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山集》我的南渡诸将群像1前言 -- 高秀岩

共:💬66 🌺1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渡诸将群像5:王杨李成赵

      王德

      前面介绍的多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下面出场的就是他们的部曲了,而其中最骁勇的

      估计要属王德。王德,也是西军出身,原是西军宿将姚古的部下,绰号“夜叉”。

      靖康年间奉命勤王,被划归草包刘光世统辖。刘光世讨各路流寇取得的战绩,基本

      都是王德的功劳。

      苗刘兵变,王德也参与了平叛,朝廷命他隶属韩世忠。王德欲独自建功,不愿受韩

      世忠指挥,甚至杀掉了韩派去联络的部将陈彦章。为此王德差点被宰相赵鼎处死,

      还是赵构惜才,保了他一命,自此王德与韩世忠结怨。

      之后王德又在刘光世属下四处征战,平灭各地盗匪,与南侵金兵作战,曾大破水贼

      邵青的“火牛阵”。绍兴三年,刘光世韩世忠易镇,王德自知躲不开,主动向韩负

      荆请罪,韩世忠不计前嫌,两人和好如初。

      之后伪齐南侵,王德大破之,声势日隆。恰好朝廷欲罢刘光世兵权,就让王德与文

      臣吕祉搭配组成新的领导班子。没想到吕祉书呆子气十足,郦琼又素来不服王德,

      最终酿成淮西兵变,刘光世的部下除了王德部,全部叛降伪齐。王德所部兵少,资

      历又不够独立建军,于是划归张俊指挥。

      金人破盟,王德得以大展手脚,先是收复宿、濠二州,之后又在柘皋大破金兵,其

      勇猛连刘??都为之佩服。但随着和议已成,王德也就无大战可打,被朝廷任命为建

      康军区司令,执掌了张俊的老根据地淮西。

      王德在建康干了几年,此时张俊已经退休,王德对部下的一些统制如张子盖、马立

      、顾晖等人也怠慢起来,甚至将他们解职。这些人都是张俊的子侄爱将,张俊自然

      不满,在朝中大进谗言,秦桧也觉得王德这员虎将不好控制,索性将他调离现役,

      给了个浙东总管的闲差。此后十几年,王德历任福建总管、荆南副都统制,一直统

      领地方军,壮志难申,终于在绍兴二十五年病死。

      王德的两个儿子王琪、王顺,也是出名的勇将,其中王琪还是采石大捷的功臣。

      论战力,王德要强于杨存中,与李显忠、韩世忠、吴?U等当是同一水平的。不过他

      统领大军的能力似乎一般,先有淮西兵变,后来担任建康军区司令,又很快下野(

      与他同样资历的张俊部将田师中,却在军区司令的职位上一干二十多年),足见他

      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是太强。

      王德为人直率,脾气暴躁,得罪了不少人,但此人直来直去,很少玩阴的。韩世忠

      的部将王胜得罪了张俊,张俊知道王德与王胜不和,就借故把王胜调到建康军,想

      借王德之手除掉王胜。不料王德不计前嫌,反而对王胜十分照顾。相比张俊、赵密

      、田师中之流的小人,王德绝对称得上一条好汉。只可惜在那个年代,好汉往往不

      如小人吃得开。

      辉煌时刻:

      钦宗问状,姚曰:“臣就缚时,止见一夜叉耳。”时遂呼德为“王夜叉”。

      时叛将郦琼屯亳,闻德至,谓三路都统制曰:“夜叉未易当也。”遂遁。

      时俊兵威甚盛,而知谋勇敢,赖德为多。德亦先计后战,故未尝败。

      杨政

      杨政乃吴?d爱将,一直随吴?d在四川奋战,箭寡关、和尚原、饶风关,屡立大功,

      仙人关之战,更是作为守城主将,与金人奋战三日,最终大破敌军。杨政母妻陷留

      敌境,但吴?d不以为嫌,经常让他指挥重要军事行动。绍兴九年议和之后,杨政才

      迎回家眷。

      吴?d去世后,杨政继续辅佐吴?U。绍兴十年金人破盟,杨政先在风翔大破金兵,后

      攻破宝鸡,俘金万户通检。奈何朝廷一意主和,杨政不得已撤兵。

      绍兴十四年,朝廷分利州为东西两路,杨政领东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帅,但他在

      吴?U面前,仍然以部将自居,不曾缺失礼数。这之后杨政专心于内政,直到绍兴二

      十七年,在即将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头衔之前病死。

      杨政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勇将,但为人处事方面要比王德成熟的多,因此仕途也要

      顺利很多。在南渡诸将中,他要算一位比较圆满的将领。

      辉煌时刻:

      从吴?d击金人,九战九捷。累功至武显郎。

      以政统领将兵迎敌,日数十合,士卒无不一当百。]

      金人变态多端,政随机应之,连日百余战。

      李宝

      终于迎来传奇人物李宝。此人原来是两河义军,后归属宗泽属下(此时他与岳飞可

      能已有接触)。宗泽病死后,杜充继任,残暴无能,宗泽收编的义军或叛或走,李

      宝也离开杜充单干,在北方打游击。绍兴五年岳飞收复襄阳之后,与两河豪杰加强

      联系,李宝也是他重点招揽的对象。

      绍兴九年宋金议和,李宝只身南下赴宋廷,被赵构召见(此事对他的一生影响重大

      )。后来分配到韩世忠军中(估计是因为他的水军才能在韩军中比较有用武之地)

