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疫情期间的生活点滴 -- 七天

共:💬75 🌺46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我真不知道。我是今年才开始关注物价的

            买羊肉是为了烤串,但是烤羊肉串又要切、又要穿实在费劲;于是买小羊排直接烤,省事得多。总之卖羊肉是为了烧烤。羊肉一般买羊腿,有时也有成块羊肉,但是一般都是冰冻的(从新西兰或澳大利亚长途运输来的),买到家分割储存(一次吃不了)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平时主要吃牛肉和猪肉。烤羊肉串或者烤羊排的时候都是现买。

            烤羊肉串要人多喝酒才有气氛,因此今年烤得很少,记得只买过两次羊肉,价钱好像是15.99/kg。也可能是我记错了。

            但是小羊排比大羊腿贵得多,这个我是可以确定的。应该是两倍以上的差距。

            您那里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是不是羊有什么说道?或者肉的部位有什么说道?

    • 家园 关于中外的生死观谈点我的看法

      我在国内,在疫情期间因为工作性质必须每天上班,而且还比较多的与外面的人接触,这都没什么,就是回家犯愁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万一不小心把病毒带到家里就麻烦了,最后带着换洗的衣服一个人住到老房子去,还有几个同事在办公室里住了几个礼拜,等疫情缓解了才回一趟家。我想我们都是为我爱的和爱我的而努力活着。

      通宝推:山景城,我心安处是故乡,踢细胞,方恨少,燕人,
      • 家园 是啊,我也没那么怕死

        就是孩子还小,死不起。另外,我老妈已经很老了,免疫系统早报废了,感染了就基本没戏了,所以我没法接受带病毒回家。

        我也不能理解西方人,自己不怕死,也不怕家里老人死?这tm是畜牲啊

        • 家园 西方人比你想象的“畜生”

          如果你说的“畜生”是缺乏“孝”的话。

          因为他们的老人要么独居,要么养老院,绝大部分并没有机会被子女感染。

          这个病小孩子没啥事,所以西方人才不重视。

      • 家园 文化不同。我以前举国一个例子:

        某国女嫁了白男,双方母亲都和他们住一起,白男的妈住地下室、交房租,国女的妈住二楼、不交房租、还要指手画脚。

        西方文化里没有养育之恩的概念。既然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那么养孩子就是父母的责任。既然是应尽的责任,自然不是恩情。

        就我个人来讲,在这个具体问题上,我比较认同西方文化。这可能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在河里多次吐槽我的父亲,就结果来讲,我父亲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坏的人,其祸害子女的火力,超过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大成,而且,他还总能用传统道德把我钳制住。

        为了避免等我老了以后变成我不喜欢的人,我现在就给孩子们打预防针,告诉他们,他们不欠我什么。

        我希望,等他们长大了,能够开心地为自己活着。

        爱孩子,就不要让“爱”成为孩子的负担,更不要用“爱”作为钳制儿女的筹码。

        通宝推:Bullfrog,烤面包的胖大叔,
        • 家园 你的情况有点特殊

          不是中国父母的常态。可怜天下父母心,才是中国比较常见的。

        • 家园 除了你提到,还有

          除了你提到的,生死观的差异,不受约束的性格,还有成年人类似小朋友逞英雄的性格,特别在女同学面前那种,美加估计差不多。还有长辈为下辈舍命陪君子,长时间在家上课,小孩身心成长受影响,我这里入秋病例上升,但傍晚公园小孩集体活动更活跃,10岁上下那些孩子,打球跳舞,有组织的,家长场外等候。老人自己冒险让儿孙开心也不在话下,你提到的80岁老鬼子邀请你们,我相信他还有一层意思,在民族问题上政治上示好,我本人感受几次,武汉风尘第一天单位里不少人表示,可以说是纷纷。

          中西方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单是公心和私心的差异,当然,自私自由散漫也是普遍性,但自律也肯定不少,美国粗略来说,反川挺拜登,支持严控的至少一半。我的看法,关键差异在政府,不在民众,如果政府下狠手,每个街头放两个端枪民兵就行,中国也是靠满街的城管,美加甚至用不了中国那么多人手。

          • 家园 说起“长辈为下辈舍命陪君子”,想起脑袋河友带娃滑雪的壮举

            在长辈为下辈付出这方面,中西相同;

            但是在晚辈对长辈的义务方面,中西截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晚辈对长辈有无限责任,然而却没有约束长辈的手段。

            • 家园 道德责任,厚起脸皮就能抛弃

              所以说出国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躲开父母亲族那些烦人的网络,所谓修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不过就是如此。

              道德责任是要通过絮絮叨叨来施加压力的。我跑到国外,把脸一撇,六亲不认,谁也拿我没办法。反而我回到国内,人家亲友还要腆着脸来跟我套近乎,因为我不指望人家,而人家总算把我当成一个长期投资,说不定什么时候能指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类似于小圈子、公司内部的章程规定。你要是混这个圈子,那就应该遵从,否则会遭到所有人的排斥。如果你拍拍屁股走人,那么规章对你的约束力就是零。

            • 家园 父母就是用来做这些的

              我也陪孩子做过很多很多,大多数我本人不喜欢,从来不做的,甚至自己小时候就讨厌的,甚至是痛苦的项目,而且对孩子本人来说也没具体意义,纯属为了短期开心而折腾,过了那个阶段就甩一边。

              • 家园 我说的是脑袋河友没学过滑雪直接带娃滑、而且直接带娃上山!

