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儒家和中国思想 -- 燕人

共:💬242 🌺1270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和王城的回复这里集中回复下

                  前不久我和朋友围绕100周年纪念剧 觉醒时代,中流击水和光荣与梦想有过一次争论。争论的开始比较激烈。

                  这三部剧说清楚一件事,为什么是陈独秀为什么是陈独秀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在民国时期无数小政党中脱颖而出 实践国共合作北伐统一中国的大革命高潮最后走向失败。

                  这里要先说说,有清一代选官的一个侧重,就是高官重臣多选安徽 两湖官员压制江南财税重镇出身的官员。安徽人陈独秀的被过继给他大伯,他大伯收了一个养子张作霖。陈独秀创建反清组织后在上海结识了 当时创办兴中会的蔡元培。推翻满清后,陈独秀一度为安徽督军府高官,反袁世护法战争失败后 陈独秀等一批原来同盟会成员出走日本。在日本陈独秀结识了李大钊,在日本陈独秀的校友叫陈天华。陈天华是杨昌济的引入人,陈独秀还有个好友是易怀沙。所以蔡元培引入陈独秀改革北大,北大守旧精英群体反对的不是陈独秀的出身而是他的观点。同时,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陈独秀用了乡党的胡适,在日本结识的李大钊,以及蔡元培引荐的鲁迅。(鲁迅是蔡元培乡党,也是蔡元培出任教育部长的时候被教育部录用的,所以觉醒中蔡元培邀请鲁迅去北大,鲁迅脱口一句我听蔡公的)而北大改革计划,杨昌济是陈独秀这条线引进的人,而毛泽东既是杨昌济的女婿也是陈独秀好友易怀沙的学生,因此我当时说了 毛泽东进入早期革命圈子是拿到普通人没有的入场券的。当时我一个朋友误会我说的是圈子决定论,随即质问我人民史观立场在哪里。(这一段作为结束,实际我在说陈独秀和国民党元老关系千丝万缕,本身又出身有清一代作为统治阶级的官绅世家,因此作为中共和国民党的牵线人有丰厚的历史背景,但是也决定了陈独秀对过去帮助过他的官僚氏族出身的国民党元老有妥协性,这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

                  然后,因为中流的登场我以戴季陶为例做了反驳。要知道,戴季陶不但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而且还收到陈独秀邀请成为中共建党六个发起人之一(这部分中流里有略写,史料来自李立三回忆。)戴季陶在孙中山斥责最终没有参与中共组建,并随后和后来称为西山会议派的国民党元老打的火热。尽管戴季陶与蒋介石相交莫逆,本人曾经也是孙中山身边能与汪精卫并驾齐驱的秘书长。本人的又和又与江浙财团千丝万缕(比如相交莫逆的张静江)但是随着大革命失败,与西山会议派背后一批国民党元老的退出历史舞台,在4.12之前活跃于政坛纵横俾阖的戴季陶就此寂寂无闻,最后再1949年自杀了却残生。他拿到的入场券,对比毛泽东不可为丰厚。但是历史终究大浪淘沙,站在人民推动的历史潮流的毛泽东和他背后的共产党人最终赢得了新中国的胜利。而作为中共创始人的陈独秀,作为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一代中国开国领袖引路人的陈独秀最终没有从自己历史局限中走出来。甚至到建国之后,陈独秀因其复杂的经历与历史背景,我们有很长时间对陈独秀的历史贡献避而不谈,直到今天历史再到转折点,官宣重启正本清源的史观重建工程,这时候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历史新方向才算开始比较公允的对待陈独秀和他的历史贡献。

                  以为一观

                  通宝推:冻雨,范进中举,西门飘飘,fuxd2002,杨微粒,mezhan,小泽珍珠,empire2007,寒冷未必在冬天,楚天,审度,ziyun2015,back,
                  • 家园 发现

