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分田单干所得与所失,列张表比一下 -- flyingcatgm

共:💬79 🌺716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分田单干所得与所失,列张表比一下

    关于分田单干是得还是失,把一些想法简单列出表来,大家对比,有更多想法的欢迎补充

    一,分田单干"失"的方面,我一下能想到的列表如下

    1,农村建立在集体基础上的医疗迅速解体,全面垮台

    2, 农村教育倒退,丧失集体支持后,师资方面农村教师的工资长期大规模拖欠十多年,生源方面仅八十年代中学生数量平均每年较七十年代减少数百万。

    3, 农村水利设施长期欠账,进入2010年代后已经欠账以万亿计。

    4, 农村养老福利倒退,自杀率上升。八十年代后农村自杀率快速上升,直到现在农村老人的自杀率仍然畸高。

    5, 农业机械化,良种,科技等推广严重阻碍----小农经济用不着这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里有生动描写。

    6,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丧失议价权,也没有信息渠道,出售农产品时只能任人宰割。

    7, 集体经济时期极力鼓励的社队企业在八十年代变成乡镇企业,九十年代后失去政府支持要么垮台,要么被私有化。

    8,农村基层解体,对应”公家人数上升“,三提五统为代表的农民负担猛增。

    9, 单独靠种田无利可图,迫使农民大规模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累计数千万的规模。

    10,先是”有水快流“,后是全面私有化,农民未从自己的资源上得到太大好处,却付出环境,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以百万计的尘肺病患者,山西私人小煤矿的血煤,珠三角每年数万根的断指就是典型代表。

    11,农民生育愿望反弹----分田单干了,客观形势逼着农民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为了劳动力,为了养老,为了家庭人多可以撑腰----和计划生育一胎国策相冲突,于是又导致了牵牛扒屋等等恶政,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急剧恶化。

    二,分田单干"得"的方面,我一下能想到的也列表如下

    1,所谓单干能提高积极性有助于增产;

    2,农民有了”种什么“的自主权,可以”灵活种植“;

    3,农民单干靠种地挣不着钱,逼着他们出去打工,为血汗工厂提供了极廉价的劳动力,还不要福利不要保险,”有助于工业发展“。

    呵呵,呵呵。

    通宝推:我还有事,李根,my8883,上海公社,empire2007,盲人摸象,hansens,呆头呆脑,钢铁飓风,秃鹫之翼,ziyun2015,青颍路,
    • 家园 关于公社和分田的优劣,要注意各地情况很不一样

      社队集体有经营比较好的像大寨,也有很差的像小岗村。资源禀赋和领导的水平很重要。

      要注意到公社是政经一体,既是基层政权组织又是经营实体。实践中往往是用政权的力量去组织生产经营,领导的水平就尤其重要。

      并不是每个公社都能出申纪兰,郭凤莲,远远不是。

      如果领导比较差,那么全公社几千上万户都比较倒霉,风险大。就当时农村基层的情况看尤其如此。单干就有这个好处,风险分散了。

      为什么拿小岗村做样板?中国太大,各地农村的情况很不一样。就是要拿最差的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才合理,现在行话说叫底线思维。

      通宝推:老阿,
      • 家园 按照您这逻辑就该解散正规军当土匪

        像彭德怀,林彪这种天才能经常,普遍出么,不可能的啊,出个张宗昌这种狗肉将军也很可能啊,中国那么大,各地军队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拿最差的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才合理,现在行话说叫底线思维,所以就该把正规军解散了都当土匪去,才可以“分散风险”。

        你瞧,这就是您的理论推出的结果,很合理是吧?

    • 家园 昨天的马前卒节目

      说中国的单位面积耕地对应的农机马力数,是美国的六倍;化肥用量是2.6倍。

      显然这是现代技术条件遇到小农的生产方式产生的畸形。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有矛盾,生产关系该改改了。

      他提到的解决方式,就是土地的转包,土地流转或是托管。倒是措辞上,提了政府、国资背景的农业生产企业,似乎尽力避免了提私有资本。不过混改、开放一下,似乎不是不可能的。

      分也好,单也罢,是时候把眼光抽开,用更大的视角,再次看待农村本身了。合村并居、整村搬迁、离开大山,都是从更大的动作上,改写农村本身的存在。巧了,这两点都是马前卒很主张、支持的

      • 家园 其实解决办法就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本来的目标就是乡镇一级的统筹(很多老人还把乡镇叫公社),包括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手)工业。当时的技术还落后,是从生产队、大队的层面调配骡马和办食堂。

