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睡前消息425文稿:一万个推销员助阵,连花清瘟论文什么水平 -- 万年看客

共:💬72 🌺320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睡前消息425文稿:一万个推销员助阵,连花清瘟论文什么水平

    原创 马前卒 任冲昊 睡前消息编辑部 2022-04-29 22:43

    大家好,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欢迎收看第425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昨天4月28日,以岭药业公布了2021年的年报和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督工你怎么评价?

    报表出来之后,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重点都是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但是,看过前几期节目的观众都知道,他们当前的股价不是靠财务数据托起来的,而是一个媒体制造的泡沫。除了连花清瘟,以岭药业还有其他医药产品,所以我不想研究整体盈利情况,更关心报告的其他细节。

    马上就五一劳动节了,以岭药业的2021年报才出来,实在有点晚,所以到昨天为止,我一直在看以岭药业的2020年报,以及其他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有一个数据不得不分享一下, 从2018年到2020年,以岭药业的销售人员数量从2250人,增加到1.07万人,这是销售费用从18亿增长到30亿的原因之一。

    然后新的年报出来了,我很好奇一万多销售员,对应了多少实体经济的生产工人。

    从2021年报数据看,销售人员的疯狂扩张有所缓解。已经下降到9095人,但每个生产人员,还是要对应三个销售员。销售人员占全部员工的比例是60%,准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数,看起来非常巧合。另外,吴以岭当副校长的河北医科大学过去四年招生总数是7972人,他雇佣的销售员的数量,几乎相当于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数量了。

    同一张员工数表指出,公司有1989个技术人员,3348个生产人员。同一份报告里面还有公司研发人员情况表,里面明确标出了公司有1989个研发人员。换句话说,以岭药业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就等于研发人员,生产车间里都是不需要处理技术问题的流水线工人。

    422期,我们提到过以岭药业的销售费用问题。2017年销售费用是16亿,2018年是18亿,2019年是22亿,2020年超过30亿。去年统计下来,全年花了34.34亿。

    以岭药业对此做出了解释,销售人员的薪酬上升,市场活动费增加,但我记得销售人员比上一年还是少了1000多。所以市场活动费增加才是主要原因。

    总之,公司报表显示,以岭药业是一个3000多人搞生产,差不多1万人搞销售的大型销售企业,对石家庄市的就业有明显拉动作用。接下来,我回归正题,研究一下他们的主打产品连花清瘟胶囊。

    我先回顾一下过去几期和连花清瘟药物有关的内容。

    417期节目,我用事实证明,所谓“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说法,是100%的谣言。

    422期节目,在以岭药业宣布报案之后,我分析了谣言对股价的影响以及谣言的来源,确定大多数谣言都来自和以岭药业有亲密关系的编辑记者。同时疫区采购的连花清瘟胶囊数量,远远超出了感染者治疗所需。早已经达到每人几盒的水平,显然是作为预防药物发放的。

    424期节目指出,以岭药业最新的经营重点是药品之外的保健饮料,正在疫区大量销售“莲花清菲”饮料和其他没有药品批文的保健品。其他媒体发现,某些封控社区被禁止自己团购,理由是引发传染风险,只能购买居委会推荐的食品包,其中包含“莲花清菲”饮料。

    在这三期中间,以岭药业有一次声称报案的声明,之前的4月18日,以岭药业还在投资者平台回应了六条质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711257760382836

    其中第三条回答,引用了2021年11月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原话是:

    连花清瘟干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0.27%显著低于对照组阳性率1.14%(具有统计学意义),密接人群预防应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率达76%,同时安全性良好。

    以岭药业官方认为,这足以证明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肺炎的预防作用。在这次引发争议之前,光明网也在2月25日介绍了同一片论文,宣称疑似病例和密接者都应该吃连花清瘟。为疫区政府大量采购连花清瘟提供了依据。

    如果以岭药业的说法成立,连花清瘟胶囊的确是很重要的预防药,全国14亿人,每人发两三盒不夸张,今年以岭药业的股价上100元也理所应当。但在炒股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论文本身说了什么。

    发表这篇论文的杂志名称是《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论文标题是:《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前瞻性开放标签对照试验》。

    https://www.sohu.com/a/525308467_162758 

    论文的四位作者,有三位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作者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宫小薇。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自己是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而且是负责学术的副校长。在大多数研究中,这是需要主动回避,至少也需要预先发出强烈声明的利益关系。今天我把标准放宽松一点,不管作者身份,先看论文内容本身。

