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夺出身以来文字 -- 孟词宗

共:💬92 🌺457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

                    1. 印度大学生长期居亚洲第一,直到中国大学扩招。

                    点看全图

                    2. 同人种,韩日国伙食比中国好些,鱼肉比例更高,寿命上限高啊。

                    3. 已经新中国了,文革把自己的教育搞更多烂,甚至一段时间停大学招生,自找不痛快啊。。。

                    4. 数据显示中国大豆耕种面积减少最多的是毛时代啊

                    标题

                    点看全图

                  • 家园 应该问问chat,让他提供一些数据,比如人均寿命和教育率人口

                    印度人均寿命也上来了,但是晚了多少年,大家心里应该有个概念。

      • 家园 从以特反特看新中国中的封建遗存,这是根本性的困难,摧拉枯朽

        也导致了革命不彻底,而且社会主义人才太少了。即便经过这么多年,官僚的封建化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

        他们这个群体很容易丧失初心,这是没有办法的,本来文革已经给了解决方案,但是他们又有意抛弃了。

        百姓战斗性也不够,看吧。

      • 家园 文革越讨论越明!
      • 家园 能如此冷静客观地理清文革的历史脉络,难得!!!

        特别是,在而今权威的如鼎声言之后!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

        [URL=网址]/article/4672140[/URL]

    • 家园 明明是两百步笑五十步

      re: 我们嘲笑西方在俄乌开战的时候禁陀斯托也夫斯基,禁柴科夫斯基,禁托尔斯泰,推倒普希金雕像等等。但我们也不过一百步在笑人家二百步罢了。

      -----------

      明明是两百步笑五十步,打回去重写

    • 家园 当时保留了极强的创作能力,而现在没有。

      不小心发出来了,还是直接引用一个说法好了。

        即便为政治服务,中国电影也是不拿事当事,登峰造极的是《地雷战》。这部纪录片、教学片、故事片的四不像,玩出了一个“巵巵雷”。在鬼子进村的危险时刻,几个小孩不埋杀死敌人的地雷,而埋上了一泡屎。粘得日本人满手屎,中国人就很髙兴了。在极度紧张、真实的情景下,忽然诞生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玩笑,真是神来之笔。

        此片导演文静拘谨,但他的内心是一个野人,能摆脫国恨家仇的大众情绪,把中日战争变得好玩好笑。凭着一泡屎,他就是伟大的艺术家。在政治指标极强的时候,也能在瞬间改变整个事件的性质,玩性颇大,和中国导演的自由心灵相比,一般的外国电影就显得死性。

       后来,在创作空间极小的范围里,导演们送给国人的礼物,是一个个妖艳的女特务、姨太太,在高度纯洁的年代,向我们暗示了世界的丰富性。至于国民党、日本兵,我们很难对他们产生仇恨,他们我们一种游戏快感。《早春二月》的男女在谈“国破山河在”的沉重话题前,还要弹弹钢琴,享受一下意外重逢的乐趣。《红色娘子军》女兵们的短裤紧凑性感,遭到抗议“大腿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但大部分人还是容忍了这一情况

      分析国内早期电影“娱乐性”的不少,但像这样明着说的不多。问题现在连这也没有了。只有严肃严肃更严肃,瞎扯的那种严肃。当然女特务、姨太太这种标配留下来了……谁也想不到这是建国初期的创造。😅

    • 家园 文革真是个万用的筐,啥都能往里面装

      我同意不该简单粗暴地封禁作品。

      不过现在离文革的冲击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现在的政府对上不对下的毛病是越来越厉害了。

      这么简单粗暴的执政只会越来越多。

      • 家园 不觉得不该禁止。

        还是应该处罚的,一封到没有,也没啥。

        好的作品有的是,他们的又算啥?文革的样板戏不还是和封了一样?

        又怎么样呢,那才是精品吧!

        • 家园 不是禁止或者不禁止的问题

          核心的问题在于,要遏制官僚的权力。

          在中国,官僚的权力近乎无穷大,想征税就征税,想封锁就封锁,想搞文字狱就搞文字狱。

          对应的,平民百姓完全没有遏制的办法,只有最后的暴动,但是,暴动时,这些人总能逃过去。

          中国就在这种“官僚作恶,百姓造反”的恶性循环中沦丧。

          这才是悲剧,走不出去的灾难。

          通宝推:胡辣汤,
          • 家园 这个问题不除,还会继续低级恶性循环

            以前的头唐宋元明清,我们是全世界大国,而且基本上完全封闭,即使治乱兴衰,系统重启,肉烂在锅里,不管是人才和财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还搞那一套,老百姓又没有反抗手段,只能是出走,不仅是财富到了国外,而且人才也到了国外,而且这个人才到了国外,让一个大致固定基数里面的聪明人走了,剩下一些不聪明的人,其结果就是像是玉米制种,出来一个优秀的种子,被筛选出来拿走,在剩下的那些劣种里继续选,然后再拿走其中优秀的,几轮下来,就是剩下一些渣滓了。人种我想也是相同。如果稍微有点聪明的人都走了,那也一样最终变成一个渣滓充斥的大粪坑。不过有一点好处,对于那种满脑子都是武大郎开店思维的领导们,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们会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要的是只要现在爽,哪怕日后洪水滔天。

          • 家园 说什么屁话

            中国的权力啥时候能遏制?王朝末期!

          • 家园 清风不识字,何故 @乱翻贴

            楼上的ID @乱翻贴 ,搁清朝就要杀头了。

            习大大上台后,权力更加的一手遮天,肆无忌惮。

            我们在往西朝鲜的路上狂奔,西西河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拍手叫好。

    • 家园 建议把经济和文化惩罚分开

      看回帖,很多人提到了劣迹艺人从文化作品中继续获取经济利益,从而政府不得不封禁作品从而达到惩戒个人的理由。我建议,应该对宣传、文娱领域针对性立法。艺人如果违反法律到一定程度,道德败坏不足以享受靠大众追捧得到的经济权益时,应该剥夺其经济收益本身。如没收企业股份,广告代言合同收益等。由于文化产业传播的全国性特征,高院、国资委可以成立相关的部门。高院执行没收,国资委代持股份、资金,收益用于公益。

      这并不是说,对于文化产品本身不得封禁。而是,对文化产品本身应该专门判断。一个正面的作品,不应该因参演人本人的负面行为而被封禁。同样,负面的作品,也不能因为收益被国资委代持,而不去封禁。

      • 家园 本来就该这样

        如果艺人无德甚至犯罪,那么可以依法剥夺其相关作品的收入。但对于作品本身来说,只要不是诲淫诲盗,不违法国家法律,没有必要下架。毕竟一个作品还有其他创作人员的心血在内。

        严嵩是个大奸臣,“六必居”的招牌可一直挂着。慈禧祸国殃民,大家吃狗不理包子还不是吃的倍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