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两会记事 -- 神仙驴

共:💬2453 🌺15387 🌵4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的确是赌赢了

                  估计冬天放开,还有考虑第二波高峰刚好在春节假期期间,而第二波高峰按国外的经历看,死亡率更高。想着春节本身就有停工停产,大量务工人员返乡,会影响相对小。

                  估计谁也没想到过峰这么快。

            • 家园 要是习大大当时亲自动员亲自部署,天下何足定哉?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

              中国最有的实力的集团---体制内当时已经转向了,一方面奥米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各地大员却又守土有责,失地就摘乌纱。一方面库平银源源不断打给核酸公司,养廉银见底就是个时间问题----体制内难道还真有清零爱好者啊!

              中国最有的活力的集团---私营企业更是望放开如婴儿之望父母,久旱之望甘霖。

              只要事先退烧药备足,哪个反对派会出来跳梁?

              习大大不见于此,可惜可惜,还没有达到尧舜禹汤的境界。

              去年八月放开? 万万不可能,除非二十大提前

              说句老实话,二十大在大局面上的重要性,肯定高于多拖几个月的代价。或者说为了二十大安定祥和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清华的讣告翻两番都不要紧,属于可以承受的代价。

              如果七月份开二十大,那么八月份放开倒是有可能。但是那时候很多事情还没摆平,根本开不了。

              河里有人鼓噪,应该夏天放开不是冬天放开,但是去年夏天不可能因为迎接二十大,拖到今年夏天可能太迟了,财政支付不起,那就冬天开放呗。

              毕竟少死几个老年人,不是任何国家的优先考虑事项。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七天,
    • 家园 【原创】再说外交部(十六)

      【老马识途】

      与秦刚出任外交部部长、卸任驻美大使同时,外交部网站更新,“主要官员”栏目里,列第一副部长的马朝旭简介耳目一新。

      https://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ygy_673101/MZX/

      点看全图

      马朝旭由此成为外交部内的第三个正部长级官员,排在部长秦刚、部党委书记齐玉之后。

      部长、部党委书记都是部委领导里确凿无疑的正部级职务。马朝旭的职务头衔仍是党委委员、副部长,也就使其成为三十多年来,外交部里第一位不挂部长、部党委书记、外办主任等正部长头衔的正部长级官员。

      本系列(二)中说过,

      所以,与秦刚出任外交部部长同步,马朝旭明确正部级,加上外交部已有的党委书记齐玉,在部内已经有三位正部级领导,显得拥挤不堪,假如他们之中无人即将晋升或调离,就有些不正常了。从历史上说,外交部部内也从未出现过“三头”现象(即非国务院领导兼任的部长、部党委书记、正部级副部长,三者长期并存)。至于说部外算上其他外事口单位(三驾马车),或是短期,那是有的。

      因此,马朝旭被明确为正部长级,一个直接前因,就是秦刚很可能要晋升国家领导人,从而使得届时秦刚无论是否还兼任外长,都会给外交部留出一个正部级编制出来。这个名额先用起来。

      那么,把秦刚晋升国务委员的缘由放在一边,先接受秦刚任国务委员的假定,这种情况下,由马朝旭正式出任外交部长的可能性有没有,有多大?

      要我说,秦刚任职多短的外长,都不是他是否继续兼任下去的原因。尤其新时代以来,大变动时期,已经破例破出习惯了。

      况且,马朝旭未当选为二十届中央委员,也不是他不可以出任外长的理由。

      这个多说两句。就是前一届中央讨论新一届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选时,虽然连带着相关地方部委领导人会有变动,有时谁来接任也是彼此默契下的心知肚明,但对部级领导人的安排,会有部分变动滞后和不及确定的 情况。

      尤其一个部委通常只出部长、党委书记为中央委员,如果这位部长将在会后调任晋升,接任部长因此没有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并不算少见。

      举例,5年之前。2017年十九大,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毋庸置疑的成为中央委员,但他在来年两会出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之后,离开财政部,新任部长刘昆则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党内身份是中央纪委委员。同样,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十九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来年两会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接她班出任国家卫健委主任的马晓伟(原卫计委副主任),则压根连中央纪委委员都不是,党内是“三非”。可见这种情况下,继任者未必需要是中央委员会成员。

      虽然这么说,但秦刚晋升国务委员后,马朝旭出任外长的可能确实不太大。这主要是从工作角度出发:

      1)秦刚这里,作为后来居上的外交部长,资历又浅,升得又快,能力如何未及施展。这就自带难题。

      做个稳当的领导不易。要么有深厚的背景,要么有过人的能力,要么有出众的才华。如果都没有,那就只好靠积年累月的资历。不然,下面怎么服气?

