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削减英语课时 -- 宝特勤

共:💬133 🌺1012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目标是泡洋妞的话

      不如省下来时间体育,锻炼身体,或者练习演讲啥的。哪怕是当混混也可以。

      我国中小学英语应试教育效率太低,多几节课少几节课怕是区别不大。

      而且一般来说,做题家,尤其是不健身的做题家,是泡不上洋妞的。

      我认识的人里面,泡上洋妞的,以中学时候出国的混混为主,毕竟身体好,脸皮厚。做题家泡上洋妞的,只有一个(该洋妞也是做题家)。

    • 家园 能学好英语的,怎么削减课时都能学好

      学不好英语,或者干脆没心思学习的,怎么削减课时都没影响。

    • 家园 支持削减英语,反对削减外语

      在有些人眼里,外国=美国,外语=英语,对外开放=对美开放。这些人还活在上世纪末,具体点说,是活在1991年8月19日到2001年9月11日这十年。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而交流又是为了什么?以前中国人学习外语是为了“引进来”,为了将外国先进的思想、制度、技术、经验引入中国,促进国家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和先进国家的人交流,需要讲先进国家人说的话。中国人学外语,有学英语的、有学俄语的、有学法语、德语、日本语的,没见过学普什图语、学斯瓦希里语的。现在这条路走到头了。一方面世界上比中国先进的地方不多了,反倒是很多外国人学汉语来和中国人交流。二是目前还比中国先进的都是人家压箱底的绝技,外国话讲得再好人家也不会让你去交流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中国生产力的国际占比不断上升,英语人口下降、汉语人口上升是必然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正在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把中国的商品和服务销售到全世界,把中国的思想、制度、技术、经验推广到全世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习当地的语言,而不仅是英语。

      通宝推:大神盘古,
    • 家园 听了一耳朵传言

      说是某个美国的大学某课程的老师出题太难,被学生“举报”,学校决定他下课开除。

      一部分人肯定用不到用外语交流这个工具,就好像曾经挠破头皮的试题实际上再也遇不到类似问题。可是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用不到,就不去想另一部分用到了。

      某种“巨婴”,大洋两岸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 家园 不是传言而是真的

        NYU 的化学系教授Maitland Jones 。这位是普林斯顿退休后到 NYU 发挥余热的。

        美国的名校很多是 Party School。学生大多是“ 60 分万岁”。 说起来,中国的大学其实也差不多。“ 60 分万岁”高考恢复后就出现了。现在大学生通宵打游戏的要多少有多少。

        但中国的学生玩归玩,成绩不好只能怪自己不努力,不会怪老师出题太难。

        • 家园 挂科多了学生也会闹

          后来学校就规定:不及格超过1/3定为教学事故。于是教师们就自觉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出题的难度。遥想当年中外大学各个杀手们战绩,再看看自己出题时的小心翼翼,不胜唏嘘,感慨真是换了人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教育真成了服务业,第一要务是让顾客高兴。

    • 家园 非常不赞成现阶段削减英语课时或者降低英语高考权重 -- 有补充

      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制度。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高考有了改善生活的可能,真的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往大了说,这是打破阶层固化的有效渠道。

      英语被弱化后,公立学校不提供教育机会了,大家的英语水平全下降。但同时,会英语又在就业上工作中有极大优势。于是结果是有钱人的孩子英语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他们会把通过英语获得的知识优势与其他人分享吗?会,但是他们必定会索要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于是,这些会英语的人成为一个新的阶层,他们向上可以对领导/国家提过分要求,向下就形成了知识和资源垄断。

      就像卧虎藏龙里章子怡垄断了秘笈的解读,她绝不会白白交给她师傅。

      从国家角度,为了避免新买办的产生,我干脆给所有孩子学英语的机会和资源,所有人英语都可能学好,会英语的人就无法奇货可居了。这是釜底抽薪的高明做法。

      从个人角度,应该感谢国家,让我们不必被少数人压制勒索,让我们有机会成为这“少数人”(应该是多数人)。

      如果因为自己英语不好,而希望国家不要重视英语,这,这这这,,,说什么好呢

      最后的声明,即使持有相同论点,但是论据可能各有不同。我赞同现阶段继续重视英语,理由有且仅有如上所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如果因为自己英语好,而希望国家不要重视英语,呵呵呵 -- 补充帖

      他肯定不是圣人,

      • 家园 我是支持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的 -- 有补充

        英语又不是马术、高尔夫,非得有个马场、高尔夫球场才能练习,有合适的教材,足够多的视听材料,在家一个人都学会了,只是一开始说、写的能力会差些,因为没人交互。

        如果有人指点,那一两年专门学习都能上欧标C1了,在非英语培训机构很常见。

        结果,中国现在的英语教学搞成了大部分人12年才能勉勉强强过四六级(笑)

