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深情缅怀毛岸英烈士 -- 天马行空

共:💬81 🌺1540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恐怕离不开某些上层的授意。

            关于“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最先是杨迪的回忆录炒作起来的。

            我就先去外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一篇RFI在2020年的文章:

            这个说法最初来源于当年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录。杨迪回忆说,轰炸发生前,他在作战室质问时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彭总作战室主任成普,怎么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让他赶快把火弄灭,离开房子,躲进防空洞。成普回应说不是他炒,而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饭。“那位翻译同志”指的是毛岸英,因他的身份在司令部是保密的,只有志愿军最高层领导和彭总办公室的几个参谋知道,连杨迪也不知道。

            该报道称,“蛋炒饭”的传言还有另一本名为《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的书里写道:作战处的参谋高瑞欣和翻译毛岸英因为没赶上吃早饭,他们认为敌机大概不会来轰炸了,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到木板房(彭德怀作战室),拿出几个鸡蛋,想利用火炉做鸡蛋炒饭。恰在这时,从南方飞来四架美军轰炸机。

            不过,这一说法,杨迪书中提到的当事人成普后来给予直接反驳。成普在回复与毛岸英一起牺牲的高瑞欣之女杨彦坤的信中,相当激动地驳斥道:“作战室既没有鸡蛋,也没有炒饭的锅瓢炒勺,也没有油盐之类。如果要煮鸡蛋,到炊事班的灶房才行。作战室是指挥打仗的地方,不具备这些东西。”

            至于毛岸英和高瑞欣当天为何去作战室,而没有躲进防空洞?多项资料提到,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前晚加班太迟,还没吃早饭,事发当天早上正在办公室围着火炉热早饭。或许,炒鸡蛋的说法正是由此附会而来。

            这是文章链接: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1111-%E6%8A%97%E7%BE%8E%E6%8F%B4%E6%9C%9D70%E5%B9%B4-%E6%AF%9B%E5%B2%B8%E8%8B%B1%E6%80%8E%E4%B9%88%E6%AD%BB%E5%86%8D%E7%8E%B0%E9%97%AE%E7%A9%B6%E7%AB%9F

            看到这里,我认为就只能从多方面来针对杨迪的回忆录进行批驳了。

            1.

            点看全图

            杨迪的《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一书共有三个版本,上面这张截图正是出自该书的2003版。

            2005年湖南师大附中百年校庆前,该校退休领导受校方委托拜访了杨迪。根据杨迪的自述: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1997年春动笔,第2年8月完成,9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5月,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签署停战协定50周年,又应解放军出版社的要求,增补了6万多字,共计375千字,于当年7月出了第二版。

            2008年,也就是杨迪去世两年后,这本书被再版。

            而正是杨迪在2003年应“要求”增补了6万多字的精心编造,才使得“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彻底成型。在1998版的原版回忆录中,杨迪并没有提到所谓的“蛋炒饭”:

            点看全图

            2.

            事实上,与毛岸英烈士一起担任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作战处参谋,承担志愿军首长的朝鲜语翻译工作的赵南起同志曾回忆了当天的情况,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鸡蛋,也没有所谓的炒“米饭”:

            点看全图

            洪学智也回忆过志愿军总部所处前线的物质供应状况:

            点看全图

            1950年11月底,志愿军刚刚入朝一个月,物资供应情况是非常紧张的,而易碎的鸡蛋是难于长途运输的。为了使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更加可信,杨迪在2003版的回忆录中又刻意编造出“毛岸英‘偷’吃朝鲜次帅送给彭总的鸡蛋”的情节,这同样是1998原版回忆录没有的内容:

            点看全图

            然而,这段新加入的“编造”就更加荒唐了。

            关于制定朝鲜人民军高级指挥员及军官军事称号的政令是朝鲜在1952年12月31日才发布的,根据这个政令,朝鲜军衔共有23个级别,其中元帅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和次帅两级。1953年2月7日,金日成被正式授予“元帅”称号,被授予“次帅”称号的有两人,即崔庸健和朴一禹。此后直到1992年4月,朝鲜才第二次授予一批将领“次帅”称号。

            也就是说,1950年11月的时候,朝鲜人民军根本就没有“次帅”,又哪来的“‘次帅’送鸡蛋”?而且,1953年也只授衔了两名次帅,而不是三位。

            3.