    论文的研究方式是找到了1976名密接,次密接和时空接触者,分配到连花清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1101人吃连花清瘟, 875人的对照组不吃。,经过14天的治疗,连花清瘟组的阳性率0.27% ,对照组的阳性率1.14%。0.27除以1.14是23.7%。1-23.7%是76.3%。所以以岭药业宣布,降低了76%的感染率。

    但是,结论不能只看总数,只要读一下文章摘要就能发现。无论吃与不吃连花清瘟,密接人群的阳性率在统计上都看不出差异。阳性率差异主要来自“次密接”组。

    所谓“次密接”,就是和感染者本身没有接触,但是和密切接触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在次密接人群中,吃连花清瘟的阳性率是0.09%,不吃连花清瘟的阳性率是0.71%。如果你真看过论文,应该意识到,这篇论文最多只能证明连花清瘟胶囊对次密接人群预防新冠感染有效,而且产生了接近8倍的防护能力,让87%的人群免于感染。以岭药业自己不说87%,只说76%,显然是觉得应该宣传对全人群的防护能力。而且,似乎以岭药业也觉得——只保护次密接人群,不保护密接人群,逻辑上不太说得通。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21/7962630/?continueFlag=bd3538d965ca06d4ca4215e03dc76e61#results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21/7962630/?continueFlag=bd3538d965ca06d4ca4215e03dc76e61#results

    当然,逻辑上让人疑惑,统计上有差异,这也足以发一篇科学论文了,因为科学论文的目标之一,就是重建科学逻辑。但很遗憾,这篇论文在产生统计数据方面非常缺乏逻辑性。一位来自观众的流行病学博士帮助我们解析了论文的分析与统计部分:

    在现实中,一个治疗方法,可能和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相关。左面的图就展现了这种情况,比如说美国研究一个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收入就会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这个疗法。如果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获得新型癌症疗法的人寿命更长,不一定是这个疗法有用,也有可能是富人本来就因为其他因素活的长。这就是所谓“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在疗法之外,影响结果的条件,叫做“干扰因素”。有的干扰因素用社会统计数据很容易确定,比如说收入。有的干扰因素就不容易确定,比如说个人关系网。如果某个人群更容易和医生成为亲戚或者朋友,从而获得了更多的保健知识,更容易接触到新的治疗方案,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寿命。如果我们在统计中不能有效辨识这类人群,结论就会有偏差。

    所以,设计实验的原则之一,就是排除外部不可观测因素,接近真实的因果逻辑。我们当然不可能把外部不可观测因素都找出来,所以就应该做“双盲实验”,和“大样本实验”,用随机性去排除“不可观测因素”。

    从这个原则出发,这篇论文的实验设计是有很大问题的。

    首先,数据选择问题。实验以隔离点(isolation points)做单位,被隔离的实验对象,以隔离点为单位被分配进了实验组或者控制组,一部分吃连花清瘟,一部分不吃。但是文章没有介绍调查了多少个隔离点,以及各个隔离点的情况有多大差异。

    现实中,每个隔离点接收的是特定来源的密接人群,不同隔离点人群的差异巨大。在中国当前的政策下,高房价街区,低房价街区、包含大量退休老人的国企家属区,患者基础健康情况完全不一样,并不能提供均匀、随机的样本。以隔离点为单位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很容易出现和连花清瘟无关的偏差。

    当然,有偏差也只是猜测,不能证明论文本身逻辑一定错误。但论文还是提供了一些样本数据,几乎足以推倒全部结论。

    这个文章的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两个明显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年龄,被分配去吃连花清瘟的人,在12到17岁的比例很高。而控制组有更高比例的人在18-46岁。年轻人抵抗力强,身体基础好,就算没有服药,本来发病率也更低。第二个差异是密接形式,不吃连花清瘟的人,有很高比例处于相同的密闭空间(Shared the same confined space)或者乘坐相同的交通工具(Rode in the same vehicle)。

    论文中有一句话,“所有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均与接触病例共享密闭空间(8例)或通过医疗护理暴露(5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和阳性病例共享同一封闭空间,或者与阳性患者一起就医的人是风险最大的群体。

    在全部样本中,处在相同密闭空间的受试者一共355人,其中115人吃连花清瘟,240人不吃。同乘一辆车的受试者,有76人吃连花清瘟,370人不吃用来对照。按文章自己的逻辑,这必然会影响结果,让数据更有利于连花清瘟。顺便说一下,文章把控制组乘坐相同交通工具一项的百分比写错了,但是审稿人并没有发现,更降低了论证的可信性。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21/7962630/tab1/

