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河殇一代的挽歌 -- 陈王奋起

共:💬511 🌺4107 🌵16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看石峁遗址的精美石雕

            点看全图

            神奇的是这块石雕似乎是同时集合了良渚的玉琮、三星堆青铜头像和二里头的绿松石牌这些标示物于一身,似乎证明石峁先民是最终一统各古国的强者。

            另外距今5000年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陶缸已有了50多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更别说那些散布在制陶作坊里的200多万件陶杯残件,如果这样还不叫文明,那世上其他文明还有什么资格称自己是“文明”?

            那些声称中华文明连夏都不存在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可笑之极!

            通宝推:mezhan,
            • 家园 苏秉琦文明起源的三种形式:

              1. 裂变

              举例: 中原文化。 仰韶文化的前期阶段,大约六千年前后,统一的仰韶文化裂变为半坡,庙底沟两种类型.

              2. 撞击

              举例: 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关系最具典型性。

              3. 融合

              河曲地区发现早于5000年的小口尖底瓶与晚于5000年的袋足器在这里衔接。

              华山玫瑰燕山龙

              大青山下斝与瓮

              汾河湾旁磐和鼓

              夏商周及晋文公

              通宝推:梓童,
            • 家园 老一辈对史观修复是

              石卯是黄帝时代的夏都

              可惜没有任何史料支持 现在很多考古发现都是缺少史料支持,虽然这个要求比较苛刻。但是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是不错的。

            • 家园 老一辈对史观修复是

              石卯是黄帝时代的夏都

              可惜没有任何史料支持 现在很多考古发现都是缺少史料支持,虽然这个要求比较苛刻。但是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是不错的

              • 家园 夏都是二里头文化不是石卯文化

                二里头文化能够经得起文献与田野考古双重验证。石卯文化在文献验证差点。

                主要是考古与当地旅游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出现一些乱像。

                • 家园 说是黄帝时代夏部族的都城。二里头是大禹治水后成为天下共主后的都城之一。

                  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比较松散的联盟。传说的话,三皇时代就有了,和考古怎么结合起来,中国要求很严,为了以后经得起考验。

                  现在质疑西方伪造历史的文章满天飞,等到美国衰落,估计他们之前做的一些不严谨的结论,会彻底成为笑柄。

              • 家园 按照时间推算应该差不多

                不过中国人要求高,长远看也是好事,经得起时间检验。

      • 家园 “蔑视中医”,这种话也可以拿出来堂而皇之得当罪名,真是挺让人无语的

        对中医能“敬鬼神而远之”只能算很有城府了,张医生没有这份修养我倒是觉得更难得

      • 家园 中华文明现在比较可靠的应该到商吧?

        甲骨文

        • 家园 西方的“文明标准”要修正

          比如必须有文字之类,因为直到现在国内国际上许多民族也是只有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仅仅以此否认他们的文明都是偏颇的。比如蒙古族是成吉思汗时期才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如果说蒙古人的文明只能追溯到元朝是不是很荒谬?

          以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中华文明种植水稻。制作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浙江上山遗址出土的遗物有圆石球、不规则扁方长体的磨棒、形制较大的石磨盘及厚胎夹炭红陶片等。其文物年代距今已约8600年至11400年,比河姆渡文化还早3000年。裴李岗时代中国主体区域所表现出的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以及较为复杂的社会形态,将中国文明起源提前到距今8000年以前。距今6000年左右进入庙底沟时代,早先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开始了普遍复杂化的过程,各区域逐步迈入前早期国家状态,由于中原核心区的强烈扩张影响,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正式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考古学家韩建业对此有较完整的论述:

          考古学家:中华文明起源可追溯至8000年前

          央视的《考古公开课》有集节目介绍,通过对古人及古犬类DNA的研究,在距今6000年到8000年时,中国古代南方人已经扩散到太平洋的各岛屿,包括夏威夷人甚至复活节岛人都是他们的后代。前几天河里有个网友提出了个有趣的问题:

          既然古代中国南方人可以向东向北走遍太平洋,那古代中国北方人可不可能向西扩散呢?

