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之由来 -- 张新泉

共:💬201 🌺56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单以石膏孔的医案论

          伤寒用三个月卤豆腐是不成立地?

          温热病才好用。

          • 家园 中医认为寒久必热,辨证来说

            得病之初为寒症,比如受寒感冒发烧,症状不减长时间发烧出现热症,得用凉药去热。热症消除后再用温性药物调整,才是完整疗程。这不矛盾。

            用西医理论可能是豆腐中蛋白质易吸收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中医讲豆腐为凉性食物,卤水点豆腐或石膏点豆腐。

            • 家园 存在即合理,有效必有理

              虽然其实不知其理,但掌握了无上大道的我们显然能东扯西拉七拼八凑自圆其说。

              什么寒极生热……阳中有阴……

              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吗?(其实甚至有十几种写法)。

              他却总是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

        • 家园 【原创】钱先生为中医、气功举例证的源起,或正是因为杭籍名医施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扬言要取消中医。1929年余云岫首先发难,提出取消中医议案,南京国民政府拟正式决议。中医生存,岌岌可危。消息传出,举国大哗。施今墨奔走南北,团结同业,成立中医工会,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数次赴南京请愿,以求力挽狂澜。

          当时国民党少壮派汪精卫只相信西医,又主持行政院工作,大有非取消中医不可之势。适值汪精卫的岳母患痢,遍请西医,未见少效,行将不起。有人建议请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同意试试。施今墨凭脉,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服口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众人皆疑。据此处方仅服数剂,果如施今墨所言。汪精卫这才相信中医之神验,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庄子语),自此再不提取消中医之辞了。后来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只得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任命施今墨为副馆长。中医终于以妙手回春的疗效,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中医存废是当时举国皆议之事,杭籍名医施今墨妙手回春力挽狂澜于既倒之壮举,自然也会让同籍之钱先生印象深刻。

          当时民间各种中医传奇故事大约也会适时炒作、"流行"一时,钱先生记住几个中医偏方治大病故事也很正常。

          1930年,中原大战、长江大水,战乱灾荒之际,瘟疫亦流行。贫弱病夫之民国,卫生条件可想而知。

          同时,这年代也是医学传奇故事高产年月。除了施今墨之一方救回中医存续,东北鼠疫防控亦名震国际,成为典范。

          当时,民国顶级权贵汪精卫之岳母尚且不免痢疾拉屎差点拉死了,何况普通民众?

          钱先生当年之伤寒,究竟是真是幻,已难考实。厉声教回忆特别提到青霉素尚未使用,则钱先生之疾在西医看来,似乎应是肺炎、肠炎之类。

          如果钱先生当年其实斯人并无斯疾,只是为了附会宣传需要而创作,那么这创作也许还隐含一个暗示:走资当权派们之所作所为,与汪逆精卫如出一辙。

          这大约才是钱先生不记住有救命之恩中医姓名,(这位不知名中医、那位铁路旁气功师也不以曾救治大科学家为荣)而始终推举厉绥之先生之原由?

        • 家园 "石膏孔"资料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有“石膏孔”的美誉,却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医理深邃。作者带您解读名医背后的医学功底。

          孔伯华脾湿肝热说

          孔伯华对湿热病有独特见解,积一生经验提出“湿热何其多”的观点,认为:数十年来,阅历所见,病人中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此非所谓温病中之湿热证,乃湿热合邪所致之其它疾病也。

          什么是脾湿?中医认为五行中的土,在季节应于长夏,在方位应于中央,在五藏应于脾,脾主运化。正常的湿是长夏的一种气候,属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一旦湿气的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变成致病之邪即湿邪。天人合一,形气相感,湿邪最容易困厄脾气,导致脾主运化功能减弱,如人体感冒暑湿,常会有头晕恶心的表现;反之,脾气虚弱之后,可以导致湿邪在人体内留滞不去,如脾气虚证,常会有大便溏薄的表现。前者属于外湿,后者属于内湿,内外相感,互相影响。

