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做人想入门是非常难的事

      先继续说说荷兰不卖我们光刻机这则新闻。

      如果我说这新闻意味着战争动员,是不 是不相信?

      其实大家如果 有对比,就会发现我并不是在耸人听闻。我们中国政府发的新闻,涉及日本的,主要谈不忘国耻,翻译过来就是自强不息;而最近几年涉及美国的,谈的是对方在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所以,这就是战争动员。

      换言之,日本和美国是党中央手里的两个工具,一个负责教育大家自强,一个负责教育大家打仗。这两者有密切联系,先自强,再打仗,这才顺理成章。

      那么,我们是不是一定会跟美国打起来呢?

      长远来看,中美必有一战,这是定论。但这个长远到底有多长远,没有人知道。我们眼下在跟美国谈判,要谈出一个什么结果呢?50年和平。

      既然在谈判,为什么还要进行战争动员呢?这叫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能谈下来最好,谈不下来就打。

      这是在打明牌,我们的新闻,美国人天天看、日日读。美国人完全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而我们也很希望美国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所以,“到底能不能谈拢,你们美国人看着办。”

      如果谈成了,针对美国的新闻会瞬间消失,很长时间都不可能再见到。即便还会有,也会温和许多,会回到20年前的水平。20年前什么水平?就跟长舌妇那样,说点美国的坏话,也说点美国的好话。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读到这会觉得不舒服:这不是在愚弄百姓吗?

      实话实说,别不服,就是牛,到处都是牛。跟牛弹琴叫愚蠢,在牛鼻子上套个环叫智慧。

      我有一次跟我闺女说,我是万里挑一的,但实在是太笨了……话还没说完,我闺女就咯咯咯笑了起来:哈哈哈,你这……哈哈哈……

      我对她说道:你以为万里挑一很厉害吗?中央政治局几个常委?全中国多少人?他们是亿里挑一的。所以千万别不服,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起。我只不过是万里挑一,所以是个普通人;如果我是十万里挑一,我必然是个市长;如果我是百万里挑一,我起码是个省长。我的大腿在人家眼里,只有头发丝那么细。

      我前面讲,几十块的耳机,包装一下能卖好几千,有人说我这是在侮辱人,侮辱大家的智商。

      我这是在侮辱人吗?我说的不过是实情啊。所有涉及到主观感受的产品,全部都是这样的。为什么?比如A厂的硬成本只有50,包装成本500,卖2000;而B厂的总成本是1500,卖2000,问B厂有可能卖得过A厂吗?A厂的产品可以玩命打折,B厂有可能吗?这其实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场面,几乎同样的产品,一个疯狂打折,一个价格坚挺,后面这个很快就从市面上消失了。所以3万的音响卖20万,是一定能卖出去的,而实在的20万音响厂必然破产。

      原因是什么?是N多人的水平太低了。

      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水平是非常低的。若打比方的说,一共100分,而消费者只有20分的鉴别力,那么30分的产品跟80分的产品,他是分不出来好坏的。水平越低,“无法鉴别出好坏的产品”范围就越宽,这就是为什么3万能当20万卖的原因。

      所以,我几乎不消费任何主观感受占大比的产品和服务。这里不可能有真货,样样都是水分十足,足到你不敢相信的程度。比如音乐会,我只听免费场,从不买票。如果不是为了我闺女着想,免费场我也不看。

      之前我闺女还在学二胡时,她跟老师汇报周末去听了音乐会,我次次都很尴尬,说不好吧搞不好就有老师的朋友在台上,说好吧,咳。然而确实有一回,我说走了嘴,就说纯属在打发听众,不过听众也听不出来好坏,结果老师说:我媳妇那天去了,就在台上。我去……然后我就瞬间闭嘴了,空气顿时凝固了起来。“那什么……哦,我想起来了,我要去买点东西,闺女,好好跟老师练琴啊。”

      我每次看到那些音乐会的海报,什么贵宾席3888,8888,18888,我就在想,这钱真他妈的好……赚。

      还有一些人有一些特别可笑的想法,说什么音乐会嘛,多听,慢慢就得到了熏陶,这不跟那些人说在股市里练习炒股一模一样吗?是你是水平够了,你才能去听音乐会。

      我闺女尽管没有学声乐,她玩的器乐,但她的耳朵已经不是普通人的耳朵了,她从来不听演唱会,为什么?因为她听不下去,没有一句唱准的,句句都在跑调。她不可能像普通观众那样听到陶醉,她只有可能听了刺耳。经我闺女鉴定,10块的耳机,跟2000块的耳机,区别可以忽略。我曾经给我闺女买过一款耳机,是国外清仓产品(这就是我说的那种做得比较实在,最后破产的企业),2000不到,说这是她听过最好的(民用级)耳机了,然而被她妈给扔了。