          从目前公开的考古证据来看,中华文明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5000年文明只是最低的限度。有人说有些惊天资料没有公开是完全可能的。

          通宝推:青青的蓝,钱六,混沌之源,楚天,潜望镜,桥上,葡萄,
          • 家园 拔高文字是次生文明的显著特征

            对于原生文明来说,文字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原生文明注重生产力,生产力和文字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因为知识体系是千百年传承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一定要靠文字传承。而次生文明主要依靠外来知识来跃升文明(那些知识他们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必须要靠文字记录下来,否则文明很容易中断。

          • 家园 文明背后的混淆 -- 有补充

            一、文明

            文明的判定通常是两个标准:

            一个指代文明——「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对应大规模聚落、礼仪建筑和工具的普遍应用

            一个指代文化——「表意/象征体系的出现」

            对应装饰和绘画、契刻和图画记事、语言文字

            加在一起才是文明,通常是考古学者提出来的,所以下文约定为考古学本体。但是在其他的文明理论那里就不重要了。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即可。不过后者往往是以前者为基础,实际并无区别,只是可以不包含文字。而且,如果采用轴心时代、心灵秩序这样的说法,那么有文字也证明了不了什么,只有发展出人的秩序才算是文明。

            二、五千年

            五千年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自先秦以来的自我理解,这种问题不大。一种是现代以来的文明理论,这个争议很多。主要问题在于文字的出现。但是通常的理解不是这样,而是中国地区的文明是否有沿革传承、时间达五千年。这种几乎没有任何异议。然而总是会有人去混淆这三者,不管有意无意。

            或者说,这实际上是用自我理解(观念史本体)、表意体系(考古学本体),去判断一个文明自身的历史发展(历史学本体)。属于典型的混淆概念。何况若以自我理解为基础,则完全不需要文字。只要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即可。

            这些本体当然是互相联系的,但却不能作为等价物。就像之前说夏朝。

            这里的问题是,经常把中华文明限定在史书中的夏朝,掉进寻找明确主体的游戏里。或者将表意体系等同于成熟的文字体系,掉进寻找过渡形态的游戏里。两者往往还是一回事,比如夏朝要由明确的文字记载来证明当时有「夏」这一自我意识。成功地把文明的证明变成了特定史实的证明……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以(生物)人类学本体为基础,大家都是多源的毫无疑问。如果以自我理解为基础,中华是礼仪共同体,存在多个地缘上的政治单元(领土国家/部族),那么也是多源的毫无疑问。

            这里的问题是,这种的文明概念实际上是线性史观,沿袭历史的是一个颠扑不变的本体。或者说,这就是历史创生论:「将历史构想为一个有意义的、沿着一条单向时间路线前进的过程……即从秩序的神性宇宙起源到作者所在的当下」。典型思路是「文化扩散」,各种外来说的基础。主要形式也是混淆本体,比如将考古学本体混淆为观念史本体。考古上某些技术或者文化,是由一个更早的文明扩散而来的。所以这个文明的本质是外来的。

            有两个简单的例子,榫卯、操练。前者国外更早,后者国内更早(古希腊也有,据说失传),两者都有传播的路线和可能。但是人们往往认为前者是外来,后者是独立。从形态上说,原始的榫卯只不过是一个孔,会制造工具就能学会(比如有孔石斧),很难说不能独立发明。然而操练这种复杂技术「欧洲人发明了,或者说重新发明了军事操练术」。

            实际上两者都是没有定论的(不知道有没有新证据),这里评判的是这种意识——「人们发现根本没有可为新建构提供机会的历史资料,于是不得不通过猜测式幻想来制造,以便达成特定目的」。

            中国的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们缺乏的就是这种意识。不是说没有,只是一般被称为神棍而已。