      ,但李宝却不愿,反去投了岳飞。

      李宝在岳飞军中没待多久,因思乡心切,又拉了四十多人北归。岳飞知道后,不但

      没有加以惩罚,反而授意他在敌后伺机打击金兵。绍兴十年金人破盟,李宝立刻在

      敌后举兵,先败敌于兴仁府,后又奏捷于曹州、宛亭、渤海庙。宋军主力撤退后,

      李宝不得已南归,经过楚州时韩世忠想把其部收编,李宝痛哭流涕,只想在岳飞手

      下效命,韩世忠无奈写信给岳飞,岳飞回信说:“均为国家,何分彼此?”自此李

      宝才在淮东安心待了下来。

      绍兴十一年岳飞视察韩世忠属地,还与李宝见了一面(这估计是他们俩最后一次见

      面)。岳飞授意李宝率水军攻击山东沿海地区,牵制金兵,李宝立刻率水军北进,

      焚山东登州及文登县。之后李宝一直在镇江军区效力,但升的很慢,十几年的时间

      只从遥郡刺史升到遥郡团练使,后来又因与上司刘宝不和,被赶出现役,授遥郡防

      御使,淮南四路马步军副总管。

      正在李宝走背运的时候,转机突然来了。当时金主完颜亮破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并采用降人倪询等的建议,在潞河建造海船,组建海军,以工部尚书苏保衡统率,

      想从海路偷袭临安。南宋朝廷觉得有必要加强浙江沿海的防守,但缺乏有经验的将

      领。这时赵构突然想起十几年前见过一面的李宝,觉得他是个人才,决定加以起用

      皇帝都发话了,宰相们自然不敢怠慢,李宝也不用去淮南了,改任浙西马步军副总

      管,军衔升为遥郡观察使,负责指挥海军。李宝上任后,除了两浙固有的弓弩手、

      禁军外,又急征沿江有经验的水军,并从镇江调来老部下数十人(其中说不定就有

      当年随他北归的四十勇士),短期内组成了一支三千人、海船一百二十艘的海军。

      李宝还派儿子李公佐等人潜入敌境,收集情报。

      绍兴三十一年,李宝赴临安见赵构,认为海面广阔难于防守,应该主动出击,得到

      赵构的赞许。不久,李宝在江阴发兵,冒风挺进,先在海州击破围城之金兵,解魏

      胜之困,后又收编山东义军开赵、王世隆等人。最后终于到达金军造船基地胶西,

      与金海军对峙。

      初期天刮北风,对宋军不利,但金水军中多为汉人,暗助李宝,于是李宝坚定信心

      决定主动出击。恰好此时风向改变,李宝先以火箭攻击,后登船肉搏,遂全歼敌军

      ,斩金副都统完颜郑家奴,俘倪询,苏保衡逃跑。李宝登陆后,把金人各种军事设

      施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李宝本想趁势席卷山东,但其子李公佐认为完颜亮已渡淮河,江淮危急,应回师支

      援。于是李宝退驻东海县,开赵、王世隆等义军亦来会合。胶西大捷报知朝廷后,

      赵构大喜,认为是自己慧眼识英才,发掘了李宝,立刻把李宝破格提拔为沿海军区

      司令,军衔也一下子升为正任节度使,并书“忠勇李宝”四字以示表彰。

      李宝苦尽甘来,终于成为一方大帅,孝宗继位以后,对各统兵大将进行了一次调整

      ,李宝也不再主管海军,改任浙西副都总管。隆兴元年宋军北伐失败后,金人气焰

      十分嚣张,孝宗又重新起用李宝任御营统制官,防御浙江沿海,一年后再次担任海

      军总司令(沿海驻扎御前水军都统制),这时的李宝,俨然是南宋海军第一将。

      不过李宝年纪也不小了,宋金再次议和以后不久就病死了。他遗留下来的军器十分

      精良,曾作为南宋军械制造的样品。

      成闵

      韩世忠部下猛将。靖康元年,应真定刘黼之募加入义勇军,后率百骑南渡至扬州,

      黄天荡之役归入韩世忠部下。平苗刘、讨范汝为,成闵都有功,但使他一战成名的

      是绍兴十年的淮阳之战。

      此战韩世忠攻重镇淮阳,成闵作为韩世忠亲军背嵬军将领,率先冲入城内,遭守军

      反击,成闵奋战突围,中三十余枪,在鬼门关边上走了一遭。自此韩世忠对成闵甚

      为赏识,曾声言:“臣在南京,自谓天下当先,使当时见此人,亦避一头矣。”后

      来成闵又随王胜收服海州,由于韩世忠力保,被提拔为正任团练使。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成闵自淮阳之役后,升迁就一直十分顺利。韩世

      忠任枢密使后,又把他调到殿前司任统制,军衔也升为防御使。后来成闵凭资历升

      到正任承宣使,主管三衙之一的侍卫马军司。

      成闵此人很会上下打点,这样到了绍兴二十四年又升为节度使。这里要提醒大家的

      是,绍兴十年成闵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武翼郎,相当于尉官,短短十四年时间居然升