    如果设计一个理想的实验,应该用随机大样本,避免年龄,密接形式和未知因素影响一个人吃到连花清瘟的概率。

    但实际的样本是,年龄,密接形式,以及和隔离点有关的未知因素,都会影响受测试人员吃到连花清瘟的概率。

     

    我们看这两张图,如果论文要检查连花清瘟的药效,就应该只测量连花清瘟到Y的因果链条,但是由于分组方法的问题,我们实际上测量了所有因果链条之和。

    当然,就算实验样本一塌糊涂,我们也还可以用数据工具挽救一下论文。比如说可以用多元回归模型,把年龄和密接形式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也可以用一些更精密的方法,比如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treatment weighting),排除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年龄分布干扰,或者在隔离点这个层次上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层生存模型来进行控制变量。但是在文章第三到第四页的统计分析一节,没有提到控制变量的问题,论文直接就把前面的畸形样本拿来推导结论了。

    在论文的讨论环节,原作者承认:“本研究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流行病的紧迫性和及时治疗的需要,实验并没有使用双盲方法”。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21/7962630/?continueFlag=bd3538d965ca06d4ca4215e03dc76e61#results

    这就是说,没法排除药品的安慰剂效应,我们不知道得到连花清瘟药物的人,是不是因为知道自己分在治疗组,得到了更多的心理激励。我们也不知道去统计药效的人,是不是因为预先知道分组方式,而产生统计偏差。这显然是一个有利于论证药效的实验原则。

    在设置了各种各样有利于论证连花清瘟药效的条件之后,我们看一下结论的“P值”(p-value),也就是统计结论的显著性。对于“P值”的定义,我这里就不解释了,有统计基础的能理解,没有统计基础的需要翻越一定数学门槛,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总之一句话, P值小于0.05,才可以认为统计结论有意义。

    本文主要结论——P值0.0485,是一个踩线的统计结果,论证非常脆弱,数据稍微有点问题,论文的价值就要归零。考虑到前面列出的几项干扰因素都有利于论证药效,对这篇论文正确的解读是——没有任何有效结论。如果以岭药业拿来论证预防性的论文就是这一篇,我当然要质疑手上这盒连花清瘟胶囊为什么要发给我,以及各地政府为什么要花上亿的资金购买连花清瘟,发给没有感染的普通人。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21/7962630/?continueFlag=bd3538d965ca06d4ca4215e03dc76e61#results

    看了论文之后,我们开始怀疑,什么样的 “国际权威期刊”,会发出这么一篇不严谨的论文。工作室同事调查之后,发现《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影响因子是2.63,处于中科院SCI分区的四区。

    中医药研究是中国独有的学术市场,影响因子刚过1的两本国内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与《中医杂志》,都能进入中科院分类一区。在特殊政策倾斜下,愿意接受中药论文的《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还是只能在四区混,可想而知这个伦敦期刊水平如何。有中科院分区作为证据,我不知道光明网编辑为什么要说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journalid=2737&page=journalapp&view=detai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idence-Based_Complementary_and_Alternative_Medicine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zard_Ernst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ndawi_(publisher) 

    在这本期刊上发一次文章,价格是2400美元,投稿文章接受率为40%。我们找到了期刊创始编辑之一,维也纳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PMR)前主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补充医学教授埃扎德·恩斯特(Edzard Ernst)发表的评价。他应该算是对期刊本身最有发言权的人。埃扎德·恩斯特认为这本期刊现在是“无用的垃圾”,因为并不存在有效的同行评审。我猜,河北医科大学选择刊物的时候,比我更了解这些公开信息。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journalid=2737&page=journalapp&view=detai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idence-Based_Complementary_and_Alternative_Medicine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zard_Ernst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ndawi_(publisher)

    对连花清瘟论文预防新冠肺炎的学术分析就到这里。考虑到这是以岭药业和国内其他媒体拿出来证明预防效果的唯一证据,我认为“能否预防”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

    当然,以岭药业可以说,连花清瘟不只是能预防新冠肺炎,还能治疗新冠肺炎的轻症,接下来几期,我们还会对连花清瘟的其他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看看一万个销售员的企业,到底能不能支撑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

    感谢各位收看,425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

    如果你喜欢睡前消息的内容,请用各种方式帮我们转发。我们周日再见!

