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小姨 (1) -- 七天

共:💬130 🌺1253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觉得小姨最厉害的是对分寸的掌握是不僵化的

            许多聪明人自认掌握了某种分寸和道理,她不是调整自己的分寸和道理来适应不同的人和环境,而是要求环境和别人来适应自己的道理和分寸。当她们处于强势时,这问题不大。但当她们处于弱势时,仍然要求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道理和分寸,比如您的父辈和小姨的婆婆,结果就会是被环境教育。

            小姨的情商超高。她理解并配合了令妹的分寸。所以能得到你们提供的环境的尽量帮助。其实我觉得她有能力理解并配合所有人的分寸和道理,所以摊位邻居能对她也那么照顾。同时,她还是一个有自己分寸的人,这从她对婆婆的病的行为可以看出。内外分得这么清爽的人,是非常少见的。可惜了,没受过良好教育。

            • 家园 脑袋兄弟总结的非常好

              先说说我小姨父在挂面作坊打工时,发生的很有意思的事情。

              挂面作坊雇了我小姨父以后,他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顶3个人不止(他除了干活比别人快一倍以上,而且懂机修、会调试设备、而且干完活随手收拾利索也能提高效率)。老板在给我小姨父工资加倍的同时,解雇了2个员工。然而此后,老板看谁都不顺眼,都觉得自己的工钱发得亏。然后就辞退员工再招员工,想再找一个我小姨父那样的,结果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只剩下我小姨父一个员工,把我小姨父累急眼了,辞工不干了。

              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掌握平衡很重要。平衡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老板利益。平衡好了,就可以走得远一点。

              我小姨总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在保证别人有便宜占的情况下,尽量自己少吃亏。

              我父亲和我大姑是两个相反的极端。

              我大姑有3个孩子,虽然是双干部家庭,然而谁不想让自家孩子过得好一点呢?于是她把所有的钱都集中在自家孩子身上,还觉得不够。全然没有看到我家当时的艰难、她稍微省一点就可以帮我们解决大问题。这20年我和我妹给我大姑花钱不少,面上的事情一件不拉(我父亲倒是被我大姑彻底惹翻),但是和表哥表姐基本没有来往了。

              我父亲是另一个极端:觉得钱只有花在外人身上才有面子。然而别人总是在刚开始的千恩万谢之后,胃口越来越大,每次我父亲都是在生完闷气之后让步(还是舍不得面子),然后转过来挑战我们的底线,直到翻船为止。

    • 家园 我的小姨 (3)

      我母亲在农村一直没怎么出过门,出门就紧张得不得了,晕车晕得厉害。后来我和我妹在城郊农村给他们买地盖房,把他们搬得离我妹家近一点,但是她晕车的毛病一直没改,所以我们一直没打算让他们帮忙看孩子。我家老大出生后,一直是太太家的亲戚过来帮忙。但是农村人有孙辈不看是非常丢人的事情,所以在我家老二一岁的时候,我妈终于下定决心,客服困难过来看孙子。恰恰在此时,我小姨的两间店面都租了出去,正好全家搬进我父母的房子(商品房一直没钱装修)。

      小姨和小姨父开始打工后都干得非常非常好。小姨在超市打工最初的工资只有1800,很快店长就开始偷偷地给她发奖金,后来一个月大约能给到3100左右。我小姨父也是,干活一个顶俩不说,还能做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把设备调试得顺顺溜溜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压面机比拖拉机简单多了),而且一边干活一边就顺手把上上下下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老板很快把他的薪水加倍,并顺手解雇了2个员工。

      他俩能干好,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首先是心里踏实。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他们有两套店面,儿子的婚房也有了,他们的薪水加上店面的租金,除了日常开销、孩子上学、老人赡养,还能给孩子们攒上大学的学费,故而干得很踏实。而其他人呢,对于真能干的人来说,这点钱啥事不顶,不缺钱的又不会干这活,留下的大都是两头不靠、不能干又没钱的。能力既差、生活又没有盼头,干活能用心思才怪。

      2. 自己做过很多年生意,成本控制、流程优化、琢磨客人心思,几乎就是本能。做起事情来比店长还有章法。店长毕竟也是打工的,我小姨自己做生意的时候琢磨的事比他多多了。

      比如说我小姨很快发现,生肉表面会随着时间皴干、卖相不好看,客人趁机杀价。她隔段时间就把皴干的表层生肉给片下来(手巧,能非常精巧地片下薄薄一层),保证卖相好。卖相好,销量自然高,而且不讲价。最后再把片下来的生肉放在一堆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处理掉,一点不浪费。销量上去了、平均价格也上去了,老板自然高兴。

      超市别的部门售货员有时请假,让我小姨帮着看摊。只要她看摊,销量立马上去。客人想要什么,打眼一看就能猜个7、8成,看到摊位上摆放可能不合客人心思、眼到手到随时矫正,摊位永远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眼勤、手勤、嘴巧,似乎是肌肉记忆,完全不用过大脑。我小姨也手把手教过她们,但是谁都学不来。