      到了上将级别的节度使(而且这期间大部分是和平时期),其升迁速度实在令人咋

      舌。

      完颜亮南侵迹象逐渐明了化之际,南宋政府也做了相应的防范,成闵被调往长江中

      游加强防卫,并成为中游宋军的总指挥。但此时成闵高官当久了,已无复当年之勇

      。完颜亮南侵之时,胆小怕事,还没有手下部将赵撙表现出色。后来得到朝廷的命

      令把他调回健康,成闵大喜,冒雨狂奔,累死不少士卒。

      后来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兵后撤,成闵不敢追击,只是率部远远尾随。金人笑曰

      :“寄声成太尉,有勤护送。”等金人渡河完毕,成闵才收复空城泗州。

      战毕,成闵入朝,升为太尉,主管殿前司。成闵又是上下好一阵送礼,但这次战役

      他表现实在太差,不恤士卒,畏敌避战,朝臣对他多有不满,反复弹劾。成闵终于

      被罢,斥退至婺州居住。

      这样到了孝宗乾到元年,主和派当政,成闵又被起复,担任镇江军区司令,直到九

      年后再次退休。成闵的“后福”不是一般的长,一直活到八十一才死,算是南渡诸

      将中第一寿星。

      赵密

      张俊部下与杨存中齐名的猛将。武试出身,曾为河北守将,后归张俊部下。张俊每

      战,赵密多为先锋,以勇悍闻名,平叛苗刘、明州之役、讨李成、战濠宿,几乎战

      战身先士卒,立有大功。韩世忠曾要张俊支援,第一个点的就是赵密,足见其名声

      之大。

      绍兴议和以后,赵密军衔升为观察使,主管三衙之一的步军司。他不愧是出自张俊

      门下,善于玩弄权术,排斥异己。先是给岳飞部将董先穿小鞋,之后又觊觎同僚杨

      存中的殿帅之职,乘杨存中上“备敌十策”之机,指其为“喜功生事”。于是杨存

      中辞职,赵密得以主管殿前司。

      赵密和杨存中原同为张俊爱将,但杨升迁比他快的多,估计他早就怀恨在心。这次

      终于将杨存中排挤走,算是出了一口恶气。此时赵密凭着在朝中的多年钻营,也升

      到了太尉、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可谓志得意满。

      完颜亮南侵,赵密主要负责保卫临安,没有什么大的表现。后逐渐淡出军界,以少

      保的荣衔退休,年七十一而死。

    • 家园 南渡诸将群像4:曲郭二王

      王彦

      南宋初年史书上重名的人很多,叫王彦的有好几个,我们最先介绍的这个,是资历

      最老、赫赫有名的八字军将领王彦。

      王彦也是西军将佐,原来是种师道的部下。靖康初年,宋军溃败,王彦组织义勇军

      ,与金兵奋战,其部下就包括岳飞。金人悬赏购王彦之首,王彦担心被叛徒出卖,

      每晚都在不同的地方睡觉。其部下为表忠心,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

      字,以示永不背叛,这就是著名的八字军的来历。

      王彦屡败金兵,后率所部归宗泽。但因其主战,在赴行在面见赵构的时候得罪了投

      降派黄潜善、汪伯彦,被投放闲置。苗刘兵变时,苗傅一度想起用他,王彦装疯躲

      了过去。叛乱被平息后,王彦终于官复原职,并得以重新指挥旧部八字军。

      张浚督师陕西,把王彦也调了去。但富平之战,王彦持反对意见,于是被调离驻守

      金州。当时天下大乱,不少军队为谋生而沦为盗匪,经常侵扰州县。王彦为保金州

      ,多次击败军阀桑仲、李忠等人的进攻。

      绍兴三年金人绕道攻四川,王彦防守大意,丢失了金州。不得已率部退守饶风关,

      与吴?d会合。饶风关之役,因吴?d部下叛变而功败垂成,但金人亦力疲撤去。王彦

      乘金兵后撤之机,又收复了金州。

      王彦在四川,与主将吴?d的关系并不是太好,于是想调回江淮战区。后来张浚督师

      湖南,就把他调到荆南府任知府。王彦在荆南待了不到一年,朝廷又任命他为襄阳

      安抚史,但王彦因与襄阳大帅岳飞不合,不愿前往,于是朝廷把他调回京师。

      不久,因八字军与解潜军私斗,两人都被处罚。朝廷本来对王彦的印象就不好,这

      次索性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去当地方官。也算王彦倒霉,没等到绍兴十年的大战

      就病死任上,年仅五十岁。

      王彦资历甚老,但仕途坎坷,他处事也过于任性,不够圆滑,因此不为上司所喜。

      不过他创建的八字军确为精锐部队,后来在顺昌一战成名,王彦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了。

      辉煌时刻:

      金人患之,召其首领,俾以大兵破彦垒。首领跪而泣曰:“王都统砦坚如铁石,未

      易图也。”

