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 给我打钱87405

共:💬188 🌺284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这是一本庸俗的历史书。当然,你可以说它不庸俗,是假装庸俗,实则非凡。

    我说这套书庸俗,是指就一般情况而言的第一印象下的庸俗。它的庸俗就在于总以一种马后炮的姿态发表评论。一个事所谓的干出了成绩,他就在结果出来之前评论“某些工作正确”;另一个事所谓的出了乱子,他就评论“某些判断错误”。

    至于这套书是按某种要求编撰而成的,我不认为叫庸俗,每一本历史书的背后都对应着某种要求。

    我不能说,我喜欢庸俗,但是我从 不拒绝庸俗,这是因为见贤可以思齐,见不贤可以内自省。读书读书,是“我”在读,“书”的质量如何,不是重点,只要读得足够多,所谓的好书也不会有多好(影响),所谓的坏书也不会有多坏(影响)。

    这套书唯一一处引起我特别注意的地方,在1966年之前: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过程中,在运动的性质和主要矛盾问题上,毛泽东与刘少奇发生分歧。

    刘少奇在会前和会上都认为: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交叉在一起,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叉在一起,要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来解决这些矛盾。毛泽东则认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不叫“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运动,也不叫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或者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运动。所以,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较好。毛泽东还由此不点名批评刘少奇主持的前一阶段运动,是搞“神秘主义”,是不依靠群众,结果“冷冷清清”。此外,毛泽东对运动的方式如组织上万人的工作队到一个县打“歼灭战”也提出批评。他也不同意将打击面搞得过宽。

    由于我并非第一次读党史,也不是从这一个渠道了解党史,所以需要“拍着胸脯”跟大家保证,我说的是实话:在一开始,我就预见到毛泽东和刘少奇会产生重大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的。

    怎么理解这个事呢?我最近听一个朋友跟我讲武术。我这个朋友的意思是,由于这个世界上庸俗的东西总是占据主流,所以很多人对武术有一个错误的看法。他说,锻炼身体就是锻炼身体,哪怕你天天练太极拳、太极剑什么的;竞技运动就是竞技运动,哪怕你拿了世界冠军。武术跟他们是不一样的,因为练武就是要杀人的。他说他这么多年拜访了很多人,绝大部分武术高手都是“农民”,七十岁、八十岁,杀人跟玩似的——当然他们从未杀过人。

    • 家园 首长与深海同志的秘密会面

      某年,腊月,某天,这天下了很大的雪。中国,北方,某小县城,小树林中,首长与深海同志见了面,距离上一次,已隔三十年。

      首长递出一支烟,说道:“深海同志,吸支烟吧。”

      两人点了烟,边走边抽。

      首长说:“深海同志,你辛苦了。”

      深海答:“不辛苦。”

      首长说:“深海同志,你受委屈了。”

      深海答:“不委屈。我只是有些想家,想回组织看看。”

      首长点头:“是的是的,我知道。这么多年,每一日,每一夜,我都忍不住去想,你的日子有多难过。你做了那么多不得已的事,牺牲 了那么多同志,那么多人指着你的脊梁骨骂你,你又是那么的想念组织。”

      深海动情的说:“但是我一想到党是这么的信任我,人民是这么的需要我,一切的烦恼就都过去了。”

      首长接道:“是啊,人民是那样的期盼,我们绝不能辜负。”

      两人不再说话,继续走。

      又过了一会,深海说:“首长,这些年你还好吗?”

      首长答:“还好吧,比过去还是要好一点的,毕竟还是进步了一点的。”

      深海说:“可是……”

      首长没等深海说下去,就把话接了过来:“我很好,请一定要相信我。”

      深海听了此话,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雪越下越大,很快盖住了两人的脚印。

      首长握住深海的手,深海也与首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再见了,深海同志。”

      “再见,首长!”

      以上为本人所杜撰,如有雷同,实属合情合理。

      • 家园 为什么花儿是这样的红?

        为什么花儿是这样的红?

        老爷爷,请你告诉我,

        为什么花儿是这样的红?

        为什么酒是这样的烈?

        为什么爱是这样的深?

        小姑娘呀,那就让我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吧。

        花儿为什么这样的红?

