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钢琴、波兰及其它 -- 黄序

共:💬112 🌺13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续6 - 贝森朵夫 之一

      Bösendorfer是历史悠久的奥地利维也纳名琴,诞生于十九世纪初期。它出现之前的100来年,正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高峰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早期)和舒伯特等人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了奥地利人引以为傲的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于对这一传统的尊崇,贝森朵夫钢琴的音色整体上追求典雅、纯净、温暖、柔和,倒真是挺契合多数古典曲目的风格。现代不少钢琴家也很愿意用贝森朵夫钢琴演奏这一类曲目,所谓Viennese repertoire on a Viennese instrument。

      贝森朵夫钢琴是直接用尺寸(厘米)给型号命名的。比如它的九尺大琴就是280VC,VC代表Vienna Concert。七尺琴是214VC。

      不过280并不是贝森朵夫生产的最大钢琴,它的最大琴是290 Imperial 帝王:

      点看全图

      和其它88键钢琴相比,帝王琴的最大特点是有97个琴键,多出来的琴键是键盘最左侧的超低音键,全部用黑色标出:

      点看全图

      97键钢琴最初是为意大利钢琴家布索尼定制的,因为他要演奏一些为管风琴创作的曲目,希望增加几个低音键。一加发现效果很好,这个做法就保留下来。后来贝森朵夫还因为同样的原因研制了一款92键的225。

      现在贝森朵夫钢琴的击弦机是外包给Renner公司的,后者也同时给汉堡施坦威和Steingraeber等欧洲琴厂供货。我周围很多弹过贝森朵夫的孩子会觉得它的琴键跟汉堡施坦威类似,反应更灵敏,更有利于手指快速跑动,这可能是Renner击弦机的特点。

      顺便说一句,Renner公司现在已经被施坦威收购了。

      以前在我们这里很少有机会见到贝森朵夫,我第一次是因为买乐谱在一家琴行偶尔发现的。这家琴行跟我娃的钢琴老师很熟,老师当时用的一台施坦威就是他们帮忙从一个慈善拍卖会上购得的。琴行知道我是那位老师推荐来的,就说来来来我领你看看我们的镇店之宝。

      那是一台贝森朵夫225,首先吸引眼球的自然是那几个黑键,弹了一下,一阵坚实有力的低音传来,极具穿透力,确实非常震撼。我又让孩子试了试,中低音也都有非常惊艳的感觉。

      出于好奇,我向店主问了一下价钱,记得当时他告诉我六万八,并且暗示还可以再商量。

      这倒是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施坦威的Model B新琴已经要近六万了,这台贝森朵夫并没有想象当中贵得那么多,而且价钱已经包括了抵达美国的运费。

      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有点动心。

      不过那时候我原本是一点也没有买三角琴的计划,也没有准备这个预算,犹豫片刻也就放过去了。

      后来这家琴行停业关门了,就好一阵子再没见过贝森朵夫。有时候跟家里人说起来都觉得有些遗憾,琴是好琴,当时店家也确实给了一个好价钱。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铁手,liy41,GWA,尚儒,大眼,
    • 家园 【原创】续5 - 钢琴的型号和价位

      在继续聊另外几个钢琴品牌之前,感觉有必要非常简单地说一下钢琴的基本型号和大致的价位,方便起见这里只涵盖台式三角琴。

      目前主要的钢琴厂家,各自的产品线都可能包括几十种型号,按尺寸分类,基本上就是baby grand、 grand和concert grand三个档次。而厂家最重视的是七英尺的grand和九英尺的concert grand。以施坦威为例,这两个档次的产品分别是Model B和Model D。

      实际上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同档次琴相比,施坦威琴要略小一点。Model B是6英尺11吋,Model D也略低于九英尺,而其它的厂家的concert grand可以到九尺以上甚至接近十尺。

      九尺大琴显然是各家的旗舰产品,厂家都会把所掌握的最先进工艺和最强技师用在它的设计、选材和生产上。

      而七尺琴这个档次也非常重要,厂家的制作也会非常认真。

      首先这个琴适合比较小的演出空间,室内乐编制的乐曲,某些曲目的伴奏等等,这种应用场景还是非常常见的。

      其次是教学,北美主要音乐学院的练琴房里可能有五花八门的型号,但教授的工作室通常的标配就是两台Model B,学院或系一级的演出用琴也是这个档次,拥有良好声誉的私人教师家里也是类似的情况。另外各种比较高规格的中小型比赛、夏令营、大师课、特别是各种高水平考试的现场,大部分都会提供Model B。本科以下的一些艺术类院校和一些比较富裕的高中保有的最高级钢琴也通常是Model B。

