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不撤姜食(二) -- 燕人

共:💬20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不撤姜食(二)

    姜早已成为生活中常见之物,说“不可或缺”也差不多。上篇我所写的姜在华夏文化的早期事迹,与当今生活常识相反。这是文明的小小进步,而为我们所不在意者。本篇我们看看符合常识的姜事。

    关于姜的早期记录,实在以药用为主。较早的战国时期的《管子》中就有

    【沃土之次曰五位。。。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

    这个说法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是一致的-北方种姜只适合药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汉代《神农本草经》到后来各时期的药书多记载姜作药用的各种情况。有时会明确药用的姜是干姜,因为干燥后的姜才能久存。中医认为鲜姜与干姜药性不同。从化学分析的角度看来这是必然的。

    姜是所谓“药食同源”,即可入药,也可做食物。特别有民间经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的说法。1986年中国财经出版社的《中国小吃陕西篇》记录了一个西安夏季小吃姜丝拌汤,实际是一种面糊,用黄豆,海带,粉丝,黄花菜,小白菜同煮,食前拌入姜丝和酱胡萝卜丁,撒上醋和辣椒油。此小吃颜色鲜明,口味酸辣,营养丰富,成本较低。陕西的同学可以注意一下是否还存在。

    鲜姜做为食用,最早是吃生鱼片(鱼脍)的时候,见前篇所引后汉书左慈曹操故事。按《礼记内则》

    【脍,春用葱,秋用芥。】

    可见周时脍的蘸料是没有姜的。这可能是因为干姜配嫩鱼嫩肉口感不好。中国人什么时候改用鲜姜配生鱼片,不见记载。然而到隋朝时讲’金齑玉脍,东南佳味“的时候,生鱼片配料已经是橘皮为主鲜姜为辅了。日本人到现在还用芥配生鱼片,可见其人泥古不化。不过反过来说中国人数典忘祖,似乎也行。

    大概到宋元时期姜的种植已经普遍化。所以姜成为日用食品。《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宋人故事,有妓家自叙

    【早晨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冬要绫罗夏要纱。】

    虽然妓家的生活消费水平应该是高于普通百姓,但是由此可见姜的供应的普遍性。

    姜有独特生长习性。大致而言,北方农历三月开种,八月就可以吃它的嫩根,九月要采集出土。采集越晚,产量越大,但是姜会产生很多纤维导致口感不好,当然味道更加辛辣,做药用较佳。市场价格也会变化。何时采集取决于种植者对市场的看法和自身的财务状况。所以说独立的农户可以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财务核算能力,其处境比城市无产阶级要复杂得多。

    姜的嫩根在古时有个雅名,叫做紫姜。这是说它的颜色。还有写作”茈姜“的。现代说法就是”仔姜”,“子姜“。台湾叫做“生姜”。也有直截了当叫”姜芽“的。这是比较文艺的说法。如秦观

    【先社姜芽肥胜肉】-秋社前,即农历七月底八月初。

    苏东坡有

    【芽姜紫醋炙银鱼】,及【古人兼至白芽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写嫩姜的诗句是以宋人刘子翚这首《园蔬十咏·子姜》最佳:

    【新芽肌理腻,映日净如空。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

    这诗写的不是味道,而是形象。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该诗写姜确实色相十足。

    相对而言,子姜的味道比较清淡,胜在口味清新,口感脆嫩。可以用来做原料直接炒菜吃。配嫩鸡,鸭脯都可以,既调理味道,又如蔬菜般可咀嚼,可谓一举两得。不过子姜上市期间比较短暂。现代零售业可以通过对不同产地的采购延长供应时间,贮存方式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古人没有这些。所以古人就有姜的加工品,如《齐民要术》所记载的蜜姜。宋时出现糟姜法。梅尧臣《答刘原甫寄糟姜》中有

    【无筋燕王笑,有味三闾羞。】

    “无筋”,这肯定是嫩姜制作的糟姜。

    近代有酱姜法,扬州出产的较为有名。扬州四美酱菜名闻天下。不仅可以做小菜直接食用,更在淮扬菜中做配料。淮扬名菜如瓜姜鱼片就是用的酱姜和酱黄瓜作为炒黑鱼片的配菜。其实用酱姜炒任何鲜嫩的动物原料都可以。重点在于其香甜而不过辣,入口化渣的口感。

    日本人吃的寿司姜也是用嫩姜加工的,染色的酸甜姜片。口感是最重要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齐民要术》所记载的蜜姜在英国有个改进版Crystalised Ginger水晶姜。商店里有现成货,算是英国特色小食。没人知道水晶姜何时何地出现。英国人大概受印度人启发创制的。家庭制作也不难。取嫩姜切丁煮熟,把煮姜水制成重糖浆,再把姜放入中加热,浸泡过夜后取出再用烤箱低温烘干即可。用嫩姜制作的水晶姜无需咀嚼,入口融化,如姜味果冻。普通鲜姜制作的会有渣滓。这个区别在售价上能看出来。很多年前我从英国带回一包水晶姜给山东泰山地区一家外贸公司,看能否生产。公司老总尝后很为难地说,真做不出来。

    我和他都没有读过《齐民要术》!