        很多去德法等国留学的非德法专业学生业余通过培训也是一两年就达到C1左右的水平。各国都有这样的实践,尤其是在CEFR深入人心的欧美,中国也有很多外国语高中生三年从小语种零基础达到C1水平。有大量这样的案例,但是不只是其他人看不到,这些成功的留学生和外国语中学生都不一定觉得一两年足够把外语学到C1水平,觉得自己只是考试侥幸通过而已。所以,没学过小语种只学过英语的人更难理解欧洲语言标准,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可能会觉得只是特别有天赋的人才能一两年达到C1水平,不具有普遍性。https://www.zhihu.com/answer/1764437529

        通宝推:史料推理,mhymark,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顺带说一句,中学英语教学的很多讲法都存在问题 -- 补充帖

        最有名的就是「倒装」了,

        实际上某些「倒装」其实就是古英语 动词第二位(v2 word order)在现代英语中的残留,也就是说古英语只需要把一句陈述句中的动词放第二个位置就行了,其他随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A%A8%E8%AF%8D%E7%AC%AC%E4%BA%8C%E9%A1%BA%E4%BD%8D/9174586

        比如德语的ich liebe dich和dich liebe ich,一个意思。

        还有把是非问句的动词第一位也称之为倒装的,这也倒装,那也倒装,离大谱

        家园 还有一个问题,动机 -- 补充帖

        绝大多数人英语水平可能4级顶天,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没那个动机(升学考试不算动机)。没动机,中介语石化分分钟的事。

        如果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动机并非是出于对“无限地接近目标语”的追求,例如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那么他的中介语将在短期内石化,或曰动机的缺乏同样会加快中介语的石化。http://www.chinalanguage.org/?m=wap&c=index&a=show&catid=169&id=1747

        而一个人能有稳定的「我想无限接近目标语」的动机,至少也得青春期了。

      • 见前补充 4802472
        • 家园 国内教育,或者说普鲁士式教育的问题

          现在大学里安排的课程体系最大的缺点就是根本不考虑优化。每个过来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大一大二学了好多数学课,却不知道都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学。连它有什么用都不知道怎么能有兴趣学好呢?然后到大三大四学专业课时,用到以前的知识了,才发现以前学的数学是多么有用,然而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考完试都还给老师了,回头重新学吧,这时候才发现很多东西以前根本没学明白,现在才真的学明白了,那么前两年的时间岂不是都浪费了?大学里的课程体系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灵活,每门课必须占一个学期,必须由一个老师教,不同课程的老师之间没有任何沟通和衔接,其实这些课程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把它们强行拆开是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比如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大一上半学期就被逼着学C语言,其实C语言是一门很难的编程语言,不懂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根本不可能学明白,那半个学期自然就浪费掉了。当时几乎所有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是这样,大一上来就学C语言,有的学校更疯狂,上来就学C++,导致大多数学生都以为自己会C语言,但其实都是半吊子水平,到真正写代码的时候经常为一个Bug搞得焦头烂额,却没有机会再系统地学一遍C语言,因为在学校看来,C语言课早在大一就给你“上完了”,就像一顿饭已经吃完了,不管你吃饱没吃饱,不会再让你重吃一遍了。显而易见,如果要认真地对这些课程做优化,的确是有很多水份可以挤的。http://akaedu.github.io/book/pr02.html

          「大多数学生都以为自己会C语言,但其实都是半吊子水平,到真正写代码的时候经常为一个Bug搞得焦头烂额,却没有机会再系统地学一遍C语言,因为在学校看来,C语言课早在大一就给你“上完了”,就像一顿饭已经吃完了,不管你吃饱没吃饱,不会再让你重吃一遍了。」

          英语教材也是一个毛病,小学和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教材之间的衔接也是一团糟,远远不如新概念英语不同册或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日本语不同册之间的衔接。

          • 家园 这个倒不一定。

            国外学生需要打工,所以有时要急学先用。

            比如电子工程,有的第一年就先教干电工活。

            电脑工程,第一年暑假就找实习。

            学护理的,第一学期就实习,一年后,就开始去医院做护工。

            不是到了最后一年,才开始实习。

            就是商科,专业实习也比较早。

            当然这是指正规学校。

            所谓天坑专业,就是又难学,又没出路。

      • 见前补充 4799380
        • 家园 还有一个问题,学得和悉得

          掌握语言,其实分为学得learning和悉得acquisition或者说获得两个不同的途径(参见krashen)

          悉得acquisition就是不需要专门学习,只要在生活中听到这种语言,就会了。大家学习母语就是这个过程。悉得是有关键期的,大概12岁以后就无法再悉得了。

          学得learning就是主动学语法、背单词。外语教学大多得有这个。

          学得这方面,反而是成年人比儿童更擅长。动词名词形容词,定式动词和不定式动词,时体式这些概念儿童搞得明白吗。

          然而中国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英国、美国的殖民地,在中国搞悉得,根本无效。中国的报纸网站电视都是用汉语汉文的,中小学除了外语课也是用汉语汉文在教学。新加坡中小学课程都是用英语授课的,新加坡社会都是讲英语的,自然可以悉得。少儿英语那每周几个小时的接触根本到不了悉得的接触量。

          既然中国只能搞显式学习语法的learning,那还不如放到高中大学,高中生、大学生理解定式不定式、一般体完成体进行体完成进行体、虚拟式陈述式命令式这些概念,不比小学生容易?

