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波(1)引子 -- 七天

共:💬112 🌺4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音(8)苦涩的退役

      1989年1月,张蓉芳代表国家体委宣布:杨锡兰,郑美珠,杨晓君,姜英,侯玉珠五名奥运冠军退出国家队。五名队员中,杨锡兰,杨晓君,郑美珠是夺取84年奥运会冠军的主力,姜英,侯玉珠是替补。

      参加过84年奥运会的队员只剩下苏惠娟,另一个5连贯时期的队员是68年出生的巫丹,她是85年世界杯、86年世锦赛的成员。

      相比于曹慧英、孙晋芳、张蓉芳、郎平那些姐姐们退役时的风光无限,这次退役显得非常苦涩。一个月时间,天堂到地狱,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难以接受,何况是这些荣誉满身、伤病满身的功勋队员?体制内安排一个好位置已经不可能了,很快,她们陆续离开了伤心地。

      杨锡兰退役结婚后不久,就在排联主席Ruben Acosta的推荐下去了瑞士。这里说一下,Acosta对中国女排的队员特别钟爱,92年奥运会巫丹误服兴奋剂,也是在他的庇护下没受到任何处罚。

      郑美珠,杨晓君侯玉珠前往德国打球,郑美珠杨晓君留在了德国。

      姜英退役结婚后不久,去了澳洲。

      苏惠娟92年退役后,受中国排协指派到瑞士打球,也留在了瑞士。

      巫丹,作为后5连贯时代唯一的球星,三次退役、三次复出,经历了中国女排所有的糟心事。直到2000年,还被霉运当头的胡进征兆,为国征战奥运会,可以说是为女排鞠躬尽瘁。巫丹退役后去了美国,几乎没有消息。

      =============

      斗胆总结一下老女排队员的贡献:

      郎平:四冠主力,头号球星,第四任队长

      梁艳:四冠主力,唯一的五冠成员(作用不如郎平,但是多一冠)

      郑美珠:四冠主力,世锦赛最佳接应

      杨锡兰:三冠主力,四冠成员,84~88所有大赛的最佳二传,第五任队长

      张蓉芳:三冠主力,第三任队长

      杨晓君:三冠主力

      孙晋芳:两冠主力,第二任队长

      姜英:两冠主力,四冠成员

      ----------------

      以杨锡兰和郑美珠的贡献,如果不经历汉城兵败,退役后一个副厅(如果她们愿当官的话)是跑不了的,然而由于汉城兵败,此前的功劳一笔购销。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郑美珠。

      郑美珠16岁成名,3进3出国家队,勤勤恳恳,善始善终,她技术精湛、至今难以被超越,是后四冠的绝对主力。作为伤病满身的后排替补,她本不该是汉城兵败的归咎对象,最后却被无故牵连。当她的前任和替补已经官至少将的时候,关于她的消息则是和德国丈夫离婚后生活拮据,以及自费回国参加北京奥运火炬传递。

      通宝推:普鲁托,踢细胞,澹泊敬诚,
    • 家园 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音(7)鸳鸯楼。从功臣到罪人

      兵败汉城后,女排被全国上下口诛笔伐,一时间老队员成了“过街老鼠”。骄傲自满,不服管理,倚老卖老,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以前的事都被翻了出来,添油加醋。我之所以从邓若增开始写,就是因为邓若增辞职也是被翻出的往事之一。

      等辞职的原因,普鲁托河友说的普鲁托:邓若增据说是被队员告了,即使不中,亦不会太远。邓若增辞职可以肯定不是个人原因,一是这个职位背后的巨大利益和前景;再就是在那个年代,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困难是不值一提的。要说个人困难,组织早该批准杨锡兰、郑美珠、侯玉珠退役了。

      不是个人原因,那么只能是队里的原因,而队里能掀起风浪的只能是老队员。当时的老队员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郎平(邓辞职的时候郎平还没退役)。据说哈,据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据说:郎平是倒邓的主力之一。这不是不可能滴,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年轻的时候谁没二过?但是郎平是中国女排的标志,而且已经退役、只留下了完美的身影。邓辞职时其他的老队员呢,梁艳是邓的四川老乡(也已经退役),姜英和邓的私人关系一直延续到澳大利亚,郑美珠出名的老实,侯玉珠还没站上主力位置。于是乎,所有的火力都对准了杨锡兰。

