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注电影《长津湖》 -- 老科学的家

共:💬270 🌺2924 🌵4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昨天带老岳父去看了,很满意

      很好看的电影

      老岳父是老军人,就喜欢看战争片,去年也带他看了 八百

      电影院出来的第一句,这个电影比八百好太多了

      下午2点场,影院上座8成以上,票房要大卖

    • 家园 看了郭松民的影评,知道此片符合预期

      本人在国外,只好等网上有了才看。预期是影片会迎合大势(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转折的开端),然而本质上的改观就别想了。

      看过徐克拍的《智取威虎山》,感觉是借了革命战争的壳,却基本上不懂革命,但至少有了革命的壳。

      期待懂革命的人拍一部《抗美援朝》,那才叫史诗(奢望?)

      请看革命影评家是怎么说的:

      ​郭松民 | 评《长津湖》:形式与内容

      “历史的重量在影片中变轻了,厚度变薄了。”

      作者 | 郭松民

      编辑 | 青 山

      01

      《长津湖》上映了,票房不俗,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就《长津湖》而论《长津湖》,当然也可以,但不容易看到进步和变化,如果把《长津湖》和2007年上映的《集结号》做一个比较,很多事情就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集结号》与《长津湖》,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

      《集结号》涉及到了两场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主要是表现抗美援朝战争,但也通过剧中人物的回忆、叙述,涉及到了解放战争。

      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向观众解释英雄人物勇敢精神的来源?或者更准确地说,为谁当兵?为谁打仗?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战争性质,即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而对战争性质的判断,又会影响到观众对历史的态度。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问题最终则会演化成政治认同问题,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立场与情感。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集结号》也许可以用“空前”来形容。其具体做法是把战争从历史上阉割出来,孤立地表现战争。由于完全回避了土地改革及土改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进步,解放战争在《集结号》中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自相残杀,谷子地和“九连”其他人的勇敢精神,也成了无源之水,靠“兄弟情谊”和神秘不可言说的“血性”勉强支撑。

      图片

      《集结号》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审美上完全向自己的敌人看齐。在解放战争中,谷子地这些人换上了国民党军的军装,在朝鲜战场上,又换上李伪军的军装。

      热衷于穿着敌军的军装,反映的是一种自惭形秽的心理,这与文化自信南辕北辙。当然,国民党军也好,南朝鲜的李伪军也罢,都带有很强的美国傀儡色彩,他们的军装都是仿美军的,也就是说,真正令《集结号》编导艳羡的,还是美军。

      和《集结号》相比,《长津湖》在这两个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为谁打仗”的问题上,《长津湖》把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国内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无论是吴京饰演的连长伍千里探亲时和父母的谈话,还是在张涵予饰演的志愿军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战前动员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一点,“共产党和毛主席刚刚给家乡的乡亲分了土地,美帝国主义就要来夺回去……”

      在审美方面,《长津湖》中的志愿军指战员也不再羡慕美李军的军装了,影片把身着解放军/志愿军军装战士们拍得朴素美观,有一股子人民子弟兵的精气神,这是沐猴而冠的《集结号》所没有的,也是萎靡低沉的《金刚川》所不能相比的。

      图片

      02

      不过,《长津湖》相对于《集结号》的进步(在价值观层面),也就止此而已了。

      电影要讲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并不一定要靠剧中人讲出来,更应该通过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来。

      影片一开始,就是连长伍千里回乡探亲的桥段,这是展示经过解放战争和土改洗礼的新中国新面貌的极好机会,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东方》,也是以连长郭祥回乡探亲为由头展开全部故事的。

      但遗憾的是,《长津湖》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表现“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反而把这段镜头拍得非常“好莱坞”。也就是说,这段画面的色彩和感觉,和好莱坞电影表现“迷人的东方景色”常用手法非常接近,桃红柳绿,像小酒吧墙上的招贴画,艳丽但不真实。

      伍千里在回乡途中的所见所闻,也没有任何镜头显示这是一片获得了解放并且正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土地。

      用“保卫分得的土地”来解释志愿军战士的勇敢精神,容易为当代人理解,但很不够,支撑志愿军战士勇敢精神的,还包括这样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土地改革不仅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更重要的,还在于推翻了几千年来一直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阶级,翻身做了主人。这种当家作主的“解放感”带给他们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他们绝不愿意让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美帝国主义一起打回来重新骑在他们头上;

      二是,新中国虽然刚刚成立,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已经徐徐展开,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和这个宏伟壮丽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牺牲并不意味着丧失一切,反而是永生的开始——这一点,在《上甘岭》《英雄儿女》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显然,《长津湖》的编导无力也无意在这方面深入开掘。