                    自已的知识严重不够用。

                    • 发现
                      家园 没必要这样严肃

                      本来想系统的和你说这对应的派系调整,哪些要递补哪些要退。怕干扰你思路就作罢了。

                      就在下午看了电影一代宗师的影评人解读版本,回头和朋友圈说其实一代宗师里的主角配角面对的格局变化和我们今天格局现状很接近。我随后说,一个体系服务一个时代,时代退却无论这个体系曾经多有仪式的美感,终究还是留不住。

                      再从这个话题讲到儒学儒家。讲儒学不讲治经,讲理学不讲从张载开始的心解与明理,再到陆九渊的心既理,于此朱熹抛出定后面六百年儒学正统的心包理。同样你看有河友提到宋代官制我试图从补充资料的角度说明,封建王朝的官职重要与否从来都是简在帝心。意思就是,职务的重要性取决于和皇权的接近程度而不是什么名分。现在想想真详细说这些和多数人生活不直接产生联系的事物重要么。

                      某种角度不重要,主席要的亿万神州皆尧舜,不就是要每个人自己根据自己实际 情况保证自己的解释权不被他人垄断么。于此,何必拘泥曾经的正统主流是什么。如果不符合多数人利益,终究还是与打分吹去,连寻常百姓家都飞不去的。这些年开始学会两点

                      1.尊重每个人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2.尊重每个时代多数人选择形成的合力

                      然后守自己坚定的那份东西。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用徐自己说过的:武德就是文德。

                        就明白不只是仪式问题了。其实在师父的纪录片里也说过,他的人物阶级成分和人生选择都非常清晰,希望给现在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带来一点什么。不过留不住这点,没有改变。

                        • 家园 想了半天还是说一说我作为门外汉的话

                          我不练武,身边有不少人练武,他们多年前和我的讨论以及我自己因此搜集的资料以及对应的一些沉淀说一说。

                          逝去的武林是一个编辑朋友送的,因此还看了柳白元,领略了于承惠集大成的风采,尤其看到了传说中的回马枪。你说的仪式感及其一切期待的里面都有。

                          所谓国术集大成我理解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民国,其北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时代大切换中队击技的管制。前者,兵器之王从朔向大枪改变。后一个就是武术在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求存求变。我没练习过枪术但是看过练枪人的札记,那会也因此结合后者帮人写嘉纳治五郎的论文过程里搜集资料。从一辈子的枪,到迈向现代奥运会的柔道。我想说的是,你想追求的那种仪式感其实本质上在某些领域从来没有消亡过。但是因为其特征,比如武术与现代搏击术的高阶阶段。仪式感获得套路引导人背后的武德,我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的,是看泰拳擂台训练打水泥桩开始突然明白的。活人先活己,德者亦为得也。一些事自己不通透了,就容易称为执念。我遇到过一个和我们决裂前掷地有声扔下,宁可守道而生不可无道而死坚守儒家道统的人。虽是执念,亦敬之,然后么 为各自的道针锋相对就是了。

                          大枪术为宋之后冷兵器之王,是因为作为军中主战兵种里的骑兵。而身边也因为枪术练习,去试图复活骑射术的。我观察结论是有积累,难普及。现代社会首先是大众社会,黄埔军校的速成班打败精雕细琢的保定系,不只是在量,更在于训练一个熟练掌握射击及其配套技术战术要求的军官与士兵,其成本远低于至少用时数年才能掌握的骑兵战术要求及其战术体系技巧的骑士与武士。叠加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制造,其次 嘉纳治五郎简化传习自唐手的柔道和空手道创设现代柔道,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对冲突的非杀伤要求的治理趋势。(古跆拳道也自称唐手北传唐手)简单说一个非杀伤性掐头,一个大众化去尾,所以古代任何通过仪式感赋能的历史积累,最终都在商业化时代逐步凋零。但是在信息化中重生,这里你细品。