            点看全图

            这是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十集:历史铭记) 》中,首次公开的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里面记载了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细节:

            ……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

            首先,这份电报显示,当时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是毛岸英烈士在内的“四人”,而不是杨迪回忆录里说的“三人”;更重要的是,美军飞机首次飞过的时间是“十一时”。

            而杨迪在回忆录中是怎么写的呢?

            点看全图

            临近中午的“十一时”变成了“拂晓”,遇敌机撤离返回后突遭轰炸变成了“也不绕圈就投弹”——杨迪回忆录在细节上的种种精心编造,就是为了圆“蛋炒饭”的谎言,要论证是毛岸英“目无军纪”擅自“炒饭”暴露了志愿军总部引来轰炸。

            “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最初编造的时间其实是在1980年代,具体出处已无法从考证。但是1993年官方出版的《彭德怀传》中就曾采用了相关说法:

            点看全图

            而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指挥所主任的成普同志在1995年写给《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的资料中,专门对此进行了澄清

            点看全图

            “实际情况是,彭德怀的床下根本没有鸡蛋,只有苹果。作战室也根本没有饭锅炒勺,并且,铁桶火炉上,用一根很长的铁皮烟筒直通出房顶铁皮之上。因此铁桶火炉根本不能做饭,这样他们怎样做鸡蛋炒饭吃?不知是何人提供的这种资料,简直是天大的谎言。”

            可耻的是,成普的澄清在前,杨迪竟然还在后面绘声绘色地编造成普的话,来圆自己的谎言。

            杨迪最早写《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的时间是1997年,彼时已经74岁,增写6万字的时间是2003年,彼时已经80岁。都说“老糊涂”,“老年健忘”,怎么杨迪越老反而对细节描述得越详尽,80岁描述出74岁没有回忆起来的细节呢?难道这不是为了刻意污蔑毛岸英烈士的精心编造吗?

            还有杨迪的另一本回忆录:《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解放海南岛战役决策指挥的真实记叙》,对解放海南岛的战史同样存在多处刻意的歪曲编造。

            它最大的篡改就是,将邓华等在1950年2月广州高干作战会议确定的海南岛战役发动时间从“6月”改成了“4月”。通过各种篡改,杨迪达到了贬低毛主席和韩先楚、拔高邓华的目的,当然,更变相地也拔高了杨迪自己——邓华手下的“诸葛亮”。

            关于这本回忆录,杨迪说:

            经过八九个月的连续笔耕,在纪念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50周年之前的2000年5月写成,也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计280千字。

            我虽已年迈,但写每一本书,从来不请人代笔,我也没有学会用电脑打字,仍然是亲手一个字一个字地坚持写。

            这本回忆录28万字,八九个月写成,每天至少一千多字,不用电脑,“不请人代笔”,还要查阅资料,还要校对;而当时的杨迪,已界77岁高龄,写作期间还因患癌症大手术两次,这样的“壮举”究竟是怎样完成的?不好意思,我的想象力有限,无法想象。

            4.

            不过光批驳杨迪和他的回忆录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一件值得深入调查和挖掘的事。

            为什么1993年出版的《彭德怀传》会采用这个相关说法?

            《彭德怀传》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批准立项,成立了学者、专家及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组成的编写组,历时十余年,遍访了彭总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和知情人,

              汇集了浩繁的文献、档案、回忆录和访问录等资料,本着“取材务求其实,着笔力求其直”的精神,撰写出彭总“临阵对敌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

              书稿经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审定。1993年成书。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书名。

            更加令人困惑的是,在成普在1995年专门写信做了澄清的前提下,杨迪是怎么在2003年把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写在回忆录里还被解放军出版社要求增补内容、公开出版并再版了?而且在2003版的“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已经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下,2008年《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一书又是怎样堂而皇之地再版的?