      可是连资历都没有呢?还是先靠高一级的头衔,实务上却不可放松。分管外事的国务委员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但外交部长却是实实在在的实务工作者。没有这个职务,诸多繁复细致的外交工作便不好直接参与,对自身发展不利。

      再说,与国外打交道,外交部长的头衔往往不可或缺。外交部长加国务委员衔是为进一步方便开展外交工作,根基还是在于外交部长。

      秦外长要打好做分管外事的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长远打算,还是稳扎稳打合适。

      马朝旭这里,几经波浪,晋升正部长级已是多少外事干部梦寐以求的毕生向往,既得陇,何望蜀焉?由这位老部长辅佐新外长,相信也是使其成为正部长级的要求。可以知足了。

      分割线

      马朝旭职务介绍后的括号内容,除了确凿的正部长级外,他的分工介绍值得一说。

      马朝旭——(分管外交日常业务工作,正部长级)

      看到这里,很难不联想到,在马朝旭之前,做到第一副外长位置的乐玉成。当时他的职务分工介绍是这样的:

      乐玉成——(分管日常外交业务工作及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和欧亚地区事务)

      两者十分相像,却又有差别。

      有些部委的第一副职,职务后会有类似说明和括号,常见的是——“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正部长级)”。比如李书磊的简历中,就出现过两次

      ...

      2020.12-2022.04,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正部长级)

      2022.04-2022.10,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

      果然,外交部就是与众不同。其他部委中“分管日常工作”的表述,外交部这里一变为二,还不尽相同:

      “分管外交日常业务工作”,“分管日常外交业务工作及...事务”,区别在哪呢?不就是把“外交”放在“日常”的前后吗?

      我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强做解释:

      “分管外交日常业务工作”,大概可以理解为分管外交部日常业务工作,大致相当于其他部委表述中的“分管日常工作”了。所以,这就是习惯说的常务副职,外交部平日里的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可以过问分管。

      “分管日常外交业务工作及...事务”,区别也许就在于,分工只限于外交业务工作。外交部里,有外交业务,也有非外交业务,如行政、财务、干部、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等等。这些工作,不须乐玉成操心。所以,乐玉成当年的分工里,除了“分管日常外交业务工作”,还有“及”字后面的“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甚至后面还突出兼管的“欧亚地区事务”。这就比较明确了,办公厅、政务公开等工作,是“外交业务工作”之外。

      所以,比较马朝旭、乐玉成的分工,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马朝旭分管全外交部方方面面,乐玉成是只在外交业务工作上管总,再加上办公厅、政务公开,和作为欧亚地区事务的主管。因此,马朝旭有(正部长级),乐玉成没有。

      一家之言。

      话说,同代两人的培养成长,无论在现实还文学中都留下许多传奇。“六代猢狲”也好,郭靖杨康、绝代双骄也好,不同的发展环境和际遇,意气风发的两人,也许殊途同归,也许天上地下。不可一语概之啊。

      通宝推:桥上,偶卖糕的,黑山老妖,
    • 家园 【原创】再说外交部(十五)

      【年末惊喜】

      喧喧嚷嚷的二十大结束,中央委员里没有乐玉成的名字(当然没有),也没有跟乐玉成一起作为60后任外长助理的马朝旭的名字,没有尚在冷宫中的宋涛,更没有郑泽光、谢锋......

      外事口的二十届中央委员,只有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中央外联部部长刘建超,和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刘海星也是中央委员,但其所在的国安办不算在外事口内。)

      秦刚出任下一任外长,板上钉钉。

      按照通常步骤,二十大后,找空把秦刚调回外交部,先行出任党委副书记,加(正部长级),分管部里日常工作,一边熟悉全面工作,同时准备3月份接班就是了。就像前辈李肇星、杨洁篪、王毅那样——李肇星于驻美大使任上,调回部内出任党委书记、副部长,2年后十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次年换届出任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于驻美大使任上,调回部内出任党委副书记、副部长,2年多后直接出任外长,半年后十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王毅于驻日大使任上,调回部内出任党委书记、副部长,一年后十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次年两会后改任中央台办主任。

      与前辈们略有差别的是,秦刚是于驻外大使任上直接当选为中央委员,距离来年两会换届还有四个多月,虽然还在海外,但及时返回部里过渡一下,换届时扶正,时间上,完美。

      而事实上,二十大后,中央确实在进行密集的人事调整,但是,第一,优先级是由高到低,先对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进行调整,后面才慢慢轮到省部级;第二,极大的受到了疫情的干扰。

      疫情先不提了。

      二十大后中央人事任免,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1)大会结束到10月底。主要涉及:

      1.1)外地新任政治局常委相关变动,主要是为外地常委进中央工作:

      政治局常委李强免上海兼职,政治局委员陈吉宁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因此,陈吉宁的北京市市长职务,由市委副书记殷勇代理;