    通宝推:光头佬,桥上,
    • 家园 姜母鸭,姜汤面,姜汁蛋,猪脚姜,姜撞奶

      南方实际上用姜做的菜还是很多的

      以上几款都是特别喜欢的生姜为主的菜

      都是东南名菜

      但是真吃起来,姜还是不吃的,主要还是调味

      • 家园 浪费浪费太浪费了

        姜汤面姜汁蛋不知道,姜撞奶是姜汁。

        姜炆鸭,猪脚姜,怎么能不吃姜呢?太过分了,太过分了。这是买椟还珠。

        • 家园 姜汤面和姜汁蛋是浙江台州的特产

          路过时可以尝一下,味道不错

          姜母鸭我是在闽南吃到的,难道其中的姜可以吃吗?

          猪脚姜是在潮汕

          • 家园 能吃。好吃。

            一般来说,老姜,就是姜种,拿来药用,所以做菜用的姜,都不会太老。所有炆的红烧的姜,或者说煮了超过半小时的姜,吃起来都不怎么辣。炆鸭的姜,吸了味,香浓而爽脆。我做红烧肉也放姜的,姜比肉还好吃。

            至于猪脚姜,本身姜就是作为食材而不是调料。原意是给产后妇女补身子,条件好了,就变成一个普通食品了。南粤妇女生孩子后,猪脚姜还是重要的食物。跟炆烧煮切姜片拍姜块不同,猪脚姜的姜是整块的,吃起来会辣和渣,讲究点的一般会选用不算很老的姜,这样不太老不太辣。猪脚姜以酸猪脚姜为正品,甜酸是改良品,甜是街边品。

    • 家园 紫萝炒鸡,试试

      紫姜,波萝炒鸡。

      紫姜之名,起码南到广东,北到合肥,是有的。紫姜比子姜要求更苛刻,本身已是嫩脆而无渣,只取紫色部分之嫩芽,稍有白色,便已降级。根部则有渣,芽部则不够脆且味不同。

      吃过一次酱油泡姜,脆嫩而无渣,是铜陵同学带回来的,他妈妈自己做的。再吃其他的,总是多少有渣,特别商品,没有无渣的。

      • 家园 姜多长一分多卖一分

        按重量算,实实在在的钱。农民会算账。

        口感啥的消费者都能兑付,只要便宜就行。

        这个买卖双方的不信任也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发展的一个障碍。

    • 家园 日料里生姜是主要配料之一

      日本人到现在还用芥配生鱼片,可见其人泥古不化。

      日料里生姜是主要配料之一。而且你同一篇文章里明明在后面说到

      日本人吃的寿司姜也是用嫩姜加工的,染色的酸甜姜片。口感是最重要的。

      前后岂不矛盾?

      或许你认为只有剌身才算生鱼片,寿司不算?但剌身同样配寿司姜的。

      • 家园 日料最主要的调味料是海鲜酱油

        普通大豆酱油加入白糖,再加海带或者鲣鱼,熬煮浓缩后制成だし或者つゆ,也就是甜味海鲜酱油(海带也算海鲜对吧),然后用这个汁子煮一切,猪肉牛肉鱼肉萝卜豆腐白菜和各种菜。这就是日本料理的80%的味道了。连续吃几天嘴里能淡出鸟来。

        山葵芥末和姜,只是某些食物的固定搭配,比如生鱼片一定要配山葵或芥末,日式煮牛肉配红姜丝。其他场合是不用这几个调味料的。

      • 家园 寿司不算生鱼片

        这个没有问题。你不信可以问问日本人。

        寿司姜是国内饭店里配寿司的,所以我这麽叫它。非-日本人愿意这样直接了当。在日本并不是这样叫。我认为寿司生冷,它起暖胃作用。寿司里是否有生鱼片并无关系。

        • 家园 日本没有暖胃这个概念

          寿司或者生鱼片的店里面提供腌渍的姜丝只不过是调味,很多人不吃的。

          • 家园 哈哈,中华士君子之心度倭国半野人之腹

            我每次吃寿司都要吃大量寿司姜,要不胃里泛酸。冷米饭不好消化。

    • 家园 确实有点数典忘祖

      一是好多小零食都没了,比如点心类。要么就是走向极端,口感变差,反而不如日本保存的好。就连现代小零食能留下来的也不多了。

      二是会腌渍的越来越少,不管什么味道都是,而工业品往往口味单一,很难保持原本的多样性。

      说起这些,想起一本书:《来份杂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