            通宝推:大眼,柴门夜归,七天,历史的一半,天马行空,阴霾信仰,青青的蓝,死扛着,区块碳链,大胖子,破鱼,伏波将军,桥上,五峰,陈王奋起,西电鲁丁,道可道,时间的影子,hwd99,真理,qq97,起于青萍之末,落木千山,衣香楚楚,潜望镜,西安笨老虎,偶卖糕的,rentg,脊梁硬,
            • 家园 RFI是什么? -- 有补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另外既然1993年版的《彭德怀传》是稻公提的字 -- 补充帖

              那“某些上层”就是稻公?

            • 见前补充 4926055
            • 家园 上层故意的,流毒至今

              点看全图

              这不前几天章万安到魔都来访问,大陆的一帮凯申公的云孝子贤孙立刻高潮。

              我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一张这样的图,直接让我破防,在群里骂了街。

            • 家园 回忆有小错漏才是常态。

              康生延安审干,对回答自己简历一字不差的重点怀疑。沈之岳利用这一点,故意在自己简历上搞点小错漏,被提醒后装作才恍然大悟。于是蒙混过关。

              回忆有小错漏才是常态。比如长征时(后?)让当事人回忆一大日期,具体日期都记不起来了,所以才定了个7.1。

              再,同治死于花柳病。但查清宫档案,同治的药方中并无花柳病的药,于是以此反驳同治死于花柳病。

              然而我后来又看到一个御医后人记载,说同治确是花柳病,但慈禧严令不给同治按花柳病治疗,所以清宫档案同治的药方中并无花柳病的药。——世事复杂。

              还是那句话:毛岸英因蛋炒饭未离开被敌机烧死影响他是烈士吗?

              难道非得英雄就是高大全,啥错也不犯?

              高大全是种病。

              当年看中央电视台《东周列国传》,里面演到:重耳在齐乐不思晋,手下赵衰、狐偃等人在桑树下密谋灌醉重耳离开齐国(当时齐桓公死,国乱)。桑树上重耳齐国妻子(齐姜)的侍女采桑偷听到,告密齐国妻子。齐姜一剑杀死侍女(怕其泄密),召唤赵衰、狐偃灌醉重耳离开齐国。

              当时演到这里,中央电视台齐姜演了半天,喋喋不休如何舍不得如何不应该但又没法子必须要杀掉侍女,——把我看吐了。这是导演矫揉造作地替齐姜辩护,重耳齐姜是正面人物,就不该有当年算不了什么现今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一个好人一辈子就不该有一星点不道义的事,为尊者讳,捧圣人——这是孔老二的流毒,毛一生反对之事。

              高大全是种病,孔老二的流毒。那些捧毛为圣人的,不配列入毛主义的门墙。

              • 家园 “有就是有,无便是无,做不得假”!

                1.

                回忆录有错漏当然可以接受,但杨迪的这本回忆录只是错漏吗?分明是编造、虚构事实。

                可耻的是,成普的澄清在前,杨迪竟然还在后面绘声绘色地编造成普的话,来圆自己的谎言。

                杨迪最早写《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的时间是1997年,彼时已经74岁,增写6万字的时间是2003年,彼时已经80岁。都说“老糊涂”,“老年健忘”,怎么杨迪越老反而对细节描述得越详尽,80岁描述出74岁没有回忆起来的细节呢?难道这不是为了刻意污蔑毛岸英烈士的精心编造吗?

                写回忆录并不是只靠自己的个人回忆,还要查阅所能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对一些记不清楚的地方都会写明的。态度是一回事,但真实性更重要。

                2.

                您说

                还是那句话:毛岸英因蛋炒饭未离开被敌机烧死影响他是烈士吗?

                难道非得英雄就是高大全,啥错也不犯?