        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因为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酒为什么这样的烈?

        烈得好像滚烫的铁?

        因为它是用了英雄的血液来酿造。

        爱为什么这样的深?

        深得好像沉默的大山?

        这是因为无法辜负人民的重托。

    • 家园 论秦国为何兴、秦朝为何亡

      本贴为此楼汇总贴。这一楼断断续续写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其实都是读了中共党史之后的反刍。之所以前面零零碎碎的,是因为我只能感觉到有一根红线存在,却不知道这根红线在哪。这两天,清晰起来了,我很高兴。

      此贴不是全面讨论秦国为何兴、秦朝为何亡,而是只谈兴亡的必要条件之一。

      秦国为何兴?

      郡制首创是秦穆公,县制发端于楚武王,然而总的来看,秦穆公和楚武王都不是原创作者。真正的原创是谁呢?天下人。东周时期,周天子失势,诸侯逐渐坐大。不是想坐大就可以坐大的,需要管理能力的提升,否则即便使用武力扩大了疆域,最终还是会“从马上摔下来”——光是上得了马是不行的,还得能骑得住马。各诸侯国之国君从西周的一把手周天子之直系下属官升一级成了一把手,有些事还真有点玩不转,因此,各诸侯国都在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刻苦练习,这是其一;其二,各诸侯国从西周初期的小据点,逐步扩张至实打实的国,管的人也多了,管的事也多了,一些老的管理办法不奏效了,因此各诸侯国都 在搞改革。所以,秦国之兴盛是大家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功劳,个体离不了集体。

      为什么独独秦国成为最终的胜者呢?我以为,方向是关键。其它诸侯国,总的来看,是国君倒向上卿,改革改革,是上卿越改越肥壮。上卿们也是跟国君学的,国君当年就是这么改革,把周天子给改得越来越瘦弱的。唯独秦国之改革,是从国君往天子这个方向改。简而言之,六国之改革,是分权改革,独秦国之改革,是集权改革。

      何为集权?是把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中吗?也对,也不对。从字面上解读,将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那叫收权,不是集权,是在搞独裁,当然是错的。集权的真正内涵是:还是那么多管理人员,但管的地盘大了,管的人多了,管的事多了,管理能力成倍增长。

      正因为秦国始终坚持朝集权方向改革,自然秦国才最有能力管理越来越大的地盘。

      下面讲郡县制。为了简便起见 ,这里略去先是县统郡后来才变成郡统县之演变过程,也不讨论各诸侯国之县制实际上有质的不同(比如晋国之县多为上卿之封邑,而秦国之县多为国君直属),统一说成先有县,后有郡。应该说县制始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设置了县。成因就是前面所说,诸侯国基本成了“割据军阀”,卿大夫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自然就会向前人模仿,建立地方政权相关制度。到了战国时期,小国基本被吞并,几个大块头地盘越来越大,县也越来越多,如此就需要再设置一级管理机构,这样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以上,拿嘴说,也就两分钟的事,实际上是大家集体摸索了几百年才得到的成果。另外,郡县制看起来挺简单,其实不然,这里面水太深了,许多事我也弄不明白。我只知道,郡该多大、县该多小、郡怎么统县,是“核心技术”。很显然,秦国掌握了该项黑科技。

      那么秦朝为何亡呢?

      大家都说,秦亡于暴政。我表示认同,但我要问,暴是暴在哪呢?或者问,为什么就暴政了呢?我认为答案就是:秦灭六国的速度太快,导致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跟不上。这是我们今人尤其要注意的问题。将来中国统一了全球,尽管我们 的人口占了1/5,我们积累了独一无二的管理大人口的丰富经验,但如果是瞬间扩张了5倍,恐怕也会出现暴政。不过也没关系,先统一了再说,秦之后,还有汉接着改革嘛。

      这里顺带说一句,总有人说,中国人口太多是个麻烦。我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为什么?把中国一个官员派到欧洲去,应该问题不大,我们一个区长管的人跟事,要比他们一个省长还要多。那要是把美国一个官员派到中国来呢?最多只能干一天,转天肯定崩溃。并且一定到处造谣:“你们是不知道啊,中国那些个刁民,太难缠。”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最强防御,或者说是中国之防御大纵深的中心一环。日本人不是武装到了牙齿么?地盘占了不少吧,他能玩得转吗?日本才多少“刁民”?中国又有多少?西方人口少,可以说是因,也可以说是果,总而言之,人多了他们玩不转。同理,人口众多,也是中国必将统一全球的最强进攻。

      最后只说一句话: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 家园 如何一句话论证中国共产党确实有两把刷子?

