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陈太丘诣荀朗陵 -- 西瓜子

共:💬72 🌺6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 家园 分两个情况来看

                现实模式里面,曹雪芹 他家不过是包衣奴才,离清帝国开国功臣那种离得距离还是不小的,所以 他也没往实里写:因为他也不完全懂

                在 红楼梦本身世界来看,那个朝代开国有四王八公,贾史王薛虽然号称四大家族,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贾家不仅公,而且是双国公;史家 侯;王家伯;以上三家都是正经有军功爵位的(中国古代,开国的军功爵,极少轻授;功臣之间争班位吵架的、却很常见……)薛家是皇商, 给以上三家搂钱的白手套……

                但是 官二代迅速废柴化(真实历史:明代李景隆),何况贾家已经到了 第三四代?宁府贾珍,就是第四代所以他的爵位是三品将军,荣府贾赦却是一品将军,就是爵位降级承袭的原因。

                后代也有不废柴化的,在贾宝玉活跃的时代,四大家族在 朝堂上的 话事人是 他舅舅王子腾啊,要不怎么王夫人地位高呢

                王子腾的官位:京营节度使、九省都检点,都是有实权的军职……所以 贾宝玉不得不去应酬这位亲舅舅

              • 家园 工部者,内务府也
          • 家园 这个你也是 事后看才这样

            前四史 包括 汉书……严格意义上都是私人撰史(虽然司马迁和班固的条件更好)

            元康七年(297年),陈寿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他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上书说:“从前汉武帝下诏令说:‘司马相如病危,可派人去取回他的著作。’使者得到了司马相如遗留的书籍,内中谈到帝王祭拜天地一事,武帝大为惊奇。臣等认为,已故治书侍御史陈寿所著《三国志》,书中多有劝诫之言,阐述前人的是非得失,对今世的教化大有裨益,尽管文辞不及司马相如,但质朴实在,恳请陛下采录其书。”惠帝于是诏令河南尹、洛阳令派人去陈寿家,抄写其书。

            陈寿的书,当时虽然流行,且有不少人知道……但是 并不是正史(正史就不需要派人去家里抄了)何况 晋受禅于魏,王沈的魏书 才是 晋初 官版正史(王沈我记得就是 卖了曹髦那个),而且 史家一般都认为 陈寿没少借鉴鱼豢的魏略……所以 不存在一个是私家笔记不考虑避讳,另一个正史 避讳严重的问题……如果说陈寿写书谨慎,那更可能是因为 他亡国降虏的身份吧

            • 家园 你说得对

              不过陈寿的三国志流传开来,被确认为正史,原因是他的书完美体现了魏晋的政治正确。也就是魏晋开国高大上,完全顺天应人,实际上隐瞒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丑事。

              • 家园 非也非也......偶也要包不同一把

                三国志列入正史,有内容和文笔的因素,也有幸运的因素——新五代史出,旧五代史不废,南史北史出,而宋齐梁陈书不废,正史本身是允许对同一段史实作分别描述的;那王沈魏书、鱼豢魏略 遗失,很大程度上是倒霉(裴松之尚可见,且宋齐梁陈书 也有不全的;旧五代史也是),当然 永嘉南迁 连尚书都能丢了,搞出伪古文尚书案来,所以丢几本历史著作,实在太正常了

                文笔上,三国志简单质朴,不好描述的事情,不写就是了;不比王沈的 魏书,连篇累牍的掩饰,反而更是马脚露出太多;是否伟光正,留给后人判断去,这才是良史之才嘛

                从篇幅分配上,三国志以魏为主,但是吴蜀都给了合适的篇幅和合适的描述——诸葛亮父子对陈寿并不好,但是陈寿也没有照抄 魏国官方文字:“亮军败呕血....." 云云吧(很多人说陈寿批评诸葛亮将略非所长是偏心,可是 同样是陈寿的季汉辅臣赞还有 五虎将传的结尾咋写的: 诸葛亮功德盖世.....还能咋 赞美啊)

                三国志的描述非常符合南迁的东晋的状态:承魏晋统绪,处孙吴地盘,类似蜀汉处境;所以 就被大家广泛接受了呗

                另外,王沈、王浚 父子都不忠,即使是在魏晋之交,也被舆论所鄙视,这也是王沈书 难以流传的原因之一吧(魏帝曹髦好学有文才,多次请王沈及裴秀到东堂一起讲解谈论学问,切磋文章,把王沈叫文籍先生,把裴秀叫儒林文人。临难之时,王沈出卖曹髦而得富贵;王浚,跟随贾后,毒杀晋太子司马遹。为安北将军,引鲜卑攻陷邺城。不但任由士众在城内抢掠,更纵容鲜卑士兵掳掠妇女,甚至杀害协助妇女躲藏的人。最后试图称帝,割地自雄,败给石勒而身死,属于一无是处的家伙;他家的书,恐怕是传不下来)

        • 家园 说到小作文,的确,刘义庆就是当日的公知领袖

          世说新语就是小作文大合集,恰如东林党及其东林书院

          • 家园 也聊聊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是取代东晋、建立刘宋政权、人称“南朝第一帝”的刘裕的堂侄。

            刘裕死后,长子也是皇太子刘义符继位。

            刘裕临死之前,为了刘义符的皇位稳固,特地安排了几位顾命大臣来辅助他,可这几位顾命大臣居然接了任务又反悔,说好的辅助,没过两年却将刘义符给废杀了,然后将第三子刘义隆推上了皇位。