      再就是杨锡兰和李耀先的矛盾。按理说,作为主教练,李耀先是兵败汉城的第一责任人。但是李耀先作为岌岌无名的空降兵,无法驾驭一帮功成名就、退役马上就要登上高位的队员,是可以想象的。杨锡兰后来发表的《汉城日记》里,从赛前准备到赛后总结,只提袁伟民,只字不提李耀先。

      李耀先是无权主教练尽人皆信,而且自带受害者光环。有受害者自然有加害者,加害者又能是谁?

      ----------

      李耀先做过一件按当时的标准不太有水平的事。

      李耀先原配早逝,担任主教练期间再婚。年轻的新婚妻子和他如胶似漆,据说他们干脆在女排集训基地过起了小日子(即使不是,探视的频率估计也太勤了些)。女排当时是半军事化管理,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非常出格的。

      李耀先不以身作则,老队员自然有样学样,纷纷打电话让男朋友探视,一时间,女排集训基地的招待所成了鸳鸯楼。

      这也是后来的罪状之一。

      通宝推:澹泊敬诚,
    • 家园 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音(6)童安格的战术

      标题党哈,不是童安格,是李安格。李安格的名气不那么响亮,但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位战术发明家,大家所熟知的背飞战术和双背飞战术,都是他发明的。

      先把李安格放在一边,我们说说汉城奥运之前的战备。1988年兵败汉城之后,有记者采访袁伟民,问他对于女排失利的看法,他只回答了一句话“训练不到位,还打什么”。

      从奥运会的表现看,中国队的体力的确是出现了问题,4位老队员打到一半就呼哧呼哧大喘气。“三从一大”一直是中国女排所遵循的方针。在当时采访的记者看来,中国队的训练量看起来依然非常大,但是张蓉芳认为,“和当年差远了,以往的训练,全场都是一起不停的练,不敢停,捡球都需要跑起来捡,现在一停就往旁边一坐,”

      李耀先一直被诟病不够严格,不敢管理,不会沟通,导致开赛前缺乏自信。李安格曾经为女排备战汉城奥运会创造出了新的十三种快攻战术,具体包含哪些战术外人无法得知,因为中国队至始至终并没有采用过。据传队员并不采纳而且也练不下去,“我们打世界冠军不是这么练的”,一句话就堵死了李耀先。

      兵败汉城之后,李耀先等三位教练总结时提到教练和运动员有矛盾,做不到相互理解、协同一致,根源是李耀先和杨锡兰“格格不入”。这个矛盾的来源一是杨锡兰不满李耀先的水平,要求袁伟民复归,再就是之前提过的李耀先倾向于用苏惠娟接替杨锡兰。

      -----------

      一直以来,汉城留给中国女排的记忆只有“0:15”这个数字。

      输给苏联后,杨锡兰赛后接受采访这么说:

      “苏联队成熟了,我们从失败中得到教训。。。。。。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了,以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好好打就是了”

      然而经过报道就成了“我们就是这个水平,(输球)并不奇怪”。

      这个说法后来被媒体广泛援引,直到现在。

      通宝推:澹泊敬诚,大眼,
    • 家园 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音(5)三个奥运冠军点

      作为排球运动员,郑美珠个子偏低,拦网比较吃亏。她轮到前排的时候,如果碰上关键球,经常会被朱玲换下以加强拦网。

      朱玲是副攻,连续三次冠军都是替补。退役后先是任四川省体院党委副书记,后来任四川省体委副主任,最后做到了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是老女排中官至正厅的队员之一。

      84年奥运会决赛冠军点,朱玲换下郑美珠加强拦网。中国队发球,美国队一攻扣球被朱玲有效撑起后,杨锡兰把球救起,梁艳充当二传给张蓉芳传了个战术球,张蓉芳打下了冠军点。朱玲、梁艳、张蓉芳三位四川队员和杨锡兰一起拿下了冠军点。