        还得先讲讲大道理。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问,为啥人要往高处走?“因为弱小就会挨打呀,你低人一头只有吃亏倒霉的份。”这个回答对不对?我以为,这个回答确实有现实意义,但只是小道理。什么才是大道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是不是越来丰富?简略的说,是不是要处理的事、要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那你是不是就得往高走,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是不是即便每个人都和平相处,不吵不闹,仍然有这么一个学习的必要性?

        搞清楚了这个大道理,才会懂得,往集权方向改革才是正道。从整个人类来看,人类的活动范围是不是越来越大,从地球冲向太阳系?人类的生产生活是不是越来越丰富,从啃树皮到拿着小锤子吃螃蟹?从养马到造汽车?这一趋势是不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往集权方向改革,本质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显然,往分权方向改革,是倒行逆施。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往分权方向改革,说它倒行逆施是在“道”这个层面,这是其一;其二,不可能消灭往分权方向改革,这种事是一定会有的,这样一种倒行逆施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其“术”往往有可取之处。两条结合在一起,就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守“我”的道,取“你”的术。

        都是从执掌带有地方性质的政权跃升到执掌全国政权,从秦国到秦朝,用了多少年?从解放区到全中国,用了多少年?不过,这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时代不同了,不具备可比性。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从管理解放区走向了管理全中国,并且还把江山坐住了,是不是确实有两把刷子?

        你说中国有很大的进步,我说不然,有所进步。美国革命有进步,我高兴。我对中国的进步不满意,历来不满意。当然,不是说没有进步。三十五年前同现在比较,总进步一点吧,三十五年啊!

           那时落后得很,只有八千军队。那时候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都还没有汇合。汇合后招兵买马,在陕甘才闹了两万五千人。我说是走了两万五千里路,剩下两万五千人。但是比长征前的三十万人、几个根据地要强。政策改变了,王明路线被批判了。

        中国共产党确实有两把刷子,但中国共产党不是全能神,换而言之,从解放区走向全中国,中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可以说是危,也可以说是机。简单说,建国之初,中共不得不把过去那些旧官僚、旧书生请回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些人,你能指望他们短时间内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吗?这是不可能的事。并且这些人不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是一定要反攻倒算的,是一定要搞复辟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旧社会。这就意味着,在中共解放全国的同时,一个巨大的带有反革命性质的集团也跟着出现了。这里需要说明,是“带有反革命性质”,意思就是说,这其中的多数人只不过是“旧社会人”,少数才是真正的反革命,但这些多数“旧社会人”往往会被少数反革命所利用。怎么办呢?整党、反右、加强学习,不能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但收效甚微,反革命有一个杀招,“you行you up”。躺平可不是今天才有的。反革命吃准了中共极缺干部、极缺管理人才、极缺知识份子,“你缺人,你必须找我,你找我,我就把位置给你占了,我占了位置还不干活,我不光不干活,我还尽给你拆台,扛着红旗反红旗。我就这么玩你,不服啊,不服来咬我啊!”嚣张不嚣张?

        换成你我是毛爷爷,不生气是假的,可是生气有什么用呢?还得想办法,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是怎么搞的?大办胡惟庸案,杀人,剥皮式的杀人。有用吗?如果有用的话,大明也不会搞成那个鸟样子,天天撕逼,日日党争。但是,我们也得说,朱元璋比秦始皇还是有进步的,大明毕竟还是运转了几百年。