            刘义隆从大哥身上看到了这些权臣的不靠谱,登基之后不到两年,便将这老几位诛杀一空。问题是刘义隆身体不太好,老是生病,生病期间,便将打理国家交给了四弟刘义康。可是,时间一长,刘义康还好,但他的手下人开始胡思乱想。

            于是刘义隆便听到了一些风声,生了猜疑之心。权臣不靠谱,宗室也未必靠得住。后人总说皇帝好猜疑,视兄弟如豺狼,视大臣如仇敌,可如果不猜疑的话,坟头早就长满了草。

            身为宗室的刘义庆,30来岁的时候,便赶上了这一波猜疑期。为避免惹祸上身,刘义庆选择远离京师,主动申请去地方,任荆州刺史。

            刘义庆在地方还不能表现的奋发有为,混吃等死又太无聊,于是便召集一帮文人编书。《世说新语》就是刘义庆这项工作的成果之一。北宋时期,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可反对无效,只得离开朝廷,带着一些人编《资治通鉴》,应该是从刘义庆这里得到启发。

            《世说新语》记载了上自东汉,下至东晋的一些人物言语和轶事,其覆盖的历史时期,专业史家文献有《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这三本书里面,写两晋的只有《晋书》,可《晋书》成书比较晚。

            《晋书》还是到唐代,由李世民下令,房玄龄等大臣主持编写的,距东晋已有200来年。而《世说新语》成书时间,距东晋灭亡也就二、三十年。对于东晋的人事,刘义庆他们相当于解放初期的人写民国,很多人和事,他们要么是亲历者、见证者,要么听家族中长辈说过。因此,后世研究东晋的,常以《世说新语》中相关记载为第一史料。

            可以说,《世说新语》虽不是正经的史书,但其史料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独立寒秋HK,三笑,凤城,白玉老虎,听松,何求,empire2007,起于青萍之末,李根,方平,铁手,西瓜子,
            • 家园 刘义庆还好,司马光就是借写书反对新法

              当代公知的鼻祖之一。

              所有古代文人之中,最无耻的算是在明朝装13,到了清朝乖得像哈巴狗一样的、当了汉奸的侯方域之流,其次最讨厌的就是司马光这类。

            • 家园 今天看到一个:周处除三害 好像也是假的 -- 有补充

              周处除三害 都入选中学课文了……

              也是时间对不上 周处:240-297……而他改过自新之后去 求教的 名士 陆机、陆云哥俩,生于261/262……

              虽然 不乏向 晚辈请教的例子,但是 这中间还隔着个 晋灭吴呢。 亦即,陆机陆云兄弟得享大名 那是晋灭吴之后(280年这俩兄弟 才不到20,何况他俩还有 哥哥)

              而周处 当时已经是 吴国 无难督,正经的中高级军官了,他除三害 怎么看都是 三十岁前 荒唐岁月的事情……(据说 这个故事 原型 是 戴渊 改过,求教于 陆机)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周处是周鲂的儿子 -- 补充帖

              周鲂,227年左右作了 吴鄱阳太守,诈降 于 魏大都督曹休,引发了 228年的 石亭战役…… 史书不载周鲂 年龄和卒年,但是 说他在郡十三年,病故……也就是说 周鲂 240年左右就死了,这也是周处的 出生年下限(就是他肯定比 陆机陆云年长20岁左右)

              周处老爹死的早,又是武将的子弟,年轻时逞勇斗狠 完全正常,但是他改过之后 去请教的人,怎么看都是 陆机的老爹 陆抗 才更合理😂 何况 石亭战役, 陆逊正好是总指挥,是 周鲂 的上级领导

              • 家园 周处的儿子比 陆云 大四岁

                ……说着 周处 少年不更事,当时豪族成员该干的事情一件也不落下,258年 他就有了儿子 周玘。此外,三国时代人都才兼文武,周处虽然后来作的最多的是武将(最后在战场上壮烈了)但是 最开始 却是在 东吴 朝廷的 东观 作文秘工作,还留下了 风土记 等 作品……入晋 之后 先后还干过 太守、御史中丞等职务;怎么看都是 多才多艺的 官宦子弟……当然 魏晋之交,似乎 学曹操的太多(清平之奸贼 乱世之英雄)我看到好多 那时候的官员名士 带队抢劫了(包括石崇、祖逖、戴渊……)

            • 见前补充 4846924
            • 家园 世说新语属于掌故

              自有其参考价值,但是 并不一定准确

              上面的例子就是说明,陈太丘见荀朗陵 是 士大夫心目中的 历史,不是真实历史

              同样,建国之后 文史馆的那些老名流 收集整理的民国掌故,也是 半真半假;试举一例:

              大意是,1946-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公教人员因为靠政府工资维生,迅速陷入赤贫(对于普通公教人员这是事实哈,并非哭穷,毕竟他们连种菜养鸡这种最简单自救的条件都没有) 一个著名案例被描述为 陈寅恪为了 冬天取暖买煤 把自家的藏书都卖给了 北京大学……

              但是,查北大档案,收购陈寅恪藏书为事实,但是讨论报价是春天,最后派车收运是夏季……即使是为了济贫(陈 已经瞎了,他结婚晚,女儿都未成年,家庭不算富裕)也和买煤取暖没关系

              当时 即使是 大学教授,其生活也被恶性通货膨胀 困扰(中小学更穷,不必说)这是真实的,但是 卖书卖煤的细节,无疑是虚构的

              通宝推: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