

                      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简称犹委会)是苏联犹太人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1941~1953年)唯一重要的犹太人组织。二战期间,它为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却沦为美苏冷战的牺牲品,遭到苏联当局的残酷镇压。

                      因此,犹委会的悲剧命运就成为冷战时期苏联犹太人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成为斯大林冷战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当然是今天的中国历史学家在西方主流意识的主导下对斯大林的分析,结论就是斯大林利用了犹太人,然后搞死了他们。

                      这个基本也是苏联犹太人所谓被迫害的依据,同时也是一次大规模清洗,这也是西方主流批评的一次清洗,也就是说,你所指向的早期清洗,其实大家都认为是合理的,不像这次这么剧烈的。

                      你要知道,就是布列斯特要塞战役,都有大量犹太人,所谓的早期清洗不是那么厉害的,早期厉害的是斯大林对共产国际的反弹,因为基洛夫被刺事件。因为处理的高层比较多,又涉及了犹太人比例,显得有点多了。

                      而实际上,是因为这次犹太人委员会,被西方渗透,也是战后犹太人归属,他们很多因为斯大林的针对去了以色列。

                      犹太人委员会坐大了,想搞自己的一套,那不仅斯大林不认可,苏共高层也不可能认可。这当然是很可惜的,因为很多优秀人才离开了苏联,不断的进入以色列。这也是以色列基布兹、莫沙夫等机构的意识形态来源吧。

                      斯大林建立犹太人委员会,也是战争时期促进多方合作的一个政治操作。就好比让东正教牧首等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成立、发展、到被斯大林解散和镇压

                      西方主流的总体思路就是这样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QN5MKCV05439LR1.html

    • 家园 周是谁培养的?

      共产国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