        所以 简单的剥皮杀人这条路不能再走,毛爷爷想到了一个办法:办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办人民公社?第一、农村的环境好,中共的干部管理农村的经验要比管理城市的经验多,“巨大的带有反革命性质的集团”也主要是分布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第二、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搞上去,有助于发展工业;第三就要多说几句了,这其实跟所有制关系并不大。若最小核算单位是生产大队,那么生产大队就有了私的性质,公社这一级才叫公;若最小核算单位是生产小队,那么生产小队就有私的性质,生产大队就成了公社的派出机构,都叫公。所以不论怎么搞,都有一个公、私并立。这,不叫事,真正的问题在哪?让我来打个比方,如果说最小核算单位是生产大队,生产大队就相当于诸侯,而公社就相当于周天子,生产大队下面的生产小队相当于什么?卿大夫!毛爷爷办人民公社,是要叫“上卿”往“国君”这个方向上进步,是要叫“国君”往“天子”这个方向上进步。人民公社并不是毛爷爷发明的,但毛爷爷一下就发现了人民公社好。然而,反革命厉害啊!反革命们很快就“搞懂了”,也很快想出了“对策”:跟你对着干。毛爷爷你要让大家从上卿到国君到天子,人往高处走,那我就唆使大伙从天子到国君到上卿,人往低处流。这样一来,农村就成了“重点战场”。总的来看,毛爷爷在农村在占优,反革命则把持着城市,可是,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啊。反革命们尽管在农村不占优,可是他们拖后腿的“本事”那是不小的。正因为如此,建国之后,总的来看,农业发展跟不上工业发展的需求。

        那么为什么后来会有文化大革命呢?毛爷爷号召大家“人往高处走”,反革命唆使大伙“人往低处流”。走,是需要费劲的,需要极大的主动性;流,躺平就“自然”向下流了,不费劲。毛爷爷当然就要发动文化革命。可是,江青同志……唉,不说了。

        斗来斗去,毛爷爷年纪越来越大,可是这样要紧的事仍然没有得以妥善的解决,说心里不着急,那是假的。可是光着急又有什么用呢?办法总会有的。

        有一天,毛爷爷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心情无比舒畅。毛爷爷叫来勤务兵,说自己想吃红烧肉。勤务兵对毛爷爷说:“主席,您肯定是遇上了什么高兴的事。”毛爷爷哈哈一笑,说道:“小鬼啊,我考你一个问题。你说,要是我们办了一件事,敌人知道了之后很高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我自己杜撰的,您就随便听听。

        我最后给大伙提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邓小平同志是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他的直接上线是毛泽东同志,而这件事在党属于绝密,除了他们俩自己没有任何人知道?

        • 家园 毛爷爷究竟是想到 了什么才想吃红烧肉的呢? -- 有补充

          改革包括两项,一项为改革的方向,是为道;一项为具体怎么改,是为术。

          作为我们普通民众来看国家改革,看的是道,而不是术,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亲自上阵。

          改革的方向,可以说,终极改革就是革自己的命,所谓革自己的命,就是思想要再解放一些,而所谓思想要再解放一些,要么是面对天大的难事仍然想出了对策,要么是有现成的对策(比如他人献计)自己横下一条心敢于接纳。这,当然说的最高决策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研究”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原因。如果国家领导人想出来或者接纳的改革之策是拿自己开刀,是自己挑更重的担子,我们当然就放心;反之,如果改革总是拿别人开刀,让别人去挑重担,我们也自然“懂了”。在这个问题上,除非是经验太少,恐怕犯傻的人不多,装傻的人倒是不少。

          举个例子,假定一个师1万人。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设两个旅,一种是设三个团,哪个方案让人放心,哪个方案属于“懂了”?设两个旅,师长舒服了;设三个团,团长任务轻了,师长任务重了。

          这只是举例子,在现实中更为复杂,或者说更为混合。方案一,一个师下属两个旅,每个旅下设六个营;方案二,一个师下属三个团,每个团下设四个营。估计会有人说,方案一是谁想出来的?真敢想,也真敢做!这种看法未免机械,方案一为什么就不好呢?我这个师,旅长的能力相当强,营长水平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方案一怎么就不可取呢?我为什么说王树增在写《抗日战争》时详尽地列出各师的配置是没有意义的呢?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纯粹的机械观。别说是读者了,王树增自己能搞得清A师是配置合理还是不合理吗?就算是当事人告诉你是怎么回事,也未必准确。历史学成这个样,不如不学。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坐而论道,我们就只论道,只谈方向,不要拐到术这个层面去,真涉及到术,恐怕得去会议室,难道不是这样吗?