      政治局常委李希免广东兼职,政治局委员黄坤明兼任广东省委书记;因此,黄坤明的中宣部部长职务,由政治局委员李书磊担任;

      1.2)涉及中央部委首长的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层次变动:

      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书磊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石泰峰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

      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陈文清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

      陈一新接替陈文清出任国家安全部部长;

      2)2022.11到2023.1月初,主要涉及兼北京书记的政治局常委和外地中央政治局委员层次变动:

      2.1)政治局常委蔡奇免北京兼职,政治局委员尹力兼任北京市委书记;因此尹力的福建省委书记职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周祖翼出任;王晓萍任人社部部长;

      2.2)涉及外地政治局委员层次变动:

      政治局委员刘国中免陕西兼职,省长赵一德任陕西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赵刚升任陕西代省长;

      政治局委员张国清免辽宁兼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任辽宁省委书记;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

      政治局委员李鸿忠免天津兼职,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改兼任天津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改兼任重庆市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任浙江省委书记,甘肃省委书记尹弘任江西省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胡昌升任甘肃省委书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梁惠玲任黑龙江省代省长;

      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干杰免山东兼职,山西省委书记林武任山东省委书记,山西省省长蓝佛安任山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任山西省代省长;

      2.3)涉及疑似候任国家领导人层次变动:

      谌贻琴不再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麟出任贵州省委书记;

      吴政隆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任江苏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第一书记陈刚出任青海省委书记

      2.4)中央其他部委变动:

      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毅免兼外长职务,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出任外交部部长;

      中央政治局委员石泰峰免兼中国社科院院长职务,副院长高翔任社科院院长;

      宋涛取代刘结一出任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

      3)2023年1月上中旬,各省级地方两会换届

      ...

      大会之后,因为各地担负大会传达、疫情管控巨大责任,而地方上相当多领导人要进中央工作带来人事上的连锁反应,所以重要的任免也是以地方为重。要等地方上差不多完事了,12月底,才宣布秦刚、宋涛等的新任命。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3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预备役人员法、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决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秦刚为外交部部长,免去周祖翼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晓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126、127、128、129号主席令。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

      这里其实有一个程序问题。作为国务院组成部委的外交部,其部长任免须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而常委会会议按一般情况,是每两个月召开一次。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是在二十大刚刚闭幕2天后召开,通过的国务院部委人事议案只有一项,即任命陈一新为国家安全部部长,取代已出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陈文清。

      时间上看,即便已确定秦刚将出任外交部部长,在二十大之后立即任命就位,时间上赶不及,也没有到政法委那样的必要程度。

      到12月底的二十大之后的第二次人大常委会议,时间上富余多了,而且,在美国近距离观察中期选举选情,也是秦刚大使可以亲身体验的难得经历。

      美国中期选举前,中国驻美大使出任外交部长,有可能使中国本身又成为选举话题,对中国而言毫无必要。选举结束,政情稳定,拜登及布林肯才有可能腾出空来,再跟将离任的外长大使有个最后的交流。

      综上几点,12月30日的任命,时间上说,可谓恰到好处。

      说到这里,看到有人揭示的“把戏”,不禁哑然失笑,但感觉也有些道理——现在领导人的简历是简到没有任何以往经历了。但百度上的领导人履历,还是有年份-任职的。当然最初是精确到月份的。拿掉任职月份后,今后如果百度简历还能保留一段时间的话,大家看到的秦刚简历,可能就是:

      ...

      2021-2022 任中国驻美国大使,

      2022-2023 任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2023- 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

      ...

      如果精确到月,其实是

      2022.12-2023.3 任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看到了吗?不精确到月份的话,是不是会认为秦刚起码任了一整年的外交部长?这可能就是取消月份后想要的效果。这就是简历时间只取年份的妙处之一。

      另外要说的是,在外界把眼球投向秦刚成为外长的大新闻的几乎同时,还有一条重要人事任免消息: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2年12月29日)

      2022-12-29 17:49 来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宋涛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任命高翔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任命杜江峰为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任命张平文为武汉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免去刘结一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职务;石泰峰不再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职务。

      老将宋涛,几度浮沉,在错失二十届中央委员后,复出担任国务院台办主任。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本来中央党口职务变动不一定需要正式对外公布,多是从领导出席活动等方面侧面得以认证;而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却是有正式公布的,所以宋涛的新任命是通过政府形式公布的。

      有老帖:

      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840865-10514

      关于台办和宋涛

      宋涛的复出,以及他之后成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明白无误的表明,他将晋升国家领导人的确定前景。