      那我为什么前面说,我也能听三弓就能听出来好坏呢?这是因为我闺女的二胡课,除非我有事,几乎堂堂课我都旁听。我旁听跟别的家长不一样,他们是在刷手机,我是在学。上课内容非常枯燥,无非就是(音)高了!低了!松了!紧了!慢了!快了!强了!弱了!老师在不断纠正我闺女的错误,一堂 课从头到尾都是这些内容,也只有这些内容。我闺女就算学生中练得快的,其它学生上课,用老师的话来说,想自杀。所以我的耳朵也得到了专业级的训练。但我毕竟没跟我闺女一样练,所以比不了她,她比不了她老师。我说好听,我闺女就撇撇嘴,我闺女说好,她老师就笑笑。

      我的脑子之所以是万里挑一的,没有别的原因,一样,我给自己做的专业训练。在别人看来,那是极其枯燥,极其严苛的。但在我自己看来,这是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我闺女有一次质问我:你会像骂我那样,这么狠的骂自己吗?!你就知道骂我!

      我笑着说:我从来不骂自己,我很简单的,一刀下去,杀死。

      我又说:你是不是看电视看多了?里面有些剧情往往就是,某某人发现自己错得很厉害,然后在那大叫大嚷?所以你观察我,发现我从来就没有这样过,所以我从来就知道骂别人,却总是宽以待己?

      我闺女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我哈哈大笑:所以说,你能看得见我的脑子?你真的以为你能看见我的心?我在很久以前,内心中确实这么干过一两回,但我后来发现太蠢了,这不是多余的吗?发现错了,一刀捅死多干净?

      我继续说道:你完全不懂得影视剧,它不可能像文字那样去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所以它只能外化表达。并且这种外化了的表达,也非常不准确。我从来就是一刀,连眼都不眨。错了留着干什么,只要我发现,立刻就是一刀。我已经杀死过无数个我自己了。所以说,我对你已经非常客气了。如果我把你当成了我,我现在就会打死你。这不是情绪,而就是杀死错误的我。这么说吧,假设我活到100岁,发现自己前面99年全都是错的,我照样也是一刀。你做不到,对吗?这个世界上能做到的人,微乎其微。你想想看,你上二胡课的时候,老师有一丝犹豫吗?高了!低了!快了!慢了!是不是跟我一样?你以为他对你们学生才这样吗?首先他对自己是这样的,所以他才有资格当你们的老师,这是必然的。你今天是不会明白什么叫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因为你不知道要活下去,只能如此。

      我写文章确实经常骂人,但我骂一次,其实已经把自己杀死过十回了。正因为我不断的杀死自己,所以我这个万里挑一,入门了,我不过是入门而已。所以我才会天天叨叨,做人是很荣耀的,然而有的人永远 也不可能感受得到,他完全没有入门,完全没有相关的体验,完全没有经历过。所以我才会天天啰嗦,只要你入了门,你一定会明白,我说的是真的。

      我才刚刚入门啊,那些亿里挑一的人呢?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他能感受 到毛主席有多难,多痛苦,多孤独。给我看笑了。

      毛主席确实不被人理解,但如果毛主席真的如此人般想象的那么痛苦、那么孤独,他怎么可能带领中国人民打下江山呢?

      “我知道,他有无比坚定的信仰。”

      哈哈哈,允许我再笑一次。

      如果比拟围棋段位制,我也就是专业初段,毛主席已经无段 了,十段都不足以描述。

      他就是神,可有的人就是不肯信……哦,应该说,没办法信,自己没有亲身体验的事,怎么可能理解得了呢?

      “你胡说,他不是神,没有人是神,毛主席还哭过,这是有铁证的。”

      我也哭过,我还经常哭,所以我不是专业初段?

      入门了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只说一条:逻辑自洽。我几乎不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没有入门呢?永远生活在悖论当中。正因为没有入门,生活在悖论中,所以他才会跑到股市去练习炒股。他会不由自主的去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无法控制。

      我经常在看别人看来,“不经大脑”的脱口而出,随便说一句话,都是逻辑自洽的。而绝不需要跟某些人想象的或者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那样在肚子里打腹稿,反复审查。

      举个例子。

      有一回我闺女跟我聊天,她问我:有的人他天天骂共产党,但却非常关心共产党的动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说道:所以你不明白这就叫悖论,一定会这样的。中国只有一个党中央,不管你怎么想,反正命就捏在他手里,他要是犯错,你就得死,他要做对了,你就享福。这个理听起来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太少了,比如你就做不到。

      我闺女又听笑了——下士闻道大笑之,说道:有什么难的?

      我说道:这么说吧,你跟我的关系,很相似,我就好比党中央。

      注意了,这句话,并不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我在说之前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我是“随便”说的。

      我闺女继续笑。

      我接着说:嗯……让我想想……比如,有时候你觉得我在对你搞精神迫害,对吧?但你也知道,其实有珍珠,有鱼目,有一种叫训练,有一种叫迫害,对吧?但是你总怀疑我在迫害你,对吧?那是不是相当于你总在怀疑党中央害你呢?可是你不是口口声声说,我是不可能害你的吗?