            三、不公开

            其实「资料」不是不公开,而是不足以支撑起建构。

            这里的关键是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有材料的可能性。

            推导出具体的发展序列是需要有充分证明的,这就和为什么夏始终得不到承认一样,当时的表意体系也限定了很难有结果。即便证明了什么,也不一定是我们想的那种,就像上文指出的不同本体。

            以下胡诌

            四、自我理解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天下」、「百姓」和「蛮夷」。

            「天下」是指承载人类社会的疆域,背后的意识是将自身理解为唯一文明。所以只要地域有所沿袭,符合天下的自我指称即可。「百姓」是文化共同体,所以是哪来的并不重要,只要最后是共同的礼乐文化即可。「蛮夷」是地域-文化概念,是政治秩序的边缘地带,但是通过成为百姓,原来的身份会变得无关紧要。并且在近古发展为纯粹的文化概念——没有文化就是夷。

            这就导致,现代文明理论背后的本体,不管是民族、地域还是文化,都可能最终都属于原本自我理解的一部分,进而五千年得以成立。

            借用沃格林的说法:

            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根据推断的年代,安阳时代与阿马纳时代同时。那时,中国周边并没有一片由具有相当文明程度的社会构成的区域,也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与印度或近东有任何接触。中国从不曾是诸多社会之中的一个;从一开始,对中国社会的成员们来说,尽其所知,中国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因此,中国人关于秩序的意识所具有的结构与近东有着深刻差异,因为由社会数量的多元性所提供的经验土壤,在中国并不存在。如果说,有关一个天下及其组织的观念终究还是在中国发展出来了,那么,它并非来自中国与其他社会的文化接触,亦非产生于组织多元文明帝国的过程,而是内生的。从有关中国与人类的同一性的不间断意识那里,中国的普世主义获得其独有特征。在分析“中国的历史编纂”时,这个特征必须首先得到考虑。这是因为,严格说来,并不存在“中国的历史编纂”这个东西。在西方视角下被称为中国“传统历史”的东西,从中国的视角来看,是文明人类的历史,而中国社会是文明人类的唯一承载者。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历史堪比以色列对世界历史的那种建构。根据该建构,普遍意义上的人在神之下的此世生存重负,是由身为被选民族的以色列,作为代表来承载的。然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神的这一选择使以色列与处在宇宙论形式中的周边各文明相分离,而中国的普世主义则是从作为母体的中国的宇宙论秩序本身发展出来的,它从不曾与该母体完全分离。——《天下时代》

            五、简化

            以上说的很复杂,但其实只是认识本体的问题,也就是“文明标准”的问题。

            认识本体,简单的说就是理解和定义。一般而言,学科内部的分支也会有不同的定义和预设。当我们讨论同一个名词的时候,实际上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这应该是学者的常识,但总有人利用这点搞混淆。

            就像之前枇杷膏的争议

            实际上讨论的是作为体系认证的药物、作为具有药效的产品,作为品牌的药品、作为中国医学的产品等等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搅在一起。

            四者都是药物,但是标准是不同的。于是没有FDA认证,枇杷膏就不是药物了。然而特定品牌是有NDC注册号的。那么相同成分,其他品牌的枇杷膏到底有没有药效呢?

            不是想要讨论中医,只是凡是涉及中国的东西,都会遭遇这样的“标准”问题……

            通宝推:四十千,审度,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本来想说偷换概念 -- 补充帖

            看上去这像是在偷换概念,但这其实不是在偷换,而是在钦定唯一的理解。指向的具体史实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解释。

            这是认识论立场的问题。故而名曰“认识本体”。因为认识和本体实际上是一回事。认识是从认识本体出发的,而不是具体史实出发的——先有了定义,再去找符合的史实。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偷换概念。

          • 见前补充 4652396
          • 家园 现在看来,中国典籍基本大枝节上不杜撰

            不要说上五千年,下五千年

            就算原本当神话的山海经,现在已经在地理上和物种上证实,部分属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