                是不影响,但是“蛋炒饭”本来就是一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有就是有,无便是无,做不得假!”因为不影响毛岸英同志的烈士身份所以就可以无视“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以及对毛岸英烈士的声誉和毛主席等人造成的恶劣影响吗?

                3.

                高大全是种病,孔老二的流毒。那些捧毛为圣人的,不配列入毛主义的门墙。

                马列毛主义是不讲究“高大全”,但马列毛主义是追求真理、重视实事求是的。否认实事求是是不配谈马列毛主义的。

                4.

                至于 @寄意寒星 河友说的

                成普的信是写给《彭德怀传》编写组的,又不是写给解放军出版社的,根本不影响对杨书的审稿。

                我在上帖中已经把《彭德怀传》的基本介绍复制了出来:

                《彭德怀传》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批准立项,成立了学者、专家及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组成的编写组,历时十余年,遍访了彭总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和知情人,

                汇集了浩繁的文献、档案、回忆录和访问录等资料,本着“取材务求其实,着笔力求其直”的精神,撰写出彭总“临阵对敌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

                  书稿经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审定。1993年成书。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书名。

                《彭德怀传》的书稿经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审定,写作精神是“取材务求其实,着笔力求其直”,可以说是权威性史料了。

                解放军出版社是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内容的,我前面也说过了回忆录不单是只靠自己的回忆就可以写成的,而且我在上贴已经贴出证据来了1998年版的杨迪回忆录是没有“蛋炒饭”的相关描写的,而杨迪说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1997年春动笔,第2年8月完成,9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5月,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签署停战协定50周年,又应解放军出版社的要求,增补了6万多字,共计375千字,于当年7月出了第二版。

                也就是说2003年版出现的“蛋炒饭”相关描写是包含在“应解放军出版社的要求”增补的6万多字里的,隶属于总政治部的解放军出版社怎么可能不对这增补的6万多字进行认真的审阅校对?而且其中还有毛岸英烈士牺牲的具体细节(所谓的“蛋炒饭”),这是之前的1998年版里没有的描写。而且在2003版的“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已经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下,2008年《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一书还堂而皇之地再版的。 所以我认为我说的“‘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恐怕离不开某些上层的授意” 并非无端猜测而是有理有据的合理怀疑。 @寄意寒星 河友说“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有某些上层授意只是我的猜测,我拿不出证据来”,那么请问 @ 寄意寒星 河友能不能拿出证据来把这个事情的逻辑理顺并且解释清楚。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你绕了一大圈子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点看全图

                  转来转去,你不过就是只看了当年彭湃新闻的上一个文章,然后拿这里面的东西当事实,自己还编出一个比蛋炒饭更荒谬的谎言,说什么“‘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恐怕离不开某些上层的授意。

                  这是彭湃新闻的链接,看看你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里面的。

                  戳破谣言 敬悼英魂:毛岸英烈士牺牲的历史真相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0209356

                  点看全图

                  而事实上你拿着当依据的成普的回忆包括信,其实是最不靠谱的。因为当年在志愿军总部的并非只有他一个人,其他人的回忆都跟他说的不符。看看他多次的回忆,也是自相矛盾。

                  第一,毛岸英的身份。所有人的回忆都证明,毛岸英在牺牲前是化名姓刘的,极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成普自己的回忆里也承认过这点。但他口述他女儿写的回忆文章里却编出了一个毛岸英在作战会上反驳彭德怀的故事。在故事中甚至彭总直接叫毛岸英的名字。这真实吗?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杨凤安:原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军事秘书,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毛岸英所在党支部书记,后任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研究室主任;

                    龚杰:原任彭总入朝作战办公室分管敌情参谋;

                    王天成:原任志愿军总部分管美军情报参谋,后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军史研究员。

                  除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高层领导外,没有几个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王天成回忆说,毛岸英入朝一事在当年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高层领导外,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毛岸英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他并无作战任务,但经常和参谋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很好学。那时,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的人,总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