      郭浩

      不出意外,这个又是西军出身。资格也比较老,不过比韩世忠升的快多了,很快就

      到了兵马都监之职。建炎二年,金人破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当时驻守原州

      的郭浩仅以二百人守住了泾州,崭露头角。之后张浚督师陕西,欲与金人决战,郭

      浩也是少数几个持反对意见的将领。富平惨败后,郭浩率残部退保和尚原,协助吴

      ?d几次打败了进犯的金兵。

      郭浩作为吴?d的副将,参与了绍兴初年保卫川口的历次战役,积功升到了承宣使的

      高位。但后来因为宋万年事件与吴?d失和,朝廷于是把他调到金州接替王彦。

      当时金州因为宋金、伪齐、军贼的反复争夺,残破疲敝,郭浩去了以后大搞内政,

      成效显著。别的部队都向朝廷要钱,郭浩反而主动献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自然高

      兴,索性把洋、房两州也划归他指挥。

      金人归还河南之地,朝廷派郭浩负责接受,掌陕西之地。但很快金人破盟,五路复

      失,郭浩又退回金州。之后郭浩也出兵收复了一些失地,但相比其他将领并无突出

      战果。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仕途,绍兴和议之后他一直镇守金州,一直升到检校少

      保、奉国军节度使的高位,最终成为四川三帅之一,绍兴十五年因病去世。

      郭浩是一位比较均衡的将领,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搞内政也是把好手,唯一遗憾

      的是缺乏出色的战绩,不过他对金州的贡献是很大的,难怪后来要在金州为他立庙

      辉煌时刻:

      (郭浩)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

      王渊

      南渡诸将中资历最老者,也是少数几个死在自己人手上的将领之一。《金瓯缺》中

      把他描写的十分不堪,其实此人也非一无是处。他很早就在西军中服役,曾作为征

      讨方腊的先锋,直捣敌老窝帮源峒,最终捉获方腊。但在之后的征燕京之役中表现

      拙劣,被辽军俘获,后逃归。

      金军南侵之后,王渊投了康王赵构。由于他资历甚老,手下又有军队,于是被赵构

      任命为御营总指挥。王渊在任上也算是尽职尽责,因此深得赵构信任,后来赵构迁

      都临安,也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于是赵构破格提拔他为签书枢密院事,主管中央军

      事机构枢密院。

      王渊为人虽然不贪财,但处事失当,与诸将关系并不好,加上他结交宦官康履等,

      更招惹众怒。这次他被任命主管枢密院,诸将多有不服,苗傅、刘正彦等人更是以

      为王渊的提升是因宦官之请,密谋发动政变,杀王渊,诛宦官。

      赵构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暂时取消了王渊的任命,但苗刘等人仍然秘密集会。王渊

      准备先下手为强,在叛党聚会地点派军设伏,不料当晚叛党并未如约而至。第二天

      王渊下朝,却突然遭到叛军的伏击,被杀,后苗傅、刘正彦又逼迫赵构退位,杀死

      宦官康履等人,这就是著名的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因为没有得到其他将领的支持,很快被平定。王渊虽然被杀,但赵构不忘

      旧情,先后对其子孙十人加官。王渊和张俊应该属于一类人,只不过他不如张俊运

      气好,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一场突发的叛乱中。

      曲端

      曲端是吴?d的老上司,西军老将,曾在柏林堡逆击西夏军,因功升为统治官。金兵

      入陕后,曲端招募流民溃卒,遣部将吴?d破金游骑,有声名。王庶主陕西军事后,

      曲端与其不合,对他的各项命令阳奉阴违,一味保存实力,最终导致王庶兵败,延

      安失守。王庶亲往曲端军督军,反被扣留,差点被杀。后来曲端扣了他的节度使印

      ,才把他放回去。

      曲端在陕西,刚愎自用,恃才傲物,与其他宋军多有摩擦。朝廷因为王庶之事,想

      招曲端入朝,曲端不肯,诸官皆认为他要谋反。恰好张浚宣抚陕西,因曲端对金兵

      战绩不错,因此一力担保曲端无反心,并加封他为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宣抚

      处置使司都统制,曲端大喜,自此对张浚的命令还算比较服从。

      张浚问曲端对付金兵的战略,曲端认为还是应该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张浚不喜(

      张浚一心想主动出击)。不久吴?d与金人战于彭原店,因曲端支援迟缓,战败,金

      人乘势焚??州,吴曲两人互相指责,反目成仇。

      富平之战,曲端又与张浚意见相左,张浚一怒之下以彭原店之败罢了他的兵权。之

      后宋军惨败,张浚后悔,又有起复曲端的想法。吴?d和王庶担心与己不利,在张浚

      面前说了曲端不少坏话,王庶更是举报曲端曾题反诗:“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

      上泛渔舟。”张浚大怒,将曲端下狱。

      张浚欲置曲端于死地,于是任命康随主管牢狱。康随原是曲端部将,被曲端鞭打过

      ,曲端落到他手里,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很快就被折磨致死,年仅四十一岁

      。不久张浚因富平大败去职,曲端也被平反。

      曲端有将才,但自视过高,常常顶撞上级,最后落到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只

      不过吴?d、张浚等人的所作所为,似乎相比秦桧也好不到哪去。

      • 家园 你关于王渊不贪财的说法有误

        邓广铭《岳飞传》记:

        王渊向往于杭州,杭州的住户对王渊却怀有极大仇恨。在一年以前,王渊曾到杭州镇压过一次部队的哗变,在哗变军人已经表示屈服之后,他却杀害了其中的一百四十五人。接着,又以搜查“赃物”为名,把居住在杭州的富商大户们的家产,狠狠地搜括了一番。这次用百来只船舶装运到杭州的,大部分就是一年前从杭州劫掠了去的那些财物。

        他是担负着调度渡江船只的总负责人,他利用权职,抢先调用了百来只船舶,在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就把他的和大部分宦官的私财和眷属运往杭州,到了女真兵马逼近杭州,好几万兵马,十多万百姓,都拥挤在大江北岸,奔迸争渡的时候,反而仅有极少的船只可供济渡之用,以致坠江而死者不计其数。