      3. 工作强度不到原来的1/3,干起来很轻松。有些事对其他人来说是难熬的苦差事,对他们来说像度假一样轻松。

      我小姨有一儿一女,除了平时生活,完全交由我妹负责。从借读到升学、从分班到开家长会,都是我妹出面。我妹当时虽然只是市府的一个大头兵,但是这种事情,股级干部就可以轻松搞定,无非是送些人情、请请客。

      我表妹在学习上的智商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女孩,一上初中就跟不上了。长得倒是不错,172的身高。我妹想办法让她学了外语,毕业后到我妹夫的外贸公司工作。这几年外贸非常难做,本来不缺人,其实就是给她一个白领工作、好找婆家。

      我表弟智商平平,但是由于从乡村学校直接转到城郊区属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n倍。中学同学都是城郊各乡镇考上来的,还有各县来借读的。重压之下,学习非常努力,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二本,还上了一个全国排名比较靠前的专业。

      我表弟毕业后开始在家里备考老师,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去年夏天,考到我们市最好的小学做老师,月薪3800块,铁饭碗。全家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现在小姨把过去这些年攒的钱都拿出来装修十多年前买的那套商品房,准备讨儿媳妇。

      通宝推:rentg,脑袋,桥上,河蟹,fuxd2002,
      • 家园 能宝推拉,爽!
      • 家园 甚为感动,尤其两家人的关系,有互助,有分寸,满满的感恩!

        非常喜欢楼主这个系列,尤其为您们至亲之间的帮助、回报、感恩、豁达的关系而感动。真的,活到现在的年龄,见过多少“xx”小船说翻就翻了的事情?(”xx" 可用“友谊“,”亲情“,”爱情“,等等来替代)。

        看到小姨和姨夫,虽出身不高,但有见识,知恩图报,同时有自己又精明勤劳,不怕吃苦!这基本上包含了所以我们传统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了!

        从你的描述之中可以看到,他们一生也是结了善缘,生活在你们家里,随着人生的变化,一步一步有了现在的积累和生活。在河里,或大千社会里,可能也算不上什么不得了的成绩,但比起当年的起点,令人欣慰!

        现在随着年龄阅历多起来,认识论上,真的开始有点”唯心主义“倾向了,就像东坡与佛印的参禅的故事 - 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客观“观察还是真有互动的。人内心里的平和,谦卑,感恩真的就互相影响,相互带来福报。

        谢谢您的故事,还是像上面的一个回帖写的,我特别怕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不过,看起来担心是多余的 - 小姨和小姨夫的“三观”正,人勤劳,就是他们的“护身符”,上天会保守护佑的!

        最后,谢谢你的系列!我想,尽管您落笔在他们的平凡的生活上面,可能深意并不止于此,通过您的文章我可以深深体会农村百姓的不易,和您对他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其他的文章我也认真拜读了)。希望在当下的世界格局的大变化之中,国家对农民(当然不只是农民,包括社会中下层所有的人民)的倾斜 (主要是利益分配上面)逐渐更多。

        小姨与姨夫虽然起点不高,但从后天条件与能力上看,绝对高于平均值。等有一天,一个普通的百姓(农民)也能够凭劳动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能够不因为一场疾病或天灾而倾家荡产,就离我们的理想社会更近了。

        谢谢!

        • 家园 谢谢你的感动,更谢谢你的担心。

          我只是把身边的事情写下来,竟然能牵动你的心,真的是非常感动。

          我小姨和我们的关系其实是个异数,关键是我小姨是千里挑一的明白人。我小姨的聪明主要表现在2个地方:

          1. 老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帮助亲友并不难,但是一旦把握不好分寸,“xx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些年,眼红我们的亲友不少,我父亲更是给我们弄翻了无数小船,然而我小姨作为最有资格向我们索取的人(没有之一),我们从来不担心她得寸进尺,反而时时担心她碰到困难瞒着我们自己硬抗。从来不担心她胃口太大、欲壑难平。对我们的生活,她只是带着一种朗然的态度去愉快赏鉴,而自己则一直十分满足地过自己的农村日子。

          其他亲戚,则差得多了。有些人我们想帮,但是不敢帮。有的怕一帮就靠在你身上、沾上手甩不开,有的怕慢慢胃口大了、恨不得分你一半家产。更多的是能多沾一点多沾一点、唯恐没有下次。

          正是由于小姨的这个态度,才能使我们毫不担心、毫无保留地对她付出。结果就是这些年我们给亲友花的钱,一多半落在她手上了(这还不算买商品房一直没还的那笔钱)。其他亲友算计来算计去、甚至死乞白赖地要,占到的便宜都不及她拿到的一根毫毛。

          2. 把自家大事的决策权毫无保留地交给我妹,从不质疑。偶尔拿错了主意,她不但不埋怨、还会安慰我妹没关系。所以我妹在帮她拿主意的时候,从来不用考虑事情本身之外的东西。一旦拿定主意,小姨执行起来丝毫不打折扣。

          我小姨虽然文化低,但是十分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这非常难得。因为根据我的经验,越是文化差的人,越是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反面例子是我大舅。我大舅大舅妈能力远不如我小姨小姨父,因而家中比较困难。不仅我家帮他,我小姨也帮他。但是别管啥事,你处处替他着想,他总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我舅妈),不是信不过你、就是看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便宜。说得好好的,执行起来乱七八糟,最后你花钱出力给他收拾烂摊子,她还自以为得计。几次下来,你就不敢粘手了。除了过年过节送点年节礼、帮孩子在城里找个地方打工,其他的事想管也不敢管。

          • 家园 一点不假,升米恩斗米仇哦!

