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主观跟客观 -- 给我打钱87405

共:💬78 🌺173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地主为啥那么坏?

          我7岁上小学,语文老师还在课堂上讲,地主如何剥削,如何惨无人道,大年三十如何带着狗腿子,上贫下中农家讨债,掀房顶,抢女人,逼得人上吊等等。听得孩子们非常气愤,恨不得早生几十年,跟着共产党、解放军,亲手将地主消灭干净。直到放学回家,我还心潮澎湃,拉住婆婆的衣角问:“你见过地主吗?地主为啥那么坏?”

          • 家园 这就叫亲不亲阶级分

            那位80后一听自家也是地主,就开始“反思”了

            我这位80后,就不反思,因为虽然对于上4代那位早逝的姥姥的姑姑还有些传奇英雄式的崇敬,有担当有胆识早慧会算账,可能还有加上妇女解放,但是放印子钱收地的事情,家里是老老实实告诉我的。

            显然那位80后回避了道德问题,我结结实实面对了道德问题。

            或者仅仅是脸皮厚薄差异吧

            也或者是那位的道德本领还是更高点,知道一个“讳”

            总之,亲不亲阶级分

            • 家园 高举阶级的人,在另一些人看来灭绝人性

              然而客观的看,阶级观念,跟家庭伦理道德,都是后天。说灭绝人性的,大概是误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是天生的。(天天挂在嘴上的人性,有许多并非是天性)。并不会因为阶级观念是后生的就应该服从先生的,或者说,并不存在着这种理。反过来,相对后生的阶级观念也并不总能“后浪推前浪”,并不存在“但凡新事物就是好的”这种万能理。

              然而,主观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尺子。

              要求别人放下家庭伦理道德,跟你亲兄弟,这是水浒好汉的做派,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你之所以跟那位80后不一样,我以为,你是以农民的后代自居,于是,阶级斗争跟家庭伦理道德在你这里没有形成激烈的冲突。这就是为什么伤痕文学的作者多为地主后代的缘故了。反过来说,若你是农民的后代,你接受了所谓的地主理论,要你跟你的农民亲友决裂,恐怕你的感受会大不一样。科举之后,从底层考上的文人之所以纠结,这是重点。

              • 家园 我觉得重要的一点

                我清楚放印子钱、还不起就收地的事情。

                老人们聊天的时候也提到了不勤劳做活的破落户,也提到了家里男人一样下地做活、和长工短工一样的餐食(听着像是朱开山式的富农是不是),以及家传的抠门节省,但是印子钱、投机外地的银行的事情没有隐瞒。

                不存在田园牧歌的想象,不会一想到地主,就去幻想什么优渥“轻贵”,清楚钱是怎么来的。

                地主为啥那么坏?我不知道,但是不会怀疑地主是坏的。我姥姥的姑姑,就像是大宅门里白文氏一样,从女人的角度,是了不起的,但是洗白高利贷说“都是那样、时代就是那样”,祖传没这个脸。

                对了,我祖上这是雇工种地,这是不是改叫初级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呢?都没有佃户、不收地租啊

                  • 家园 比阶级划分还粗暴的

                    是没有分清银行的股息和存款利息

                    我的“情境”里,有这么一条:阶级以及划分不是马恩发明的,而是英国式的“传统概念”。这种类似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文化中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称,绝对不是一片混沌水乳交融。

                    同理我的情境里先验地存在印子钱这一条。所以不会有那位80后的反应。他和我谁偏谁全,好像是能说道说道的。

                    要是直说的话,你应该多想想你以为的实事求是与否、以偏概全与否,在别的角度看来,很可能是露着“破腚”的。

                    矛盾是广泛存在的、批判是广义存在的,但是不能耍虚无主义的流氓,对吧。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锻炼,但是仍守在逻辑的范畴内对么?还是要遵守某些推棋的条件的吧