                  王天成也是后来才知道毛岸英身份的。毛岸英是最早一批跟随彭德怀准备入朝作战的人。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规划会议时,突然被急召回北京。几天后,杨凤安也急速赴京。杨凤安与彭德怀会合后,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稳重而有风度,并没有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有特殊感觉。”他在书中回忆说。

                  10月19日,彭德怀带杨凤安随先头部队入朝,毛岸英和其他成员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入朝。在志愿军司令部里,毛岸英的身份只有彭德怀、邓华、洪学智和办公室少数人知道。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德怀办公室工作;晚上,彭德怀在办公室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起了虱子。”杨凤安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生活。

                  第二,彭德怀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屋。

                  在成的回忆中,彭11点还在睡觉,是他叫醒睡眼朦胧的彭。然后彭总一走他就在门口观察敌情,随后敌机轰炸。25日是二次战役发起的时候,彭总却在11点还睡觉。这真实吗?

                  点看全图

                  彭总电报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

                  这句话不也证明了杨迪说的拂晓前是准确的吗?

                  其他人的回忆也是说拂晓前彭总就进了防空洞。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点看全图

                  第三,敌机轰炸时的4人都是谁。

                  成普在《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情况的回忆》中明确写道:在敌机轰炸时,在办公室有毛岸英、成普、高瑞辛和通信员李某四人。

                  但彭总的电报上明确写的是另外3个参谋。

                  其他人的回忆也证实,是徐西元参谋而不是李某。成普在1972年的回忆中就说不清人了,后面的回忆按你评价杨迪岁数大了的逻辑,岂不是更不准确了。

                  可以说,所有人的回忆结合彭总的电报,已经基本能够还原事情的真相:

                  拂晓前7时所有人都进入了防空洞,11点看到敌机飞过去了,所以毛岸英和高瑞欣、成普和作战室参谋徐亩元4人又返回了木板房,结果没想到敌机又飞回来了,然后被返回的敌机投弹命中房子。

                  而就这个事情中,成普的说法反而是最不靠谱的,4个人中他职务最高,而成普这些掩饰性的回忆中,可能性最大的是4人回木板房是他提议的,所以他的回忆中把徐参谋说成通信员李某,明显是不想让人找除他之外幸存的徐亩元了解实情。而在他的回忆中,自己去叫11点睡觉的彭总进防空洞、自己在门口观察敌情、自己喊毛岸英快跑,基本上他成了救彭总的大功臣、差点救了毛岸英。这种说法完全跟其他人的回忆相反。甚至在敌机临空的一瞬间他能立刻观察到4架飞机数出近百颗炸弹,这种细节性的描写反而更显虚假了。试问哪个人能在敌机临空轰炸的一瞬还能有功夫数炸弹数?

                  而他的回忆中,毛岸英不是蛋炒饭,而是在吃苹果。其实这两说法没什么大区别。

                  杨凤安的回忆中,说的是天不亮大家都进入防空洞了,所以没吃早饭。他看到毛岸英和高瑞欣参谋正在围着火炉热早饭,这个更合理一些。

            • 家园 楼下说得有道理,暴露的是烟也应该是烧煤的烟,蛋炒饭不会

              有多少烟,同时,如果是另一种说法热饭盒或者烤苹果,也得是在继续烧炉子。恐怕也没烟。

            • 家园 事情并非你想的那样

              你认为离不开某些上层的授意,但其实没说出什么证据来,纯属自己猜测。

              更加令人困惑的是,在成普在1995年专门写信做了澄清的前提下,杨迪是怎么在2003年把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写在回忆录里还被解放军出版社要求增补内容、公开出版并再版了?而且在2003版的“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已经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下,2008年《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一书又是怎样堂而皇之地再版的?

              这种困惑其实也不难解开,成普的信是写给《彭德怀传》编写组的,又不是写给解放军出版社的,根本不影响对杨书的审稿。

              出版社三审三校发现不了这种问题很正常。类似这种历史回忆录,一般人很难审查出某个事件细节上的真伪。

              至于你说

              为什么1993年出版的《彭德怀传》会采用这个相关说法?

