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啥时亡天下? -- 胡里糊涂

共:💬189 🌺978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清华用英文线代教材没多大问题,

      美帝确实有一些高等教育的教材编的很不错,不至于清华学生不再懂线代的中文术语。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
      • 家园 是啊

        我敢肯定,米国还有好的物理,化学,生物......课本,为啥不一股脑使用呢?除了中文,我看全用英文课本算了。清华都带头了,北大跟上,什么中科大,复旦浙大的都不能落后啊,以后垃圾学校才用中文,高等华人都用英文授课,象印度看齐,在没有外国占领的情况下,中国人对中国人进行殖民教育,实现小波刘的300年理想。

        英文课本好就用英文的课本,这不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路线嘛。矮子果然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其路线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

        通宝推:hwd99,删ID走人,
        • 是啊
          家园 目前美语在国内亟待“矫枉过正”

          中国相当多人对待英语的态度的确是主动自我殖民。外语对多数中国人是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实在上升不到空气、水、阳光的地步。光学术方面就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

          汉语边缘化,中文文献国际声望亟需提升(2018-09-19)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8-09/19/nw.D110000zhdsb_20180919_2-07.htm

          摘录部分

          据学者刘维树对2006—2015年世界三大数据库的论文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以SCI论文为代表的自然科学领域,96.94%的论文是以英文发表的,其次为德语(0.61%)、汉语(0.59%)、法语(0.46%)、西班牙语(0.39%)。

          以SS-CI论文为基础的社会科学领域,英语论文的比例为94.95%,其次为西班牙语(1.42%)、德语(1.19%)、葡萄牙语(0.68%)、法语(0.58%)。

          以A&HCI为基础的艺术人文领域,英语论文占73.26%,其次是法语(7.45%)、德语(5.48%)、西班牙语(4.83%)、意大利语(3.18%)、俄语(1.56%)、葡萄牙语(0.70%)、汉语(0.56%)。

          互联网的网民状况(截至2017年6月30日)

          网民人数 互联网占有率 网民人数增长率(00-17) 使用人数占世界网民比率

          英语 985 68.6% 599.6% 25.3%

          汉语 771 54.1% 2286.1% 19.8%

          ————

          单杨振宁就吐槽过多次,“中国学者对自身工作记录,对科学文献双向翻译工作极其缺乏。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40周年活动上,杨振宁说,在20世纪和21世纪,科学的发展非常快,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是,他批评道:中国国内在对科学技术的分析、介绍和记载方面,做得“非常、非常之不够”,而且,在对中国科学家贡献的记载分析方面,“不是做得不够,而是根本做得一塌糊涂”。

          杨振宁把这部分工作分成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科学史的工作。杨振宁举了自己的老师吴有训的例子。吴有训是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的学生,他帮康普顿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但是,没有人去认真记录和分析吴有训在物理学上的真正贡献,反倒是为了表扬吴先生的工作,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康普顿-吴效应”。这个名词在中文的论文里会被人提到。但是,在国际文献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杨振宁说:“这既是对历史的不忠实,对吴先生的不尊敬,也是对中国年轻人的误导。”

          另一个方向是科普工作。比如,杨振宁认为,原子弹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他却没有看到过一本用中文写的、让普通的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能看懂的书。这是科普工作方面的缺失。

          总之,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科学史和科普工作,在中国的重要性,被极大地低估了,也需要更多人去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