        • 家园 他的钱应该是都赏给手下了以及贿赂宦官了

          宋史的意思估计是,搜刮来的钱不少都给了部下,贿赂宦官,或花掉了,并没有存起来,所以死的时候,没什么余财。

          • 家园 宋史的可靠性我比较怀疑

            毕竟相隔时间太长,而且编写的非常的仓促,上面我引用的那段记载是当时人的记录,摘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建炎三年三月壬午条附注所引朱胜非《秀水闲居录》。 前者的作者李心传和后者作者朱胜非都是南宋时期的人物,朱胜非(1074―1135)更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人物,曾担任过南宋的宰相,亲历过苗刘之乱。因此他的记载就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如果真的王渊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宋史不会不写明的。何况更重要的一点是,王渊是苗刘之乱的受害者,而朱本人却是平定这场动乱的主要人物,他没有必要把王渊丑化来肯定苗刘动乱的正义性。最后一点,对于王渊康履等的死,“诚可以快天下之心,纾臣民愤怒之气”摘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建炎三年三月庚寅所载吕颐浩奏疏中语。如果王渊康履行为正派的话,何出此言呢?

            • 家园 仗义疏财肯定谈不上

              所以宋史上这句话我也没用,估计就是他的钱全花出去了,不想有些人那么守财奴。

              • 家园 恩,我同意你的见解

                但是我估计更大可能这些钱是用来打点宦官和宫里的关系了,否则像他这样没有多大战功的将领,能够爬的那么快,是比较可疑的。

    • 家园 老兄别发太快

      象我这样读得慢的可跟不上了。Flowers....

      • 家园 没办法,是征文文章

        已经全部写完了,现在分三天发。

        老兄慢慢看吧。

    • 家园 关于宋代武职

      略有商榷之处,元丰改制后,以诸使为大夫,诸副使为郎。而诸大夫未必都领遥郡某某使。

      窃以为以郎为尉官,大夫为校官,正任某某使为将官,遥郡某某使仅为大夫一个加官比较妥当。或者领遥郡的大夫给个准将或(大校)头衔。

      元丰改制后,武散官共52阶,太尉之下,第二阶通侍大夫,如果没有领遥郡的大夫如果连校官都算不上,恐怕比较过分。而像武功大夫以下到武翼大夫,一般都不领遥郡,《宋史职官志》有武职磨勘之法,

      皇城使 转遥郡刺史。凡已上使、副,除皇城系东班,馀并西班。其东班翰林以下十九司使、副,虽有见在官及迁转法,并授伎术官。

      遥郡刺史 转遥郡团练使,特旨转正刺史。

      遥郡团练使 转遥郡防御使,特旨转正团练使。

      刺史 转团练使。

      团练使,遥郡防御使 转防御使。

      防御使 转观察使。

      观察使 转节度观察留后。

      节度观察留后 转节度使。

      节度使

      皇城使即元丰改制后的武功大夫正七品,到遥郡刺史还差一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一》亦有“自今武臣未至武功大夫,不得除遥郡,虽系军功、特旨,亦不施行。”然而以武功大夫为尉官恐怕有点低。

      此外,宋代武将应以节度使为最高武职,三师三孤只是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和“太尉”分别是文武散官阶的第一阶,也只是加官。“建节”仍是武将的最高荣誉。

    • 家园 南渡将帅群像3:张刘杨李马

      南渡将帅群像3:张刘杨李马

      张俊

      经常有人把他和同时代的张浚弄混,不过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忠一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