          什么是肝热?中医认为五行中的土,在季节应于春季,在方位应于东方,在五藏应于肝,肝主疏泄,肝气不疏容易化火,所以我们通常会说一个人肝火很大。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动怒,肝火损耗阴血,还容易导致肝阳上亢,产生头摇肢颤等生风之象。孔老认为近今之人,不知持满养精,不知克制心神,一味损耗真阴,阴常不足,阴虚则阳亢,阳有余便是火,加之五志之动皆为火,于是形成热火相加之体,而生热火相加之病。

          常用清凉疏解之品,尤擅石膏

          基于脾湿肝热说,重视脾、胃、肝的病理生理学认识,脾恶湿,而胃、肝易于积湿生热,两者相杂,百病丛生。孔门用药多为清凉疏解之品:茯苓、猪苓、生石膏、黄连、黄芩、旋覆花、代赭石、栀子,以及诸生鲜药:鲜藕、梨、鲜石斛、鲜石菖蒲根等,较少用附子、肉桂、干姜、黄芪、党参之类。其中孔老更以擅用石膏闻名,有“石膏孔”的美誉。

          石膏药性发挥与使用剂量

          唐宋之后,认为石膏大寒,医生多不敢用之,于是用煅石膏,却不知煅用之后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之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热敛住,凝结不散。其错不在石膏,而在煅用之,其猛烈犹可伤人。

          孔老认为石膏之味是咸而兼涩,其性凉而微寒,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的专药,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

          孔老对石膏药性的发挥,实源于对张仲景伤寒论的深刻领悟。正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应用石膏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大小、性别男女等而定剂量,少时三、五钱( 9-15 g),多至半斤(240g),甚至数斤煎煮代水饮用。

          孔伯华妙用石膏临证经验

          其体重能泻胃火。

          其气轻能解肌表、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狂、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

          其性凉并不寒于其它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胜其它凉药,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脾得缓而元气回。

          其润阳燥、催通乳汁,乳道滋而涌泉出。

          其能用于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要药。

          其能用于外科,化腐生肌,治疗疡之溃烂。

          其能用于口腔,治口舌糜烂。

          其它卓效难以尽述。

          使用禁忌:惟气血虚证在所当禁。

          临床验案1

          时正值6月,患者呕吐泄泻3日,医生用温补药后吐泻未止,还出现了气喘,请孔伯华先生诊治。患者精神疲惫,面白气喘,恶心欲吐,汗出口渴,午后潮热,腹满拒按,便稀恶臭,小便短黄,舌唇绛红,苔白厚腻,脉大而滑数。先生谓此属湿困中焦,兼感暑袭。呕逆泄泻,脉大而滑数,苔白厚腻,怎耐温燥药呢? 宜石膏汤加减,清暑分化以导湿滞。

          处方:

          生石膏30g 鲜竹茹30g 鲜荷叶10g 广藿梗10g

          清半夏10g 陈皮6g 川黄连4g 吴茱萸1g

          橘核10g 乌药10g 炒莱菔子10g 谷芽10g

          稻芽10g 益元散12g(布包)

          紫雪散1.5g(分冲)

          三剂病愈。

          临床验案2

          患者高热2日,发热夜甚,四肢厥冷,神昏谵妄欲狂,口渴引饮,心烦不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浮数,舌质红绛,舌苔黄少津,服清疏之品略转。孔伯华先生谓此乃伏邪温病,春温重证,气营两燔,谵妄欲狂,口渴引饮。用清凉重剂白虎汤辛凉芳通,合涤热之清营汤, 开窍之安宫牛黄丸,再配以龙胆草、僵蚕、莲子心、生鳖甲、鲜九菖蒲等,内清外透,此即里清表自和。

          处方:

          生石膏30g 莲子心4g 金银花15g 知母10g

          生鳖甲15g 地骨皮6g 僵蚕10g 黄柏10g

          鲜芦根30g 薄荷4g 龙胆草6g 川黄连4g

          桃仁6g 杏仁6g 鲜九菖蒲12g

          安宫牛黄丸1粒(分化)

          三剂病愈。

        • 家园 民国四大名医之首,就是杭籍施今墨

          施今墨: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萧龙友:

            萧龙友(1870—1960)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解放后,改为不息翁。幼读经史,为清时拔贡,后学医有成,擅长治疗虚劳杂病,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推崇《伤寒论》,重视七情内伤致病,医药并重。曾于1934年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材。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四大名医”,尝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全国一、二届人民代表等职。

            萧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等文。

            孔伯华:

            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负责人,率请愿团赴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并任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学术上,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有《孔伯华医集》。

            汪逢春:

            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名噪古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1958年第8号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可见他的学术一斑。

      • 家园 水木社区中医版块一则回应。

        “即每日吃三顿豆腐卤加稀饭”

        大米,补津液,益胃肠,利尿。

        豆腐卤,发酵食品,对胃肠好;并且含有少量酒精和辛发臭气,通窍解表。

        --

        豆腐制品因为有中药石膏(性大寒)成分,绝大多数医书都会标示,性寒、凉,极少数医书也标注为性平、甘。

        伤寒症能不能用?能不能做主药君药连续三个月用?且用之效果为所谓不去根?

        很有些奇、怪、险、诡。

    • 家园 厉先生给慈禧治病 -- 补充帖

      时间上有可能性,慈禧08年11月中旬死地,厉绥之先生应是08年7月就可以归国了。中间有三四个月时间,足可"名声大噪"。

      被彻底打服到量中华之物力的72岁慈禧,变得迷信东西洋,显得"开明开放",也大有可能。

      毕竟厉在当时已有几近新医学第一人之身份。随后中"医科举人"之类,更似皇家酬功(虽然没能救活死马)、招揽。

    • 家园 关于厉先生生平,慈禧治病桥段 -- 补充帖

      显然是记录错误。

      慈禧08年就死了,治个鬼么?

      可能是给隆裕太后治过病。都是太后,民间只知慈禧,谁记得隆裕。

      • 家园 从趋势来看,钱五师学气功的说法

        从关系生死存亡效果卓著,有切身体验受益良多,渐渐变成普通人锻炼身体、体操太极一类辅助运动。

        综合比较而论,早期之说法,疑点颇多,似乎是配合宣传。近年之说法,反而较真实可信。当然,这些更真实可信的修习气功,亦有补全早期言行之作用。毕竟,要是完全没有练过气功,那也太离谱了。

        钱先生之练气功,即便是本人、世交亲友、儿女,也是一人一个说法,变得扑朔迷离。至于其它人,更是受室内气功、保密等级这些因素限制,基本没有作真实情况旁证之可能。

      • 家园 钱永刚近年的回忆,气功又学自蒋英了。

        2019年9月18日,《解放日报》10版刊发了记者高渊采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报道:“钱学森的最后22年——钱永刚忆父亲”。在采访中,钱永刚说,从1982年到1990年,他研究的重点是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有人体科学、社会科学。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人体科学。他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更是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医学。他认为,人体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也要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来研究,要重建人体科学这个科学大类。我父亲甚至认为,医学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中医现代化。他觉得,西医还是把人体当作一个简单的系统,考虑问题太简单,人体哪有这么简单?……中医方面,他跟我母亲学习做气功,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了。他的生活很规律,早上6点到7点做一个小时气功,然后吃早饭,吃完再睡一觉,到10点钟坐起来看报,然后坐着轮椅在家里转转。午饭后再睡一觉,起来继续看报,坐轮椅转几圈,躺下再做一小时气功。

      • 家园 厉声教原文。略有出入。 -- 有补充

        中国外交界杰出人物厉声教发表《听父辈谈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逸事》一文中写道,1930 年夏,钱学森刚在上海交大念完一年级,暑假回杭探亲,当时其父钱均夫已在浙江省教育厅任职。不知什么缘故,钱学森突然身体不适,腹泻、头痛、高烧,父母急请厉绥之等人诊治,断定患了伤寒。当时西医办法不多,青霉素尚未引进中国,只好求助于中医。幸好,当时钱学森尚年轻,体质也不错,在中医的努力医治下,勉强得以康复。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却留下病根,那位中医无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病根。练气功在屋里也可以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有兴趣,最初就始于这场伤寒病。据说他一直到晚年每日都坚持练气功。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厉声教这名字,难怪能做外交。 -- 补充帖
      • 见前补充 46860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