      我闺女听完,顿时哑口无言。

      没有入门,一定是生活在悖论当中的。入了门,就必然逻辑自洽,连想都不用想。

      但,千万不要模仿!一刀杀死错误的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很容易杀错对象的!真正的错误往往躲在后面,很深的地方。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千万不能模仿。

      所以说,我说了半天到底想说什么呢?

      很难,并且你所剩时日已经不多了,干不干吧。做人想入门是非常难的事。入不了门,100%是杨白劳。就这样。

      • 家园 到底怎么做才能做人入门?(1)

        做人想入门,说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就两条:

        一、不要老说别人不好,多问自己是不是太无能;

        二、不能袒护、包庇、纵容自己,有错就得改。

        “真的就两条?”

        你以为“才两条”所以很容易?我前面是不是已经打了预防针?说起来很容易。

        先来“论证”一下,为啥只需要这两条?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有的人他身上有两个特征,一、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二、大愚若智;另有人恰好反过来,外柔内刚,大智若愚?

        所以就两条。

        下面讲例子,不过我还得打预防针,我要讲的案例有些是非常可怕的。

        有一回,我带我闺女去某地过年,那里可以放鞭炮。众所周知——其实不能叫众所周知,如今有些娃只在电视里看过别人放鞭炮——总有一些人,放鞭炮是为了吓别人,越是突如其来,越是炸得响,路人越是吓一跳,他越是得意。

        我闺女就跟我说,能不能别走这条路?她的意思是走大马路,那儿没人放鞭炮。我对她说:啊,你走这条路,提心吊胆。不要接话,说什么这不是人之常情吗,让我把话说完。你有脑子吗?有吧,完全能判断出来炸不着你吧,那你怕什么?如果你连这都怕,你怎么活?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老说别人的不是,不看自己多无能。柏杨说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对不对呢?完全正确,可是柏杨跟文盲也没有什么两样呀,难道他没有听说过出于污泥而不染吗?

        我闺女就不吭声了,我俩继续走在那条小道上。过了一会,我对我闺女说:这些人,我要说他们就是外强中干,你估计会觉得我上纲上线。你想啊,他怎么就好上这一口了呢?还不是跟你我一样,别人放,自己吓一跳。所以他就学了去,也这么来吓唬别人。可这么干,是很危险的,我就有小伙伴被炸掉了大拇指,大拇指啊。

        我闺女听完,笑出了声。

        我立刻停下脚步,对着她说:至于嘛你!啊!你这报复心这么重!

        我又说道:他是不对,但他受了伤也是不幸啊,人家不幸就不能幸灾乐祸啊。说了多少遍?就是管不住自己。

        所以大家应该能想象出来,我闺女有多么的烦我,不过她已经习惯了,我就跟她二胡 老师一样,只要“上课”——无时不刻都在“上课”——就是,高了、低了、松了、紧了、快了、慢了、强了、弱了,没有别的内容。

        如果说我对我闺女叫无时不刻,那我对自己就叫24小时连 轴转,我睡觉都在搞自我批评——又不信了吧?这是真的。

        想来大家也看出来,是不是恰好就是我前面说的入门两招?一、不要老看别人的不是,多看自己的无能;二、不能袒护、包庇、纵容自己,有错就得认,认了就得改。附带说一句,这里有个难点:那要是改错本身就错了呢?之前认为的错误其实并不是错呢?还得再改回来。这是很难的,心理关难过,技术关同样难过。其实这两招可以合二为之一:反求诸己,但我认为还是拆开了好。

        另外还有个难点,改错要比想象中难,愿意认错,但几乎不可能马上就能改,你还是会犯同样 的错误的。那怎么办?我只能这么说,要严格,绝不能严苛。

        “啥叫严格?啥叫严苛?”

        这我回答不了。

        还记得《轮扁斫轮》吗?啥叫严格啥叫严苛,无法言传。如果说什么叫难于上青天,这就是。

        两者只有一线之隔,一边是地狱另一边是天堂,好玩不好玩?刺激不刺激?带劲不带劲?

        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做人最有意思的地方,没有比这更妙趣横生的了,关键在于你只能自己傻乐,无法言传啊。

        这么来说吧,纵容跟宽容之间只隔了一线,严苛跟严格之间也只隔了一线。

        “等等,依你这么说,宽容跟严格之间隔了几线?”