          之所以坐而论道,是因为道看起来好学,其实不然,大道理跟小道理有云泥之别。对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尤其是这样,我指的是“书读得少、出来工作早”的人。我有一个朋友跟我“投诉”,说她丈夫情绪不稳定,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太冲动,把事给办砸了。我笑呵呵的问她:“你说他,他一定不服气,对吗?”她马上点头:“对呀,说了也不听。”我接过话来:“那要是我说,其实是你弄错了呢?你丈夫我了解,他出来工作早,身经百战,在术这个环节比你可厉害太多了,你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是这样吧?”我的朋友表示“确实如此”。我继续说:“在有的情况下,你不敢做他敢做,你为啥不说他冲动呢?因为事办妥了。可是你的丈夫不是太懂大道理,所以有时候,他自认为事情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实际上他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你作为旁观者,却得出了一个他不能很好管理自己情绪的结论。你这个结论是错的,你的丈夫当然不服气。”

          人,只有在认为事情可控时,才会尥蹶子,但这自认为,有可能是错的。

          这里顺带说一句,女人之所以在男人面前撒娇,是因为这个男人是她的男人,“可控”(打了引号,自己意会)。可为什么有的女人撒娇不可爱呢?不分场合、不分事情。除了人,还有事,有的女人懂人不懂事,所以她撒娇就不可爱了,怪可惜的。之所以说怪可惜的,是因为另有一些的女人根本就不会撒娇,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安全,一切都不可控,这种女人很可怜。

          不是女人才会撒娇,男人也会。男人往往在自己兄弟面前、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在跟自己关系特别好的上级平级下级面前,撒娇。

          老百姓如果跟政府官员撒娇,说明这俩关系近。否则,就说明关系冷淡,全是生意。

          对于“书读得多、历练少”的人而言,要加强的是习,练习的习。所有的术,或者说术中的“最后一公里”,全是靠练习才能掌握的,别人无法传授。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就是练习对应的是术。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跟我前面提的那位女性朋友一样,总是怕,特别是遇到了变化。正因为如此,只要一说改革,读书人总会跳出来跟你分析,“这么做是不是太冒进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之所以会中圈套,并非是他急功冒进,恰好相反,他太保守,但他自认为是稳妥。如果赵括是真的show hand,我认为白起占了不什么便宜,秦国最多也就能打个平手,搞不好会输。赵括确实是输在纸上谈兵上面,练习太少,实战太少,胆子小,该show hand的时候他说“我小小的尝试一把”。也正因为读书人有道无术,他们对那些敢想敢干的人,难免就会有一种嫉妒。敢想敢干,时常所谓尥蹶子的人,其中一种就是轻道重术。而又由于轻道重术之人遇到某些事情会犯原则性错误、方向性错误,因而蒙受重大损失,故时常遭到读书人的嘲讽。读书人跟屠狗辈闹矛盾,就是这个原因。另外要补充的是,有的人自认为自己是屠狗辈,其实不是,书读得少,实战也少。

          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回到主题:毛爷爷在面对极大的难题时,再次解放了思想。这一次到底想到了什么?

          如果有一件事,我们做了,敌人知道后很高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正确答案是:如果敌人之前是不高兴,听说我们办了某件事后又变得高兴起来,那么我们做的事就叫做对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说明:道与术,跟理论和实践不是一个概念 -- 补充帖

          道,就是南辕北辙中的方向问题。

          术,就是南辕北辙中的交通工具的问题。

          所以,有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之别。

          比如说,某个张三,他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那么他就是术强,因为他不是决策者。最终决策人把握的就是方向。

          理论,好比是F=ma;

          实践,好比是一道具体的物理题,你要解出来。

          看花容易绣花难,意思是看了之后“我懂了”,懂的是什么呢?方向性问题——我也能学会。可是没有术啊,所以绣花难。

          看花容易绣花难还可以解释成另一个意思:张三在一旁看李四绣花,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该走什么流程,他全记住了,这叫get到了理论;但是张三还需要自己去绣,如此才能把握好“度”,这叫实践。

        • 见前补充 4697959
        • 家园 哈哈哈
    • 家园 从以骗制骗的角度分析分析中美关系

      人的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喜欢往简单里说,就两块。一块就是所谓的硬实力,所谓的客观层面,啥意思?就是武功的高低;另一块就是软实力,所谓的主观层面,啥意思?胜骄不骄、败馁不馁。

      张三武功很高,但是,胜骄败馁,自打成了天下第一,就天天凡尔赛:“唉,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孤独求败啊。”

      李四的武功差得不行,也就只能杀只鸡。

      所以,李四是肯定干不过张三的喽?