      最后是个人使用,一来很多职业音乐家会在家里放一台, 二来北美中产以上的家庭居住条件还可以,一般自用的琴以Model B为上限。家里如果有认真学琴的人,平时练习用到这个琴,才能真正体会和熟悉施坦威所能提供的手/踏板触感,强弱水平和音色控制能力。这也为参加各种比赛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因为前面一条讲到了,比赛当中很大概率遇到的就是你平时练琴的同一款琴,这样参赛者从技术到心理都多了一分把握和自信。

      因为居住条件的差异,欧洲厂家也可能会对尺寸略低于七尺的型号比较重视,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

      除了这两个主要尺寸,其它的型号其实是有些鸡肋了。

      从历史趋势上看,钢琴的售价是一直上涨的,而且涨幅还很可观。比如施坦威的Model D,十年前不到九万,五年前大概14、5万,现在接近20万,另外买家还要付一笔可观的消费税。

      欧洲的名琴要贵不少,在施坦威Model D 15万左右的时候,Boesendorfer和Fazioli的同级别基本款都超过了20万。相对而言,施坦威的价格体系比较简单,它更专注于提升演出功能,外形设计比较简朴,市场上一般能见到的也就是基本款。而欧洲厂家会有很花哨的设计,各种风格各种collection,同奢侈品品牌联名,外观上使用华丽的木纹,再加上披金挂银镶钻的装饰,价格可以直达百万。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GWA,尚儒,大眼,
      • 家园 关于琴声有些疑问

        三角架的棚,主要目的是不是用来给弹琴者自己听用的,还是作为小的演奏厅共鸣给听众用的。

        或者说,演奏者听到的,和现场听众,还有录音以后回放的有没有差别,多大差别。一般人能不能分辨的出这些差别?

        • 家园 您是说琴盖?

          琴盖可以把琴声向观众席上反射,所以在舞台上看见的钢琴,演奏者都是坐在观众左手边,琴盖向观众方向打开。独奏的话肯定看不到相反的摆法,不过如果是双钢琴曲目,通常两台钢琴会头对头交错摆放,一台琴盖面向观众打开,另一台琴盖会被拆掉:

          双钢琴

          还有一种情况是钢琴家独奏兼指挥,也会把琴盖整个拆下来:

          点看全图

          琴盖完全打开声音会很大,在音响效果良好的音乐厅里音色更丰富。但是在比较小的空间,或者用于伴奏时,钢琴家可能会选择较小的打开角度。

          练琴时情况比较复杂,可能琴声太响耳朵受不了,或者房间声学效果不好琴声很浑浊,这时就会关上琴盖。但也有人认为关上琴盖无法监听完整的音响效果,即使练习时也要完全打开琴盖。总之钢琴家根据各自情况决定取舍。

          要说听到的声音,演奏者和观众听到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音乐厅,或者同一音乐厅不同的座位,甚至同一音乐厅观众人数相差很多时声音也都是不一样的。多数情况下普通观众稍加注意就能听出来,有些是专业人员才能捕捉到的。有经验的音乐家,或者录音工程师会根据现场情况作出调整。

          至于录音回放,至少我还没听过音效能和现场相提并论的。我第一次进音乐厅,音乐一起立刻觉得耳朵不够用了,那种鲜活生动层次丰富的音响效果是以前任何录音所无法比拟的。

          不久前本地音乐厅时隔19个月重新开放,我再一次在现场听到那种鲜活音乐也是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通宝推:楚天,GWA,铁手,
          • 家园 学习音乐的意义和方法

            再次呼吁一下!

            看来河里的许多河友都处于孩子在学习乐器的年龄阶段了,都要正视这个问题:

            1. 让孩子喜欢音乐和理解乐器,是正常的人生的需要,是一辈子受益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2. 孩子们在接受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和掌握到许许多多以后会有益于自己人生的的规则和技巧。这是真正的可以浅入深出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手段,是事半功百的启蒙。

            3. 千万不要忽视学习音乐的“表演”特性和“协调”风格,一定要让孩子们参与集体或者小组的排练和演出,也要鼓励他们独立表演。这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感染力,一辈子不畏惧竟争。

            4. 离开了现场,就永远也不知道音乐的真正的威力和魅力,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没有持续的动力坚持下去。而孩子们一旦从学习音乐里养成了集中精神,对比, 思索和探讨的好习惯后,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通宝推:铁手,朴石,黄序,
            • 家园 要让小朋友学乐器,首先家长就必须喜欢音乐

              学习乐器是漫长而枯燥的过程,特别是对小朋友来说,三分钟的热情过后,就是无尽的痛苦。家长自己不喜欢音乐,不懂得欣赏音乐,小朋友又怎能喜欢学习乐器呢?只会把学习乐器当作应付家长的功课,甚至深恶痛绝。