                想当年,俺为了以后能带孩子滑雪,可是下过大力气的。

                准备要孩子之前那年开始学,先是在山下小坡上学了一冬天;太太怀老大那年开始坐缆车上山,又练了一个冬天;等老大开始学滑雪的时候(4岁),我已经可以在黑道上驰骋了;等老二能滑蓝道以后,我就开始带他们去落基山滑雪了。

                直到现在,带娃们出去滑雪,都是我打头。去年某日,天气巨好,我们去滑雪,结果人居多,蓝道黑道统统人满为患。娃们为了清净、想上双黑道,然后看着我。我一咬牙,就给娃们探路去了。一天双黑道滑下来,腿都哆嗦。

                通宝推:高三三班,
                • 家园 虽然我本人没有那感受,

                  能想象你和脑袋同志的感受,虽然我本人没有那感受,因为8岁开始接受足球训练,下盘基本功扎实,那年头多是沙石场地,穿的也少,纯靠皮肉摔打出来,身心有充足准备。业余滑雪溜冰不是对抗性,快慢自己掌握,对我来说算比较温和的运动,但也因为没有上过课,光靠童子功玩不出多少快感。

                  一般人如果成年才开始滑雪溜冰,一是重心和视线高,二是缺乏摔跤的经历,心理多少有点障碍,确实比较挑战,有一回跟场边老太太聊天,她说小孩站着和躺着差不多一样高,所以心理上不怕摔跤,貌似有道理,大人就没有这项优势了。菜鸟的不负责任的心得,滑雪溜冰跟骑车开车类似,关键是掌握惯性和提前量,拐弯提前打方向盘,拐了一半方向盘就得往回倒,加速减速都得留一个提前量,做了动作没效果,不能慌,要等一阵。

                  本人真危险的一次经历却是因为气温太冷,头一次滑雪就坐缆车上山,也是闻名遐迩的落基山脉,广东人没见识,没准备,山顶上那个冷,冷几个档次,往下滑撞风更冷,跟没穿衣服裸奔似的,滑也不行,不滑也不行,下来意识都有点迷糊了。那回另一个教训是,下山踩刹车,踩出浓浓的烧胶味,也是走也不行,不走也不行,应该挂一档减速,不能光靠刹车。

                  关于陪小孩,本人比较大的付出是陪时间,干等,各种课外班不说,都是小孩闹着要上的。还有在家里看他们练乐器,全是抽风三分钟热度,没一样成材。更郁闷陪看动画片,本人当年只看过《大闹天宫》,再没看过动画片,儿童片动物片也通通不看,喜爱度约等于零,在电影院陪着孩子回回睡觉,那份浓浓的爱心,很快小孩都不好意思了。最经典的是被纹身,小孩看油管学的,说服孩子妈同意,买来工具用品,在脚脖子纹银币大小,自己纹完了不过瘾,找妈,妈当然说找你爸,对呀,爸爸不说男子汉大丈夫吗,这点疼算什么,我纹了星星和月亮,给你纹个太阳,太走心了,无法拒绝,本人怕疼,心理很脆弱,孩子用手扎,扎别人可能不知轻重,扎一遍颜色太淡,今天扎了两遍,明天再扎一遍,够好看啦,好说歹说,终于完工,人家岳王爷千古留芳,本人自我感觉也挺闪光。养娃就是这样,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转眼翅膀硬了,自有自己的天地,父母获得的是快乐和失落双重幸福。

                  还有一样心得。坐疯狂过山车之类,屁股要稍稍离座,腿上用力,腿力不够,用手撑,那样可以大大减轻脊梁骨的恐怖感,另外眼看前方,身体顺着调节,如果是漆黑隧道的那种环境,可以闭上眼睛,也能减轻身体的刺激,当然,同时也错过路途中突然出现光和影象的刺激了。

                  • 家园 点个赞。哈哈。
                  • 家园 你这不算啥。

                    有次和朋友一家一起去某滑雪圣地,第一天玩得挺爽,第二天来了寒流,温度急剧降到-20以下。带着孩子到雪场,缆车还在运行,但是基本没人。坡下山窝里的传送带玩的人倒不少。俩大老爷们一商量:既然来了,没有不上的道理。把孩子们留在山下玩传送带、咱俩上!

                    滑雪的缆车叫Lift Chair,就是一长椅,坐在上面吹着风上山,那叫一个酸爽。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赶紧往下冲。风巨大,我们还是顶风,感觉更加酸爽。

                    我俩都是全副武装,最厚的雪衣雪裤雪手套不说,头套+风镜把全身捂得一寸皮肤都不漏,然而往下冲的时候一样受不了。下巴颏和脖子在领口上方的部分(头盔和滑雪服之间的空隙,只有头套一层保护),风像小刀一样割着皮肤,真真就是刀割的感觉。用最快的速度,一直冲到山脚下的山窝里,才松了口气。

                    那次才真正体会到:同样是零下20多度,有风和没风的感觉,差别何止是10几度。

                    通宝推:高三三班,
                  • 家园 倒霉的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