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苏联援助历史看印度和缅甸问题 -- 真历啊

共:💬27 🌺1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苏联援助历史看印度和缅甸问题

    简单的聊几句,说到哪里算哪里。

    最近世界面临着从来没有的大变局背景下风起云涌,由此想到了本国和发展历史和对外援助的一些情况,叨咕几句也许对大家的思路有所启发。

    首先,苏联对我国帮助很大,比如156个成套工业项目直接奠定了中国的初级工业化基础,甚至可以再夸赞一些。

    与此同时,开始或者较早,苏联也开始了援助印度的104成套工业项目的历史,这个援助,历经时间长,直到90年代,援助力度更大,苏联的持续性也很长,总之,非常的充分了。

    然而效果比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有了核工业这个大杀器,这个工业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在其他的方面,还是有所不足的。

    无论从制度上还是工业结构以及人民结构素质上,大概都可以说差了一半吧。

    那么苏联为什么选择了印度呢?这是因为在当年,印度有着较多的人口,广袤和良好的土地,最重要的是有着非常好的在当年在亚洲不错的工业基础和基础建设基础。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选择印度而一定的忽视民国是非常合理和现实的选择,而且,印度的共产主义者确实较早的参与了国际共产运动的发展和建设,所以对于民国,尤其是满清遗存,是有着相当的先进性的。

    虽然印度也确实是乱七八糟,一片混乱,但是可怜的我们的中国比当年的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要糟糕得多。

    所以孙中山先生时期,民国的民主主义运动是印度援助中国。

    而在苏联基于自身的实力,对中国也好,对印度也好,都有一个相对的合理协调选择合作对象的问题。

    即长远的目标支持共产党,还是短期目标,支持国民党等类似的政权组织。在这里,就产生了矛盾,而各个权力群体也产生了极为复杂的互动。

    其次,如果一个大国支持一个小国,要选择支持的强度和力度,也要选择支持的对象,比如叙利亚战争,各种复杂的支持不同的势力群体导致了自相矛盾,一片混乱。

    比如在支持库尔德还是叙利亚政府方面,我们自己本身就面临很多的选择困难。

    而在某个时期,似乎是很好办的,支持国家就好。而在冷战结束后,不再站队,基于利益进行多种选择就导致了难以全面兼顾的状态,这确实很费思量,也多少来自欧洲的中世纪政治攻伐思维。

    再次,今天俄罗斯确实部分继承了当年苏联的路线,然而确实由于现实的选择不再真诚,也由此,多次坑印度,然而,由于印度自身的能力不足,只能接受俄罗斯的敲诈,否则没有其他地方可以选择,美国无法像苏联俄罗斯那样提供印度所需要的补充。

    印度为什么那么好的条件没有成长起来呢,因为,没有毛泽东;没有统一的国家意识;没有相对统一的民族意识;没有相对现代化的全体人民意识;或者还要加上没有公有制计划经济。

    当然就一个国家发展而言,也算是成功了,毕竟,印度整个国家领有的国土并不是印度这个人民应该有的,是寄居在英国表面的大一统治理范围里面的。印度这个群体占有这块领土的法理基础是很不完善的。尤其是在融合其他民族方面,手段还相当低级,没有整合的实力,却要强占,这个风险还是很大的。

    而在今天,我们只能部分沿袭苏联俄罗斯的援助道路,支持这个国家正常的走下去,然后是合理的分开。不能也无法支持印度全国统一的基建。我们能帮助印度统一土地问题骂?不可能的。

    同时还不好支持印马列和印毛派,但是,支持印度北部合理脱离,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

    再然后是缅甸问题,缅甸的北部在历史上是相对亲近中国的混乱治理部落,因为中国管得少压力小,而缅族等是真要干掉他们完成缅甸化和泰族化的,大概都是要如此。

    虽然要致力于一个国家,但是往往伴随着民族的分歧和冲突,在这点上,波兰,匈牙利,缅族,乌克兰等等都是比较失败的民族政策,泰族还好一点。

    近代,民族主义兴起,要求民族自决独立的呼声渐高,合并了民族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意识也增强。大民族往往要裹挟小民族,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

    昂山在缅甸建国上沿袭了英国的控制范围,意图整合缅北,可是,缅北那是独立性很强,而且历史上缅族涉及很少,在现代时期,要强行合并缅北,难度太大了。而缅甸主题民族政府一直以来就是个类似蒋介石,甚至还不如蒋介石的政府,对于民生的改善一塌糊涂。如果不是为了方便,同时也是接受苏联的民主主义民族自决理论,苏联并非要求这个政府必须共产政府,而是跟着苏联走,大体就可以接受。尤其是针对这种落后的亚细亚地区的共产化,苏联的要求并不高。

    也由此在民国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前后相对混乱。

    比较有意思的是,国民党期待苏联像绝对支持共产党那么支持自己,当然了,国民党对苏联可是心存警惕,从来不相信,也是有趣的心理现象,二战后的操作尤其如此。同时国民党确实也在借助美国增强自身的实力,只是他遇见了毛主席。

    当然,在我们自身来说,也有一些强买强卖的心态,认为苏联就该对新中国如何如何,这种心理极为要不得!

    当年对外输出,孱弱的缅共就是这种心态,导致放弃援助后一塌糊涂。所以支持这个事情还是极为复杂的。双方的心理都要正常化,虽然都是共产国家,但是也不是没有一些合理分歧的。

    那么到了今天,缅北形势更加复杂,中国应该在百年棋局中如何控制和微妙处理缅甸局势,尤其是对缅族政府和缅北民地武,确实需要多方面思考了。

    最后就是作为中国,面临百年变局,如何检讨以前的种种操作的合理性,党你寄希望于一个帮助自己的对象的时候,要把自己放在何处?同时对于对方有何要求,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是不是作为一个大国,要有一定的担当和大度心理呢?

    我的意思是对于苏联,我们是否有一些误解,如果合理的界定一些客观直观的标准,是不是对于我们和朋友国家的相处来说,更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性的意义呢?比如伊朗,如何理解伊朗的诉求,互助,是不是更有利于互相的支持进步发展,而不是一再指责伊朗如何如何。

    想当年,中国可是在两伊之间都卖武器的。总结历史,走向未来。如何总结中苏关系,才能更好的合作,是的,有趣的是把对苏联的一些不满也放在了俄罗斯身上,以至于现在民间对同俄罗斯的合作明显不够信任,一再指责俄罗斯两面三刀,我个人觉得,大概是不够妥当的,小气了。

    希望国家更好,人民素质更高。

    通宝推:一着,梓童,
    • 家园 写的乱糟糟的

      怀疑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建议放个一个月自己重新写一遍

    • 家园 中印数据4

        1853年,英国人在印度(1947年印巴分家之前为英属印度)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长度32公里。