      。张俊,又是一个从西军出来的,刚开始也是和各地盗匪以及西夏人作战,靖康元年,种师

      中全军覆没于榆次,张俊运气不错,突围而出。不久攀上了赵构这棵大树,成了赵构的贴身

      警卫。

      张俊保护赵构算的上是尽心尽力了,政治上也比较聪明,有“劝进”大功,很快成为赵构亲

      信。之后随同赵构南下,在江南剿匪,由于表现不错,官升的飞快。苗刘兵变,张俊“比较

      ”坚定的站在了赵构一边,协助韩世忠平定了叛乱,终于当上了大军区司令。

      之后金兵南下,穷追赵构,张俊率所部在明州打了一场阻击战,击败了金兵的先头部队,看

      到金兵主力来了就撤了。金兵走了以后,张俊又玩起自己的拿手好戏――剿匪,凭借手下有

      岳飞、杨沂中等名将,战绩相当辉煌,江南的几股大匪都被剿灭干净。张俊官拜太尉,还趁

      机扩充了军队。到了绍兴四年,赵构把健康军区交给他管理,从此张俊也拥有了自己的根据

      地。

      绍兴元年到绍兴七年期间,金在战略上犯了重大错误,没有对赵构政权趁胜追击,而是扶植

      了一个伪齐政权。伪齐虽然也屡屡出击,但战斗力太弱,兼之将领无能,实际给南宋诸将提

      供了练兵的机会,张俊这段时间的战绩也很不错,两次打败进犯辖区的伪齐军。

      金国主战派掌权后,终于在绍兴十年大举南下,但在顺昌挨了当头一棒。南军诸将很快组织

      反攻,张俊的淮西军也不甘落后,收复了不少失地,并协同刘??部取得了柘皋大捷(多为部

      下之功)。但之后的援濠州之役,张俊贪功心切,不听刘??的劝告,派部将杨存中、王德贸

      然出击,结果中伏惨败。

      张俊自知论打仗的本事不如岳、韩、刘等人,仅凭战功没什么前途,于是转而依附秦桧,

      大力倡导宋金“议和”。在得到秦桧和赵构的支持后,便开始排除异己,先把刘??赶出军界

      ,后又谋划搞掉韩世忠,瓜分韩的部队,因岳飞阻挠未能成功;张俊索性联合秦桧,买通岳

      飞的部将,诬陷岳飞谋反,致使岳飞最终被赐死。

      岳、韩、刘纷纷下野,军界张俊一支独大,但又因此招致秦桧的嫉恨,派人攻击他拥兵自重

      ,于是高宗顺水推舟,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回家安心养老。张俊部将皆为各大军区司令(一

      度控制江淮四大军区中的三个),自己和高宗的关系又不错,退休的日子自然过得悠哉游哉

      ,一直活到六十九岁才一病而亡。

      张俊在军事上没什么突出的优点,无非是军事经验比较丰富,打仗勇敢,治军严格,意志坚

      定罢了。不过这个人政治上很有一套,善于揣摩上意,玩阴谋诡计也是一把好手。中兴名将

      中,单论打仗的本领张俊估计是倒着数的,但在军界的影响绝对是老张数第一,让人不服都

      不行……

      老张不仅玩政治玩的好,捞钱也很有一套,家财万贯,粮田无数,还做海外生意,老婆是杭

      州名妓张??,色艺俱佳,还颇识大体,事业家庭,江山美人,老张全占了。

      不过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张俊政治军人虽然做的挺美,但为人心胸狭窄,卑鄙阴险,特别

      是勾结秦桧,陷害岳飞,为世人所不齿。最后落得和秦桧夫妇一起在岳王庙陪跪,遗臭万年

      ,也不算冤枉。

      辉煌时刻:

      自是俊军有“铁山”之号。

      甲戌,帝幸太傅、醴泉观使、清河郡王张俊第。壬午,制拜俊太师,……馀子弟迁官进职者

      十有三人。

      先是帝谕秦桧曰:“武臣中无如张俊者,比韩世忠相去万万,赠典宜令有司检讨祖宗故事,

      务从优厚。”……于是封循王。自淳化以后,异姓不封真王,其追封自俊始。

      戊寅,帝幸张俊第临奠。诏:“俊侄右宣教郎子安第五人,各进一官,诸婿直徽猷阁韩彦朴

      、直秘阁刘尧勋、杨亻与,并进一官,升一职。”

      刘光世

      终于轮到这个中兴名将中难得一见的大草包了。其父刘延庆,西军宿将,也是草包一名,攻

      燕京之役表现极为拙劣,此战刘光世亦有参与,负责接应偷袭燕京的郭药师军。结果他逾期

      不至,致使郭军全军覆没。靖康初年,汴梁被围,老爸刘延庆战死,刘光世率部勤王,但不

      敢与金兵交战,反而率部投了赵构(此次勤王刘光世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骁将王德)。

      赵构即位以后,刘光世也和其他将领一样,开始剿匪。不过他表现比较拙劣,好几次差点为

      贼所擒,多亏王德相救。靠着王德这员猛将,总算也有些战绩。但建炎三年金兵渡江南下之

      役,刘光世又是望风而逃。

      苗刘兵变,刘光世本想观望一下,后来在吕颐浩劝说下才倒向政府军一边,又亏了有王德,

      使的刘部在平叛中也有些功劳。之后张浚灭了军痞范琼,其部归到了刘光世手下,刘光世接

      着招降了军贼靳赛、郦琼,以为羽翼,自此刘家军也算是基本成形。

      赵构因隆钓太后在南昌修养,派刘光世驻江州加以保护。没想到刘到了那里只知大吃大喝,

      得知金人渡江后拍屁股就跑,弄得皇太后仓促逃难,极其狼狈。赵构无奈,又把他调到前线

      ,任浙西安抚大使、镇江知府。刘光世心想,镇江离金人太近,危险,于是要求只当浙西安

      抚大使(那里安全),被赵构一口回绝……

      刘光世老大不愿意的到了前线与金人对峙,所幸这段时间金人没什么大规模行动,老刘花钱

      招抚降人,不时派王德这样的猛将出去平平贼寇,战绩总得来讲还算过得去。不过这段时间

      是南宋诸将大扩张时期,其他将领的战绩都太辉煌了,因此朝廷上总有人觉得刘光世无能,

      想把他撤掉。高宗觉得刘光世手下那帮兵痞也不是一般人能控制的,暂时还要留着他。

      绍兴三年刘光世与韩世忠易镇,两人在苗刘兵变的时候结怨,素来不和,韩世忠率军到镇江

      ,两军差点大打出手,后来还是赵构亲自出面,才算把这事压下来。之后刘光世负责淮西的

      池州军区,面对伪齐乌合之众的进攻,刘光世又想开溜,弃庐州而退,直到宰相张浚说了狠

      话:“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才不得已又返回去打了几仗。

      此事之后,朝廷对刘光世更加不满,终于罢了他的兵权,由文臣吕祉以及其部将王德接任。

      但这两位还真压不住刘光世手下的兵痞,不久郦琼、靳赛等人哗变,杀吕祉,裹挟四万多人

      降了伪齐。

      刘光世在家闲置了几年,金人破盟南下后,又被重新起用。但此时他手下一无将二无兵,不

      得已先把外来户李显忠归到自己属下,之后又想要王德部。王德可再也不愿跟着这个草包卖

      命,断然拒绝。刘光世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北进,没走两步就不战自溃了,于是老刘继续回去

