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淮阴候的救赎---评韩信的心路历程 -- 机会主义者

共:💬197 🌺2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树展方式应该比较清晰吧

                      我习惯每个段落五节,按层次递进。

                      还有一个段落就该结束了,接下来的新贴不会那么长了。

              • 家园 小小地争辩几下

                (1)韩信对漂母、亭长、少年的报答我认为是符合传统的道德和逻辑的。不是从客观效果而是从对韩信的主观影响以及韩信企图通过这种报答对外界的影响出发的。对漂母的报答是因为漂母救己于危难,而且很好的表达了自己对一点点恩惠也以涌泉相报,影响非常积极,所以没有争议。对亭长其实不是报答而是惩罚,即所谓为德不终。这里针对的不是亭长妻对自己的刻薄,而是亭长从“自己人”转为“敌人”。对亭长的讽刺诗警告跟着自己干的部下不要走错路。对少年实际上完全是做给他人看的,表白自己当年的动机,试想如果杀了那少年,后人会认为韩信忍辱当初是胸怀大志吗?其次则是显示自己的大度。也是让其他敌视过韩信的人可以选择投靠自己。

                (2)窃以为韩信对刘邦不是没有警惕,恰恰相反,在讨封齐王时就已经了开始了。韩信作为一个贵族后裔和武将,韩信不愿意放弃寻求富贵,不愿意交出兵权(一个职业军人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熟悉的一切呢?除了带兵,他恐怕也不会也不愿干别的)。所以韩信不愿选择张良那样的放弃一切去求仙。但是韩信也不愿意造反,与其说他是忠于刘邦,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军人而不是政客,我怀疑他对执掌一个国家的兴趣。所以韩信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途径:他希望讨得自己的富贵,希望继续能够掌握训练军队。但是他要告诉刘邦,我不想造反。我认为刘邦也了解韩信,一个高明的政治领导人不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得力手下。但刘邦不得不考虑得更远些更深些。也许韩信自己不愿意谋反,但其他诸侯王可不一定。而韩信不见得愿意为自己继续效力平定其他人的谋反,如果另一个人出价更高呢?或者韩信的后人会继续忠于自己的后人吗?又或者在自己处理了一个又一个诸侯王之后,韩信会不会被惊吓或被身边人挑唆呢?太多不确定因素了。但处理掉韩信,即使他是无辜的,一切都会简单明了。

                • 家园 现在回复不算太晚吧

                  我觉得阿,韩信的性格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混合体,他的一生都徘徊在功利和道德的边缘,却往往在关键的时候迷失了自己。他向往任侠的重诺轻生,但却亲手献上了钟离昧的头颅;面对蒯通的诱惑他也曾动心过,但终究还是不忍背叛汉王。这种矛盾的性格很难让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求全责备他人的行为。

                  对漂母的处理大家都没有异议。对亭长的处理,你说这是惩罚亭长的“为德不终”,也不是不可以。但传统道德观还有一条是“君子以厚德载物”,韩信不顾亭长厚待数月的恩德,却执着于亭长妻的小过节,总觉得太过任性了。

                  对少年的处理我觉得也没有问题,关键是韩信的解释有些牵强,“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这段话我反复颂读,总觉得有些苍白,或许是我小人之心了。

                  对你说得第二点没有异议,花之。刘邦与韩信都了解彼此的底线,这也是刘邦在云梦擒得韩信而后又释放之的原因,解除韩信的潜在威胁并不一定要在肉体上毁灭之,相反刘邦对韩信的能力一直抱有即畏惧又欣赏的复杂心态,这也是韩信死后,刘邦“且喜且哀之”的真实心态投射。

                  • 家园 看到您愿意讨论总是很高兴的

                    讨论总是可以激发灵感。我同意您的观点即韩信是现实和理想主义的混合体。但我不认为他是自我迷失。在韩信的时代而言,没有足够的经验解决他所遇到的矛盾。

                    韩信其实与高祖一样,生逢乱世布衣提三尺剑而求富贵。这没有什么不道德的。所不同的是高祖追求的是帝王,而韩信只追求连百万众攻必取战必胜。进而一生富贵。在道德上他只能主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以国士待我我则以国士报之。这种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的道德。用很俗的话说是其历史局限性。他没有学习、做到“三个代表”。不可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也不可能向张良那样功成而身退。甚至不能像萧何那样醇酒妇人自污以保身。他是一个武将,武将是不能流落江湖的。汉高祖可以容忍季布,可以容忍鲁人为项羽发丧,但绝对不容忍钟离昧的生存。因为出身于草莽的汉高祖知道文人不能造反成功,而不服的武将肯定能成为威胁。武将即使贪污无耻,也还是能用手中之兵对汉室江山构成挑战。

                    韩信也不愿放弃到手的富贵,这是他的奋斗的目标,也是他的功劳换来的,为什么要自己放弃?为什么他不可以公平的享受呢?