    通宝推:歌未竟,不远攸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一个连花清瘟的去年小故事

      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吧,那个时候世界舆论的焦点是啥? 印度Delta。印度疫情去年这个时候我记得是开始进入高峰,火葬场烧不过来应该差不多就是去年这个时间段。那印度疫情和连花清瘟有关系吗?别说,还真有一点点小关系。

      先介绍点背景情况,印度2020年的人均GDP是1927美元,中国2020人均GDP是1.05万美元,我们可以大致认为2021年春夏时段,中国人均GDP是印度5倍。这个是个背景知识,先放着,一会用。

      然后连花清瘟胶囊的包装和说明书是这个样子的。

      点看全图

      说明书也是全中文的,图片传不上来不传了。而且就我印象当初中国给海外中国人发的防疫包等里的连花清瘟也是这个样子的,从包装到说明书,都是中文,一个英语单词都没有的。

      那么,按理说,连花清瘟和印度去年的Delta疫情高峰是不应该有什么交集的,即使有,那也是少量当时在印度的中国工作人员,学生他们获得的防疫包啊,国内寄去的药品里有一定量的连花清瘟。2020年6月中国驻印度大使说中国在印度有3千多人(持有中国护照的),而民间说法是有10万中国人在印度(应该是非中国籍,但仍然有中国亲属的)。 考虑到中印贸易额实际不低,有商务合作,疫情前有过互动交流的可能更多。那么,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在印度应该有至少10万左右的人和中国联系紧密,他们有可能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连花清瘟,就是在Delta疫情印度高峰期间,印度国内,可能有那么几万到几十万盒连花清瘟的。

      好,铺垫结束。故事来了,连花清瘟这种从包装到说明书,全是汉字,一个英文都没有的药品,在印度Delta疫情期间会有故事吗?是的,真的有。在Delta印度疫情高峰那几个月,连花清瘟在印度地下黑市渠道形成了一个行情价,这个价格,大概是一盒(3板)还是一板要100多美元。

      记得前边的背景板不,印度2020人均GDP是1927美元。100多美元一盒连花清瘟的话,那么差不多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假如折算到现在的中国,那么就是一盒连花清瘟这种药,你在黑市要买到,差不多要花5000人民币。

      一个包装简陋的纸盒,所有的字你都看不懂。政府没有认证,没有官方交易渠道。5000块钱一盒连花清瘟,能治新冠,你觉得这个地下黑市在中国有可能形成吗?那肯定不可能啊,私下卖药本来就是犯法的(印度应该也一样)。来历不明,一个字不认识,还要5千块一盒,这个黑市是不可能形成的。

      但是,在去年这个时间段的印度。这个连花清瘟的黑市交易价格是确实形成了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能形成黑市并形成一个行情价,那说明有足够数量的购买需求,愿意花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来买一盒连花清瘟。

      这是靠推销员能办到的吗?不好意思,印度官方就没认证过,交易本来就是非法的地下交易。企业不可能去干这种事的。那么原因应该也比较好推测了,一开始应该有连花清瘟的中国人把药给了同学,同事,客户,或者其他什么朋友。而同学,同事,客户或者朋友或者其家人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病急乱求医的使用了印度政府没有认证和批准的连花清瘟,然后肯定是治好了呗。然后这种信息通过口口相传在个别地区民间和地下形成了有效需求,最终,和中国人有关系的人获得的大使馆防疫包也好,亲戚朋友寄来的也好。在印度的几万到几十万盒连花清瘟中,有可能几千到几万盒最终通过地下黑市完成了交易,而当时的行情价,就是一盒(或者一板)连花清瘟,要100多美元。

      这个故事我是当时看到的,真假情况我不清楚,不要问我要什么证据啥的,本来就是地下黑市交易,咱也不了解印度。但如果去年那个时候,你看正常新闻都是些什么,印度氧气危机,多少人深夜排队求氧气,火葬场烧的太多炉子都烧化了。当时无数印度民众拉着自己的亲人在医院门口辗转但住不进去,各种病情恶化没有氧气的时候。如果你处于哪个环境,你的亲属也生病了,住不进医院,没有氧气。这个时候,有人说,哪个邦那个邦的谁谁谁,吃了一盒中国产的连花清瘟后就好了的时候。你会不会拿出5千块钱,来为自己的亲属买一个希望那?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应。而有了需求,利润总会让一些人想办法,哪怕这是国家法规禁止的。而有效需求形成的前提,能够形成一个黑市交易规模和行情价格的前提,一定是某某邦,谁谁谁,通过从中国人那里弄来的一盒连花清瘟活下来了,如果没有这种故事前提真实存在,谁都不是傻瓜,会化5千买一个包装粗陋的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小小纸盒吗?

      通宝推:柴门夜归,mhymark,林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