      略讲一下中央台办(国台办)。在上面链接里说过重点。

      1988-2008,20年来,3位主任:丁关根、王兆国、陈云林,各有故事,但与外事系统没有直接关系。2008年王毅出任台办主任以来,其后至今历任主任则都出自外事口:王毅、张志军、刘结一、宋涛。台办主任多满足了外事系统资深干部升级或正职的愿望。但从功能上说,外事固然与台湾工作有关,台办主任要知台就更好。在福建长期工作过的王兆国、宋涛则有可胜任的背景条件。宋涛是第一位成长于福建的台办主任。他任这个职务也算众望所归。

      宋涛的最终去处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了。他没有中央委员身份,也就失去了任国务委员的可能。同期发生的宋涛的复出、秦刚的就任,揭示外事口新老领导的安排将一一到位。

      【外长大使】

      2022.12.30,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驻美大使秦刚为外交部部长。

      这一任命又破了许多惯例和创造了许多纪录。

      #资历年限最浅的外交部长

      几位老革命家不提,从第一个副部级职务到被任命为外交部长,吴学谦历经4年10个月;钱其琛是6年;唐家璇5年;李肇星8年;杨洁篪9年;王毅则是12年。

      秦刚是4年3个月。

      #第一个出自礼宾司的外交部长

      秦刚于2014-2018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第一个有驻英使馆工作经历的外交部长

      #第一个在驻外大使任上获得任命的外交部长

      这个多讲几句。

      有一条极其罕见的新闻,是这样的:

      https://www.mfa.gov.cn/wjdt_674879/wjbxw_674885/202301/t20230102_10999728.shtml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日,外交部长秦刚大使在美国与美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秦刚向布林肯道别,忆及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与布进行了数次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见。期待与布继续保持密切工作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改善发展。双方并在通话中互致新年问候。

      由于秦刚是2022年12月30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外交部部长,2023年1月2日奉调回国,1月5日被正式免去驻美大使职务。所以,在12月30日到1月5日期间,他是同时拥有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两项职务的。因此会出现“外交部长秦刚大使”这一罕见的头衔。

      在此之前,最接近的例子,是第五任外长黄华。他于1976.12.1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职务上离任、奉调回国;一天后1976.12.2,即被宣布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但从大使到外长之间,仍有时间间隔,没有重叠。

      至于说驻外大使任上被任命为副部长但还继续履行大使职责的,例子其实倒有一些,但规格实在不同,也比不上部长大使的轰动效应,就不提了。

      还有一条暂时还有变数:

      #四十年来,第一位将历经两位(或以上)总理的外交部长

      更早前,曾有乔冠华先后在周恩来、华国锋两任总理手下,黄华在华国锋、赵紫阳两任总理手下任外交部长的事例。但自1982年吴学谦出任外长以来,基本是一任外长只跟一任总理,比如吴学谦跟赵紫阳,钱其琛跟李鹏,唐家璇跟朱镕基,李肇星和杨洁篪跟温家宝,王毅跟李克强。秦刚上任外长,赶上了李克强最后一届内阁的尾巴。由于新一届内阁总理已定,届时秦刚还有很大几率是新一届政府的外交部长,所以难得的成为李克强、李强两任总理的外长。

      之所以还有变数,是还有一种小可能性:秦刚担任两个月的外长,晋升国务委员后,就不再兼任外长了。外交部长由其他人出任。这样的话,秦刚再添一条纪录:任期最短的外交部长。可有这种可能?

      关键词(Tags): #四十年来通宝推:秦波仁者,偶卖糕的,西安笨老虎,凤城,流浪肥猫,
      • 家园 一语成谶,神人!
      • 家园 21届大概率换总理,那秦就跟三个总理了
        • 家园 有这可能,所以我说,两位(或以上)

          不过还是要先看,没有比如马朝旭三月出任外长的事件发生,再就是,李强连任总理的几率多大。

          倒是不违反两个任期。

          • 家园 这个

            你觉得他安排60后办公室主任丁出任常务副干嘛的

            • 这个
              家园 可见你是才来

              新时代,李强下届未必退。丁现在的位置,未必是“他”想这么安排的。

              • 家园 丁现在的位子怕是交换出大获全胜的条件

                丁本人是喜形于色的

                另外,接受了丁在身边那么多年效劳,才确保了去年底的胜利,三五合力无坚不摧。

                三代早半年驾鹤,局面可能都大不同

              • 家园 有人说了

                老大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有成为接班人希望 至少现在 丁如果在五号位 就有人浮想联翩 同理 老大也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权柄过大 所以陈跑去接任魔都书记 为了帝都稳定过度 提拔副书记接任书记 明面上提拔最高的魔都书记 实际上没有提拔一个自己人

              • 家园 丁估计是常委要定了,其他的安排不上

                总理和书记处的核心位置一尊不可能让,而人大政协他们的人都占上了,只有纪委和副总,显然给他纪委一尊也不能放心,最后妥协成这个样子。中间的关节应该是,赵从一个妥协的中间人物变成江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