        1859年,铁路营业里程1005公里。

        1865年,5412公里。

        1874年,铁路营业里程10020公里。

        1881年,15865公里。

        1886年,20704公里。

        1892年,铁路营业长度28596公里,中国开始修建铁路,年营业长度225公里。  1894年,铁路营业长度,30320公里,中国,435公里(大陆,不包括台湾,下同)。 

       19世纪末,中印两国铁路营业长度分别为829公里(1888年)和 37831公里(1899年)。

        1901年,中国铁路营业长度1516公里,印度,40818公里。

        宣统元年(1909年),中国铁路长度在1908年突破7000公里基础上达7563公里,印度,50678公里。

        宣统三年(1911年,民国元年),中国铁路长度,9854公里,印度是中国的5.35倍,长度52849公里。

        清政府时期,中国共修建铁路9854公里。

        1917年,中国铁路长度11004公里,印度铁路长度,58472公里。

        1922年,印度铁路营业长度突破6万公里,达60540公里,中国为11535公里。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修建铁路2823公里。

        南京国民政府上台。

        1928年,中国铁路长度再次突破了1.3万公里(1924年曾突破1.3万公里),印度接近6.6万公里。

        1936年,印度铁路营业里程达到顶峰,为69408公里。

        1947年印巴分家后,印度境内铁路营业长度54693公里。

        1949年,铁路营业里程中国,21800公里,印度,54754公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共修建铁路9123公里,加上北洋政府,民国时期共修建铁路11946公里。

        1968年,印度铁路长度达到6万公里,中国超过3.8万公里,新中国20年增加16000公里。

        1990年,印度铁路长度,62367公里,中国,53400公里。

        1949年至1990年,41年间,印度铁路营业里程增加7613公里,中国增加31600公里。

        1949~1977年,中国共修建铁路25600公里,印度修建铁路6049公里。

        68到77年10年间大约增加一万公里。

        77到90年13年间大约增加6000公里

      。。在苏联解体前,印度获得的苏援项目有102(或104)项,其中投产的有80项,这些项目成为当时印度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骨干企业。

        尼赫鲁发展模式的主要成就在于扩大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51年的15%上升到1991年的25%。

      这期间印度建立起了包括采矿、冶金、重型机器设备、机器制造、化工、石油开采与提炼、石油化工、化肥和电力等产业在内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机器设备自给率达90%以上,自我装备能力显著增强,常规武器基本自给。

      截至1979年1月1日,苏联援印项目为74项,其中投产项目53项。

      苏援工程项目提供了印度钢锭产量的三分之一,电力的五分之一,原油的60%,石油产品的30%,冶金设备的80%水力发电的60%。

      苏联援助主要是贷款,绝大部分是在一九六六年底以前答应提供的。

      截止到苏联解体前,苏联与印度之间的债务有100多亿卢布。

    • 家园 中印数据3

      粗钢产量:

      1952年,中国135万吨,印度160万吨。

      1978年,中国3178万吨,印度995万吨。

      生铁产量:

      1952年,中国193万吨,印度189万吨。

      1978年,中国3479万吨,印度972万吨。

      焦炭产量:

      1952年,中国289万吨,印度212万吨。

      1978年,中国4690万吨,印度1210万吨。

      煤炭产量:

      1952年,中国6600万吨,印度3689万吨。

      1978年,中国6.18亿吨,印度1.05亿吨。

      原油产量:

      1952年,中国44万吨,印度26万吨。

      1978年,中国10405万吨,印度1127万吨。

      天然气产量:

      1952年,中国0.08亿立方米,印度无。

      1978年,中国137.3亿立方米,印度16亿立方米。

      发电量:

      1952年,中国73亿度,印度61亿度。

      1978年,中国2566亿度,印度1010亿度。

      水泥产量:

      1952年,中国286万吨,印度359万吨。

      1978年,中国6524万吨,印度1962万吨。

      汽车产量:

      1955年,中国0.01万辆,印度2.3万辆。

      1978年,中国14.91万辆,印度9.4万辆。

      载重汽车:

      1955年,中国0.01万辆,印度0.9万辆。

      1978年,中国9.61万辆,印度4.9万辆。

      肉产量:

      1949年,中国220万吨,印度无数据;

      1965年,中国551万吨,印度64.1万吨;

      1978年,中国1107.4万吨,印度86.3万吨;

      1993年,中国3841.5万吨,印度231.3万吨;

      2008年,中国7278.7万吨,印度679.6万吨;

      2009年,中国7649.7万吨,

      2010年,中国7925万吨。

      奶产量:

      1951年,印度1749.1万吨,中国无数据;

      1985年,中国289.4万吨,印度4230.0万吨;

      1993年,中国563.7万吨,印度6314.0万吨;

      2008年,中国3781.5万吨,印度10990.0万吨;

      2009年,中国3732.6万吨,印度无数据(估计超过1亿吨)。

      1914年,

      中国,马493.4万匹,驴439.4万头,牛2199.7万头,猪7681.9万头,山羊无数据,绵羊2218.6万只;

      印度,马182.0万匹,驴150.8万头,牛13722万头,水牛1998.6万头,山羊3069.4万头,绵羊3140.7万头,骆驼54.6万峰。

      1935年,

      中国,马408万匹,骡466.6万匹,驴1054.7万头,牛2264.7万头,水牛1160.3万头,猪6263.9万头,山羊2199.3万头,绵羊2095.7万只;

      印度,马237.9万匹,驴200.4万头,牛16137.1万头,绵羊4262.2万只,山羊5197.5万只,水牛4516.1万头,骆驼102.5万峰。

      1949年,

      中国,马487.5万匹,骡147.5万匹,驴949.4万头,牛合计4393.4万头,猪5775万头,山羊1613万头,绵羊2662万头,骆驼24.7万峰;

      印度,马140.1万匹,驴113.1万头,牛13384.1万头,水牛3958.9万头,猪365.3万头,山羊4411.6万头,绵羊3584.6万头,骆驼63+1.3万峰。

      1978年,

      中国,马1124.5万匹,骡386.8万匹,驴748.1万头,牛合计7072.4万头,猪30129万头,山羊7354万头,绵羊9640万头,骆驼57.4万峰;

      印度,马91.6万匹(1977),驴97.8万头(1977),牛18199.2万头,水牛5333.0万头,猪850万头,山羊7650万头,绵羊4221.0万吨,骆驼106.0万峰。

      1993年,

      中国,马996万匹,骡549.8万匹,驴1086.6万头,牛10799.8万头,猪39396万头,山羊9581万头,绵羊11165万头,骆驼37.3万峰;

      印度,马98万匹,驴160万头,牛19270万头,水牛7855.5万头,猪1163万头,山羊11754.7万头,绵羊4460.8万头,骆驼151万峰。

      2008年,

      中国,682.4万匹,驴和骡子1010.5万头,牛8262.4万头,水牛2327.2万头,猪44642.3万头,山羊14937.7万头,绵羊13643.6万头,骆驼24.0万峰;