                          最后,我写一段最近我查的资料,实际可以对应我们的一些曾经的变化。你可以从中看到我一些真实想法。

                          日本明治维新颁布废刀令后,对应的各个剑道 柔道和空手道流派一路演变,其传承的记载到二战结束后基本收归政府。(解放后拳谱基本上缴,到改开之后开始发还)因为,日本战后取消军队,因此维持社会秩序的 基本靠警察。所以各武道流派在警察体系内部传承。因此在中下层警察普及的类似军体拳这样结合各种武道流派基础要求的积累。同时,因为地域关系,在 1970年代前,日本警视厅中上层因为大多萨摩出身,因此掌握新当流剑道有关技术成为上层区别中下层警官的差异。但是,到七十年年代日本学运风起云涌。虽然日本警视厅成立机动部队镇压学运,但是 到70年代末期与 80年代初期,来自中国和韩国的黑道火拼,尤其他们利用自己特殊渠道获得的自动火器对日本本土黑道的打压。有鉴于此,日本警视厅改组,特别是 从日本大学大量招募 现代大学培养的精英加入警视厅。尤其是警视厅东大加特考的金表组的出现(大阪府是京都大学加特考进入金表组),进入金表组比传统警察升迁少走20年(日本警察中层升迁,非金表组55岁进警视正准备退休,金表组35岁进在日本警察占0.5%比例的警示正,为进入警察厅高层做准备。)东大组在日本警视厅的崛起,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哪怕明治昭和时代都能插手军政事物的黑道势力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而最后能回到主题的是,东大开学仪式多在东大剑道馆玉龙馆举办。套用过去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末尾台词,大俗一下,神留着。我以为,大浪淘沙,留下来并活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就是那神了。

                          通宝推:明心灵竹,mezhan,
                          • 家园 神留着?

                            套用过去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末尾台词,大俗一下,神留着。

                            有一部电影叫《神鞭》,我记得末尾有句台词“神鞭不在,神还在”,不知道是不是。

                            • 家园 就是这个

                              记忆里陈宝国扮演的唯一反派就是电影里的流氓玻璃花

                          • 家园 抱歉说的太省略

                            没有说仪式感和什么期待。不过可以说一下,看起来像仪式的是由仁入礼。就像当年大家第一次进音乐厅一样。尊重人家,就会礼貌。

                            由礼入仁也是一样,都是仁礼一体,单纯讨论礼可能没有意义。就像子思说的「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然后再说这个回复。

                            「武德就是文德」其实这句话有下一句。「因为文人不要了,文人要西方」。真正的感慨是继承。因为在历史变迁中有太多偶然因素,一次意外,说不定就断了。还要看是否能符合环境的需要,能留下来的不一定是雅,更可能是俗。但在中国,大俗就是大雅。也许雅没能活下来,但是能作为一个影子依旧留在人们心里,这就够了。

                            遗憾可以告诉我们有那么一个方向,只要我们向那个方向发展,那么实际上,它活下来了。

                            这里谈的不是武人,是我们的文化。

                            武德这个概念一开始是非常粗糙的。以前,所有习武的人不是在军队,就是在镖局,要么就是在地下组织。他们所谓的武德,其实是一种组织原则,就是上下级之间遵循的行业守则、管理条例。

                            到了民国以后,文人群体就集体放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西化,所以武术团体就把文人放弃的东西归为己有。现代竞技中所谓的武德实则是儒家的道德和生活方式。武德实际上就是文德,但是文人不要了,文人要欧美,所以武人就拿过来了。

                            武德在中国,除了在拜师帖上写的粗糙几条,另外还有很大部分丰富的细节,比如处理工作与其他事情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武德是中国独有的。但是儒家道德是中国秦朝之前的贵族的道德。不当贵族,但是拥有贵族的道德,这就是儒家文化的本质。所以从这种文化的角度来讲,西方的骑士、日本的武士、美国的牛仔和印第安部落,其实都有相通的地方。比如,把暴力体育竞赛化。不是说谁要杀死谁,而是要分出高下。骑士比武和中国的贵族比武,都是把生死搏杀变为体育竞争。善待俘虏、善待失败者、救死扶伤、荣誉大于生死——这是全世界的武文化共通的地方。在东西方的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贵族生来就是士兵。身为贵族你要冒生命危险去战斗,就是这样的情况。——《知中2・再认识李小龙》