              许多家长让小朋友学乐器,只是赶潮流跟风,或者只是以考级为目标,完全没办法培养小朋友的音乐欣赏能力,说白了,就是浪费了小朋友的时间。

              让小朋友学乐器,只能以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为目标,或者让音乐成为小朋友表达自身情绪为目标。

              回看旧贴, 3年前和王城爱晚稍微讨论过一下。当时我儿子开始学小提琴,转眼到现在已经学了4年了,其中泪水和责骂没少过,但至少他喜欢上了拉琴,也开始喜欢上了音乐,会让我播放一些他喜欢的曲子,比如帕格尼尼的《钟》,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等。而且拉琴也认真了很多,开始会听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觉得这样就很满足了。

              小朋友练习时,我能做到的就是陪在他身边,纠正一些姿势错误,或者是节奏的错误,又或者帮忙上网找一下一些曲子或者技巧的练习视频,让他学会放松和发力。一来让他知道我也是认真听他拉琴,二来他也不会觉得拉琴是一个人的负担。

              反正不要期待更多就是

              通宝推:夜如何其,
          • 家园 多谢多谢,明白了。再请教

            比如同样是在现场,不同价位或品牌的钢琴的确在音质上有差别,还是主要在击键的触感上,或是其他?

            我对喝葡萄酒没什么品味,别人说这酒好那酒好,我尝起来基本上一个味道,倒是一些烈酒好像能感觉一些差别。估计敏感度不够。音乐上不知道是不是同样问题。故此一问。

            还有,理论上,似乎电子钢琴的音质应该可以做到完美。如果架子也一样,是不是也有可能做到混出来的音色也不相上下?当然,手工不手工的,格调感觉也不一样,但是可能是音色以外的因素了。不过,格调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了。

            • 家园 电子琴的问题

              电子琴通过处理器模拟,扬声器发音。电子琴的音质和音准取很大程度上决于处理器和扬声器的好坏。

              便宜的电子琴就是个玩具。用来学琴的话,入门可以。如果要继续弹下去,还是买个传统钢琴比较好。

            • 家园 自己调音钢琴,和“音准”的探索

              先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

              是的,你确实可以通过有关的曲线,让你的钢琴,来获得“接近”那个品牌的型号的“工厂的出厂的新钢琴”的“模拟”音色。但是这不一定是你的钢琴的最佳音色。特别是对于已经被使用过数年的钢琴而言。

              因此,再好的App也比不过真正水平高的调音师。

              不过对于要求不高的初学者的家庭,这可以省下家长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加强对自己的钢琴的认识。现代钢琴的结构让调音变得方便了,工具只需要从Ebay 去买一个钢琴调音板手就行了。不要选择太便宜的,因为那样不仅难控制,容易把琴弦轴弄“滑牙”了,而且使用寿命也短。

              开始的阶段,在中音区的一个音上试手,用布塞入两根弦中不让它们发声,就可以调整另外那根弦了。先练习把三根弦调到同样的音高,然后再试三度或者五度的键,这样比较容易听音。绝对不要指望在一天时间里完成一个钢琴的全部调音,那是专业的级别,慢慢来就熟能生巧了。

              钢琴越多调就会越准,因为琴弦的张力要经过时间和敲键的次数,才能稳定下来。

              第二个问题非常重要和非常复杂,我也试着聊聊。

              辨别和控制“音准”只是音乐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却也是最最困难的能力。(因为这是个没有极限高度的天花板,每个音乐家一生都在为它而奋斗。)

              音准分为两种:

              第一种叫做“相对音高”。就是平常人唱歌的123,分为七个主音,可以再加上升降半音的符号,彼此之间都有着共同的相对关系。唱歌和乐器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来处理的:先选择一个音作为基本音,定下来其“调号”后,然后其它的音阶也都相对地固定了。普通的每个人都自然地能感觉和判断“相对音高”,但是要达到精准的程度,还是需要长期的训练的。

              第二种叫做“绝对音高”,是极少数具有天赋,和个别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才能具有的。就是说他们可以分辨出每一个独立的“音高”,这个世界里上任何的声音,在他们听后都是可以直接地转化为“音阶”的来记谱的。

              可以在网上查到有关的信息。

              音准的意义是:

              1. 音不准,就丧失了音乐的韵律。因此每个歌童和琴童,都必须首先打好这个基础,要坚持长期地反反复复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好不好听”的关键。

              2. 但是,决不能机械地单调地处理“音准”,是因为音乐还存在着“倾向”性的特色。例如#1和b2在钢琴上是同一个键,在小提琴上却不是同一个位置,分别对于1和2的不同“靠近”。而在“音准”点附近的变化,则是作曲家的匠心独运和演奏员的巧夺天功,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弦乐器是最难学习的,不仅是因为找到和固定那个标准的音高“点”极其困难,而且更可以通过位置的“丝毫之别”来表现音乐的色彩和感情,这也正是弦乐如歌如泣的特长。