      印度,马75.1万匹,驴82.6万头,牛17451.0万头,水牛9859.5万头,猪1400.0万头,山羊12573.2万头,绵羊6398+100.9万头,骆驼63.2万峰。

    • 家园 中印数据2

      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

      本文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这本书。

      印度在被英国完全殖民征服后,英国人为了更好地统治印度,在印度进行了人口普查。

      187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英属印度(包括巴基斯坦,但不包括法属和葡属印度)总人口为2.03亿人。

      到1911年时,人口普查显示印度人口3.03亿人;中国人口在1910年时估计数为4.27亿人。

      1951年人口普查,印度人口(不包括巴基斯坦)3.57亿人;

      两年后中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全国人口为6.02亿人。

      60余年后的2010年,两国都进行了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总人口为13亿70536875人,印度总人口为12亿10193422人。

      1931年,中印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如下:

      大米:中国4307.9万吨,印度4393.6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102%。

      玉米:中国638.7万吨,印度229.9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6%。

      小麦:中国2161.8万吨,印度945.5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43.7%。

      大麦:中国792.8万吨,印度243.0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0.7%。

      1949年,中印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如下:

      大米:中国4865.0万吨,印度3531.2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72.6%。

      玉米:中国648.3万吨,印度204.6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1.6%。

      小米:中国778.6万吨,印度665.7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85.5%。

      小麦:中国1381.0万吨,印度574.1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41.6%。

      大麦:中国660.0万吨,印度224.1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4.0%。

      2008年,中印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如下:

      谷物总计:中国48100.9万吨,印度26658.2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8倍。

      #稻谷:中国19335.4万吨,印度14826.0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3倍。

      大豆:中国1554.5万吨,印度904.5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72倍。

      根茎类植物:中国14828.9万吨,印度4466.3万吨,中国是印度的3.3倍。

      花生:中国1434.1万吨,印度733.8万吨,中国是印度的2.0倍。

      油菜籽:中国1210.2万吨,印度583.3万吨,中国是印度的2.1倍。

      芝麻:中国58.6万吨,印度66.6万吨,中国是印度的88.0%。

      水果:中国10783.8万吨,印度6267.2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7倍。

      粗钢产量:

      1913年,中国4.3万吨,印度6.3万吨,

      1930年印度超60万吨时,中国1.5万吨。

      在旧中国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包括日满产量在内达到92.3万吨,

      印度粗钢产量超过了140万吨。

      当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钢产量15.8万吨,而印度137.4万吨,是中国的8.7倍。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6.27亿吨,印度不过6830万吨,中国是印度的9.2倍。

      生铁产量:1913年,中国9.8万吨,印度20.7万吨;

      1949年,中国24.6万吨,印度163.6万吨;

      1993年,中国8730万吨,印度1540万吨;

      2010年,中国59021.8万吨,印度3780万吨。

      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年产量为1943年179.4万吨,最低为1912年3000吨,

      印度最高年产量为1941年207.5万吨,最低为1913年20.7万吨。

      煤炭产量:

      1912年,中国907万吨,印度1494.7万吨;

      1949年,中国3242万吨,印度3220.4万吨;

      1993年,中国11.5亿吨,印度2.64亿吨;

      2010年,中国32.4亿吨,印度5.21亿吨(2009)。

      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年产量为1943年5837.4万吨,最低为1912年907万吨;

      印度最高年产量为1949年3220.4万吨,最低为1910年1224.1万吨。

      原油产量:

      1910年,印度(含缅甸)81.8万吨,中国无;

      1949年,中国11.8万吨,印度25.3万吨;

      1993年,中国1.45亿吨,印度2650.8万吨;

      2010年,中国2.03亿吨,印度3888万吨。

      民国时期,最高年产量,中国81.7万吨(1943,含满洲),印度(含缅甸)123.8万吨(1922)。

      铁矿石产量:

      1899年,中国135万吨,印度57.2万吨;

      1920年,中国133.6万吨,印度56.7万吨;

      1949年,中国56万吨,印度149.4万吨;

      1993年,中国1.17亿吨,印度3820万吨;

      2010年,中国10.72亿吨,印度2.16亿吨。

      民国时期,最高年产量,中国1017万吨(1943含满洲),印度208.9万吨(1928);

      最低年产量,中国14.2万吨(1947),印度56.7万吨(1920)。

      硫酸产量:

      1949年,中国4万吨,印度10.1万吨;

      1993年,中国1336.5万吨,印度374.2万吨;

      2010年,中国7090.8万吨,印度无具体数据。

      发电量:

      1912年,中国0.46亿度,印度无数据;

      1939年,中国(含日满发电量)27.73亿度,印度25.32亿度;

      1949年,中国43.08亿度,印度49.09亿度;

      1993年,中国8394.53亿度,印度3563.35亿度;

      2010年,中国42065.4亿度,印度9222.49亿度。

      汽车产量:

      1955年,中国100辆,印度2.35万辆;

      1978年,中国14.9万辆,印度8.3万辆;

      1993年,中国129.9万辆,印度57万辆;

      2010年,中国1826.47万辆,印度353.68万辆。

      水泥产量:

      1949年,中国66万吨,印度214万吨;

      2008年,中国13.83亿吨,印度1.8亿吨;

      2010年,中国18.8亿吨,印度无具体数据。

      化肥产量:

      1949年,中国0.6万吨,印度2万吨;

      2008年,中国6012.69万吨,印度2257万吨;

      2010年,中国6741万吨,印度无具体数据。(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卷》、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联合国统计司月报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一些很好的数据表格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中印数据

          粮食总产量:

        1949年,美国15740万吨,中国11318万吨,苏联8810万吨,日本1780万吨,法国1610万吨,西德1450万吨,英国1025万吨。

        1978年,美国32807万吨,中国30477万吨,苏联25506万吨,法国4717万吨,西德2609万吨,英国1870万吨,日本1818万吨。

          棉花总产量:

        1949年,美国350.8万吨,苏联84.4万吨,中国44.4万吨。

        1978年,美国236.0万吨,苏联264.0万吨,中国216.7万吨。

          发 电 量:

        1949年,美国3451亿度(净发电量),苏联783亿度,英国506亿度,日本410亿度,西德357亿度,法国303亿度(净发电量),中国43亿度。

        1978年,美国22860亿度(净发电量),苏联12000亿度,日本5640亿度,西德3534亿度,英国3534亿度,中国2566亿度,法国2226亿度。

          粗钢产量:

        1949年,美国7074万吨,苏联2329万吨,英国1580万吨,法国915万吨,西德916万吨,日本311万吨,中国15.8万吨。

        1978年,苏联15100万吨,美国12389万吨,日本10211万吨,西德4126万吨,中国3178万吨,法国2284万吨,英国2030万吨。

          生铁产量:

        1949年,美国4982万吨,苏联1639万吨,英国968万吨,法国841万吨,西德717万吨,日本160万吨,中国25万吨。

        1978年,苏联11100万吨,美国7957万吨,日本8017万吨,中国3479万吨,西德3014万吨,法国1919万吨,英国1141万吨。

          原油产量:

        1949年,美国24892万吨,苏联3344万吨,西德84万吨,日本19万吨,英国16万吨,中国12万吨,法国8万吨。

        1978年,苏联57246万吨,美国42919万吨,中国10405万吨,英国5338万吨,西德506万吨,法国112万吨,日本54万吨。

          煤炭产量:

        1949年,美国43597万吨,苏联23550万吨,英国21861万吨,西德11740万吨,法国5304万吨,日本3974万吨,中国3243万吨。

        1978年,苏联72400万吨,中国61800万吨,美国59915万吨,西德20750万吨,英国12354万吨,法国2239万吨,日本1909万吨。

          焦炭产量:

        1949年,美国5773万吨,西德2514万吨,苏联2430万吨,英国1574万吨,法国690万吨,日本258万吨,中国54万吨。

        1978年,苏联8640万吨,美国5250万吨,中国4690万吨,日本4389万吨,西德2541万吨,英国1225万吨,法国1030万吨。

          天 然 气:

        1950年,美国1779亿立方米,苏联58亿立方米,法国2.5亿立方米,日本0.7亿立方米,西德0.6亿立方米,中国0.07亿立方米,英国0.6亿立方米(1959年)。

        1978年,美国5331亿立方米,苏联3724亿立方米,英国372亿立方米,西德203亿立方米,中国137亿立方米,法国79亿立方米,日本29亿立方米。

          硫酸产量:

        1949年,美国1037万吨,苏联220万吨,英国169万吨,日本161万吨,法国115万吨,西德114万吨,中国4万吨。

        1978年,美国3481万吨,苏联2240万吨,中国661万吨,日本643万吨,西德468万吨,法国458万吨,英国346万吨。

          纯碱产量:

        1950年,美国362万吨,英国125万吨,苏联75万吨,西德74万吨,法国72万吨,日本17万吨,中国16万吨。

        1978年,苏联488万吨,英国190万吨(1971年),美国164万吨,法国137万吨,西德135万吨,中国133万吨,日本118万吨。

          烧碱产量:

        1951年,美国282万吨,英国55万吨,西德39万吨,苏联35万吨,日本33万吨,法国26万吨,中国4.8万吨。

        1978年,美国960万吨,西德325万吨,苏联276万吨,日本270万吨,法国134万吨,中国133万吨,英国92万吨(1972年)。

          乙烯产量:

        1960年,美国247万吨,英国45万吨(1963年),西德23万吨,苏联18万吨,日本8万吨,法国8万吨,中国0.07万吨。

        1978年,美国1247万吨,日本439万吨,西德322万吨,法国197万吨,苏联148万吨(1976年),英国125万吨(1975年),中国38万吨。

          化肥产量:

        1950年,美国426万吨,西德184万吨,法国165万吨,苏联124万吨,日本64万吨,英国56万吨,中国1.5万吨。

        1978年,苏联2365万吨,美国1941万吨,中国869万吨,法国470万吨,西德447万吨,日本215万吨,英国164万吨。

          塑料产量:

        1952年,美国89万吨,西德17万吨,英国12万吨,苏联6.7万吨(1950年),法国4万吨,日本4万吨,中国0.2万吨。

        1978年,美国1238万吨,西德675万吨,日本587万吨,苏联352万吨,法国291万吨,英国277万吨,中国68万吨。

          化学纤维:

        1949年,美国47.8万吨,英国13.0万吨,西德12.8万吨,法国7.1万吨,日本5.7万吨,苏联2.5万吨,中国无。

        1978年,美国390.7万吨,日本184.8万吨,苏联110.0万吨,西德88.2万吨,英国59.8万吨,法国33.5万吨,中国28.5万吨。

          电 视 机:

        1958年,美国528万台,英国200万台,西德149万台,日本121万台,苏联98万台,法国37万台,中国0.02万台。

        1977年,日本1521万台,美国786万台,苏联707万台,西德468万台,英国218万台,法国191万台,中国28.5万台。

          汽车产量:

        1949年,美国625.4万辆,英国62.9万辆,法国28.6万辆,苏联27.6万辆,西德16.2万辆,日本2.9万辆,中国无。

        1978年,美国1287.6万辆,日本924.0万辆,西德458.4万辆,法国408.0万辆,苏联217.3万辆,英国160.8万辆,中国14.9万辆。

          载重汽车:

        1949年,美国113.4万辆,苏联23.0万辆,英国21.6万辆,法国9.8万辆,西德5.7万辆,日本2.8万辆,中国无。

        1978年,美国370.8万辆,日本326.4万辆,苏联85.9万辆,法国45.6万辆,英国38.4万辆,西德30.0万辆,中国9.6万辆。

          拖 拉 机:

        1949年,美国60万辆,苏联9.3万辆,英国9.0万辆,西德2.7万辆,法国1.7万辆,日本和中国无。

        1977年,苏联56.9万辆,中国41.9万辆,日本28.8万辆,美国20.5万辆,英国14.7万辆,西德13.0万辆,法国6.0万辆。

          水泥产量:

        1949年,美国3594万吨,英国936万吨,西德846万吨,苏联815万吨,法国688万吨,日本328万吨,中国66万吨。

        1978年,苏联12928万吨,日本8489万吨,中国7390万吨,美国7174万吨,西德3350万吨,法国2820万吨,英国1592万吨。

          木材产量:

        1950年,美国28266万立方米,苏联26600万立方米,日本5136万立方米,西德2659万立方米,法国2033万立方米,中国664万立方米,英国337万立方米。

        1977年,苏联37670万立方米,美国33844万立方米,中国4967万立方米,日本3431万立方米,法国3039万立方米,西德2873万立方米,英国389万立方米。

          卷烟产量:

        1950年,美国784万箱,苏联250万箱,英国225万箱,中国160万箱,日本129万箱,法国63万箱,西德49万箱。

        1978年,美国1390万箱,中国1182万箱,苏联755万箱,日本603万箱,西德303万箱,英国213万箱,法国165万箱。

          糖 产 量:

        1949年,苏联222万吨,美国199万吨,法国83万吨,西德61万吨,英国52万吨,中国20万吨,日本3万吨。

        1978年,苏联935万吨,美国523万吨,法国406万吨,西德297万吨,中国227万吨,英国111万吨,日本62万吨。

          机制纸及纸板:

        1949年,美国939万吨,英国163万吨,苏联100万吨,西德89万吨,法国87万吨,日本51万吨,中国11万吨。

        1978年,美国5752万吨,日本1650万吨,苏联940万吨,西德687万吨,法国496万吨,中国439万吨,英国415万吨。

          棉纱产量:

        1949年,美国171万吨,苏联61万吨,英国37万吨,中国33万吨,法国23万吨,西德23万吨,日本16万吨。

        1978年,中国238万吨,苏联161万吨,美国112万吨,日本45万吨,法国22万吨,西德16万吨,英国9万吨。

          棉布产量:

        1949年,美国76.8亿米,苏联36.0亿米,中国18.9亿米,英国18.3亿米,法国10.9亿米,西德8.7亿米,日本8.2亿米。

        1978年,中国110.3亿米,苏联69.7亿米,美国36.4亿米,日本23.2亿米,法国10.1亿米,西德9.6亿米,英国3.8亿米。

          194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77年增长到1253亿元,现价增长了2.84倍。

        2008年,中国农业总产值58002亿元,是1978年的41.52倍,现价增长了40.52倍。

        2008年,中国现价农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177.92倍。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11318万吨,1977年增长到28273万吨,是1949年的2.5倍。

        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52871万吨,是1949年的4.67倍。

          194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77年增长到3725亿元,现价增长了25.61倍。

        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07285亿元,比1978年现价增长了129.32倍,是1949年的3624倍。

          1949年,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0%,工业产值仅占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

        195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当年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比重为51.3:48.7。

        1977年,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74.8%,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降到25.2%。

        至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7%(加上规模以下工业比重应在90%以上)。

          1949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16万吨。

        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达到135万吨,超过了民国时期历史最高年产量。

        1957年,中国钢产量首超500万吨,

        1959年超过1300万吨,

        1960年超过1800万吨,

        由于国民经济调整,连续4年降到1000万吨以下。

        1965年再次超过1000万吨,直到1971年再次超过1960年的水平。

        1977年,粗钢产量为2374万吨,是1949年的148倍。

        2008年,中国钢产量达到50306万吨,是1949年的3144倍。

        1955年,中国开始造汽车,当年产量为100辆,

        1956年产量增加到1700辆,

        1958年大跃进时期产量突破1万辆,达到1.6万辆。

        1960年突破2万辆,

        1961年降至3600辆,

        1963年再次突破2万辆,

        1966年突破5万辆后降至2-3万辆的规模,

        1969年再次突破5万辆,

        此后产量比较稳定,

        1971年突破10万辆,

        1975年接近14万辆,

        1980年突破20万辆,

        1988年突破50万辆,

        1992年首破100万辆,

        1997年后突破150万辆,

        2000年首破200万辆,

        2004年突破500万辆,

        2009年突破1000万,接近1400万辆。

          粮食总产量:

        1949年,

        中国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

        印度6285万吨。

          棉花总产量:

        1949年,中国棉花总产量44.4万吨,

        印度51.8万吨。

         

          木材产量:

        1949年,中国木材产量567万立方米,

        印度2787万立方米。

          

          粮食产量:

        1952年,中国16391.5万吨,印度6475万吨。

        1978年,中国30476.5万吨,印度15584万吨。

          棉花产量:

        1952年,中国130.4万吨,印度54.2万吨。

        1978年,中国216.7万吨,印度125.0万吨。

          粗钢产量:

        1952年,中国135万吨,印度160万吨。

        1978年,中国3178万吨,印度995万吨。

          生铁产量:

        1952年,中国193万吨,印度189万吨。

        1978年,中国3479万吨,印度972万吨。

          焦炭产量:

        1952年,中国289万吨,印度212万吨。

        1978年,中国4690万吨,印度1210万吨。

          煤炭产量:

        1952年,中国6600万吨,印度3689万吨。

        1978年,中国6.18亿吨,印度1.05亿吨。

          原油产量:

        1952年,中国44万吨,印度26万吨。

        1978年,中国10405万吨,印度1127万吨。

          天然气产量:

        1952年,中国0.08亿立方米,印度无。

        1978年,中国137.3亿立方米,印度16亿立方米。

          发 电 量:

        1952年,中国73亿度,印度61亿度。

        1978年,中国2566亿度,印度1010亿度。

          水泥产量:

        1952年,中国286万吨,印度359万吨。

        1978年,中国6524万吨,印度1962万吨。

          汽车产量:

        1955年,中国0.01万辆,印度2.3万辆。

        1978年,中国14.91万辆,印度9.4万辆。

          载重汽车:

        1955年,中国0.01万辆,印度0.9万辆。

        1978年,中国9.61万辆,印度4.9万辆。

          肉产量:

        1949年,中国220万吨,印度无数据;

          1965年,中国551万吨,印度64.1万吨;

          1978年,中国1107.4万吨,印度86.3万吨;

          1993年,中国3841.5万吨,印度231.3万吨;

          2008年,中国7278.7万吨,印度679.6万吨;

          2009年,中国7649.7万吨,

        2010年,中国7925万吨。

          印度肉类产量偏少,与印度的饮食习惯有关。

          奶产量:1951年,印度1749.1万吨,中国无数据;

          1985年,中国289.4万吨,印度4230.0万吨;

          1993年,中国563.7万吨,印度6314.0万吨;

          2008年,中国3781.5万吨,印度10990.0万吨;

          2009年,中国3732.6万吨,印度无数据(估测继续超过一亿吨)。

          牲畜数量:

          1914年,中国,

        马493.4万匹,驴439.4万头,

        牛2199.7万头,

        猪7681.9万头,

        绵羊2218.6万只;

          印度,

        马182.0万匹,驴150.8万头,

        牛13722万头,水牛1998.6万头,

        绵羊3140.7万头,山羊3069.4万头,

        骆驼54.6万峰。

          1935年,中国,

        马408万匹,骡466.6万匹,驴1054.7万头,

        牛2264.7万头,水牛1160.3万头,

        猪6263.9万头,

        绵羊2095.7万只,山羊2199.3万头;

          印度,马237.9万匹,驴200.4万头,

        牛16137.1万头,水牛4516.1万头,

        绵羊4262.2万只,山羊5197.5万只,

        骆驼102.5万峰。

          1949年,中国,

        马487.5万匹,骡147.5万匹,驴949.4万头,

        牛合计4393.4万头,

        猪5775万头,

        绵羊2662万头,山羊1613万头,

        骆驼24.7万峰;

          印度,马140.1万匹,驴113.1万头,

        牛13384.1万头,水牛3958.9万头,

        猪365.3万头,

        绵羊3584.6万头,山羊4411.6万头,

        骆驼64.3万峰。

          1978年,

        中国,马1124.5万匹,骡386.8万匹,驴748.1万头,

        牛合计7072.4万头,

          猪3亿0129万头,

          绵羊9640万头,山羊7354万头,

        骆驼57.4万峰;

          印度,马91.6万匹(1977),驴97.8万头(1977),

        牛18199.2万头,水牛5333.0万头,

        猪850万头,

        绵羊4221.0万吨,山羊7650万头,

        骆驼106.0万峰。

          1993年,中国,马996万匹,骡549.8万匹,驴1086.6万头,

        牛10799.8万头,

        猪3亿9396万头,

        绵羊11165万头,山羊9581万头,

        骆驼37.3万峰;