        • 家园 你这不是要当局走老路么

          人家宁可你死也不会走的。

        • 家园 不会回到以前的

          不会再有小而全的全能型基层组织,集中之后会创造对应的条件环境,但是绝对会很大的不一样。

          例如农业生产公司会有更多的竞争,这个乡的地由那个乡的公司种了;各乡的企业之间交叉持股;种地的还可能不是本地人;农民手里的农机可能入股,但是也不算统一调配,更可能报废淘汰;同时农科院之类的企业化,农技服务公司也参股;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业等等大概不会有关联;中小学得到了更好的经费基础,但是依旧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基础上,和“大队”无关……

    • 家园 分田单干的目的是节流,包土地包肚子,

      核心是要解决财政危机。之所以能全国迅速推广,一是财政吃紧砍掉农村支出,大家乐意;二是撤社设乡(镇),全国多了九万多个行政单位,行政费用是摊派到被承包的土地上的,有利可图又解决就业,大家乐意。由此造成非常严重的三农问题,直到胡温取消农业税,大量投资农村,问题才初步解决。乡镇一级政府形成大量冗员,还有待解决。

      分田单干配套的措施还有允许开办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全面破产,才是农民不得不背景离乡成为“农民工”的直接原因。乡镇企业从异军突起到全面破产的过程,才是更应该关注的。

      • 家园 二共对付工农是一个路子,一以贯之

        在工业方面也罢,农业方面也罢,总之一条,把人民当负担。

        农民填不饮肚子嘛,合作社解散,自己搞钱去!

        工厂入不敷出,解散呗,私有化呗,自己搞钱去!

      • 家园 乡镇企业起始于大跃进

        当时叫社队企业,到七十年代末全国90%以上的公社有社办企业,75%以上的大队有队办企业,有近三千万农民在这些企业中工作,这些社队企业八十年代初撤销人民公社时被统一改称为乡镇企业进入经济统计体系。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些乡镇企业在一连串经济政策失误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两个论断:一是没想到,二是异军突起。九十年代末后,堂而皇之地将乡镇企业吹捧成改开成果,改个名字就是改开的伟大成就了,合着红军改名为八路军新四军,这只工农武装是不是就变蒋介石国民党的功劳了啊,这争抢功劳的吃相确实是太难看。

        通宝推:qq97,
        • 家园 我原来一直想不通大跃进后为什么没有处罚刘邓

          史学界普遍的说是时机不到,什么时机涅,是刘邓势力大盘根错节,大跃进出事后一下子处理不了,需要从彭罗陆杨开始组织上一步步来。现在看不是,我现在的看法是:大跃进方向没有错,毛主席的这个方向没有错,脑子发热积极推动者刘啊邓啊方向没有错,跟随他们犯错的绝大部分干部也没有错,是过激了,上上下下都急于求成,猛踩油门结果翻了车,毛主席起码是看到了这个才出来承担责任的,而不是为了什么谁的太子位为了谁是伟光正高大形象为了某某社团的团结,这个做法不符合毛主席的原则和本性。刘邓是大跃进后面的错误大大超过了脑子发热过激的错误才被拿下的。

          通宝推:唐家山,ccceee,
          • 家园 知道四清吗?

            刘是搞四清以后被拿下的。

            毛怎么批评刘的四清的,了解下

          • 家园 理解错误!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批党政干部是原来的被统治阶级出身,文化水平、管理水平偏低。新中国是不同于以往的资本主导型的社会,而是权力主导发展的社会,社会管理任务急剧扩张,党政干部难以胜任,所以建国以后出现了一系列错误。主席不是神,认识也是逐步的,开始认为是干部管理经验少官僚主义主义错误,但是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之后,主席发现党政干部的问题很大,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出政绩)竟然达到了不顾老百姓死活的地步。所以就发起了对刘邓代表的高干班子的整顿运动,一致意见体现在“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里面。在基层为了整顿小官僚们的问题,于1963年开始进行“四清运动”。 主席和刘邓的分裂是在四清运动期间,刘少奇先生为了赢得官僚们的支持,就迎合他们的想法,把整顿的矛头对准群众而不是对准干部,在理论上表述为“四个交叉”,在实践中间执行“问题在干部、根子在敌人”,四清工作队下去农村划新富农,这样官僚们当然就比较高兴,拥护刘少奇了。主席大为恼火,结果就在1965年1月发出了“二十三条”,指明我们运动的重点是对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是要整群众,也不是要搞驯服工具论建设各个级别的独立王国。