        宽容就是严格,严格就是宽容。

        那为什么会有两个词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是有方向性的,比如我们从纵容这个地方开始讲起,你用严格明显会有别扭感。因此,并不是宽容和严格各自有其倾向性,而是表达时必然带有方向性。玩过弦乐的人,大概能理解这一点。为什么叫升fa,为什么又叫降so呢?这两个音是一个音,但在演奏过程中确实又不太相同。

        说某某严苛了,过了,得严格;还是这个某某,纵容了,还是过了,得宽容。

        “我去,你把我整不会了。”

        所以说难于上青天。

        或者这么来说,理论上升fa跟降so是一个音,但在实践中是两个音。机械脑是完全无法理解这一点的。

        其实,以上,我的表达,我自评就是既宽容又严格的。说宽容,是指我说完“无 法言传”就可以不说了,但我根据经验来看,还是有必要说上两句;说严格,是指只能说上两句,用不同的方式说上两句,不能再多说,再多说读者就会疯。

        现在知道我不是在瞎吹吧?真入了门,你就跟某种存在融合到一起去了。平时说话啊,办事啊,都会这样,无需刻意。

        我闺女确实烦我,但你看,她并没有烦到想离开我。这是核心黑科技。

        休息一会,因为我下面要讲的案例很可怕。明天或者后天吧,总之改天再说。

      • 家园 编号兄是个狠人

        随便杀以前的自己不是简单能够做到的,之前读主席年轻时候的文章有对自己的批评,一开始感觉没啥,后来我觉得要像他学两招,就试着每天睡前来次自我批评,没有坚持到一周就受不了了,感觉都快疯了,因为那是对自己的灵魂否定,如果没有向前决心和坚强意志,人会崩溃的。后面就学会了和自己和解,说人话就是躺平了。此前,别人文章中视主席为神,我一般直接整篇就跳过了,因为我觉得主席只不过是能力,毅力超强的人。但经次一试,我觉得视他为神也挺正常。可没有见过对自己思想灵魂批判那么深刻的人还能继续前行。三省自身的曾子多数也只是口嗨

        • 家园 然而并不是,杀鸡杀鱼杀习惯了也就不觉得血腥了

          真正的原因是,事情并没有干完,也就是还没有完全打通。所以会有痛苦感,难道我以前干的事全错 了吗?这就叫无法自洽。

    • 家园 从新闻里学怎么骗人

      1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荷兰此前已经禁止了阿斯麦公司的一些产品向中国出口,现在还停止向中国出售深紫外线光刻机,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此举对中国和荷兰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毛宁表示,1月30日,秦刚外长同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通电话,就双边关系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秦刚外长指出,开放务实是中荷关系的最大特色,双方要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开放而非分裂、有序而非混乱的国际贸易环境。

      胡克斯特拉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表示,荷方愿推动两国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对华经贸事宜。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个别国家出于一己私利,不惜损友自肥,恶意封锁和打压中国企业,人为推动产业转移脱钩,有关霸凌霸道行径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冲击全球产供应链的稳定。”毛宁说,我们希望各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自身长远利益和公平公正市场原则出发,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

      大家怎么看?

      荷兰的背后是美帝,这事不用我多解释了吧?

      我觉得吧,是我觉得啊,这事有可能是我们在假装跑去买设备,反正它肯定是不卖的。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美帝抹黑我们的事没少干,我们为什么不能予以反击呢?

      这是我猜的啊。如果真是这样,党中央的脑子是不是比你好使?那你还一天到晚说这说那的?

      问:这么干,对谈判有意义吗?

      答:并没有想象中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将来是不可能抛出“上回我要买某设备,但你不许卖,你违反了贸易规则,所以你得赔我”的,就好比说,我们说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并不是因为“台湾是大陆架的延伸”。谈判桌上到底能谈出个啥,靠的是实打实的综合实力。

      但这么干,另有意义,可说出来有人就会觉得残忍。

      “你倒是说呀,我不说残忍好了吧。”

      不说。

      “快说!”

      不说。

      “我请你吃饭。”

      说话算数?

      “算数!”

      先吃饭,吃饱了再说。

      “哼,真小气,不就一句话吗?爱说不说的。大家瞅瞅这个人,以后别理他。”

      瞧,你不是学会了吗?

      • 家园 后记

        今天有个人跟我说,他恨我,因为我把他的三观尽数摧毁了。

        他还说,我应该像医生那样,不告诉病人得了癌症,让病人欢欢喜喜的回家。

        这人今年42岁。大家怎么看?

        如果这个世界上允许卖安乐死,我估摸着,有人7岁就会去申请。

        走着瞧,以后美国会放开安乐死的,会有大批人申请美国国籍。

        如果又被我猜中了,接着会发生什么呢?

        • 后记
          家园 是呀,医生告诉不告诉病人得了癌症要看病人情况的。

          但是写文章没办法区分对象呀,所以普通人看过后要及时忘掉,还好人体本身就有这样的过滤机制,将自己恐惧的,有碍自己三观的,有碍个体存活发展的给屏蔽掉。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过滤机制不完美,有时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自己主动屏蔽

    • 家园 书呆子为什么总是情不自禁的纸上谈兵?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这句话我们自己有时也会说,这就是“想想就觉得肉痛”或者是“听着就觉得美得很”,但如果我说这就叫纸上谈兵,是不是有点意外?