      养老,直到老死。

      刘光世这样的草包在乱世中能够屹立不倒,甚至名列“中兴名将”之列,其生存哲学无非以

      下几条:

      1、保存实力,欺软躲硬,招降纳叛的机会绝不放过,硬仗则是能不打就不打。只要手上有

      军队,就有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

      2、结交朝廷权贵,搞好人际关系;见风使舵,看朝廷眼色行事。

      3、充分发挥部下才能,打仗他们上,功劳自己拿。

      看到此处,是不是联想到了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其实任何时代都不乏这种会打“巧仗”

      的“名将”。不过老实说,刘光世招安的本事还是挺强的,收了不少流寇军贼,御下也有一

      套,比吕祉之流的书呆子强多了,这点还是值得学习的。

      本色时刻:

      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闻于朝。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有十万铁骑,乃可

      为瑞,此外不足信。”

      尝入对,言:“愿竭力报国,他日史官书臣功第一。”帝曰:“卿不可徒为空言,当见之行

      事。”

      杨存中(沂中)

      忠的奸的都讲了,下面来谈谈有争议的。杨存中,本名沂中,因和赵构关系好,绍兴年间被

      赐名“存中”。他出身军人世家,祖、父都在与金人战斗中战死,靖康年间成为张俊的部将

      。杨存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很快在张俊部将中脱颖而出。当时适逢张俊担任赵构的护

      卫,杨存中的所作所为给皇帝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的四年,杨存中无论在剿贼、平叛(苗刘兵变)还是抗金(明州阻击战

      )都有不错的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终于被高宗看中,执掌了宿卫亲兵。杨存中执

      掌御林军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这样到

      了绍兴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存中掌管,显示

      出对他的高度信任(此时杨只有三十五岁)。

      金人破盟后,杨存中参与了著名的柘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但之后因为张

      俊贪功,在进军濠州的时候中了金兵埋伏,杨存中指挥失当,宋军大败。班师回朝后,高宗

      毕竟和杨存中关系不一般,以柘皋之功抵濠州之败,依然给他加官进爵。

      之后杨存中更是一路官运亨通,执掌了中央军政的大权,屹立不倒近二十年。直到金主完颜

      亮南侵之前,杨存中提出“备敌十策”,反而被步军帅赵密诬陷为“喜功生事”。杨深知赵

      构为人多疑,自己又掌权日久,于是主动提出辞职,这才算逃过一劫。

      但此后数年宋金交战,宋军多有败绩,朝廷又几次把杨存中请出来做救火队长。杨毕竟是经

      历过大阵仗的,对很多军事问题有较精辟的见解,而且他资历最老,诸将听命,因此发挥了

      很大的作用。杨存中一直干到孝宗乾道二年才因病去世。

      杨存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他协调能

      力强,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很适合担任国防部长一类的职务。除此之外,对军械制造也

      颇有心得,曾发明马皇弩,以补克敌弓之不足。

      关于杨存中这个人,最大的争议估计就是他在岳飞案以及议和一事方面的表现了。杨是岳云

      、张宪的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的爱将,与高宗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

      也有参与。另外,宋金议和后,由于秦桧的迫害,很多大将纷纷被调离现役,唯有杨存中能

      执掌殿前司十数年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与秦桧关系暧昧。

      杨存中是否真是个奸臣,是个“??阉”,本文不想做过多的讨论。这里只想列举一些事实:

      1、杨存中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

      的韩世忠。

      2、杨存中并不十分赞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

      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的基础上与其谈判。

      3、杨存中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杨存中不太可能是秦桧、张俊之流的卑鄙小人,他之所以站在官方一边

      ,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和张俊、赵构的亲密关系以及当时局势所限。即便如此,他在这个集团

      中的所作所为更多是“谋事”而不是“谋人”,宋史并没有把他和张俊、刘光世归入一类,

      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总的说来,杨存中是一个比张俊更成功的政治军人,他能在不触动朝廷当权派的前提下最大

      程度搞好军队建设。算来绍兴十一年的时候,杨存中不过四十左右,能有这么深的心计,令

      人佩服。

      辉煌时刻:

      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

      (赵构)又曰:“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

      李显忠

      下面介绍的是资历最浅的李显忠。此人原名李世辅,绍兴九年南归以后赐名显忠。他也是西

      军出身,延安失守,他与父亲李永奇不得已降金。李显忠少年英雄,得到兀术、刘豫的赏识

      ,但他并不为所动,找到机会劫持金元帅撒里曷出奔。金人穷追,李永奇全家二百余口被害

      ,李显忠仅率二十六人投西夏。

      李显忠为报家仇,向夏主借兵反攻延安,将两个出卖父亲的汉奸剖腹挖心。但此时宋金已经

      议和,金归还黄河以南土地,李显忠于是舍西夏重归大宋。西夏军进行报复,反被李显忠打

      的大败。

      归朝以后的李显忠,仕途并不顺利。首先他出道太晚,绍兴九年南宋诸大将都建军完毕,势

      力已成,李显忠无帮无派,难成气候。金人破盟后,朝廷居然把他归到草包刘光世手下,虽

      然也与金人打了几仗,但影响不大。之后秦桧主和,李显忠更是受到打压,一度被勒令退休

      。直到绍兴末年秦桧死后,得到杨存中推荐,才又重新出山担任池州军区司令。

      金亮南侵,淮西主将王权胆小畏敌,节节败退,朝廷派李显忠取而代之,未到宋军即奏采石

      大捷。李显忠到任后,又派兵渡江,连败金兵,收复了淮西被王权丢弃的州县。

      孝宗继位,主张派掌权,李显忠大显身手的机会便到了,被任命为北伐的主将。初期节节胜

      利,攻克宿州。但金兵很快组织大军反击,副将邵宏渊畏敌,部下纷纷逃窜,李显忠孤军奋

      战,独木难支,不得已弃宿州后撤,终于在符离被金兵追上,大败。此役士卒军械损失无数

      ,北伐失败。李显忠承担责任,被贬官流放。

      此后李显忠虽又被起复,主管马军司,但已无仗可打,最终终老于家。

      李显忠在南渡诸将中算是寿星了,活到了六十九岁,但他的运气实在不能说太好。出道太晚

      ,资历浅,又没有好上级提携,宋金之间的几次大战都没轮上,名气显然及不上其他南渡将

      领。三四十岁的黄金时期,又正值秦桧当权,白白的浪费了。好不容易等到孝宗继位,又遇

      到金世宗这个强劲对手,加上南宋军队已今非昔比,将才凋零,李显忠独木难支,军事生涯

      最后以一场败仗告终。相信他临死的时候,和刘??一样都心有不甘。

      辉煌时刻:

      时有酋豪号“青面夜叉”者,久为夏国患,乃令显忠图之。请三千骑,昼夜疾驰,奄至其帐

      ,擒之以归。

      撒里曷在耀州,闻显忠来,一夕遁去。

      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马扩

      这个建议大家去看历史小说《金瓯缺》,对马扩的一生描写的很详细,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一

      下。马扩,祖上时代为西军将校,他本人中过武举。后来因为全程参与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以

      及此后交割燕京等外交事宜而青史留名。

      马扩虽然出身行伍,但在外交方面却很有天赋,在与金、辽的交涉中都能做到不卑不亢。金

      最终能在宋军表现极其拙劣的情况下交换燕京,马扩应该说是出力很多的。正因为此,燕云

      十六州交割完毕后,马扩被从承节郎提拔为遥郡防御使,成为中级武官。

      但此后马扩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先在被同僚诬陷为勾结金人,坐了自己人的大牢。后

      来趁着金军南下的混乱才逃了出来,在西山和尚洞建立基地组织抗金。但不久遭到金人攻击

      ,战败被俘,又被金人软禁。到建炎二年,终于再次逃出,上五马山山寨,奉赵构弟信王赵

      榛(很可能是假冒的)为首领,聚集远近抗金义军,众至十万人。

      马扩为了争取朝廷的支援,先是往东京见宗泽,后来又南下见赵构。但当时主和派当权,对

      北方的抗金斗争并不干兴趣,赵构只给马扩升了一级军衔,并派发了一些乌合之军凑数。马

      扩无奈北返,终于被金军击败,信王失踪,部下大多战死,马扩回到扬州后,被降三官,罢

      军职。

      归朝以后,马扩上书朝廷,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皇帝入川,中策为迁都武昌,下策为进

      军金陵,但不为所用(不过说实话,这三策也实在谈不上高明)。苗刘兵变,马扩有所牵扯

      ,于是皇帝寻故又把他贬到朝外。

      绍兴元年,马扩在湖广宣抚使吴敏手下任参议,一度想招降流寇曹成,但因为吴敏的破坏而

      失败。马扩一怒之下又离开了吴敏。后来户部侍郎姚舜明屯兵健康,又把马扩找去当参议。

      到了绍兴四年,马扩入对,高宗可能又想起用他,恢复了他的军职。

      宰相张浚曾想征召马扩入府为幕僚,但马扩因与其属下刘子羽不合而拒绝。后来朝廷任命马

      扩为沿海制置副使,训练海船。但他的部下毕竟太少,又没什么靠山,所以在军界没有什么

      影响。倒是因为以前的外交资历,经常被招回临安与金使交涉。

      绍兴八年,马扩因为与主和派不和,再次去职。三年后宋金议和,马扩彻底失望,于是屡次

      上书要求退休,被批准。此后他长期隐居与融州仙溪,绍兴二十一年去世。

      马扩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但在军事上的能力并不是特别出色。加上他为人有些孤傲,与其

      他名将业接触不多,因此名气不是很大,关于他的传记一直很少。但他在两宋交接之际这个

      混乱时期,亲身参与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与宋、辽、金三朝的高层人物都有接触,应该算

      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目击者”,也难怪徐兴业要选他作为《金瓯缺》的主人公。

      辉煌时刻:

      粘罕父撒王亥相公者云:“南使射生得中,名听甚远,可立一显名,今后唤作:也力麻立”

      帝(赵构)曰:“扩知兵法,有谋略,不止于斗将而已。”

      帝(赵构)谓大臣曰:“徽宗时,如马扩、马识远俱以武举擢用,或衔命出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