      图片

      我曾经担心,《长津湖》会被拍成一部“新伤痕电影”,即把长津湖之战表现成一种伤痕,但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长津湖》被拍成了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商业大片,空洞与浮华才是其主要特征。历史在这部影片中变得浅薄、轻飘了,编导对历史的诠释是敷衍的、浅尝辄止的,满足于最基本的政治正确,制造视觉奇观赢得票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通宝推:hwd99,
      • 家园 看看《功勋》吧

        能文能武李延年这一段,绝对最好的战争片

        • 家园 看啦,感受完全相同

          10月10日看的,在同学群写了如下观感:

          让我欣喜的是,昨天看了电视剧集《功勋》的第一集《能文能武能李延年》的头两集,确是耳目一新,极其震撼,端的是懂革命的导演拍出来的!尤其是第一集,让我痛哭了一场。

          一句话,生动地展现出了志愿军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为什么能够在武器装备上有如此大代差的情况下克敌制胜。看罢深感欣慰!

          扮演李延年的青年演员王雷特别优秀,把解放军基层干部的政治工作威力刻画得淋漓尽致!

          政治工作是共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源自古田会议。如今装备先进了赶超了,但这个灵魂不能丢。当然,具体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根本而言就是为人民大众的福祉而战吧。

      • 家园 我同时看到了郭松民和乌鸦校尉的影评,觉得乌鸦更有道理些

        他特意比较了美苏拍的二战片,尤其是好莱坞的差异化拍片,叹息苏联拍出了经典却没建立起电影工业,最后失去了市场也就失去了宣传阵地。二战刚结束时欧洲人知道苏联功劳大,现在的欧洲人中58%觉得美国功劳大,好莱坞商业片功不可没啊!

        还举了壮志凌云的例子,强加的床戏让专业影评人吐槽,但上影以后势如破竹,还激起民众参军热情,上哪儿说理去啊?

    • 家园 长津湖之战太惨烈了

      读军史读到这一部分时,常常是一种矛盾的心情,又想看,又怕看。想看,是因为被志愿军那些英雄们随时感动着;怕看,是因为牺牲太大了,那么多英勇无畏的战士整连、整排的牺牲。就像我读过的那个小故事,一个战士向营长报告,“报告营长,我们连胜利完成任务,占领了阵地。”然后,他哭了,“我们连只剩我一个了。”

      经历过长津湖之战的老兵说,艰苦程度超过长征。战役结束后,15万人的九兵团,战斗和冻伤减员近5万人,占部队人数的三分之一。防寒衣物不足,缺乏重武器,缺少粮食,部队对严寒缺乏经验,种种不足导致了没能成功围歼美陆战一师,还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毛主席曾经专门致电志愿军总部并第九兵团。电报说:“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如果论战果,虽然此次战役,27军基本全歼了美军的北极熊团,但美陆战一师全须全尾的跑了,战役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算不上圆满。但因为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惨烈牺牲,却格外凸显了中华民族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决不妥协的坚强意志,志愿军那种超越人类极限、愿意付出一切的血战,真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让美国人害怕,让中华民族的敌人胆寒。

      2010年美国搞了个朝鲜战争60周年纪念活动,访问了不少韩战老兵,在他们的描述里,最让他们刻骨铭心的就是长津湖之战,这一战,虽然消灭敌人不是最多,但给敌人心理的震撼,在他们心里埋下的阴影,却最为深刻。

      在访问中那个当时已经90岁的老兵罗兰德,到现在还是不愿回想起长津湖,说到长津湖他就精神紧张、面容扭曲,说他到现在有时还要做长津湖之战的噩梦,在梦里他还在冰天雪地里和志愿军战士肉搏,那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有些连鞋都没有,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里就像梦幻一样不真实。

      那些经历过长津湖血战的陆战队老兵,在看到在严寒中冻得像原木一样难以移动,在陆战队炽热的火力下一片片倒下,却一直在冲锋的志愿军战士后,他们共同的感觉就是,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唯有难以想象的艰难条件、极限严寒,和火力上的天地之别,才能彰显出志愿军那种为了信念,愿意承受一切牺牲,奋战到底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至今还在震慑中国人民的敌人,让他们一想起与中国人民为敌,就头皮发麻,不敢轻举妄动!

      志愿军的精神永垂不朽!