              大多数管乐和钢琴基本上属于“固定键”乐器,但也不意味着就不能“技巧性”地控制“音高”的变化,高手的指尖动作的细微处理,一般只有在听和看现场表演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音乐的其它要素,如旋律,节奏,合音,配器,强弱和表情符号等等,都是让音乐感染力的缘由。在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体验着历史,文化,民族和潮流。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跨国界、跨种族和跨语言的人类的“共鸣”! 也是胜过文字和语言的高级交流手段和途径。掌握了音乐的“奥秘”,会让个人的思维和精神境界都更上一层楼。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孟词宗,唐家山,自由呼吸F0,桥上,铁手,
              • 家园 特别同意你关于调音师的说法

                家里买过几个古董琴。刚买来的时候声音一般。找了个圈子里颇有口碑的调音师来调过音后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类似的例子是小提琴。曾经买过一把古董琴。音色特别好。后来送到琴铺修了一次就不行了。原因是不知道哪位前主人或是修琴师傅曾在琴的内部贴了几张胶布。这次修琴把胶布揭掉重贴,音色就肉耳可听的不同了。

              • 家园 学习了。非常感谢。回头看看能不能行动起来。
            • 家园 这可能还需要重复我以前一个帖子里的内容

              用钢琴家Emanuel Ax的话说,与其讨论品牌之间的优劣,还不如讨论具体单台钢琴之间的区别。

              那怎么比较不同钢琴呢,很多人说听音质啊,那什么是“好”音质呢?很多对钢琴作品了解不全面的人可能会偏爱甜美啊、温暖啊、明亮等等。但钢琴家的想法往往更复杂,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曲目的特性,除了前面那些形容词,它可能还要表现阴暗、朦胧、浑浊,甚至有时候是不和谐的音响。有时候两手要演奏出不同的色彩和情绪,互相对比引人入胜。除了钢琴本身的特性,这些都要钢琴家通过触键和踏板的控制来实现。

              所以一个钢琴家通过分析作品先是有了自己的处理思路,接下来要通过练习看看自己的技术能不能实现这些想法,最后到演出用琴上,看看钢琴能不能对自己的技术有正确的反馈。整体音效怎么样,键盘反应是否敏捷利于手指快速跑动,踏板的运动是不是顺畅准确,产生所期望的音色变化,等等等等。演奏者对钢琴的感受有许多是旁人单纯靠听所无法体会的。换句话说,也许旁人听来两台钢琴声音差不多,但钢琴家弹着一台很顺手,另一台很费劲,那他/她会如何选择呢?

              如果有钢琴师不满意的地方,要么换琴,要么请调琴师调整。

              所有这些工作都完成了,钢琴家才算选到一台“好”琴。然后登台演出,成百上千名观众各取所需,有的为整体音乐风格所震撼,有的乐于追踪结构的发展,有的欣赏细微的音色变化,最后带着各自的满意或不满意地离去😁😜。

              当然有时候钢琴家选琴也有一些心理因素,我听说法国狼女Grimaud就是一名奇葩。她挑琴时台上一定要有三台钢琴备选。有次一位以前接待过她的调音师准备了两台钢琴,而且知道其中必有一款狼女会喜欢。但是经纪人见状大惊,说你们一定要摆三台琴上台,否则大小姐脾气来了可能掉头就走人了。

              无奈调琴师吩咐随便再升一台上来,结果狼女试完琴果然选中调音师心目中那台,大伙皆大欢喜😁。

              点看全图

              至于电钢琴,也许可以列举很多它和钢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我想最主要的区别是最后的发声原理。钢琴是通过音板振动发声的,越是大尺寸的琴,声音越响,在音乐厅里不需要使用扩音设备。电钢琴是通过电子器件发声的,在大的剧场里,自带扬声器不够用的话还要外接场内的扩音设备。这个区别决定了电钢琴还无法代替钢琴。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楚天,铁手,大眼,GWA,桥上,
              • 家园 这篇写的太好了。
              • 家园 我看到有钢琴专业人士练琴

                为了避免扰民,常常会用带耳机的钢琴。这是否就是所谓电钢琴了?

                涨姿势了。谢谢楼主!

                以前有幸跟一些钢琴专业人士混过一段时间,可惜当时没有用心,没能趁机多了解点专业知识。吃喝玩乐倒是有,印象里时不时聚会中还能偶遇到类似于国家级演奏家这样的人物。说实话,别人不介绍的话,大部分情况下我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朋友这时会跟我说,你个屌丝,要搁平时,你哪里有机会跟XXX一块儿吆五喝六的,只能在舞台上、电视上看到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