                    就像庄子一样,话说出来就是要给惠子听的,至少要占据“本”这个“高地”。不说服谁,怕是只能说给自己听么?不是,听话的不止有第二人,还有第三方。

                    突然想再带入一下,川普、彭肥说中国如何怎样,看来是占了“本”这个高地了,那么无论中国怎么辩驳都是“末”了对吧。

      • 家园 可有持着丹书铁卷的梁山好汉

        柴进那个划水的不算,放过一把火,烧的是自家宅院

        维京海盗好像也是有很多恐怖的因素的吧。

        英雄的都是杰克船长那个丹书铁卷、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吧。

        亚丁湾的黑叔叔们也没有享受什么优待。

        法国再夺取鲁尔区、德国再进军洛林、苏台德试试,这个东西是不敢抢的。

        所以,在被抢和被骂穷兵黩武扩张主义之间选择,有什么犹豫的呢?

      • 家园 山东响马

        似乎也是类似的。大概是代表了一种对于反动秩序的叛逆。

        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谈谈“不要试图跟女人讲理”

      相信这句话大家很耳熟了,但是,并不大容易做到。

      我一直对人文学科的没落感到困惑,无意中查阅了一些当年基督教教廷辩论的资料,以及中国两晋期间的玄学辩论,似乎寻找到了答案。

      我粗浅的认为,这些辩论手,有一部分就是没法讲理的“女人”。他们的手段,就是用所谓的“死缠烂打”来干扰对方,让对方无法继续,此外,他们往往还夹杂着一些情绪性词语,试图达到激怒对方的目的。

      我猜想,这产生了两个结果:

      第一、自然科学家提升了抗干扰能力。这种干扰,不一定就是来自于人类,也有可能是事情本身就很繁琐。当然,相当一部分——估且称之为干扰吧——还是来自于人类,科学辩论中,也有许多前言里提到的“女人”。就我所读的科学史来看,作为一名读者,我时常会产生一种“这辩论真是叫人崩溃”之感,“对方的质疑难道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但是,我最后的看法是,严谨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尽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实际上,我个人的感受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千难万难”。怎么办呢?如法炮制,找“女人”来讲理。这是一种手段,磨自己的耐性,磨自己的思维。

      第二、人文学科没人敢碰了。这话自然是有夸张成分的,但也不是太夸张。一些科学家的传记里有相关的片段,从侧面反映出了科学家们的“胆怯”。

      依此,我把西方科学家简单的分成了两类:一类,怕“女人”但不怕科学挑战,其中被“女人”搞疯自杀的并不在少数;另一类,既知道如何跟“女人”打交道,又知道如何面对科学挑战。后一类,往往所谓的会“讨女人开心”,看起来似乎跟想象中的科学家身份不相称,但真实情况恐怕不一定就是如此。

      就许多中国人来看,两名大臣吵得不开交,如电视剧中纪晓岚跟和珅的口舌之辩,只会招致皇帝的怒斥。换而言之,中国人多认为做人不要逞口舌之快才是明智之举。西方人恰好相反,大学本就是教会创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就是参加“神辩论”。一种文化,结一种果子。

      该怎么说呢?果实总是从腐败的土壤中生长 出来的。中国人会换一个方式说:出污泥而不染。

      今天有人认为,中国政府搞舆论战,不是欧美的对手,吃了亏。我倒觉得,未必就是如此。

      最近听到一些朋友对我说“如今网络环境太糟了,我要断网”,我说,“这是好事嘛,开诚布公的讲,你之前很多时间不就是泡网么?”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感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总有那么一些人是“近则不逊远之则怨”,本就以“女人”自居嘛。“从某种意义上看,是这些“女人”拯救了你”。

      所以,为什么见到“女人”就躲呢?这不科学。

    • 家园 你的陈述并不符合历史本质

      关于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即你所谓“广义”,确实是“抢劫”,但是这还是人类自己的道德观念,地球是没有的。

      关于人类内部的关系:

      西方以抢劫为荣,那是他们讲“力”的理,本质上是以“力”为荣,而不是以“抢劫”为荣;

      而中国皇帝不抢外国,是因为他们的观念很清晰:外国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而其对内不是“抢”,是从国家理论——比如儒教——就是所有东西都是皇帝的,所以,他只是拿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抢农民的东西。

      全球化势不可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进一步得到证明。

      通宝推:天河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