              不知道你从哪得出来的这种结论?

              原书上并没有你说的采用这种相关说法的描述。

              点看全图

              所谓蛋炒蛋就是杨迪一书写出来的,而并非《彭德怀传》采用了这种说法。你所谓的““蛋炒饭”这个无耻的垃圾谣言恐怕离不开某些上层的授意”从何而来?

              一方面你认可了蛋炒饭的事是谣言,一方面又生造出恐怕离不开某些上层的授意的说法。有点意思

              其实蛋炒饭的说法本就不可信,很容易就证伪的。成普的所谓澄清,其实也是画蛇添足。炒个蛋炒饭能有多大的烟,更何况即使有烟,那时候的炉子上面又没有油烟机跟烟道,即使有点油烟也是顺着门窗飘散了。炒饭的烟再多也不会比取暖炉的烟多。美军侦察机要是通过烟来发现志愿军总部,那取暖炉才是罪魁祸首。

              看彭总的电报、成普的回忆、杨迪的书,细节上也是互相矛盾:彭总电报写4个参谋,程普说是有一个通信员李某,杨迪说是3人;彭的电报写4人在第一批4架敌机过后回屋,被第二批敌机轰炸牺牲;成普则说4人在值班坚守岗位

              《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情况的回忆》这份材料清楚地交代了毛岸英为什么没有去山洞避难的原因:

              这些人是不能离开的。因为军队的作战指挥机关,不管状况如何紧急险恶,参谋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擅离职守。我们每天24小时必须及时迅速处理敌我双方一切作战情况。特别因为第二次战役的总攻击即将发起,参谋人员紧紧掌握敌我动态,至为重要,是有关战争胜负的大事,如稍一疏忽,贻误战机,是绝对不容许的。毛岸英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参谋们一起没有离开办公室。

              这里成普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无论是不是值班,其实都不存在敌机来轰炸还“这些人是不能离开的”的情况。

              点看全图

              而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回忆跟记录,其实这个事已经能搞清楚了,根源就是木板房的火炉通过烟囱冒出的烟引起了敌机的注意。只不过杨迪把这归因于蛋炒饭、成普归因于值班(朝鲜11月24日的木板房内,没有火炉取暖是根本待不住的)、《彭德怀传》也是说牺牲2人在值班,但目标暴露原因归因于美军侦察机无线电测向。以当时的技术,无线电侦测能测到大概的方向,但不会有准确的目标。何况入朝初期总部对防美军侦测有所准备,根据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长崔伦的回忆,一次战役时甚至在敌机临空时要求电台全部停机,甚至影响了指挥,志司专门发文进行了纠正。二次战役发起于11月25日,毛岸英也是在这一天牺牲的。

              但无论哪种说法,其实都说明事发时志愿军总部对防空袭还是有所疏忽的,尤其是敌机临空还不进入防空洞,这才是主要原因。成普的回忆里说司令部伙房被炸毁,有炊事员牺牲,也印证了这个事实。毕竟伙房是不会有无线电信号的,暴露目标的依然是烟囱。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蛋炒饭是否容易证伪和讨论没多大关系,但是事实就是这个谣言

                不仅存在,而且流传甚广,几乎是公知、小右的常识了,你不这么觉得吗?

                • 家园 只需证明因为蛋炒饭暴露目标导致美军轰炸是个谣言足矣

                  这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至于公知、小右去传播这个谣言,谁又能左右他们的言行?

                  大家都知道这种是谣言了,他们的谣言又会有谁在乎呢?就如曾广泛流传的南沙战事紧常凯申指示放大陆军舰过海峡的谣言一样,被揭露了不就没人信了,传的人也只能是自讨没趣。

                  回到这个讨论中,相比杨迪的回忆其实成某的说法是最不靠谱的,因为杨的说法大多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印证,而成自己的说法都是互相矛盾的。这个有时间的话可以详细说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