      纸上谈兵的内涵很简单,你没干过,却自觉对此有发言权。

      所以我为什么长期反对给高中以下的学生上古诗文赏析课呢?因为16岁以下的人,多数都是相当原始的,他们的经历很少,情绪也很“薄”,也就是不像社会人那样富有层次且多角度。所以给这样年龄的人讲社会人那立体的感触,他怎么可能深有同感呢?

      老上这种课,孩子们就自觉“你看,我不需要亲身经历,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书呆子总是【情不自禁】纸上谈兵的由来——长期做有害训练的恶果。

      我也给我闺女上古诗文课,每次我都是让她自己读,然后让她告诉我某某诗篇是喜还是悲,然后就下课。我对我闺女说的话就是,你现在还小,读这种诗只能读出个大概,现在读就是留个印象,以后你长大了再来咀嚼,才能品出味。

      当我们成了社会人之后,哪天捧起一首诗,读完会拍案叫绝,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诗人这个嘴替,把你想说的说出来了,并且比你表达得更为贴切,更为细致,这样我们就会很满足。古诗文跟酒桌上“哥们儿你说得太对了”,没有任何质的区别,只是风格不同,前雅后俗,如此而已。我前面说嘴替市场需求很大,这是有原因的。人类离不开语言,我说的是广义的语言,但在语言上下了功夫的人是少数,谁能驾驭语言,谁当然就有小钱钱赚咯。如果一个人既善于驾驭语言,又懂人心,他赚的钱自然就会更多咯。如果一个人不仅善于驾驭语言且懂人心,还明白从个人到全人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活下去,他赚的就不是钱了,而是江山。

      以上,只是一例。像古诗文赏析这样有害的训练,可以说,贯穿学生时代的始终。正因为如此,书呆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书呆子的行动力是最差的。

      注:说书呆子的行动力最差,并非只有光想不动这一种,还有一类就是想了想马上采取行动,结果一脚踏空,掉坑里了。

      • 家园 衍生话题2:功夫在诗外

        有的人区分不出来醋跟生抽,不信吧?这种人真的没有必要去吃大餐了,10块钱盒饭就挺合适的了。

        现在知道为啥有人问我,股票该买还是该卖,我的回答永远是:你觉得得买你就买,你觉得可以卖就卖。

        那要是亏了呢?你目前的水平只有这么多啊。

        那要是老亏呢?那就说明你目前不合适炒股票呀。你去练啊,练好了再来炒股啊。不说了么?功夫在股票之外。

        有人很奇怪的,炒股票老亏,于是在股市里练习。我也不知道他这个脑子究竟是哪里短路了。

        正确答案难道不是:如果你有能力,你在股市里就能赚钱。当你有了这种能力,而由于 你对股市不了解,所以你要花一点时间了解了解这个市场,转一转,逛一逛。怎么可能存在练习炒股票呢?

        还有人说,不都说炒股就是炒人吗?

        对啊。所以你如果人不行,你炒股就要亏,你可以把股市当成你做人的练习场啊,那你是不是该交学费?

        还有人说,我交了很多学费了,为啥还是亏钱呢?

        股市,只是做人练习场中的一种啊,我的天呐!

        所以我们正确的办法是:在别的地方找便宜的练习场,有各种类型的,最后你综合实力到了,你去股市,就赚钱了。

        请问哪里有便宜的练习场呢?

        答:做数学题呀,写小作文呀,都特别便宜。有根树枝,有块沙地就行。

        都21世纪了,还树枝跟沙地?

        答:买个笔记本吧,2000块,我用的就是这种价格的,特别好使。用2000块的笔记本,赚上20万,你觉得怎么样?

        大家不妨自问一句,假设,你是在人群之中看了毛泽东一眼,你能知道他是打江山的人吗?

        你的水平,恐怕只能分出来谁长了JJ,谁长了奶子。然而,大家都会。所以,你只能看品牌和价格。这也意味着,你只具备被人骗的能力。这就是你的价值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才能少让人骗呢?一、尽量不出门,只买生活必需品;二、勤而行之。二选一,自己看着办。

      • 家园 闲聊几句衍生话题 -- 有补充

        我的语言风格自成一派,没有任何人能模仿得了,所以我从来不怕别人抄袭、盗用(然后反扣到我头上说是我写的)。所以我前面才会说,我几乎每天都要写,好处多得数不过来。不干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书呆子他就不干。

        我闺女跟我吵架时,有时候就会说,某某话是你亲口说的,你怎么不承认呢?我会说,这不可能。原因就在这。我说出来的话,什么风格,什么内容,别人是不可能模仿的,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因此,我根本就不需要去记住自己曾经说过什么话,到底是不是我自己说的,我有绝对判断力。

        大家现在明白,为啥高手的画作是不可能模仿得了的吧?什么叫高手?自成一派。

        电影里那种拿着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辨别某幅画作是真是伪的情节,只有可能是书呆子“发明”出来的。真正识货的人(这里的识货不是指判断贵贱,而是判断真伪)一眼就能看出来。

        电视台那种鉴宝节目,席上坐的专家,要么就是伪专家,要么是配合节目制作组在那假装仔细甄别,因为真专家只需要一眼。一眼的背后是把铁杵磨成针的真功夫,可这种真功夫,不为世人所喜爱,所以只好在那假装仔细、反复甄别咯。

        其实医生也一样。扁鹊不需要那么多繁杂的“手续”,瞅病人一眼就已经基本确认了,再问上两句已然是了然于胸了。假医生才会问来问去,“仔细”调查。

        我闺女的二胡老师说当评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到了他这个级别,只需要听一弓,足够了。好多傻子说评委不尊重选手,不是在席上交头接耳,就是自顾自的刷手机,这些人水平太低,哪里明白高手的无可奈何呢?

