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评论国家领导人的陈年糗事 -- 天马行空

共:💬29 🌺280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评论国家领导人的陈年糗事

    我小时候,国家领导人胡YB从家乡经过,尽管他的车队只是从镇上经过,一分钟也没有逗留。当初经过的时候,大家都根本不知道是谁,但当天墟日,从四面八方到镇里赶集的人很多,大家看到沿路戒严,知道这一定是个"大粒野"。

    不久,从县城传来消息,原来是胡YB路过。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官经过我家乡。因此,在那段时间,大家都在热议这件事,说起来口沫横飞,觉得“愚亦与之有荣焉”。

    大家都知道胡YB是在中央的,但是到底担任什么职务,大多不太清楚。有一次胡扯,就有人提出这疑问。马上有人回答说,胡YB是总书记,党的第一把手,相当于清朝的光绪皇帝。

    我家乡虽然封闭,但都知道当时实际掌握中央的是邓XP同志,以农民的智慧这样比喻,言下之意,邓XP同志当然是慈禧太后。

    天马那时候还小,只知道过去有皇帝,甚至还不知道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是谁,但却颇有想法。在大人进行讨论的时候,突然插一句:“胡YB是皇帝,他吃饭一定不要钱的”。其实,我当时想的不只是不要钱,还一定还零食都可以随便吃,只是当时怕大人笑话,没有说出来。

    天马的一个堂弟也在那里想当然,说:"是的,他戴着一顶皇帝帽,只要脱下来摇一摇,别人就乖乖地送饭来了。"

    大人们听了,哈哈大笑。国家领导人的责任固然大,待遇自然也是非一般的好,以一个小孩的眼光,只是关心国家领导人吃饭不要钱,即使以农民的眼光来看,也是十分好笑的事情。

    这糗事过去几十年,都几乎要忘到九霄云外了。然而,河里近期某河友的一系列帖子,又让我想起这糗事。

    平时众河友都喜欢高谈阔论,平时分析起事情来,从现象看本质,从本质看现象,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半,理论一套又一套,

    但在这场讨论中,我看到众多河友对资方违反劳动法视而不见,对普通劳动者35岁以前996,35岁后就被嫌弃,45岁现象之后就弃之如履这些既不合情,又不合理,还不合法的普遍现象视而不见,更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却盯住某网友是不是娇贵,是不是好吃懒做。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像我当初关心国家领导人是否吃饭不要钱的思维。

    通宝推:空中吴钩,等明天,高地,拿不准,ccceee,
    • 家园 【借楼】莫迪越来越像星宿老怪了

      点看全图

      • 家园 高见!

        下次拍天龙八部,丁春秋的定妆照就是他了。

        其实要含沙射影贴标签,谁不会啊。冒充如来的九宫真人、普渡慈航现成就是,索命梵音天天都有,套用一句诗:它们都是妖怪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老广

      天马兄是老广,大粒嘢,大粒神

    • 家园 这个把其他河友说得不堪了,难道就你有政治“觉悟”?

      而事实上,河友最初对树袋熊是当一个半熟不熟的朋友看待的。比如得知哪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朋友生活困难,又够不上要出钱出力帮忙解决的交情,就提些生活建议,这些建议还都是比较实用,且很多人亲身体验过的。无非想的是人都差不多,我行你也行又不是什么难事。

      换你的说法,应该告诉这位朋友:法律是不保护弱者的,资本家是残忍的,政府是不作为甚至是互相勾结的,你应该起来抗争,常理来说我也应该帮你一起抗争。Blabla。。。你谁呀?怎么抗争心里有数没有?解决人家半点问题没有?觉得河友们看不起树袋熊,你拿一套阶级斗争的攻略出来去让树袋熊执行好不,让河友们也学习帮助他抗争好不?

      就事论事,树袋熊的情况能否套得上35岁996?能否套得上45岁现象?哪里有不合法?哪里又不合理?

      是的,经过讨论,我本人是觉得树袋熊“娇贵”了,也提了些“娇贵”情况下还可以做些啥,这是我的观点,也希望对树袋熊有帮助。你的观点看法是什么?你觉得树袋熊应该怎么做?

      我看到众多河友对资方违反劳动法视而不见,对普通劳动者35岁以前996,35岁后就被嫌弃,45岁现象之后就弃之如履这些既不合情,又不合理,还不合法的普遍现象视而不见,更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却盯住某网友是不是娇贵,是不是好吃懒做。

      通宝推:mhymark,
      • 家园 本质上这里这种论坛就不适合解决个别的具体问题

        要解决问题至少要先调查研究,哪位河友有这个能力?即使一般的高官都不行。

        • 家园 一个自述,等米下锅的人

          不需要迫切解决眼前的问题?

          呼吁等到政策改向,福利覆盖到他的年龄段?

          或者利用舆论,先迫切解决他个人的问题?

          或者实用建议,先解决迫切问题?

          或者等米下锅也不是很着急?

          或者其实没有等米下锅?

