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淡淡微风之原创】浅说十念法门之(序) -- 衲子

共:💬55 🌺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淡淡微风】浅说十念法门之――念法

        “佛法僧”在佛家被称为“三宝”。

        在那里“法”指的是是典籍,在十念法门里,“法”指的是方法、道理。

        “念法”就是用心体会佛学的道理、方法,把它们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它们和打坐、行脚、修行结合起来。

        佛学里理论很多,然而理论归理论,结合到生活中却很难。方法也有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怎么运用这些方法?那就需要“八正道”。

        佛学有“八正道”,首重“正思维”,其余是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自然是不偏不倚,“极高明而道中庸”。

        有了正思维才可以谈其他,否则容易偏激,不能理智的思考与判断,自然谈不上修行。谈正思维的时候是不能夹杂个人好恶等感觉的,要抛弃自己的先入为主和成见,公正的看待各种理论和说法,然后加以比较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正见”。有了“正见”才能说的出“正语”,才能有正确的过程“正业”、“正命”,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正确的进步“正精进”,才能有希望得到“正定”,才算走对了学佛的正路。现在大家可能已经明白,学佛可有多难,是需要你付出全部的身心去投入的!哪里是坊间那些秀才吟风弄月聊聊公案那么简单。当然学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学好。

        很多人喜欢的金庸名作“神雕侠侣”中,有一个金轮法王,武功极是高强,佛法却是一般,最后终因利欲熏心而惨死大火。他人不怎么样,名字却是不错,是从佛家的“转轮圣王”和“法王”里化出来的,“转轮圣王”就是指俗世的领导人,“法王”则是指“佛”,因为佛明白了一切智慧和道理,是最明白的人,所以称做“法王”,类似“孔子”的“大成至圣先师”和“素王”。

        佛家并不偏帮出家人,他们说,如果你能为人民谋福利,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功德也是无量的,“转轮圣王”的功德就可以等同于佛。佛是世世代代度人而毫无私心,“转轮圣王”则是为天下所有人谋幸福创造了一个“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代而忘了自己。“转轮圣王”最好的是“金轮圣王”,其次是“银轮圣王”,再其次是“铜轮”“铁轮”。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不知道他的计划里有没有下一部“黑铁时代”,那就恰好和佛家相似了。不过王小波应该是从希腊神话找的灵感,在希腊神话里,说人类也是很悲观的,发展进程就是从“金”到“铁”每况愈下。

        说起来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是悲观的,都说人类是没有前途的,早晚要灭绝,而且还是自己毁灭自己,只是人类比较懂得“阿Q精神”自己骗自己自得其乐。似乎只有中国的土特产道教比较积极,说人只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长生不老,也算是特立独行,够胆量。

        

        佛在世时说过,佛法也会慢慢的没落,是逃不了的命运,到了后世,只有最容易操作的“净土宗”和最悬呼的“密宗”还能苟延残喘,其他的就会失传了,看看如今果不其然,佛不愧是智者。

        他说过佛法的流传也要经过三个时代,各需五百年,依次是“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正法时代”说的是佛在世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当然是最正确的解释;“像法时代”说的是还有经典和佛像可以学习参照的时代;“末法时代”则是佛像没有了,经典失传了,人类的理念已经没有了归依,智慧已经没有了标准,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没有人再为别人着想,也就是到了末世,人类也就要灭绝了。这里的五百年自然是虚数,若有人扳着指头去数,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书呆子不堪救药了。

        再要提一下的是“法”的标准。佛入灭之前有人问:师父你走了以后我们有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啊?佛说:以经为师。

      关键词(Tags): #修行#法门
      • 家园 法究竟是什么?

        法就是方法,道理?

        法和道也许是通的,但道不是道理而已。。法也不仅是方法吧?

        既然您是谈佛学,何妨给个考证,出处?

        不好意思,佛说法布施乃是最高的功德,但法究竟是什么?

        • 家园 也来说说法

          法是渡人的船,是用来开发人的智慧的。人有不同的心,被不同的观念束缚,法就是用来破这个执著的。同一个法,对这个人有用,对其他人就不一定有用了,“法无高低,契者为妙”。所以人修行要找师父,师父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点,说出不同的法。“法因妄立名”“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法用过了就不要再抱着不放了,否则就是法执了。

          以法布施,是用自己开发出来的智慧再去指引别人。

          • 家园 这个说法是好的

            但是还有人我相的时候,还不足以引导人吧:)

            anyway..花之

            • 家园 也许可以这样说

              也许可以这样说,觉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他不会瞧不起任何人,不会说你这么做是错的,我这么做是对的,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来做,否则就将对方看作异己来打杀。他在看到众生都有佛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人的佛性被掩埋了,他要做的就是把掩埋的东西去掉,不接受教化也没问题,再换个方法。实在不接受也没问题,人有自己的选择,是要尊重的,不能用强。