      -----------

      雅典奥运会金牌点,场上有杨昊、刘亚男、张越红三名来自辽宁的队员。俄罗斯队发球,中国队一攻,张萍背飞被拦,刘亚男及时保护;俄罗斯反击被前排双人拦网撑起,杨昊把球救起,就这样你来我往,场上六个人通力合作,张越红连续扣球,最后打下冠军点。

      ------------

      里约奥运会的冠军点最有意思:

      里约奥运决赛第一局,张常宁首发接应,中国队输了,张常宁发挥也不好;第二局郎平换上杨芳旭首发接应。打到第四局局末,先是二换三龚翔宇上场。最后一球,张常宁作为发球替补换下小袁。张常宁发球,塞尔维亚队员太紧张,一传直接过网,惠若琪探头打中。决赛主力江苏只有一个,但是打下冠军点的时候场上有惠若琪、张常宁、龚翔宇三名江苏队员。

      三个奥运冠军点,反应了中国女排板块的变迁。

      ---------

      回来接着说郑美珠。郑美珠的退役申请之所以没有被申请,是因为年龄,她是63年的,打完88年奥运会25岁,正好是退役年龄。然而,由于中国女排惊人的训练量,她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状态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她的主力位置后来被巫丹取代,为了弥补李月明后排的不足,她成了李月明的后排替补。

      所以,女排的主力阵容慢慢演变成四老带二新:

      主攻:姜英、侯玉珠;二传:杨锡兰;接应:巫丹;副攻:杨晓君、李月明。

      通宝推:澹泊敬诚,
    • 家园 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音(4)萧规曹随

      论起来,李耀先算是袁伟民的师兄。中国男排62年参加东德世锦赛,李耀先是二传。从东德回来后,李耀先被更加年轻、更加精明的袁伟民取代,但是由于文革,袁没有参加过国际比赛。

      不过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如今二人地位天差地别,即便在队里,他这个主教练也只能算是大龙套。这就注定了他只能萧规曹随,最终形成了五老带一新的主力阵容:

      主攻:姜英、侯玉珠;二传:杨锡兰;接应:郑美珠;副攻:杨晓君、李月明。

      除了刚退役的五星梁艳由李月明代替,其余不变。

      就着这个机会,说说独一无二的梁艳。梁艳81年刚满20岁就以替补的身份随女排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回到成都省委书记亲自到机场迎接。第二次参加三大赛就确立了主力位置,直到第五冠,是唯二的后四冠主力(另一个是郑美珠),也是唯一的五连冠队员,不仅空前、大概率也会绝后。五冠之后功成身退,躲过了汉城兵败,端的是福星高照。

      说梁艳,自然要说说郑美珠。郑美珠的轨迹和梁艳类似,一起成名于82年世锦赛。由于首战0:3负于美国队,后面的比赛不要说输球,就连失局都有可能导致小组无法出线。在这种情况下,她俩顶替了周晓兰和陈招娣的主力位置,以连续6个3:0强势夺冠。郑美珠获得“优秀运动员”奖,这个奖相当于后来的最佳阵容。

      郑美珠是唯二的后四冠主力,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接应(没有之一)。她技术全面,二传技术足以胜任主二传,拦网对得起她的身高而且少有破坏性拦网,进攻被日本人称为“小郎平”,她的防守最令人称道,别管你是避手、造打手还是炸手,统统能给你捞起来,堪称排球技术的教科书。袁伟民在一本书中提到女排有两个人是为排球而生的,她们分别是张蓉芳和郑美珠。

      与梁艳的福星高照相比,郑美珠显得非常悲催。81年郑美珠入选集训队,但是去日本的时候位置被朱玲取代,错过了第一冠。而在完成五冠大业后,她的退役申请没有被批准,以替补的身份去了汉城,成了国家的罪人。

      说到朱玲,我不禁想起三个奥运冠军点,有一个很有有意思的共同点。

      通宝推:澹泊敬诚,普鲁托,大眼,踢细胞,
    • 家园 邓若曾辞职当时这么说的

      说他高血压严重只能靠药物控制。还有他的独生儿子天生痴呆。

      邓若曾前几年去世了。

    • 家园 邓若增据说是被队员告了

      上面让邓做检讨,然后辞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