            家里的情况很像,有七大姑八大姨,城市的农村的都有,能处成这样的凤毛麟角,真的就是有见识和善缘。

            当年我们小的时候(八十年代初),过年,老家的亲戚会因为布料寄的少了一点儿,写信抱怨,气的老爸吃不下饭。。。

            “三穷三富过到老”,人能上能下,宠辱不惊,自强自立,那都是很高修为,不太与教育程度成正比的。

            继续写! 回头补通宝!

            • 家园 刚刚在胶东大白菜的帖子下面提了件伤心事

              我考上大学的同年我妹考上了师范。我赶上了大学免费的末班车,我妹上师范不花钱、还有补贴。但是师范学校出幺蛾子:管新生借钱搞基建,毕业时原数退还。为了那几千块钱,真是愁死了。当时父母两边唯一有点地位的亲戚是我亲大姑。她们在另一个县,大姑父是文化局长,大姑是文化局会计,想找他们借1000块钱,愣是没借到。

              各人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我做事情有点理想主义,想事情则是极度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的行为方式,让我交了一些多少有点理想主义的朋友,而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则让我倾向于把社会最丑陋的一面揭开给别人看。

              • 家园 当年一个户口就把人分成天上地下了

                你家是农村的,你大姑父和大姑是城镇户口的国家干部,这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天壤之别。县里的文化局长虽然只是不太重要的科级干部,但是在一个县城里那也是人上人了,有些人是不愿意和乡下的穷亲戚来往的。

                我父亲当年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一个同村同姓的学生家里很穷,我父亲学习上帮助他,减免学费上帮助他。后来他上了公安学校,最大当上了县里的刑警队长。后来我父亲办护照的时候找他帮点小忙,他躲得可远了,尽管这小忙绝对不涉及违法违纪的事情。

              • 家园 追到这边来回一下

                借钱一直难。。我妈生病的时候,我爸爸把所有亲戚能借的都借了

                后来亲戚都躲着走

                小时候因为这个和亲戚不亲近,觉得他们不够照顾我们家。。。

                等自己成年之后才有别的理解:人都需要有同理心,不能对亲戚要求太高,能借钱那是恩情,不借钱的那才是正常,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人啊。

                我对自己也就这点要求了

                通宝推:rentg,
                • 家园 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会更练达。

                  我的体会是:对自己越来越自制,对别人越来越宽容。

                  反面的例子就是:对自己是自由主义,对别人是马列主义。

                  哈哈,半辈子过去了,反面的例子好多,现在就都不太记得了。相反,对七天和白菜兄弟的文章,却感动连连。我们都在国家高考公费/自费改革的分界线前后,我是在前一年,年纪相仿。

                  藏元宝何用?推之!

                  哈哈

                  • 家园 同感同感

                    少年时多半批评别人的不是

                    最近多是反省自己的不足,别人怎么做怎么看都是过眼烟云而已

                    我老爹也有点老年糊涂了。。现在还纠结他四十年和哪个老同事的矛盾,警告我们不许跟XX打交道(我们根本就不认识的人)。我和姐姐们直接跟他说,你们都是快奔九十的人了,纠结这些干嘛,现在就是比比谁更能活,谁活得更舒坦。

                    念念不忘陈年旧事只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 家园 这件事,我还是要多说一句

                  首先我家以前从来没找大姑家借过钱;

                  其次借钱不是看病,而是给我妹上学,而且是当时农村比较值钱的中专,毕业就是干部身份,不太用担心打水漂;

                  再次,我妹上的是师范,本来是不用钱的。只不过学校出幺蛾子:管新生借钱搞基建,毕业时原数退还。理论上用3年就可以还回去,当然,当时的通胀率,3年会贬些值。

                  这事吧,其实就是我大姑父看不上我们家。

                • 家园 是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两个离开了老家的堂叔伯主动帮助

                  一个是早已落户苏北的堂叔,一个是在东北做石油工人的堂伯父。

                  堂叔专程跑过来给了我300块钱,我记了一辈子。东北的堂伯父给我寄了点钱。

                  后来我妹出嫁,有些亲戚看着眼红,想拆台看笑话。又是苏北堂叔跑来送嫁(我老家的习惯上叔叔和哥哥送嫁)。

                  上次回国,我和妹夫去看了两位长辈,一家花了有大约1万吧。

                  就我大姑来讲,那是我家第一次找他家借钱。但是我大姑父一直不太看得上我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