              即使都是觉者,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

              典籍读的少,人我相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

              • 家园 是我太挑剔用词了

                学佛也不是多看经典就可以解决的

                愚以为

                • 家园 您太客气了

                  是的,要找师父。有点象练拳,光看拳论练不出来,要找师父领进门,学到一定程度了,再去看书才会受益。

                  您太客气了,没有你挑剔用词的意思,是怕理解的不一样。

        • 家园 详见内

          在淡淡微风上文中:

          在十念法门里,“法”指的是方法、道理。

          --------------------

          查字典:

          【念法】

          <<佛学大辞典>>:(术语)六念之一。念佛法之胜利妙德也。

          <<三藏法数>>: 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使众生受生死之苦也。)

          所以在此处"法"指的是佛法. 何为佛法? 再查字典:

          【佛法】

           (术语)1.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曰:‘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2.【又】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曰:‘法界法是佛真法。’3.【又】佛所知之法名佛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大宝积经四曰:‘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俱舍颂疏界品一曰:‘佛法者佛所知法,即极远时等是也。’金刚经曰:‘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大集经九曰:‘佛法者名一切法。’大宝积经四曰:‘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

          一般而言, 什么是"法"呢?

          (术语)法者梵云达磨Dharma,为通于一切之语。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皆悉为。唯识论以自体任持与轨生物解二义解法。自体任持者,谓竹有竹之自体,梅有梅之自体,有形者,有形之自体,无形者,有无形之自体,各保任维持其自体也。轨生物解者,谓如是既各有自体,皆为自体任持之状,然只限于有体,不能容无体,者,兼摄无体,该尽一切也。唯识论一曰:‘法谓轨持。’同述记一本曰:‘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俱舍论光记一曰:‘释法名有二:一能持自性,谓一切法各守自性,如色等性常不改变。二轨生胜解,如无常等生人无常等解。’大乘义章十曰:‘法者,外国正音名为达磨,亦名昙无。本是一音,传之别耳。此翻名法,法义不同。泛释有二:一自体为法,二者轨则名法。’唯识述记二末曰:‘者,道理义也。有般涅槃之义,名般涅槃法。’

          扼要地讲, "法"主要有两种意义. 1. 一切事物. 2.道理,真理,轨持.

          关键词(Tags): #法
      • 家园 佛经是佛不在世一百年以后才开始第一次集结的

        佛说:以经为师。似乎有误。他的观点是不迷信权威,呵呵,也来怀疑一下。

        • 家园 佛经第一次集结是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年夏天

          节选自<<佛经的集结与特色>> 宏印法师

          外链出处

          | 阿育王时代,才有文字记录的佛经出现,在这之前有没有佛经?如何流传下来?|

          正式以文字记录佛陀的一言一行并流传成为佛教典籍,是在佛陀入灭后一百五十年,阿育王称帝时代产生的。

          那么,是不是在阿育王时代之前,或者没有文字整理的时候,就没有佛经呢?是否有了文字的记录、编辑才算有佛经?其实不是这样。佛陀在世时就有佛经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佛经是口耳相传罢了;佛陀在某一个地方,对某一些人讲某些法门,这个因缘的始未,以及讲一部经的来龙去脉的前后结集,就是一部经了。也就是说,在佛陀住世时,以及佛陀刚入灭,而僧团尚末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之前,佛经都是口耳相传的。僧团正式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也是在佛陀入灭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阿育王时代,称为部派佛教。

          我们今天说佛经的结集,并不是文字的记录就是结集,比如佛陀刚入灭的第一年夏天,佛经就开始结集了,这次的结集是由大迦叶尊者出来倡导的。

          因为佛陀在北印度拘尸那城的双树间入灭之后,弟子们把他放在金棺木中准备火化,但是怎么烧也烧不起来;有神通的人就说佛陀是要等大家到齐,等大迦叶尊者来主持荼毗大典。佛陀入灭的消息传开来之后,大迦叶尊者即由南印度赶回北印度来参加荼毗大典。在路上遇到很多的比丘,绝大多数的比丘都伤心难过,一面痛哭一面赶路要回拘尸那城。但是就有一些恶性比丘听到佛入灭的消息却很开心,他们说:‘佛在世时实在很啰嗦,戒律一大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现在大沙门走了,我们可自由了。’迦叶尊者一听这话,心里难过的想,佛陀刚入灭,就有这些恶劣的比丘如此嚣张,绝对不能因为佛陀入灭而便得佛法也在人间消失。于是他征求所有证阿罗汉果的长老上座同意,号召起来立刻着手佛经的结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舍城结集。

