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格拉群岛》,值不值得通篇仔细看呢? -- yg1993

共:💬14 🌺3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格拉群岛》,值不值得通篇仔细看呢?

    那还是我参加工作不久,去单位图书馆借了一本,古格拉群岛一共是三卷吧,我就是借了其中的一卷,看着看着就觉得看不下去了,觉得心里堵得慌。比如书里有这么一个情节,斯大林要在波罗的海和北冰洋之间挖一条运河,这放在今天都是一个浩大工程,但是斯大林只给了一年时间,勘探设计施工都要在一年内完成,一年确实完工了,但是这条运河的质量可想而知,很快就被废弃了。

    但是这么多年过来,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吧,就是每个国家特别是大国,都有自己的黑历史,已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必要太过纠结。

    美国建国以后,都对北美土著印第安人玩过系统性的种族灭绝,到了今天也是这样,把高放射性核废料存放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导致那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要比别的地方高得多,但是美国国内,包括国际上都对此视若无睹。

    • 家园 八十年代刘宾雁写过类似的劳改营文章

      属于报告文学题材,描写自己文哥期间在黑龙江劳改,有次在监狱看守看押下到田间劳动,有两个看守故意制造犯人靠近警械线的机会,然后声称犯人要越狱,开枪杀害无辜犯人以此立功受奖。

      刘宾雁右派平反后恢复了十三级老干部身份,到各地采访官员时往往咄咄逼人,对热点社会问题,当地不按照他对事务的认识处理就追问连连、决不罢休;官员们都害怕他。他那篇劳改营文章发表后,两个当年的看守兵(好像是已经复员回乡了)被追究刑事责任,判了刑。

      八六年刘宾雁搞自由化被开除党籍后,当地又给这两个看守平了反。媒体还发表了他们为当年鸣冤叫屈批刘宾雁的言论,让人不免感叹:二共办事真的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实用主义到家了啊!

    • 家园 如果北极航道通了这倒是个颇为有用的工程

      “斯大林要在波罗的海和北冰洋之间挖一条运河”

      • 家园 周转潜艇?
      • 家园 北极航道通了好像也没啥用

        运河挖得不够深不够宽的话过不了大船,内河小船不可能走北极航道。能过大船的话,就波罗的海附近那几个国家的运输量也不足以撑起运量。德国也不需要非得从波罗的海出去。

        当初斯大林为啥要修这个运河?看起来毫无用处。

        • 家园 这就是典型的领导人拍脑袋工程

          这也是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弊端吧,没有政治上的制衡力量,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高,缺点也是明显的,做决策往往不经过严谨系统的论证,最后投资都打了水漂。

          修运河不是不可以,但是实际问题很多,比如要建设船闸,保证在不同的水位差的陆地和海洋之间的通航;另外运河如果是海水的话,会造成两岸的土地盐碱化;还有那里纬度偏北封冻期比较长,影响通行效率;如果要保证以后能过大船的话,那个运河的深度宽度都是相当可观的;还有从北冰洋挖运河到波罗的海,那个长度也不短了。

          要是正经八百去干,二三十年代苏联还真没那个精力,所以只能是个作秀工程。

          国内也是,前十年吧,北京社科院还有人一本正经提出来,要在北京天津塘沽之间挖一条运河,这样北京就可以建港口直接出海了。放今天来看,这纯属国际玩笑,可是当年就是居然有人提出来,还做过相应的论证啥的。

        • 家园 开发北冰洋岸边的那一圈吧

          通过水路运物资,开发北冰洋岸边那一圈吧。

    • 家园 不值得看通篇

      《古拉格群岛:文艺性初探》没有什么文艺性,更像是纪实文学,或者档案文学。做为亲历的作者写得繁琐具体,但对于后来的读者来说,其视野比较窄,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立意上如下面两位所说,反应了当时苏联劳改营系统的残酷。但承认其残酷性的同时,放在俄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农奴制和酷烈手段、白皮下面的鞑靼人)、同时期其他国家的类似问题(北美原住民、亚非拉殖民地)和当时苏联所面临的严酷环境(对抗内外敌对势力、建立全新政权)这三个大背景下来看,劳改营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作者看到了眼前的树木,没有看到其他维度上的森林。

      结构上比较散乱。据作者说是现在劳改营里面打了腹稿,一段一段地背下来,出营后再汇总写出来的。第一卷讲群岛形成的那部分还好点,能够提供制度演化的资料,后面两卷讲具体事例的内容价值有限。文字的目的不仅仅是给读者展示苦难与罪恶、拷问人性,更应该给出希望和分析。很多内容虽然是不同的人和事,但本质类似重复。文笔一般,加上俄系文学的传统,译者也甩锅说原作“诘屈聱牙”。

      所以如果你已经大概看了第一卷,后面两卷的意义就更不大了。索的代表作是《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劳改营的中篇作品,我先看的《古拉格群岛》,看了一半觉得差不多,就弃了。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伊》,省点时间。

      通宝推:铁骑边塞,
      • 家园 看法一致

        当年买了这部书,,现在书仍在书房里。第一卷看的还有兴趣,后两卷说难听点就是祥林嫂式的重复倾诉,但还是耐着性子看完。类似作品还有《日瓦戈医生》,作者帕斯捷尔纳克,我也买了,相比而言这部书更值得看看。

        最早接触的俄罗斯文艺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气质令人精神昂扬,高尔基三部曲让少年的我初窥个人情感的细腻,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展现了宽广视域下的俄罗斯,《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最终没能超脱思想局限的窠臼,过多专注于个人际遇,无法深刻认识到社会革命在宏伟历史变迁中的积极促进意义。

        中年后喜欢蒲宁的散文,似乎从文字中嗅到俄罗斯乡村土地的芬芳和浓密森林飘逸的清香。他们这些作家有个共同特征,就是作品中散发出的忧郁深沉的格调有种忧伤的美,相伴的理想主义气质和对道德的寻问也能让人看到精神力量。

        通宝推:透明,
        • 家园 有些同感

          我读过俄国/苏联文学不多,但是总体感觉一样。尤其文学中细腻的情感和对西欧那种乡下对大城市的自卑感,跟现实中当代媒体中的战斗民族,动不动就怒怼形成鲜明对比。

          他们这些作家有个共同特征,就是作品中散发出的忧郁深沉的格调有种忧伤的美

          • 家园 俄国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其风格与俄罗斯文学作品相得益彰。好的艺术品浸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同时也是一个发现”我“的重要过程”。

    • 家园 他治好了两次癌症,也是他活到九十的基础

      生活稍微苦一些,待遇没他说的那么糟糕。

      国土整理没啥错误,也许时间短了,但是未必是斯大林的设计安排。

      每一个古拉格都是新兴城市。

      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地区的,给这里带来了现代文明。也解决了人口迁移问题。

      赫鲁晓夫愚蠢平反,迁回各民族居民才是愚不可及。

      看看癌症楼,他是在苏联治疗癌症最好的地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什么迫害,狗屁。

      他是自己是精神病皇俄罢了。

    • 家园 一本作家本人如愿出国后

      后悔的不要不要的书。

      他为什么会后悔呢?

      因为他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

      而美国比苏联黑的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