          印度,马98万匹,驴160万头,

        牛19270万头,水牛7855.5万头,

        猪1163万头,

        绵羊4460.8万头,山羊11754.7万头,

        骆驼151万峰。

          2008年,中国,682.4万匹,驴和骡子1010.5万头,牛8262.4万头,水牛2327.2万头,猪44642.3万头,山羊14937.7万头,绵羊13643.6万头,骆驼24.0万峰;

          印度,马75.1万匹,驴82.6万头,牛17451.0万头,水牛9859.5万头,猪1400.0万头,山羊12573.2万头,绵羊6498.9万头,骆驼63.2万峰。

          粮食总产量:

          1949年,日本1780万吨,中国11318万吨。

          1950年,日本1810万吨,中国13213万吨;

          1951年,日本1760万吨,中国14369万吨;

          1952年,日本1970万吨,中国16392万吨。

          粗钢产量:

          1949年,日本311万吨,中国15.8万吨;

          1950年,日本484万吨,中国61万吨;

          1951年,日本650万吨,中国90万吨;

          1952年,日本699万吨,中国135万吨。

          生铁产量:

        1949年日本160万吨,中国25万吨;

        1950年日本230万吨,中国98万吨;

        1951年日本323万吨,中国145万吨;

        1952年日本359万吨,中国193万吨。

          焦炭产量:

        1949年日本258万吨,中国54万吨;

        1950年日本271万吨,中国150万吨;

        1951年日本386万吨,中国203万吨;

        1952年日本381万吨,中国289万吨。

          煤炭产量:

          1949年,日本3974万吨,中国3243万吨;

          1950年,日本3975万吨,中国4300万吨;

          1951年,日本4471万吨,中国5300万吨;

          1952年,日本4490万吨,中国6600万吨。

          原油产量:

          1949年,日本19万吨,中国12万吨;

          1950年,日本29万吨,中国20万吨;

          1951年,日本33万吨,中国31万吨;

          1952年,日本30万吨,中国44万吨。

          天然气产量:

          1949年,日本0.6亿立方米,中国0.07亿立方米;

          1950年,日本0.7亿立方米,中国0.07亿立方米;

          1951年,日本0.8亿立方米,中国0.03亿立方米;

          1952年,日本0.9亿立方米,中国0.08亿立方米。

          发 电 量:

          1949年,日本410亿度,中国43亿度;

          1950年,日本449亿度,中国46亿度;

          1951年,日本477亿度,中国57亿度;

          1952年,日本516亿度,中国73亿度。

          硫酸产量:

          1949年,日本161万吨,中国4万吨;

          1950年,日本203万吨,中国6.9万吨;

          1951年,日本237万吨,中国14.9万吨;

          1952年,日本266万吨,中国19万吨。

          烧碱产量:

          1949年,日本15万吨,中国1.5万吨;

          1950年,日本20万吨,中国2.3万吨;

          1951年,日本33万吨,中国4.8万吨;

          1952年,日本27万吨,中国7.9万吨。

          纯碱产量:

          1949年,日本12万吨,中国8.8万吨;

          1950年,日本17万吨,中国16万吨;

        1951年,日本23万吨,中国18.5万吨;

          1952年,日本20万吨,中国19.2万吨。

          化肥产量:

          1949年,日本62万吨,中国0.6万吨;

          1950年,日本64万吨,中国1.5万吨;

          1951年,日本73万吨,中国2.5万吨;

          1952年,日本76万吨,中国3.8万吨。

          乙烯产量:

          1958年,日本1万吨,中国无。

          1960年,日本8万吨,中国0.07万吨。

          1966年,日本107万吨,中国0.54万吨;

          1978年,日本439万吨,中国38万吨。

          塑料产量:

          1952年,日本4万吨,中国0.2万吨;

          1963年,日本107万吨,中国4.8万吨;

          1974年,日本657万吨,中国30.4万吨。

          矿山设备:

          1949年,中国0.07万吨,

          1950年,中国0.24万吨,

          1951年,中国0.21万吨,

          1952年,中国0.18万吨,

          1953年,中国0.82万吨,

          1954年,中国0.87万吨,

          1955年,中国1.12万吨,

          1956年,中国3.09万吨,

          1957年,中国5.29万吨,日本3.63万吨。

          发电设备:

          1953年,日本116万千瓦,中国2.2万千瓦;

          1962年,日本504万千瓦,中国15.2万千瓦;

          1969年,日本1122万千瓦,中国203万千瓦。

          机床产量:

          1949年,日本0.7万台,中国0.16万台;

          1950年,日本0.4万台,中国0.33万台;

          1951年,日本0.9万台,中国0.59万台;

          1952年,日本1.1万台,中国1.37万台。

          汽车产量:

          1949年日本2.9万辆,中国无;

          1955年日本6.9万辆,中国0.01万辆;

          1963年日本128.4万辆,中国2.06万辆;

          1978年日本924万辆,中国14.91万辆。

          载重汽车:

          1949年日本2.8万辆,中国无;

          1955年日本4.9万辆,中国0.01万辆;

          1964年日本112.3万辆,中国2.08万辆;

          1978年日本328.4万辆,中国9.61万辆。

          拖 拉 机:

          1953年日本0.1万台,中国无;

          1958年日本0.2万台,中国0.1万台;

          1976年日本31万台,中国31万台。

          水泥产量:

          1949年日本328万吨,中国66万吨;

          1950年日本446万吨,中国141万吨;

          1951年日本655万吨,中国249万吨;

          1952年日本712万吨,中国286万吨。

          木材产量:

          1949年日本4342万立方米,中国567万立方米;

          1950年日本5136万立方米,中国664万立方米;

          1951年日本5553万立方米,中国764万立方米;

          1952年日本4845万立方米,中国1233万立方米。

          化学纤维:

          1949年日本5.7万吨,中国无;

          1957年日本48.1万吨,中国0.02万吨;

          1967年,日本110.1万吨,中国5.22万吨;

          1978年日本184.8万吨,中国28.46万吨。

          棉纱产量:

          1949年日本16万吨,中国33万吨;

          1950年日本24万吨,中国44万吨;

          1951年日本34万吨,中国49万吨;

          1952年日本35万吨,中国66万吨。

          棉布产量:

          1949年日本8.2亿米,中国18.9亿米;

          1950年日本12.9亿米,中国25.2亿米;

          1951年日本18.2亿米,中国30.6亿米;

          1952年日本18.7亿米,中国38.3亿米。

          机制纸及纸板:

          1949年日本51万吨,中国11万吨;

          1950年日本69万吨,中国14万吨;

          1951年日本89万吨,中国24万吨;

          1952年日本102万吨,中国37万吨。

          电 视 机:

          1952年日本0.02万台,中国无;

          1958年日本121万台,中国0.02万台;

          1964年日本527万台,中国0.21万台;

          1969年日本1269万台,中国0.20万台;