        我闺女学二胡时,几乎每堂课我都在一旁竖着耳朵听,同时“监视”我闺女。这是因为我闺女总想把自己的练习成果完整的汇报一番,而显然老师已经是耐着性子听她拉了三弓了,在那难以忍受的抖腿了。为了制止我闺女继续制造“噪音”,有时我就得喝止她。为这事,她还跟我闹过N多回。小屁孩都这样,不知道天高地厚。

        我跟着听得多了,也有一定的功力了,听三弓能听出个大概,“拉得挺好的,下次别拉了。”

        所以说,普通听众太好糊弄了。一曲终了,其实根本不在状态,但台下掌声雷鸣。总这样,还场场爆满。

        瞧,是不是我说的,语言是大工具,谁玩得好,赚个小钱钱根本不在话下。

        我这并不是在鄙视普通听众,我只是在讲,他觉得好那是他的事,但水平是高是低自有道理。我只是在讲,很多人他那耳朵就那么个水平,他非要去买几十万的音响,这事别人也拦不住啊。正因为如此,十万的音响其实只能卖三万,因为你分辨不出来,怎么能说别人赚黑心钱呢?200块的小喇叭,再加500元包装费,卖5000,很容易的。

        这事我们是做过实验的。拿两台音响,把Logo抠掉,请一名普通人来听,然后问他哪台好,他只有可能眼珠子不停的转。对比组实验是:告诉听众,A音响2万,B音响30万,请他分别听(不告诉他听的是哪一台),问,第一次听的是A还是B?他还是眼珠子乱转。如果他答错了,你跟他说正确答案,他就会说,“其实我刚刚说的答案不是我心里想的。”如果他“答对”了呢?他就会说,“果然如此”。

        其实有一种很简单的办法买到合适你的音响。不要看logo,不要问价格,就拿两台出来听,如果你听能出来区别,留下你觉得好的。再拿一台,跟留下来的一块比。直到你区分不出来,买便宜的那一台。买车也一样。N多商品的购物技巧就是我上面所说的。

        偷偷告诉大家,找老婆也应该这么找。先来十个男人,挨个聊,感觉不好pass,直到你区分不出来,这两个男人我都喜欢,行,挑其中看着比较土的那个。我包你满意,绝不亏本。

        这事是一大哥告诉我的,他说他就是这么在夜场挑小姐的,百试百灵,从未失手。我这个人笨得很,但肯学。你看,我总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妙招。

        现在知道为啥销售员一上来就要告诉你品牌、价格了吗?

        我的读者绝大部分是已婚的,很久不逛婚恋市场了吧?有空去转转。那些替儿女摆摊的父母,他们的策略跟销售员一样,上来就告诉你品牌和价格。诸如月薪多少啦,什么大学毕业的啦,品牌和价格,先推给你,先植入你的脑海。

        还有一种婚恋活动,有点像“盲盒”。会面之前所有信息全都不说,自己去玩,看合适不合适。觉得好,再说“品牌和价格”。可问题是,有80%一块玩的时候觉得挺默契,后面一看“品牌和价格”扭头就走了。还有人瞎解释,说这人不能活在真空中,人活着就得务实。😁😁😁😁😁😁

        难道我们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先看合适不合适,再看有什么困难,如何共同解决它吗?当然了,如果困难过大,远超自己的能力,那也只好遗憾了。

        区分不出来谁好谁坏,你得承认,这不丢人。总有你能区分出来的,你的能力是上限的——在此时此刻你是有上限的。

        你区分不出来,人家能区分出来,如果他是真的,那么只能说明他的水平比你高,他把如何好如何不好讲给你听,你以为你背下来就行了?你只需要知道,你不如他,就OK了。他再怎么讲,讲得再仔细,对你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好理解吗?A音响3万,B音响20万,在你听来没有区别。有个张三说他能听出来,B音响好在哪,所以你就抱走20万的音响?这也太傻了吧。

        有人谈恋爱就是这样神操作的。自己遇到两个男人,觉得都还行,拿不定主意,然后去找某阿姨,让这个某阿姨分析一下,哪个男人更好。所以后来某阿姨跟你的丈夫滚床单了呀。把这个某阿姨,换成闺蜜,是不是就觉得“哎呀,就是这样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每次看得我笑得发出猪叫声 -- 补充帖