      通宝推:端履门,回旋镖,回旋镖,newbird,李根,柴门夜归,flycloud,pendagun,红军迷,呆头呆脑,光头佬,fuxd2002,红山,hattie,柴门夜归,anne2607,冻雨,李夏禾,四方城,purplue,empire2007,醉寺,方平,一刻馆皆様,盲人摸象,kekepei,大神盘古,请我吃饭,红十月,天堂,钱六,yaquan,愣头兔,莫问前程,西安笨老虎,桥上,陈王奋起,老调重弹,菜根谭,尖石,朴石,
      • 家园 贺晋年副司令把自己的棉衣棉鞋都脱了

        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在火车站看到他们的穿着十分单薄,立即警告他们:“你们这样入朝,被说打仗了,冻也冻死了。”他立刻将仓库里仅剩下的五万件大衣,棉鞋全部调给九兵团使用,同时命令在东北的边防部队官兵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们,贺晋年副司令把自己的棉衣棉鞋都脱了,但还是没有凑够。

      • 家园 打的硬仗有限,就是天气太冷了

        超过了人类的一般认知。另外说一句,陆战一师在长津湖表现不错的,为了救自己人滚手榴弹的都不止一个,美国军人的最高奖励就是国会荣誉勋章,长津湖的美军就有两个我记得是拿这个最高奖的。

      • 家园 东线志愿军第九兵团对阵美第十军,武器火力差距巨大不说,

        人力上也根本不占优。九兵团下携三个军15万人。美第十军(X Corps)12万人 ,下携海军陆战一师(25000+人),陆军第七步兵师,陆军第三步兵师, 韩国两个步兵师,外加一些其他陆军单位(“other US army units”). 除此之外,海面上还停着一个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一个巨大的舰队。这个舰队一直以飞机及舰炮对地对岸攻击直接参加战斗。这个舰队及辅助船只能把二十万人撤走,可想而知其规模。 这还没算从日本基地起飞支援地面作战的美国空军。

        实际上三野主力第九兵团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东线的失败美军完全找不出任何借口,如果要脸的话。

        通宝推:柴门夜归,唐家山,
      • 家园 长津湖其惨烈程度不仅仅是环境,肉体; 更甚者是精神, 人性。

        国内提及志愿军战后心理状况, 很少人关注他们的PTSD。

        美军从柳潭里撤往下碣隅里的战斗中,在德洞关直接有2位陆战队队员精神失常被绑在坦克上撤退。

        我手上有份解密文件,是长津湖战役时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区总司令(的Shepherd将军,在飞赴朝鲜前线视察回到夏威夷之后提交的一个报告。该报告详细纪录了他此次的行程,包括他在兴南同第十军和在古土里同突围中的陆1师指战员的会晤,根据他此次视察得到的信息,从人事、情报、作战和后勤(G-1 to G-4)几个方面总结了陆1师此次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

        其中G-2部分我第一次看震惊不已, 居然有志愿军枪杀自己长官然后投降(不知道真假). 以下图片我在国内是万万不敢上传的。

        点看全图

        冷静分析很可能就是 76师228团2营。

        因为12月6日白天部署在东山的228团部队就是2营。76师在白天沿公路一线展开的只有228团。而根据参战的228团人员的回忆文章,当时该团从南到北的部署顺序是2营、3营和1营。其它两个营的幸存者回忆,当天战斗十分激烈,“2营全部光荣了”

        这件事就只有2中可能:

        1.确有其事;

        2. 子虚乌有,只不过是投降士兵们试图谋求更好的被俘待遇在offficer(班长, 排长,连长牺牲后)谎称。

        • 家园 关键不是事情真假,而是PTSD。

          PTSD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简单说,就是只适合美国文化背景下的军人,源于特定时期。有时也包含欧洲。美式文化的普遍主义,会把这种思维放诸全球。进而会认为“我们”是一样的。

          如果这是真的,大概率不是PTSD。

          如果这是假的,那么很可能有依此编造的成分。

          当然这种解释太复杂。按照美军的夸大传统,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情况,那就是真假兼具。比如枪杀的动机和目的。倒不一定是编,更可能是自以为是。

          事实如何,还要有更多证据。

        • 家园 不符合常识

          首先这个什么SHEPHERD将军,战史上没见记载,照道理,如果这么个美军将军去视察部队,没理由战史没有记录的;

          其次,如果此事为真,照道理美国佬早就应该宣传得街知巷闻,这么好的打脸TG的资料怎么可以放弃,怎么可能放弃,一定要大大地宣传,让大家知道志愿军根本不想打仗。

          一句话,如果此事为真,不宣传是不合逻辑的,难道老美要顾着志愿军的面子?能打击志愿军士气都不打击?

          • 家园 薛帕德?

            那个在《质量效应》里连续三次拯救了银河系的人类英雄?

            可她不是女的吗?

            【混个脸熟】

            【氨基酸浓汤】

          • 家园 下半部分关于志愿军对待美军俘虏的更离谱

            还 mass execution,这个将军是根据美军流传的说法瞎编交差的吧?估计都没有现场调查查证。

            • 家园 众所周知,美国人写报告是在空调房里,飞机起飞前就完成

              飞机降落,填写日期,拍个照片,表示 “到此一游”,我真的来过了啊。

              若是实事求是调查,比如李奇微,在美国人当中是个异数,也确实搞得志愿军很难受。但要是不打仗,那没人待见李奇微,只能去管饮水机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