        • 家园 麻烦的是,高考英语是个选拔性考试

          高考英语是个选拔性考试,不是四六级或者托福雅思那样的通过性考试。

          托福要求100分,那100分和105分都满足要求。但是高考的英语就变成总分差五分了。因此,高考英语不得不人为制造「区分度」,最后搞出了一些英国人、美国人都不会做的英语题。

          【美国人做中国高考英语的反应,怎么做的一脸懵逼?-哔哩哔哩】 https://b23.tv/pZhEdQy

          英语不是不该学,是不该像现在这样学。

          我拿语文作为对比。

          语文之所以是主科,是因为有其他各学科配合。

          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甚至是英语,教材和习题都免不了用中文编写,就连高考试卷

          也是用中文出的。就算语文教材本身拉垮,通过在其他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使用中文,仍然可以熟练掌握这一门语言(文字)工具。

          但英语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年学了个啥?大学考四级,打开词典背单词,第一个是abandon,考六级,第一个还是abandon,考研,abandon……而且,题还是中国人出的。

          能干啥?哑巴英语加瞎子英语。往下了说,论俗的,是能买菜问路还是看小说影视剧?还不如porn hub上的接地气和富有生活气息。往上了说,是能读文献还是不用翻译软件的前提下信手拈来写论文的abstract?

          说白了,现行的英语教育是低效和落后的。其原本的动机是增加筛选(如高考,考研,考博,评职称)“人上人”的难度,筛的过程中,学习和准备的是“考试型英语”,等筛出来之后,再开始学的才是针对专业方向的,真正有用的英语。

          问题是,内卷太厉害,以至于大家花在筛选上的时间与精力实在是越来越多了。

          我是法学专业的,曾经听老前辈说过。八十年代那会儿高中生都已经是人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法学本科生(五院四系

          时代,不像后来扩招那么混乱)都有机会看外文文献资料。后来是本科生要努力考研,研究生跟导师做科研时接触外文资料,再后来是研究生努力考博(或准备考托福雅思出国),真正接触外文文献开始认真科研都拖到考上博(或出国)之后了。

          也就是说,从中学到大学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从高考到四级到六级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再到考博考托福雅思,大家学英语主要还是为了应付选拔考试,为了先爬梯子上去,而不是知识本身。

          技能前置越来越长,前期铺垫越来越多。

          莫说我自曝家丑,同样是一门语言,同样是主科,语文和英语的教学有何区别?

          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连教材上的课文和习题都不怎么讲了,顶多挑几篇重点,大都是直接快进到模拟考。不考试的时候索性就让我们自习,而且允许在自习课上学习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其他科目。等到上大学,研究生之后,虽说我是法学专业,妥妥的文科,但已经不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也不考。你都混到读大学读研了,横竖不能连识文断字还要专门来教吧?

          英语是怎么教学的?高中,教语法,老师领着读课文,念单词。到了大学,好嘛,一开课,又是语法,老师领着读课文,念单词。好家伙,你当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么?难道我没学过音标?我不会查词典?至于牙牙学语?

          大家敢不敢想象一下,要是语文也像英语这样搞会怎样?

          高考语文之后,大学还必须考语文四,六级,不考过不给学位证,考研考博也考语文。那只怕是大家都把精力花在学习“考试型语文”,连看本专业教材和文献(哪怕是中文的)时间都没有。

          英语还是要学的。

          但我的建议是融入其他学科。你在学习其他各科如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学,政治,历史等等的时候,不说用全外文教材吧,至少要辅以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作扩展阅读和学科应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7545498/answer/1763210900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这是印度化。

        但是问题在于,英语也不算难学,网上的材料也很多,只要下决心,即使自学,也能学成。现在也不乏业余时间自学就能得学很好的例子。

        可能未来英语学得好和不好的区别只在于能不能说得流利,能直接和外国人交流,有钱人孩子可以出国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所以可以练习口语,而普通人多半只能搞哑巴英语。。。但是两边读和写不会有什么差异,就凭这一点,根本就做不到社会分层。

        我以前就说过:想在互联网时代搞知识垄断和社会分层,根本就是找死!

        通宝推:杨微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