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帮识数的漂泊网友回忆一下七十年代物价并和当今比较一下 -- flyingcatgm

共:💬151 🌺710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是哪年生人?

          七几年粮食从每斤九分到两毛多一点,菜每斤六分以上算贵的,因为我一般不敢买,这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

        • 家园 你这回答真奇怪

          我回应楼主的是现在的1000元在70年代的购买力,和农民吃不吃得起有什么关系?

          现在1000元买食物仅此而已相当于70年代20-30元的购买力,是不是事实?

          只不过当时农民连20元现金收入都难以得到。

          如果你想讨论当年人民生活水平,不应该回我的帖子。

          • 家园 要看哪类东西了。

            当时钱是值钱,主要还是在农产品上和现在比当然很值钱。。

            但也是有票证限制的。

            但到工业品上,反而很多是倒挂的,比如收音机,闹钟,手表这种。。

            那时候家里添加这种东西都是大事,家里添闹钟的事都还记得很清楚。。

            衡量购买力不好只看东西的前后价格,还有可选性和流通性。。

            这东西脱开具体的选项,实际没太大可比性。

            总体说那时候钱的作用没有现在的作用大。那时候有钱和没钱都差不太多,不像现在没钱的话,各个方面都会差下来,不但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

            通宝推:武仙,
            • 家园 还是可以比较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收入比例即可

              简单来说就是衣食住行。衣服:普通的这种,别拿什么设计,名牌来比较,就是具备保暖功能的棉织品

              食:一般家庭吃的日常食物,能保证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的基本来源就好

              住:那个时候没有商品房,只算房租

              行:公交,地铁出行花费,按一天两次,一个月30天算

              除了这四样,应当还有教育,医疗。工业品闹钟,手表,收音机这种都不是必需品,不能拿来比。

            • 家园 不具备可比性的根本原因

              当时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同样的一块钱,在两个不同的场景之下,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就是没有可比性的根本原因。

            • 家园 工业品是另一回事

              当时中国不是工业国,轻工产品不足,价格自然高。

              但楼主和我的帖子里说的是食品。

              食品不仅是必需品,在70年代后期还有流通市场价(非凭票),是可以直接比较的。

              另外,70年代,有钱没钱生活照样差很多。觉得差不多,还是不够有钱的低工资一组。我父亲的导师,大学教授(老海龟),70年代时工资250元,太太副教授,150元,家中4人,雇保姆。家中有苏联进口的冰箱,每天都有鱼肉蛋奶(奶是因为级别高有供应,鱼肉蛋是保姆在乡下收购或黑市买副食券)。

              到是服务业是有钱也没法解决。他家孙女想学钢琴(家里有琴),但找不到好老师(川音老师不敢赚外快),没有各种补习班。

          • 家园 当然不是事实

            机械的拿现在食品价格比较改开前的食品价格,得出钱不值钱的结论,就是胡扯。。。改开前农产品现在看近乎白送的价格,是非正常的,一方面,它有票据限制;更关键的是,当时就是这种价格,也很少人消费的起,一个鸡蛋定价5分还是5毛,已没多大意义,反正吃的起的,也就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已经跟这些农产品只有很少的关系。如果有一天,全国人民失心疯,不过日子,都想每天吃个鸡蛋,这时的鸡蛋可能就不是5分,而是5元了。你那时还认为改开前的钱值钱吗?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才有意义。。。。

            • 家园 现在的鸡蛋也不是市场经济下的价格

              如果你有兴趣计算一下国家农业补贴这一块,再计算一下当年票证经济下粮票的黑市价,你会惊讶的发现,我国大宗农产品在这两种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扭曲程度高度一致。就是说,换汤没换药。这是好事,老百姓的福气,同时也说明管理中国的人当中还是有很多聪明人的,起码不是死背名词的教条者。

            • 家园 说价钱的时候转进票证,囧
              • 家园 改开前,谈商品价格,不谈票证,谈什么?

                票证本来就是商品价格的一部分。你怕是改开后的咸盐吃多了,忘了当时的盐票豆腐票。。。

                • 家园 如果钱花完了,票证还有多

                  说明限制是钱的问题。

                  如果钱有多,票证不够,说明是国家用票证强制限制购买力。

                  实质上是钱和票证差不多同时花光,钱略多, 说明票证不过是协助分配的一种工具,没必要扯淡。

                  现在买房不需要票证,P民可以放心去买啊, 呵呵。

                  投囧的原因大家讨论货币购买力问题,你可以谈就事论事谈购买力。引入票证来,说明什么呢?当时的票证是无偿发放的,如果票证值钱,你就必须给当时的收入加一笔,如果票证不值钱,它就不影响货币购买力。因此无论当时的票证值不值钱,都不影响当时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横生枝节不认错,私拉乱扯,不是好的讨论风格。

            • 家园 以粮食和蔬菜为例如何?

              你不能说农民和工人的鞋子不吃粮食吧?

              农民除了分的口粮以外,往往要按市场价买返销粮,1976年成都为例,返销早稻9分一斤。城里黑市上,1斤粮票(大米)在5-6分,加上购粮7-12分(质量不同),一斤大米在价格在12-20分之间。

              蔬菜中,敞开供应(不凭票)的小白菜(当时成都大白菜少见),2-4分钱一斤,萝卜2-5分左右一斤,豌豆尖5分一斤。

    • 家园 各地物价不同,很难找标准

      看看以前书价倒是可窥一斑,手上有《连环画报》复刊第一期,1973年十月版,定价0.14元,《论衡》中华书局,1974年,定价1.05元,小人书《中国成语故事》,1979年,定价0.13元,基本上70年代的书价就是这样,80年代中后期这些书升了十倍价,收入倒没有升十倍。

      • 家园 论书价翻翻书架上的书

        75年版水浒传,三本定价两元九毛五,八十年代中期的金庸小说碧血剑记得价格是五元四,记得深因为我当时买不起。九十年代后期的三联版金庸武侠小说,每套数十元不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