            通宝推:方平,燕人,心有戚戚,
          • 家园 大跃进的技术进步值得充分肯定

            非常同意。

            引一段文字作为佐证

            1958年很可能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值得记念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科学技术才开始真正独立发展起来。基本理由有二:

            第一,中国技术发展开始走独立的道路。我所接触的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到,在许多工业领域中,中国的独立的技术发展始于1958年。前面提到路风老师的文章只 是其中一个事例,在许多其他领域中也是如此。大抵而言,中国的工业设计一块,比较强调简单实用,而前苏苏联强调皮实厚重,美国则强调精确。(关于苏美的工业设计观念之别,我所翻译的诺布尔的《生产力:工业自动化的社会史》一文中曾提到过)。直到现在,在军工领域(因为这一块较少受到外国技术的影响),中国 设计的理念仍然在起作用。

            当然,需要补充的是,中国的独立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强调吸收各国的优秀技术的。

            第二,1958年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在中国的技术扩散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对技术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成是崇拜)以及技术知识开始向普通人群扩散。这 一点与毛泽东所宣传的技术革命有关。当时大力普通群众宣传各类技术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天看来,似乎平常无奇,但对于整个工业化来说,却非常重要。别的不 说,就拿卫生知识来说,1958年积肥、建立厕所这方面,使得整个农村的卫生改变了面貌。在前面现代的社会里,随处大小便,卫生设施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 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前也是经济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农村没有厕所。大概就在前两年吧,我看一条消息,谓印度决定大力在农村提倡建立厕所。而中国大力建厕 所的做法就是在1958年做到的。基本上,自那以后,农村厕所相关的积肥知识传遍全国。由此可见,大抵上,在农村卫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指标)一 块,中国大约领先印度50年代。

            1958年的技术进展当然不止这一些,比如科普书籍的大量出版和传播。这些事实,看是平淡无奇,其实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可谓功莫大焉。我记得最突出的是,在1958年,为了做出技术革命的表率,《人民日报》甚至刊出一些技术发明(比如为

            农业工具)的具体图纸。

            此外,对大跃进的观察也不难看出,初期的大跃进(比如修水利,炼钢,炼铜)强调人力,在接下来很快就过渡到半人力半机械工具,再后来就是对机械化工具的运 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技术上的增进。这些技术进步,并不是处于高精尖,它也不能与同时代苏美在卫星、计算机、航空等领域做人类历史上创新相比较,但它们对 于中国实实在在的工业化,对于普通人(想想看,在1958年前,有多少少文盲啊)的技术知识,对于大众的观念增进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具体来说,五小 (后来是十一小)工业和农村工业,社队企业(后来是乡镇企业)直到现在中国大量的小型企业(它们就是中国工业化的中坚力量)可以说都源于1958年。

            普通人对1958年的印象停留在亩产过万斤的口号上,往往以为1958年只是浮夸,只是空喊口号。我曾经也有过羞于面对1958年的感觉,但这些年的阅读经验逐渐告诉我,1958年绝对称得上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贡献的一年,它应当作为我们的光辉岁月记入我们的史册。

            确实,放卫星和浮夸风是不对的,这一点,没有人会以为自豪;但是忘记1958年的贡献更是错误的,它使我们割断我们的历史,不知道中国崛起的真正起步所在。

            通宝推:Rusher,我还有事,老老狐狸,中秋下的城市,empire2007,呆头呆脑,桥上,
      • 家园 乡镇企业才不是“配套分田单干”

        伴随工业化的进展,七十年代农村先是普遍推行五小企业,然后大力推广社队企业,公社,大队自己办企业建工厂,将农民就地转变为工人。其成果就是到78年农村的社队企业有152万个,职工2800万人,总收入431亿元,已经占了公社总收入的约三成。而八十年代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其实就是社队企业的后续发展而已。

        也就是说,将工业能力向农村扩散,在农村就地将农民转化为集体制下的工人,本来就是毛泽东路线的必然结果,和分田单干没有什么联系。

        至于“财政吃紧砍掉农村支出,大家乐意;二是撤社设乡(镇),全国多了九万多个行政单位,行政费用是摊派到被承包的土地上的,有利可图又解决就业,大家乐意”,说白了就是一不给农村钱,二从农村捞钱,于是“大家都乐意”,这个“大家“肯定不包括农民,是吧?那倒要请问,这个“大家”是哪个自私自利无情无义对农民进行无耻背叛出卖的阶层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