          王舍城就在灵鹫山下,有一个洞窟叫‘七叶窟’,是因为那个洞窟的峭壁上有一棵树只剩下七片叶子而得名。就在洞窟里举行了结集的典礼,参加的人一共有五百位,所以王舍城结集也称为五百结集或称七叶窟结集,这是第一次的结集。

          第一次的结集,并没有用文字作记录,只是参加结集的这五百位长者阿罗汉,共同默契承认结集了那些经典,公推阿难尊者结集‘经’,公推优婆离尊者结集‘律’。第一次的结集只有经和律而已,经的梵语叫修多罗,律叫做波罗提木叉或叫毗奈耶。

          关键词(Tags): #佛经第一次集结
    • 家园 【淡淡微风】浅说十念法门之――念佛

       说起念佛,一定会有人以为我说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其实不然。

        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净土宗的慧远法师创立,我们在这里也简单的介绍一下它的重点。

        这种方法是“持名念佛”,分金刚念诵、观音念诵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声念、小声念、无声念,怎么念都好,看所处的环境和身心情况而定。那是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处理的方法问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用心。有句俗话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话好像是开玩笑,却说到了点子上。如果没学会用心,就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说到用心,其实也没那么悬,简单的说就是静心、平心、专心,开始的时候“以一念代万念”,慢慢的会只有一念,到我们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念头――思想,就有了初步的成果了。

        这方面我们不展开,有机会可以专门谈。

        在具体介绍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什么是“佛”。

        很多人有个误会,以为“佛”是一种神通广大云山雾罩的虚幻东西,其实那是被一些人渲染出的错误概念。佛家是最实在不过的了,我们在经书里,除了风格上的语句重复以外,看不到废话。敢让人家“一字三礼”的书,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佛家,“佛”的定义是“觉悟的人”。首先他是一个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睡,也有苦恼,也会累,也会无可奈何,只是他看明白了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情,用一种平和理智的心态对待而已。再有他觉悟了,所以他来告诉我们他觉悟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和他讨论他说的对不对,也可以不承认他,但是不要不去思考他的话,否则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当然我们在他面前往往会说不出话。

        这个“觉悟的人”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确实解决了身心两方面的问题,如果用现代的话来定义,也可以这样说:他是一个真正身心都健康的人。

        神通有没有我们不去说他,因为和我们无关,对那个有兴趣,可以去看“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当然以后我们也可以专门讨论。

        “佛”的称呼很多,大约有十种。我们另外比较熟悉的一个是“如来”,其实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都是一种称呼,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也不好连起来用,我们被“西游记”搞误会了。

        还有几种是正遍知、明行足、世间解、天人师、调御丈夫、善逝、世尊、无上士、应供。正确的知道一切、明白了方法、了解世间的事理、一切人的老师、有办法的大丈夫、懂得离开、世人应该尊敬的人、最高明的人、应该供养的人――哪样吹嘘自己的神通了?都是告诉我们他明白了,“悟”了,可以告诉我们一条他走过的路,我们可以事半功倍明白正确的方向,免得再走冤枉路。

        他是一个真正明白了的老师,他想让我们和他一样明白,和他一样解决能自己的问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努力方向。当然有很多正确的方向,他也告诉我们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他是一个苦口婆心谆谆善诱的老师。

        

        明白了什么是“佛”,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念佛”。

        “念佛”就是以老师为榜样、以老师为样板,象他那样生活、思考、修行。你也可以假想自己就是他,按照他的样子要求自己。

        比如说,走路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佛是怎么走路的。怎么样走路才能身心清静,坦荡祥和。如果你看过佛像,你可以想想,怎么样走路才能保持那样的表情。你还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佛,在那里走着,和他一样的迈步,和他一样的甩臂,和他一样的表情,和他一样的呼吸,和他一样的思考;

        比如,说话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佛是怎么说话的。怎么样说话才能语气和顺,不急不缓,清静湛然;

        比如,你可以想象他的眼神。什么样的眼神才能象佛一样?

        再比如,吃饭、睡觉、静坐等等各方面,都可以想象佛是怎么样的;

        再比如,他是怎么样看风景的、他是怎么样看一个路边的乞丐的、他是怎么样看待一只猫、一株草的。  

        我们做每件事情,都以佛为比照,按着他的作法去要求自己,把自己不好的习惯、不谐调的东西、不适合的作法、不安祥的心态慢慢的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

        这就是“念佛”。

        我们的这位老师已经做到了身心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完美的状态,他做到了,我们如果也想做到,就要向他学习。

        所以说修行是很生活化的,也只有把修行融入生活,才会真的有效果。

      关键词(Tags): #修行#法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