                            出处。没看过《逝去的武林》,但因为写琴看过《武人琴音》,儒家说的就更多了。

                            通宝推:真理,
                          • 家园 有意思,想起柯南里面的一个细节

                            柯南里面出现过两个警界高层,一个是服部平次的老爹服部平藏,大阪府警的老大。另一个是东京警视厅总监小田切敏郎。服部平次是剑道高手,很可能是家传。而小田切敏郎也有着明确的练习剑道的镜头。

                            • 家园 比如郭沫若的老婆安娜,其实是伊达氏柳生一刀流的传人之一。

                              身高168的重甲女剑士。

                              • 家园 说起来日本刀这东西也就适合黑社会械斗

                                或者平时用来装逼。

                                真的古战场上面这东西根本砍不动盔甲,还不如大刀片子好使。真的古代战场上更可能使用狼牙棒、大锤、斧头还有锏之类的厚重武器。

                                最近看绍宋的心得。

                                • 家园 理是这个理,但刀不是这么用的。

                                  先说日本刀:日本承袭唐风,礼仪用剑,械斗用刀,合为一体就是日本刀了。不过,其实是世界性的文化。刀剑是一个阶层的象征。

                                  再说刀用法:但刀不是这么用的。单纯以劈砍论,汉唐间都是细长直刀,没有多少弧度,劈砍性能远不及日本刀。刀身短阔,厚背薄刃的是宋代才开始流行。 但是类似形制的长刀直到清末还有,显然不是没有实战价值。

                                  是刀不需要劈砍。或者说,不需要一般影视作品中表现的劈砍。

                                  刀的基本用法是:

                                  一、垂持,上撩回抹,撩起后转手即砍。主要进攻上肢和头颈部位的要害。这是核心。

                                  二、横持,平撩下垂,上撩回平。可继续向上变成一。这主要是马上战斗的。

                                  三、举持,上臂下垂不动,小臂下砍垂直,上撩回抹。这主要是单手持盾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用法是撩劈。

                                  或者说虽然也是劈砍,但是真实的伤害部位极为有限。这在游牧民族的刀上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为什么游牧民族的刀那么弯?因为只需要顺着划开一个小口子就够了。

                                  当然上面是说长直刀的用法,宽厚大刀一般是这种:

                                  四、握持,双手侧持,刀背斜向前对应上半身对角线。转腰(踏步)、挂背、过头、下斜劈。身形已换,刀触弹回,反方向握持。

                                  但这种只要刀身强度过硬,就行。但这种质量显然不能普及。

                                  发现这个问题很难说,还有各类具体情况没说。移动设备,打字不易,见谅。

                                  关键在于用法=最省力的往复运动。伤害方面追求性价比。

                                  • 家园 补充下以前的解释

                                    上撩回抹,撩起后转手即砍。

                                    手下垂,刀下垂,刃上撩是一下,切到敌人。

                                    上升到一定程度或者被弹开,已成举刀之姿。

                                    转手臂,刃向下,往下砍是一下,劈到敌人。

                                    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被弹开,重复撩或者砍。

                                    抹是回拉,一般是触敌后抽刀。也就是撩砍间的过渡。只要上举下压左右一下就行,看情况选择。不会切的太深。因为伤害追求性价比,只要位置合适,不用太大。疼痛带来的反应、迟钝,就足以判死刑了。

                                    马上可以不砍,低垂稍稍直起撩过去。刀弯,触敌转手腕或抖一下就抹了。没有人直接砍不好砍的部位。而且因为速度快,多数时候不可能来回砍。战场上基本是过一下胜负即分,没有连砍的机会。或者说连砍是换目标的,也会有人补刀或者被人补刀。

                                    关公刀一类的长柄武器用法近似,无需用力,只要姿势准确和马的冲击就够。一般是斜持下垂,就像提枪一样。刺法另算。说到刺法,直刀显然保留了刺的性能,只是具体很难考证。

                                    大概就这些……注意角度、变化都不是绝对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