        电视剧里老有这样的神剧情,比如张小花同时看上了两个男人赵龙跟李勇,拿不定主意,于是去找自己的好姐们儿、好闺蜜王红红,王红红分析了之后说,“我觉得李勇好,你看啊,他是如何如何的好。”说完这话,王红红下午就跟李勇滚床单去了。

        然后这种神剧情还批判王红红不道德。

        每次看得我笑得发出猪叫声。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就这种神剧,还特别多的人看。

        哈哈哈哈哈哈,笑坏我了。

        跟那种在抽屉里故意放一摞钱故意让某人看见,以此来鉴别某人是否可靠的神剧情一样,笑死人不偿命。

        哈哈哈哈哈哈。

        我看电视剧的主要 乐趣就来自各种神剧情,每次都能让我笑到打滚。真他妈牛逼,这些神编剧。

      • 见前补充 4855004
    • 家园 总结

      最近谈的话题,都是由同一个根源性问题引出来的,这就是,人如何才能活下去。

      没有几个人知道有这个问题存在,或者N多人的回答都极为荒诞。正因为如此,整天有人在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更加滑稽可笑了。

      人如何才能活下去?你能守得住一块地盘。

      简单吧?一展开,能写十本书。我这里挑最重要的说。

      人家一定会来攻你的,有两种,一为正,一为邪,前一种也可以说成是良性竞争,后一种就叫恶性竞争。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我不抢你的,所以,你也不能抢我来的”。这是N多人的死穴,他死就死在这里。

      正因为N多人他的死穴就是“你不能抢我”,所以他根本就不懂得,只有敢于失去的人才会得到,没有人照顾的人才不会老。

      以上,会表现在方方面面,最突出的一个,就是婚姻。为什么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就这个原因。

      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真的明白了如何才能活下去,他一定就有了助力——助力无处不在,永远都有跟你良性竞争的人,也永远有恶性竞争的人。这样,我们就把思想上的阻碍,彻底的搬开了。

      下一步就是如何不断成长。怎么成长?学啊。简单不简单?特别简单,可N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学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尽管他们天天挂在嘴边理论联系实践。边玩边学,这是学习的基本原则。学习的另一个关键是,得有人帮你。谁?你父母啊。国家只管铺干道,“最后一公里”只有可能是自己来完成,所以成败就看家庭教育。父母具体干什么呢?指导思想就是降低难度,把直上直下改成坡路,省力不省功,再往下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父母干的活围绕什么来展开呢?进社会。不能真正融入社会必然死翘翘,这还需要证明?可问题是,N多人就算活到80,也总感觉自己不被社会所接纳吧。这样我们又就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如今的学校,那是相当不科学的。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共16年,虽然不能说跟社会隔绝了16年,那也基本上可以说是在闭关锁国。这跟坐了16年牢,区别不大。但现状就是如此,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然而,N多当父母的,至今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显然,只有可能是恶性循环。

      正因为N多人他尽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其实从来就没有正确回答过如何才能活下去,所以他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活到老学到老,相反,学习对他来说叫一锤子买卖,从学校毕业就得变现。这是一。

      其二,他也认识不到自己说起来是读了16书,其实是坐了16年牢,他进了社会很难适应,但他却削足适履,反而讲社会黑、黑社会。那么社会里是不是有丑陋现象呢?恰好就是有的。所以他一看,证据确凿,严丝合缝,社会黑就成了他的信仰了,还无比坚定。

      这样的人,他找的对象往往跟他很相似,一说起社会黑深有同感,所以这俩一旦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家庭,不仅不会形成1+1>2的优势合力,反而是劣势互补,直接黑化了。再接下来,遭罪的就是娃了。

      至于我另外说的,长辈遇到晚辈理当让子,三产必然有大发展,这些内容,也是从如何才能活下去展开而来的,但其实吧,说了也没啥意义。

      最后我就想说两句话:

      一、已然走到这一步了,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二、替孩子多想想,别天天沉浸在自己的痛苦当中。

    • 家园 为什么有的人舍近求远去国外“留学”?

      尽管“海龟”越来越贬值,然而数据显示,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却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直接原因大家当然都是知道的,这是因为有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国内大学别说211了,区域性高校恐怕也考不上。可为什么一定要千里迢迢去国外镀金呢?要知道如今不是方鸿渐那个时代了,并且今天的中国还不是富裕国家,去欧美上学对于N多家庭来说还是挺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另一个直接原因是国内卡得严,尤其是面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欧美则不一样,不管你野鸡不野鸡,只要你肯交钱,他的政府就给你一个官方认证。因此说白了,你就是想在国内买文凭也买不到,只能跑到国外去买。

      可这两条,并不是根本原因。

      我前面讲我闺女如今算半个社会人,然而她的成绩并不差,这话我讲给100个人听,我敢打赌,有80个人听完会礼貌性的笑上一笑,另外会有10个人表示“你这牛皮吹得也没边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没有几个人会学习,真的是不会。

      学习只有一个原则:边玩边学,也可以说成半工半读,也可以说必须是理论联系着实践一块学。

      重复一遍,只有这一个原则。

      我闺女自己也不知道。在她上高中之后,有一回我问我闺女,你自评一下,你初中到底认真上了几课?我闺女说,实话实说,好多课本都是崭新的。我又问她,那你是怎么考上高中的?