                    我想韩信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他的一生都是带兵打仗,不见得会干别的,所以他还是一直练兵。但这更加剧了汉帝的猜忌。

                    韩信的悲剧在于在他之前,士的道德并没有被儒生的道德所取代,统治者和上智之士也没有形成彼此容忍的经验。韩信的死为后来李靖和赵匡胤之流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亭长和少年的处理问题,您对韩信有所责备我认为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类。但我认为韩信的做法其实是带有给别人看的味道。由于有了对漂母的报答,世人不会认为韩信刻薄寡恩,不知报答,对亭长则可以多一点惩戒,警告手下不要“为德不卒”。对少年则显示自己的宽容之余,还要为自己当年的“怯懦”辩解一下。其实有类于雍正的大衣觉迷录。自己虽然坚信自己是对的,但心里总是认为世人对自己有成见,找个机会辩白一下。

                    十面埋伏起,九州风云收,何须未央悔,豹死锦衣留。最后以一首歪诗作为自己对韩信的评价。我只能庆幸自己作为后人,可以有这样的感悟,如果当年没有韩信其人,后来的智能之士和雄才之主还会继续上演这种悲剧,让更多的鲜血浇灌政治经验之树。

                    关键词(Tags): #韩信#道德#英雄#政治
                • 家园 可是为啥要灭族呢??

                  杀他一个不就够了吗??刘邦太过分啊!!

              • 家园 机会的大作更新啦。花顶!
          • 家园 怀疑刘邦的无礼中有故意的,用以激怒诸侯,让他们先反,自己获得借口
            • 家园 发新贴在字数上还有点限制,先回答几位的问题吧

              怀疑刘邦的无礼中有故意的,用以激怒诸侯,让他们先反,自己获得借口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一个人的性格自形成之后就很难改变,刘邦的粗鄙无礼是个人的习惯,尤其是对他看不上眼的儒生,拿人家的帽子当便壶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说说粗口也就不足为奇。在对待赵王的态度上,由于刚刚经历了平城之劫,刘邦一肚子火正无处发泄,赵王正好撞到枪口上了,而当时谁也想不到事后赵王不以为意,以贯高为首的一班人倒是记恨在心,伺机暗杀刘邦。而正是因为这个偶然事件,被刘邦落以口实将赵王一橹到底。虽然从政治气候来看,异姓诸侯王的处境很艰难,但刘邦短期也不至于对赵王动手(毕竟是翁婿关系,赵王也没有威胁),这个事件只不过加快了动手的进程而已。

              刘邦的无礼是一贯的,虽然在某些情势下会做出一些姿态,但本性是改变不了的。他的无礼不仅仅是针对某几个人,而后期的异姓诸侯王(韩信被贬之后)造反也不仅仅是因为无法忍受刘邦的无礼。所以说刘邦故意针对诸侯王,让他们先反从而获得借口这种想法可能值得商榷。

              这个强臣的处理毒辣, 有多少是因为家天下的缘故啊? 如果不用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可以和平许多?

              后面的帖子会说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这个命题很难抽象和归纳,我个人认为跟制度以及信仰缺失有关,乱世之中原先的制度和规则被破坏殆尽,只能依赖强人(政治或军事领袖)来组织和建立新的制度,如果这个人在各方面的素质都远远高出同期的竞争对手,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那么改朝换代的过程可能更顺利一些,流血也会少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挑战领袖的地位,那么势必造成新的分裂和混战,直到一方获得完全的胜利。

              再者,作为一个领袖,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也要提防潜在的竞争对手,由于地位的落差悬殊,特别是如刘邦、朱重八这样的由底层爬到至尊的人,很容易发生心态失衡的现象,表现为猜疑心日趋严重,这种猜疑会加剧君臣之间的隔阂,导致群臣之间渐行渐远,特别严重的会产生类似“被害妄想症”的精神疾病。如果这种戾气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就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和悲剧。

            • 家园 这简直是一定确定加肯定的……
          • 家园 继续花~~
          • 家园 好分析. 功成倒真是苦恼的开始,另外问个幼稚的问题,

            这个强臣的处理毒辣, 有多少是因为家天下的缘故啊? 如果不用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可以和平许多?

        • 家园 巨鹿,彭城.

          无不以少胜多.大家对项羽创造奇迹的能力都太期许了,项羽自己应该也是.

          垓下之战,韩信兵力胜其四倍,曾在帐下熟知其战法,项百战无功不能克荥阳成皋,会战前就是强弩之末了.韩信不过是把握住了必胜之战,没有再给项羽延续神话的机会罢了.实则此战还是刘邦集团的迂回侧进的战略胜了项羽强攻天险,中宫直走的打法,还不能作为项韩两个战术大师战场价值的最终定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