          理性的方向,是先应急解决眼前的困难,再呼吁讨论政策问题

        • 家园 恰恰相反,如果论坛能解决一点问题,

          只能是一些小而具体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怎么通过劳力交换点生活费,求医问药,抑郁症如何治疗,看看别人怎么应对。再复杂点,像胡一刀与物管和居委会做斗争的经验,已经是很高端的了。

          其他任何讨论路线问题、阶级斗争、社会改良的,说好听点是讨论时政,难听点都是清谈,过把瘾瞎扯淡而已。

          • 家园 小瞧了论坛的能量

            教育学习互助是一生的事情。

            看到了,会有印象。记下了,下次遇见,也许就理解了。再后面,就是行动的节奏和步骤。只是重复河里的事实与逻辑,也能影响周边几人。

            占领阵地的来来回回,是无的放矢吗?

            信息时代,多数人对噪音多到习以为常,河水清澈见底,实在难得。

          • 家园 我认为树袋熊河友上西西河并不是谋求解决他个人问题的

            至少这不是他发贴的初衷。

            审度河友说不能做祥林嫂,祥林嫂什么特征,就是遇到人就絮絮叨叨她的过去。祥林嫂无非也只是找人倾诉。但这种絮叨,却被周围的人所不容,于是祥林嫂在孤独中悲惨的死去。树袋熊河友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方面显然并没有到如此困苦的地步,我想也没有到需要河友帮忙找工作的程度。

            那么树袋熊河友絮叨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在我的主贴里分析过树袋熊河友的一些诉求,不过主贴有许多内容没来得及展开来说。

            我认为树袋熊河友在西西河的不被人理解确实跟祥林嫂很像。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我看可以归结为分析祥林嫂的絮叨到底有什么诉求?毕竟把话题往树袋熊河友身上引,对他的个人生活进行揣测,是非常不尊重人的。所以我们可以拿祥林嫂来分析。

            祥林嫂絮絮叨叨她的过去,无非是一种倾诉,她的悲惨她的苦需要一个宣泄口,需要被人理解。也就是我们说到了人除了衣食住行之外的另一个基本需求,那就是需要共情,也需要被共情。

            而这个共情和被共情,恰恰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缺失的一环。中国式儒教社会,没有专职祭司这个阶层,缺乏排解个人愁苦的渠道,穷苦人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憋着消化。因为没有例如基督教的牧师这个阶层,没人愿意听人絮叨诉苦,人人都忙着挣钱,谁愿意听人诉苦。

            这种不愿意听人诉苦的氛围,会导致穷人的情绪被积压,缺乏排解渠道,中国社会对底层是极度不友好的。最终的结局,就是在帝国秩序崩溃时底层的怒火全面爆发,玉石俱焚,天街踏尽公卿骨。这种秩序的摧毁和重启,对文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我想这也是中国没有诞生科学的一个原因。因为每过两三百年,文明就要被摧毁一次。

            扯远了。其实我想说,中国需要类似于牧师这个阶层,在一共时期,政委书记党组织都是这个角色,家长里短,跟组织讲一讲,也就解决了。然而二共时期,这个角色被摧毁了。

            我想,作为以有益有趣为宗旨的西西河,对这种情绪宣泄,这种絮絮叨叨的诉苦,应该有一份宽容,多一份温暖。

            通宝推:拿不准,何求,天空不空,方平,高地,踢细胞,
            • 家园 中国人不缺共情,只是共情的表达不同,

              中西方由于交流日渐充分,社会人员的思想、处世和处事方法都日趋相同,如果说以中层为主的西西河不能对“底层”充分共情,西方必然也有同样的问题。反之“底层”也不能“共情”中层,这是社会分层造成的。

              不必迷信基督教牧师的作用,在西方即使你信教,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去找牧师神父讨论自己深层问题。人家还羡慕我们有街道居委,拿着薪水必须完成指标,而不是靠公益。如果不共情,中国城市街头也会像西方那样躺满了流浪汉。

              中国人不缺共情,缺的可能是较好的表达方式,寻求帮助的人不直接,想提供帮助的人也怕触动别人深处,就互相误会咯。

              举树袋熊12345的例子,刚翻了一下,开始确实没有人认为他是来求助的,有“胡辣汤”等人搭了话,没看明白为何被树袋熊老兄回“迂腐的书生、书呆子”、“何不食肉糜”?后来树袋熊确实有提具体的问题,如怎样申请低保等,大家还是觉得出点建议实际点。

              在网络上如果需要“树洞”,请摆出姿态以免他人误会。否则就像某楼说的:你无法预计会得到什么答复。树袋熊这样的帖子,在国内国外得到的回复不会有什么不同,但在西西河应该还是比较好的。

            • 家园 这个似乎有拉郎配之感

              审度河友说不能做祥林嫂,祥林嫂什么特征,就是遇到人就絮絮叨叨她的过去。祥林嫂无非也只是找人倾诉。但这种絮叨,却被周围的人所不容,于是祥林嫂在孤独中悲惨的死去。树袋熊河友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方面显然并没有到如此困苦的地步,我想也没有到需要河友帮忙找工作的程度。

              我是回河友的贴子关于河里不批评996,45岁现象说的不能总当祥林嫂,怎么被用在这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