          1976年日本1711万台,中国18.45万台。

          自 行 车:

          1952年日本101万辆,中国8万辆;

          1958年日本252万辆,中国117万辆;

          1973年日本941万辆,中国497万辆。

          缝 纫 机:

          1952年日本132万架,中国6.6万架;

          1978年日本343万架,中国486.5万架。

          手表产量:

          1949年日本76万只,中国无;

          1957年日本342万只,中国0.04万只;

          1960年日本715万只,中国50.5万只;

          1978年日本4919万只,中国1351万只。

          糖 产 量:

          1949年日本3万吨,中国20万吨;

          1950年日本4万吨,中国24万吨;

          1951年日本3万吨,中国30万吨;

          1952年日本3万吨,中国45万吨。

          卷烟产量:

          1949年日本106万箱,中国160万箱;

          1950年日本129万箱,中国185万箱;

          1951年日本150万箱,中国200万箱;

          1952年日本164万箱,中国265万箱。

      • 家园 预期寿命

          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44~194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201‰,平均寿命为39岁左右。汇总数据后一般认为,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约为20~25‰,婴儿的死亡率高达200‰左右,平均寿命不到40岁,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赵锦辉查阅的“(中国)关东州地区”生命统计资料,该地区1918年因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1938年这一数据也超过80%,婴儿死亡率平均超过150‰,其它地区的统计资料也证明了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便在战争或饥荒爆发的年份,战死或饿死也很少成为人口死因构成的主要因素。

          三十年代苏南富裕农村的死亡率表一

          1931—1934年江苏省江阴县农村人口贫富死亡率(千分比)

          1、普通死亡率

          年 度 富有者 安舒者 贫穷者 总 计

          1931—1932 26.5 39.6 45.6 42.8

          1932—1933 32.3 31.0 39.6 36.1

          1933—1934 33.9 49.3 56.0 52.0

          1931—1934平均 30.9 39.9 47.4 ——

          2、婴儿死亡率

          年 度 富有者 安舒者 贫穷者 总计

          1931—1932 161.3 219.8 198.2 203.4

          1932—1933 275.9 240.2 239.2 241.8

          1933—1934 379.3 373.5 403.4 309.3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第三编(1936年)。

          -------------------------------------

          从以上资料看,解放前的人均寿命应该不到30岁,因为平均死亡率达到4.3%,每年死亡4.3%的人口,23年里就基本死光了,这还是富裕的苏南地区。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学家陈达教授于1934年根据17个地区的材料估计,死亡率为33‰,就是1950年代刚解放的时候,全国死亡率都要高于三年时期最高的1960年。

          18世纪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虽有较快发展,但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得并不多。这是由于传染病的蔓延以及劳动人民受到的残酷剥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到了20世纪40年代,免疫学的发展和磺胺药、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问世使细菌性流行性疾病基本上得到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可以说明科学进步与发明对提高人类寿命的巨大作用。过去,有些急慢性传染病威胁着广大儿童和青年的生命。近年来科学长足进步,不断发明并推广特效药物,祛病有术,人类的平均寿命理所当然显著地延长了。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卫生条件的不同,各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各不相同。

          据文献记载,1977年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9岁。

          其中不发达国家如非洲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则在70岁以上。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平均寿命男性超过70岁、女性超过75岁的国家已有七个,都是工业发达国家。

          当前世界人口平均寿命较长的国家是瑞典、日本、荷兰、挪威、冰岛等国。1975年日本人口平均寿命,男性为71岁,女性为76. 95岁。

          1977年一些国家人口平均寿命见表2。

          解放前,据我国部分地区统计,农民平均寿命是34.8岁,1929至1931年有人调查过某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男性为35岁,女性为34.63岁。

          内蒙古1939年至1940年间平均年龄仅19.6岁。

          1935年南京市居民平均寿命,男性为39.8岁女性为38.22岁。

          1944年四川某农村平均寿命为21.56岁。

          1950年全市人口平均寿命为52.1 岁,1960年为67岁,1973年则增加到70岁。

          从福建省1975年的调查资科来看,福州市平均寿命男性为69. 01岁,女性为73. 49岁。

          中央卫生部1978年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比解放前延长近一倍,男性达66. 95岁,女性达69. 55岁。

          而根据198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统计学术会议的资料,我国多数地区人口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据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千年史,1900年中国人均寿命为24岁,1950年中国人均寿命为41岁,与2010年联合国发布的1950-1955年中国人均寿命44岁相接近。

          据2010年联合国发布的1950-1965年中国人均寿命44.6岁-44.0岁,15年人均寿命负增长0.6岁。

      • 家园 赤脚医生

        建国后,霍乱很快就绝迹了;

        1955年,鼠疫基本得到控制;

        1959年,性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被消灭;

        60年代初,天花在我国灭绝,比在世界范围内灭绝整整早了十多年;

        结核病的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10万下降到40/10万;

        同时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下降。

        其中,新中国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尤其值得一提。解放前在长江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流行蔓延,患病人数达1100万人以上。1955年11月,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并在疫区逐级建立了省、市、县、村各级防治机构,制定了四年奋战,两年扫尾,七年消灭血吸虫的规划。结果,只用了不到三年捷报就已经传来。

        1964年8月10日,毛泽东阅卫生部党组七月二十九日关于改进高级干部保健工作的报告。报告说,今年六月二十四日,主席在回见越南外宾时,对我国的高干保健工作提出了批评。报告检讨说:我们的高干保健工作中严重地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助长生活特殊化的现象,而且一些医生、护士长时间脱离病房工作、门诊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于改进办法,报告提出:一、取消专职保健医生、保健护士的制度;二、对于没有严重疾病的人,提倡积极锻炼身体,同时加强北京医院对医疗保健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三、取消存在于高干保健工作中的一些特殊化的做法。毛泽东对报告作了两处批注。在报告中的“今后ZY领导同志有病需要医生出诊时,通知保健局或北京医院”处,毛泽东批注:“保健局应当取消。”在报告中的“加强北京医院对医疗保健工作的管理”处,毛泽东批注:“北京医院医生多,病人少,是一个老爷医院,应当开放。”(《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383页)

        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短短十年后,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经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65%以上用于农村,为彻底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身边医务人员谈话。医务人员谈到买来两套医书是普及性质的但可能与中国情况特别是农村情况有不符合的地方。毛泽东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是在实践中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那种做法脱离群众,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在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治疗,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今后城市的医院应该只留下毕业一两年的医生,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把好的都放在农村。……(《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505-506页)】

        在毛泽东看来,医疗事业应该面向大众,而要面向大众,就不能不优先农村,因为农村人口占了百分之八十五,这就是毛泽东,始终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的毛泽东。“六二六指示”虽然影响了“老爷们”的切身利益,也一定程度上得罪了百分之十五的城市人口,但为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村人口,毛泽东坦坦荡荡,以至于他不惜说出“不在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这种“狠话”。