      这么骄狂的张三,比鸡还弱,李四找个机会,天下第一就此神秘的失踪了——听说是遁入山林,修仙去了。

      所以,李四是长期在张三面前当孙子,但不是永远。

      如果说,有一个赵五,武功盖世,又谦虚谨慎,怎么办?还能咋办,赶紧的,叫大哥,不对,叫大爷,不对,叫祖宗。这么粗的大腿不抱你还等什么呢?必须抱。

      自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那叫一个开心,“哈哈哈,老子如今就是天下第一了!”所以呢?所以美国就成了比鸡还弱的超级弱鸡喽?

      脑回路太短。

      美国远没有骄狂到这个程度。

      美国跟中国说,要不咱们做夫妻吧。中国一口拒绝,不行,我是男的,你也是男的,我们可以一块通宵打游戏,但没办法滚床单。

      为啥?

      如果中国一口答应了:“官人,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我认为,美国人立刻就会清醒过来,“这里一定有诈!”

      好就好在中国的脑回路足够长,“夫妻不OK,一块打游戏很OK。”

      还得给美国喂药吃。

      台湾问题上,我猜中国的态度估计会是这样:“你不要逼我啊,我会动武的啊!”、“你不要逼我啊,我会动武的啊!”、“你不要逼我啊,我会动武的啊!”……反复念叨这句话。

      就得让美国最终相信,大陆是不敢对台湾动武的。原因就是武力值太低,只能杀只鸡。对啊,需要那么高武力值吗?能杀鸡,足矣。台湾不是鸡,小蚂蚁而已,美国才是只鸡。杀了,红烧之。

      这是“一锤子买卖”,必须成功,千万不能跟日本学。这种事,不可能有第二回。所以,一定要等到最后才能出手。实际上,苏联不过是解体,俄罗斯如今还在蹦迪,已然说明美国具备胜骄败馁的“气质”。换我是美国,绝不可能只是解体这么简单,我要让俄罗斯人全部姓山姆。

      走着瞧。

      如果一般的办法不能奏效,我这还有一招更狠的。某年某月某日,偷袭台湾,结果是大败而归,国家领导人哭着对百姓说:“都是我的错,后悔当初没有听进去逆耳忠言呐!”不敢说100%见效,起码也敢吹一句,有9成把握。以大耻辱换取国人大进取,这是划算滴买卖。

      • 家园 一名爱国的商人,哈哈哈

        鲁僖公三十二年,留在郑国的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郑国人让他掌管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派军队前来偷袭,可以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郑国。

        秦穆公得到情报,不顾蹇叔和百里奚等人反对,立刻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军前去偷袭郑国。

        秦国军队走到晋国的边境滑邑时,遇到了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大商人。他当时带着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准备到周都城去贩卖。

        秦国大臣蹇叔在秦军出发时哭着说:调动大军想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这就是“蹇叔哭师”。

        蹇叔是有先见之明呐。当弦高得知在滑邑所遇到这支秦军是准备去偷袭自己的国家之后,立刻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机智的决定:一方面派人快速回国报告;另一方面则假称自己是郑国派来的使者,将自己的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用以犒劳秦军,并对秦军将领孟明视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

        孟明视等秦军将领信以为真,以为弦高当真是郑国派来的使臣,认为郑人既然已经知道秦军将到,偷袭郑国的计划肯定无法实现,又没有后援,直接去攻打郑国也几乎没有胜算,于是就顺手牵羊灭掉滑邑,然后回军。

        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秦军无缘无故灭掉滑邑,作为天下霸主的晋国当然不答应。所以,虽然晋国当时还在为晋文公治丧期间,但太子姬驩(后来的晋襄公)还是采纳了先轸的建议,决定出兵殽山,阻截秦军。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殽之战”爆发,秦军全军覆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被晋国活捉。

        晋文公的夫人就是秦穆公的女儿,也是晋襄公的嫡母,在她的请求下,晋国释放了三名秦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乡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骗中骗,太高端了,五体投地。

        很多人读历史时不研究人心,这是大错误。当年秦国是怎样一种人心呢?秦穆公是一位极有进取心的君王,然而其它人却选择了躺平。另一方面,晋国越来越强大,随时都有可能灭掉秦国。

        搁一般人来看,这就没办法。对吗?