      我闺女能赚钱并且根本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种小数目这码事,她妈是死活 不信的。为了这事,她妈可以说是到处调查,比如怀疑是我跟我闺女串通好了,其实钱是我私底下给的,又比如怀疑我闺女是不是借高利贷了,还比如怀疑我闺女是不是去干某种不可描述的事了。她妈为啥打死也不相信这钱是我闺女干干净净自己挣来的呢?

      因为包括她俩在内,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明白到底什么叫边玩边学,不明白玩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对于我闺女自己而言,她是稀里糊涂的瞎猫撞上死耗子,所以她不知道自己凭什么能考上高中(其实之前就有人问过我,你闺女上高中没,我知道这人是啥意思)。眼下她自评她是考不上大学的,这事我也知道,回头找个机会好好嘲笑她一通。

      对于她妈而言,她是百思不得其解,钱到底怎么挣来的,别说你一个小姑娘了,就是N多成年人他也玩不转啊(这里敲黑板,画重点了),并且我闺女的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历次期中期末考年级排名也不差。

      N多人笃信的是什么呢?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可N多人真的明白什么叫专心致志吗?这四个字的真实内涵没有几个人知道,我也不打算说。我要说的是,笃信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人,实际操作就是关起门来读书,找处深山老林练武。

      这样来学,只有可能越学越死。越学越死是什么意思呢?一会说。

      那么叫边玩边学呢?玩这个字的意思,也不是望文就可以生义的。我只能这么来说,脑子要活,就得跟活物打交道。所以,我自己的学习就是一边混社会一边在学校上学,我闺女的学习我也是这么给她悄悄安排的。但请注意,我讲的是社会活动,不是社交活动。

      社会活动怎么讲才好呢?我觉得也不太好说,说不好就容易误导人,这里我就引用我闺女的话来说罢。她说,我做这生意就得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并且这些人是一会一个主意,我要做成一笔生意就必须机动灵活,当然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了。

      所以大家也不要在意社会活动这四个字,记住这句话就行:脑子要活,就得跟活物打交道。

      没有几个人是这样来学习的,不这么学,十之八九就成了书呆子。所以N多人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根本适应不了社会(读书的时间越长,越是明显)。比如今天一些人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其实往往指的是他上不了酒桌,手不知道放哪,腿也不知道放哪,要不然为啥会有一些年轻人批判酒桌文化呢?

      再比如有N多人他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社会人说话往往不会那么直接,比方说我就很少跟我的下属直接说个什么。这是因为年轻人没我们这种社会人“豪放”,直接说他受不了,拐着弯说他又听不懂。然后呢?然后要么就是不用了,要么就是长期放在基层岗位上,做最简单的活,这种活自然是收入低,且枯燥。我就算是很有涵养的人了,跟我一样做管理的“屠夫”们可就没这么好的耐心了,别说你985毕业的了,就是清北又怎么样,照样骂得狗血淋头。关键是一挨骂,他就更呆了。这里顺带说一句,有的企业他还是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可谁愿意要书呆子呢?我在北京服务过好几家公司,家家都有N多硕博,母校也算是大牌,可收入不到我的1/3,且随时都有被踢走的风险。并且这些人在里面至少熬了5年以上,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

      以上,只是两个小小的例子,为的是说明为啥书呆子无法立足于社会。

      所以为啥有这么多人读完本科再考研,读完硕士继续读博呢?他自己也明白的,他进不了社会。

      那么,这跟我前面讲N多孩子去国外“留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因就是父母自己仍然没有搞明白自己为啥在社会里混得不好,他不就只好继续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比如我闺女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几乎全是本科以上,硕博也不少。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在社会上历练过的人,但讲真,我每次跟他们聊天都有一种聊不下去之感,估计对方也有同感。所以我闺女N多同学陆陆续续都去了国外。然后钱这方面也相当吃力,前面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这是一个悲剧,且在恶性循环。

      越是关门读书成长起来的父母,越是认定只有一条路可走,越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一回大学。送去国外,就算比较开明的了,那不开明的呢?那就只能逼着孩子跳楼自杀咯。然而偏偏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些,最喜欢指点江山。

      所以说,尽管国家如今开始转向,大力扶持职高,但N多人是视而不见的,甚至有阴谋论说是这在搞阶层固化。只有那些“傻子”,比如家境不太好的,比如父母自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八辈子也没有人上过大学的,才会享到“傻福”。

      注:我讲的边玩边学,跟如今市面 上兜售的“边玩边学”,唯一相同之处,就是都用这个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