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张居正夺情与今上修宪 -- 毕玄

共:💬107 🌺714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也是崇祯自己无能

                        上台近二十年搞不定文官集团,快四届任期了,作为一把手的他还要怎么甩锅?

                        • 家园 那东林党就别号丧清朝的文字狱了

                          就该拿屠刀对付这群汉奸官僚。

                        • 家园 明朝文官集团的问题从弘治年间就已经开始恶化了。

                          弘治年间的《问刑条例》里面取消了贪污的死罪真是红果果地给贪官脱罪。嘉靖年间的大臣霍韬在写给皇帝的《天戒疏》里面对此点评的很清楚:

                          “洪武三十年定《大明律》……有禄人受枉法赃八十贯绞。严为之禁。欲人难犯也。文官以其厉巳。遂托钦定事例,改从杂犯而许之赎。故得赃愈多赎罪愈易……赃官以法轻易犯。清议不公也。遂肆无忌惮。职催科则借法肆贪。赋入朝廷不一二。利归私家常八九矣。”

                          开中法也是弘治年间被废弃的,结果就是:“叶淇变法,而开中始坏。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於淮,边地为墟,米石值银五两,而边储枵然矣。”

                          很多明末的问题明朝中期已经显露了,到崇祯时候只能说积重难返。张居正之前明朝大规模清丈土地也就仅仅一次,还是在太监刘瑾把持朝政的时候。

                          明朝的问题是官商一体的地主阶级挖墙脚挖太狠,整个挖空了。个人感觉除非朱重八再世,地把这群官僚彻底清洗一下,不然真没啥办法让明朝起死回生。

                          通宝推:疯雨后,秦波仁者,
                          • 家园 清朝其实也差不多

                            清朝官员贪污比明朝也差不了多少。清朝比明朝稍好一点的地方是其承认官员薪俸过低会导致腐败。所以搞养廉银,火耗归公,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控制了腐败程度。另外,清朝和汉朝一样允许官员用钱赎罪。对罪行不大的贪官往往让其吐出赃款罢官了事。有意思的是清朝用人不讲究清廉而讲究是否有才干,算是信奉“能干的赃官胜过清廉的昏官”的典型。

                            但是,不管实行哪个制度,两个王朝的寿命都差不多。区别是一个内斗不止,另一个开疆拓土。那么为啥寿命都差不多?归根到底的原因是不管是内敛还是扩张,其生产力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仍然是农业国家,清比明只有量的提高,没有质的突破。好比一个魁梧大汉对一个病夫。大汉虽然前期结实强壮,但没有突破的话,寿命未必就比病夫强多少。当然,健康和生活质量又是另一回事了。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清朝和明朝的区别在于清朝成功搞了摊丁入亩

                              不过这是屠刀的胜利,不是政治的胜利。同样每亩收九厘银,清朝的税基就远远超过明朝了,总体国力也远远超过明朝。

                              朱元璋时期官员的俸禄并不低,之后各级官员的潜规则收入真不少。到晚明,富可敌国的官僚家族真是多。这群官僚用起祖制来做挡箭牌维护既得利益的时候真是轻车熟路。

                              通宝推:MOMOZONE,
                          • 家园 不肯承担责任的领导怎么培养亲信

                            十多年时间发展不出自己的干部队伍来取代已有文官集团,又不信任太监当自己的耳目,不成为孤家寡人都难。要说积重难返,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不同样如此,太祖用了20多年不照样完成了翻盘?太祖的那些干部是天上掉下来的?

                            • 家园 太祖基本能吊打一切封建帝王,崇祯估计勉强能赶上及格线

                              除了君王死社稷实在找不出啥亮点,做个太平天子可能还行。看看当年批阅的奏折,论起处理政务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之前的万历和天启。崇祯后来派的太监也不少,好像也没啥好的效果。 晚明这种局势,估计也只有历史上的雄主才有可能翻盘了。太祖的才干也是和TG这样的组织相得益彰的。

                              明朝从嘉靖到万历,一波又一波官员进行改革,结果最后还是只能延延命。一个能喊出何不安安坐饿殍的政权是该灭亡了。晚明的问题是整个地主阶级的问题,崇祯算是其中的一个责任人。过于纠结崇祯个人有啥责任我感觉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论起责任多少的话,别的不说,李自成在皇宫里面抄到多少钱?官员那边呢?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人的施政能力还是不够。

            古代没有很好的知识共享,就靠些文章和清谈,能力和经验有很大关系。而且中国的官僚制度有个特点,优于大破坏后的恢复,拙于大繁复大勾连之时的清理。本身能力包线有限制。

    • 家园 有点牵强附会了,蔡和张四维能一样吗?