        怎么会没有办法呢!

        中国有句老话叫知耻而后勇,所以,输一场未必不可行,如果输一场能换来进取心,无论如何,都是值的。

        • 家园 我有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

          但首先基于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国内的改革无论如何推不动。

          怎么办?找个机会,造成美国大军压境之势。然后跟美军交手,只能输,不能赢。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美军作为过招对象,选择印度也是可以的,输给印度更为丢脸,或许效果更佳。如此,民必怒!打输了就回来改革,必能成功。甚至有可能把毛爷爷当年想办却没能办成的事给办成功了。

          • 家园 我提出的改革方案必产生奇效 -- 有补充

            很简单,把省这一级给废掉。搞市、区两级制。农村怎么办?农村消灭了它!农村并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这是直接给农民发钱的法子。并且一刀就把省这一级的赘肉给割掉了。

            这跟大城市群可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废省立市之举。

            然而,这个方案若想通过,不来点“大刺激”那是不可能的,这么一改,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 家园 你这方案行不通

              行不通在于,中央一级没有能力处理100+个地方。

              中国现有的官员是在实践中培养的。一个官员,假定从县级起步。那他对下面要对付几个到十几个乡,对上要对付地区,平级要对付几个到十几个兄弟县。他在几年的反复折腾中精通怎么处理上级、下级、平级的关系,以及处理彼此矛盾的信息。

              然后他升到地市级。他的问题结构没有变,就是规模变大了。再到省级,问题规模更大了,他要处理十几到二十几个地区,但是对于他的经验来说也没有本质的变化。最后他升为总理,那也就要处理三十来个省级单位,问题的规模上升得不大。

              而照你的搞法,废省以后,一个市级官员撑死处理二十个县,而当他升到总理级的时候,要处理100+个市,问题的规模有接近一个数量级的增长。这导致的复杂度上升将导致国家治理的困难。这是很麻烦的。

              • 家园 兄台,明面上说的是省,其实说的是部 -- 有补充

                如果说省这一块如今是赘肉,那么部这一块就可以称之为腐肉。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省,而是来自部。上面想改,下面也想改,唯独省部阳奉阴违。

                你说得对,中央要管100+个市,自然对管理能力提出高要求。我只想说,大数据是个好东西。

                还一点,北、上、广、深的经验,现在不能普遍推广,是很大的浪费。设100个市,平均每个市1400万人口,超大城市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完全够用啊。

                再一个,废省立市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消灭农村,直接从城市结构入手,这是超级创新,前无古人。

                好处非常多,困难异常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行政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多管齐下 -- 补充帖

                一、如今人都往大城市集中,许多人只看到其弊,没有看到其利。其利是什么?简单说,其实就是储备了大人口管理人才。有的街道一管就是20万人,这可不是肤浅的经验积累。

                二、可以从大国企调人过来,可以从跨国企业买人过来。

                三、应该开辟一条新的培养渠道,那就是大力建设专门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学校。简单说,孩子们到了高中,有一条“新”路可以选:将来毕业直接去机关上岗。如今的国考只是权宜之计,派不上大用场。行政学院的大力建设是有物质基础的,那就超大城市、大城市已然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现在需要有人来提炼、总结、推广。

                人才培养,始终就是两个法宝,一给压力,二给好处。

                • 家园 你太热衷于改下棋规则了

                  我承认,你这思路很对这一届的胃口,所以他们有可能照你说得办。

                  但你这属于修改下棋规则,通过规则限制地方对中央的博弈能力。但是修改之后,中央从对30个省的博弈变成了对100+个大市的博弈,下棋能力需要本质的提高,不然肯定搞不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