        “六二六指示”后,大批医务工作者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看病治疗。很多知名的专家也纷纷下乡,在为群众看病的同时,手把手地辅导农村卫生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出的“赤脚医生”成为了为农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

        到1975年底,全国有赤脚医生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

        通宝推:青菜园子,桥上,
        • 家园 赤脚医生的印象

          本人农村70后,那时出生都是接生婆接生的,第三天接生婆给婴儿洗澡,家长发喜蛋,医生一道来给婴儿打一针。(破抗还是消炎不清楚)

          婴儿成活率没人统计的,村里小河边有个乱尸岗,岗上有几棵树,死婴连同粪箕丢在岗上等狗吃,活弃婴一般会挂在树上等人捡。我家有块田就在岗边上。

          小时头上晒的毒疮就用丝瓜叶汁涂一涂,那时发疟疾特别多,大人会去买点很苦的奎宁片,后来又流行ABC,SMZ等几种药片,打消炎针,吃上面几种药几乎就是赤脚医生的全部了,吊水都是昂贵的高科技了。

          外婆得了黄胆性肝炎,生病后家里人找巫师画了两张钟馗贴门上,熬了一年多走了,中间也找过赤脚医生上门看过两三回。

          前几年年,我的小伙伴,40多岁,因为他老婆被安排在村医疗室收钱,算有工作的,就请客几个村医到饭馆吃饭,菜刚上桌他忽然倒地脸色发黑,几个村医居然不会心脏复苏(3个村医里两个是残疾人),救护车还没到人就走了。

          前几年兴起的农村医保,村医们开药骗保,胆大的一年能搞到近百万,听说现在管的严一点了。

          • 家园 你村可够恶劣的。

            我村村医还行。另外,今天和当年不同。

            感觉你是南方,弃婴比较多,就我们北方而言,大部分是正常自然走,接生在70年代,已然卫生员了。

            基础医疗是村医的服务重点,山区的赤脚医生极为辛苦,然而解放前,建国前期更恶劣,巡回医生、巡回中医哪够用呢。稍微重的要靠公社,尤其是下放高知医生了。

            中国医疗和医药的进步,是十分伟大和厉害的,山区,边远地区,唉,没法说。

            也就是社会主义吧,才管这个,管起来太难了。

            • 家园 我们村是国家商品粮基地

              现在都没有自来水,

              没有公交车,厕所也是和唐朝时一样

              ....

              • 家园 哈哈,对了,我村现在厕所也是一家院子门口一个。

                不过掏粪已经改为了机器,真好使。

                我猜测是山区,那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有村医也是改善了很多了,民国,一个村不可能拥有一名村医的。

                一定要到处跑的,否则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你村现在能有好几个,也是很好了。

                医疗服务水平是一个重要发展指标。

                商品粮基地?怎么会没有公交啊。

      • 家园 626的作用

        支出数目大,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1955年前后合作化事业的开始,各地都有自办医疗事业的努力,但是缺乏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未能得到推广。

        1958年出现过一次大范围的农业福利事业大跃进,但是,这一轮膨胀过程未能实质性提高服务能力。1962年下马了,恢复个人执业、收费治病的老路子。

        1965年毛主席的626指示,强烈批判卫生部的封闭性和因循守旧,忽视农村,此后结合农村四清,开始试验由政府出资派人下农村,一边做疾病调查为农民治病,一边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训农村赤脚医生,

        学会了治疗二三十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此完成了对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所需人才的初步的有效培训,一个高小毕业生跟着学习几个月就可以开始行医了。

        就农村合作医疗来说,从1955年开始就已经破题了,但是始终无法壮大和推广。

        在毛主席626讲话之后,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确实出现了大的变化。农村的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事业开始高速成长,到了1978年,中国用3%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保障了90%以上的城乡居民健康。“农村病床占全国的比例,从1965年的40%上升到1975年的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从1968年的20%,上升到1980年,全国农村约有90%的生产大队(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这个网络,除了51万正规医生外,拥有146万不脱产的生产大队赤脚医生、236万生产队级初级卫生员、还有63万多初级农村接生员。”

        1968年11月,一份反应乐园公社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送到毛爷爷面前,他阅后亲笔批示“是医疗战线上的一场大革命”,“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困难”,“值得在全国推广”。

        “1967年,乐园公社试行合作医疗制度,促进了大队卫生室的建设和发展,至1969年,全县大队卫生室发展到229个。”1968年得到《人民日报》公开肯定之后,在长阳县“至1969年全县所有大队和90%以上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1982年后,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5年底止,全县实行合作医疗的村已经减少到15个,仅占全县总村数的3.4%。”“1985年,全县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7382人,费用开支552456元。”【《长阳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P632、641-642】

        1978年医疗卫生事业费110亿元,全国近90%的人口得到初步框架性的基本医疗保障。1983年207亿元接近翻一番,全国农村分田到户合作医疗解体,80%以上人口丧失保障。

        以1978年为基数,1992年医疗产业GDP数字1096亿元,提高近10倍。1995年高达2155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0倍,1997年3196亿元30倍,2000年4586亿元40倍,2002年50倍,2003年60倍,2004年70倍,2005年80倍,2006年90倍,2007年11573亿元100倍。2011年24345亿元220倍,2016年420倍,2017年470倍。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如果苏联没解体,现在的世界格局会如何

      苏联如果不是高层自己解体,现在应该还在,经济也不会很好,工业应该还是很强。当然,东欧的部分小弟还是会跑到那边去,苏联的经互会很糟糕。

      中国应该和美国关系一直很好,准盟友,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更顺利,比现在还要快一点。中国实力比现在更强,那么早就超过苏联,接近美国了。美国对我们的渗透更强,但有八九打底,应该不会被颜色革命。

      美国吃不到苏联的肉,比现在弱不少,当然也不会这么堕落,应该不会打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至少不敢去阿富汗。那么三者的关系该如何?中国之前不想弄死苏联,因为养寇自重。美国又不想让中国超过自己,中国的发展是谁都不能拦着,谁拦就是敌人。

      从意识形态来看,美苏肯定还是敌人,中美关系肯定开始恶化了,但因为苏联在,也不会大打出手。中苏关系不会好,但也应该会缓和了。这就是三国吧,中美实力接近,苏联50-70%的样子。

      那么是中美苏会如何博弈呢?长期僵持,还是两方联手先弄死一个?会是中美弄死苏联,还是中苏弄死美国?中国应该是最舒服的一方,内部矛盾不大,也不容易分裂。

      外面无主的地盘应该不多了,不是苏联的,就是美国的,抢那个都不容易,东欧是苏联的,美洲日韩五眼是美国的。可以折腾的是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

      可能把印度给打散了,中国主打,美国助攻,苏联反对但不坚决。

      也可能去把欧盟给打散了,苏联主打,中国助攻,美国反对但拦不住。

      中东应该比现在热闹,美苏都不缺油,中国缺,所以中国充满热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