      蔡是今上龙潜时的班底。

    • 家园 这故事结局难道不正是说明夺情做错了吗?

      但我又想起历史上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张居正夺情:张江陵万历元年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联手驱逐首辅高拱开始掌握大权,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万历五年其父去世,依祖制应守孝27个月,张居正担心改革半途而废,不惜身背不孝的骂名,在皇帝太后的支持下提出夺情。一开始还顺利,但由于他的两个门生弹劾,进而开始了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付出了名声受损的巨大代价,平息了争端,但也埋下了死后被清算的隐患。五年后,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病辞世,很快遭到被压制的官僚集团反扑,再加上精心培养的万历皇帝出于对他长期掌权受到压制的愤恨,也开始了报复,最后张居正身败名裂,家人不少受迫害而死,改革半途而废:考成法废掉,清帐土地终止,仅一条鞭法保留。

      如果不夺情,而是顺势回家修整27个月,既保留了名声,又不会引发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弄得身心俱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他英年早逝怎么看怎么跟夺情这件事背负的骂名以及引起的后果有关系。

      如果不夺情,人家后面的那些报复啊什么的,也不会那么轻易找到突破口来实行。他的改革,等守丧结束之后再来继续,如果他有良好的名声,再加上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干得时间长一些,未尝不能取得更好的改革成果。

      革命是身体的本钱,为了夺情弄得身心俱疲,背负了骂名,影响了健康,最后只剩下五年寿命,推动的改革也多半途而废,你觉得值得吗?

      谁给说说这件事里,谁是赢家?我怎么看来看去,张居正也许出发点本心是好的,可是看结果,跟南京法官案一样,最终所有各方,包括争斗双方,朝廷,百姓,国家,全是输了啊。

      • 家园 不夺情的话,很可能就物是人非了

        他要是离职27个月,职务由次辅张四维代理,张四维虽然一直顺从张居正,但要是他当了首辅,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考成法很可能就虚应故事了,原因很简单,张四维本身就是晋商家族的代表,后面有一个强大的官商集团,和稀泥保证本集团的利益是他的唯一选择。

        张要是当初退一步,不顾太后皇帝的挽留,坚持丁忧,等他回来很可能重新开始,因为他的改革考成法,一条鞭法还有清理丈量土地是成套的:在给官员上紧箍咒的同时,开始清帐土地,打破基层官吏对土地信息的掌控。等你2年3个月后回来,再继续改革,早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中国历朝历代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可以看看马亲王介绍明朝黄册的兴衰: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108283

        张要是万历七年回来,也许身体更好,但是最多掌权三四年,皇帝就要亲政了,他再想像辅政的时候大力推动改革就很难了。当然这样的话家族和本人的结局也许会好些,但是随着万历皇帝的成长和对权力的渴望,两人之间的矛盾始终会存在,张即使多活十年也难保身后不被清算,除非他在改革只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把权力交换给万历。

        • 家园 夺情结局:考成法废掉,清帐土地终止,仅一条鞭法保留。

          考成法废掉,清帐土地终止,仅一条鞭法保留。

          如果不夺情,按照你的分析,“也许身体更好,” “皇帝就要亲政了”。夺情后的结局,“考成法废掉,清帐土地终止,仅一条鞭法保留。”又好到哪里去了吗?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为啥害怕皇帝亲政?为啥不能把皇帝拉到自己阵营里来?如果他明知自己做的事情是皇帝反对的,为啥要做?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员,这是不忠行为吧。再加上前面“不孝”行为,在封建社会,有这种不忠不孝的行为打底,最后被清算是可以预见的吧。而且最关键的是,夺情之后这个结局到底有谁获益了?跟不夺情的最可能结局“他在改革只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把权力交换给万历”相比,哪个更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