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踏雪寻痕-从文革到陆肆老报刊拾零-1-开篇 -- 龙眼

共:💬205 🌺1179 🌵8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有什么智商上的优越感啊

                  你就是你自己说的,你的智商平平。。

                  你只是嫉妒,嫉妒自己没机会出国留学而已

                  原来在你的心中,出国留学是因为“其生活不尽如人意”,呵呵。

                  然后“不知道你有什么可嘚瑟的”。

                  我还就是嘚瑟,至少在你面前可以嘚瑟。呵呵

                • 家园 伯爵的意思应该是

                  穷乡僻壤的人也应该有权利离乡背井,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应剥夺这些人的权力。

                  简单的说,应该让人有选择的权利。

                  • 家园 不,我的意思是,任何中国人,不管是在什么社会制度下,

                    都不应该被剥夺出国留学的权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被剥夺的这个权力,被重新还给了中国人民,很好!

                    所以,我要纵情的讴歌改革开放这一位大的时代!

                    和“穷乡僻壤”没有关系。

                    • 家园 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

                      还留学?

                      是文革期间才普及高中教育的

                      解放前,只有地主、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上学和留学的机会。

                      广大劳动人民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还留学的权利!

                      这屁股都不知道坐在哪里了,加装关注所有人的权利,其实只是关注部分人。

                      整应了网友的一段话:圣人带领大多数人解决大多数问题,蠢人总看到圣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以为自己比圣人还厉害,坏人是利用大多数人的问题,解决个人的问题。

                      通宝推:hwd99,
                      • 家园 至少我们那里文革时远远没有普及高中

                        我妈妈是小学老师,2005年后退休后一直从事扫盲工作,扫盲对象绝大部分是50和60年代出生的女性,去年才停止。

                        我的同辈人里面,父系这边,70年之前出生的女性11人,高中毕业1人,文盲6人,其他小学或初中毕业,男性7人,高中毕业3人,初中毕业2人,小学毕业2人。70年之后男的4人,1个大学毕业,2个初中毕业,1个小学毕业。女的5人,1个高中专毕业,2个高中毕业,2个初中毕业。这是我们那边的普遍情况。母系这边大多出国,不好统计。

                        • 家园 文革,普及的是初中

                          和高中尽可能下乡,你们那里确实特殊,按理说应该算乡,但是,实际上距离城市那么近,还是应该属于城市吧。

                          你应该思考你爹妈,如果按照解放前或者改开模式,应该在哪里工作,我想应该是进城了。

                          而恰恰是文革留住了你爹妈在你们当地吧,这也确实可算你家的遗憾吧。

                          当然,现在厉害了,你们直接归属城市了,也算是一种方案。

                          • 家园 我们那里是文革时成立初中,离普及太远了

                            我父母50年出生,文革前刚刚上高中。当时公社里最高的是高小,所以他们去区中学读的初中,这里的区是县辖区。文革中期我们那里才成立农中,两年制的,招1-2班级,按当时的人口水平,普及的话应该4个班级以上。所以我们那里文革期间初中教育开始比较便利,但是离普及还是很远。

                      • 家园 这和留学有啥关系?文革期间中国没有大学了?

                        是文革期间才普及高中教育的

                        -----------------------------------

                        文革期间才普及高中,这和留学不矛盾啊。。

                        如果你说,文革期间中国没有大学生,所以不需要中国出去留学,这个我同意。

                        但是,没有普及高中,就不能允许中国人民留学,这是什么逻辑?

                        那旧社会,高中更没有普及,那出国留学的那些留学生都是错的?就不应该去留学?那“两弹一星元勋”中,那么多的欧美留学生,都应该拿他们怎么办呢?比如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等?

                        事实上,50年代,中国就送了不少的学生去苏联留学,不是吗?

                        那个时候,高中更没有普及吧?

                        你们的逻辑啊,真的很差劲

                        • 家园 还有这么胡搅蛮缠的啊?

                          真是服了!

                          我说的很清楚,坏人只是利用所谓大多数人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解放前、文革前和文革中,都有大学生,需要移民和留学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利用这一小部分人的所谓留学、移民权力说事情,不谈大多数人的上学问题,而说所有人的留学权力,就是胡搅蛮缠。

                          解放后,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也是国家出钱,留学要国家出钱,国家要照顾大多数人的上学问题,不能无限制的支持想留学的人。

                          • 家园 你才是胡搅蛮缠

                            留学要国家出钱,国家要照顾大多数人的上学问题,不能无限制的支持想留学的人。

                            ----------------------------------------------------------------

                            谁说的留学一定要国家出钱?

                            我说的是留学的权力!

                            因为,就算是解放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能够有经济实力自费出国留学的家庭很多,比如民族资本家、民主人士、大学教授、爱国华侨等等,哪里需要国家出钱去留学了? 自费留学或者靠经济担保出国留学,根本不需要国家出钱,需要的是国家批准! 问题是,当时国家根本不会批准。

                            这就是我要说的问题:剥夺了人民留学的权力。

                            这个权力,其实对国家并无害处,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就基本放开了这个渠道。

                            同理,福建、广东等地都有大量的侨属、侨眷,他们的华人华侨亲属生活在世界各地,他们的海外亲属很多完全可以在经济上负担他们在国内的亲属去留学,并不需要国家出钱。但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些家属们的留学权力就是被剥夺了。

                            明白了吗?

                            这个问题,我举两个例子就好理解了。

                            1. 1980年代初的电影【牧马人】中,男主角“右派分子”许灵均的父亲,就是在美国的亿万富翁。如果国家政策允许,他早就可以在60年代、70年代就出国去留学或移民的。哪里需要国家出钱了?

                            2. 1979年的电影【海外赤子】里,华侨的女儿黄思华是个百灵鸟,极有唱歌的天赋,但因为她是华侨 的女儿,所以政治上属于“另类”,导致她的歌唱事业受阻;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的侨务政策放松了,她才能通过政审进入部队文工团。如果当时允许自费留学,她留在海外的的哥哥黄思国是个企业家,完全可以把她接到海外,自费去音乐学院深造。哪里需要国家出钱了?

                            3. 再举个实际的例子。

                            顾毓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他于1923年去美国留学,是第一个在麻省理工取得理工科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曾经担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期间他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陈立夫任部长)、中央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中央大学校长原由蒋介石担任,后由顾毓琇接任)。他和孙立人将军是清华大学的同学,和陈立夫坐同一条船去的美国。抗战期间,他和周恩来夫妇多有接触,是个爱国的知识分子。1973年,顾毓琇夫妇从美国回国访问,周总理在中共“十大”闭幕的当晚,就接见了顾毓琇先生并畅谈多时。

                            顾毓秀先生曾是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交大时的老师,江泽民当年曾选修他的电机及运算微积课。1997年10月,江主席到美国访问期间,特意到费城去看望了他。江泽民还向随行人员介绍说,顾老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1949年,顾毓琇离开大陆去了美国,带走了他的子女中的顾慰华、顾慰中、顾慰民、顾慰国,留下了子女顾慰连、顾慰文、顾慰庆在大陆生活。(注:这三位都是我党地下党员)。

                            这种类似的情况有很多,顾毓琇先生的子女和亲属,如果当时国家批准,是完全可以不需要国家负担、自己自费出国留学的。但国家当时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缺点就是缺点,无论怎么地 美化都没用。

                            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文革期间的侨务政策,确实是极大的伤害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感情。留学政策只是其中之一。

                      • 家园 那人家又说了,你毛时代几十年不解决上学问题

                        那不是更该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