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关于052C舰载相控阵雷达背后的故事 -- 从北苑到太古

共:💬214 🌺2148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中江的一个神棍就是用14所相控跟踪打KH卫星

      一下就定了18套

    • 家园 这东西看来耗电很厉害,而且成本也高啊

      我要是舰长,宁可要可靠性更好的顶板雷达

      • 家园 你是来搞笑的么

        aesa可靠性比普通雷达高多了,功能上更是核武器和冷兵器的区别

        为了省电用顶板,哈哈,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吗?

        不要军舰更省钱,你要当主席看来军队要都裁掉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96年是项目开始多起来的时候---感谢江核心李登辉!

      没有李登辉的“是空包弹”的嚣张,温水煮青蛙,估计我们今天只能看见爱国者导弹把郭永怀的像掀翻了。

    • 家园 为什么23所一定要用C波段呢?很难理解呀
      • 家园 从文中看,不仅仅是波段之争

        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23所的方案是无源相控阵,而14所是有源相控阵。所以23所认为自己的技术成熟度较高,进而攻击14所的TR组件的可靠性。而14所当然是顺理成章地攻击无源阵输出波导的重量软肋。

        23所在坚持无源相控阵方案的前提下,当然要坚持C波段,如果用了S波段,那么结构重量就更是无法接受了,方案将没有任何生机。

    • 家园 没有人怀疑过帖子的真伪吗

      转个讨论

      [URL=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MilitaryTech/16454459?p=1][/URL]

      我的结论是

      这人在14所或者相关的军工电子部门工作过,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牛人,就是个半路嫌待遇低环境差跟老婆出国去了的普通工程师,但是他们家大概有长辈在14所是比较高层的管理或者技术人员,所以他能听到一些所谓的内幕,跟高晓松一个路子,只不过这位毕竟还在体制内呆过跟高晓松完全听人说不一样,这位是把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自己添油加醋一番再捏进一些自己的经历,拿出来说事

      所以这文章既不能细看细节、也不能看主要脉络,主要看唤在网友中起共鸣以批判体制的方面就行了,你通过这篇文章不需要真的知道346是怎么设计出来的,你只需要知道“中国军工太黑暗了太腐败了军队更黑暗更腐败正经人是不会去的更不会生产出什么靠谱的武器你们这些出不了国见不了世面靠环球时报和铁血BBS打鸡血的五毛少YY了”就行了,达到效果即可,真假是非何必那么在意呢是不是?

      • 家园 一点看法

        个人感觉,这篇文章的真实性还是很大的,即使不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也是某人的有感而发。但是作者即使在批判中国人的劣根的时候,自己还是犯了一错误。他认为李鹏是支持对方的,仅仅是听别人这么说了,然后就是智子疑邻了,怎么看李鹏都是和他的项目作对的。实际上,李鹏应该不可能是针对他的项目的。他虽然认为自己的设计多么好,但还是纸上的,中国人以前也没有搞过这东西,最高领导有犹豫,有动摇,都是正常的,毕竟是当时的很大一笔钱, 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作者一听别人说有人在做李鹏的工作,就把李鹏想成对立面了,真有点工科的思维 方式。

      • 家园 无论真假,作者现在肯定是废了

        受益于近20年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无线电技术的大发展。

        作者当年所做的事情,在今天只是学生作业,区别不过在于有没有可靠数据来源。

        如果作者在体制内坚持下去,与时俱进,或许可以成为行业中的泰斗。

        很可惜,放弃了一个机会,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本人戚戚然也。

        但心是明白的。这种可惜,只是本人自有的可惜。

        对国家而言,并无所谓。

        因为,时代进步的太快了。

        君不见,神舟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5左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十来年!

        通宝推:崇山彩云,盲人摸象,尚儒,刹那芳华,
        • 家园 作者肯定是不能释然

          假如他在加拿大参与过中层管理工作,有过推诿,磨嘴皮子,勾心斗角,为了经费(好处)让别人或者自己的下属当炮灰以后,还会对当年23所下绊子耿耿于怀?

          大丈夫能屈能伸,首先得有从头来过的豁然,否则 只能怨天尤人了。

          昨天和一个在14所呆过的朋友聊其此事,他的回复我觉得挺适合做总结。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在十四所的时候,我的师傅就三十出头,负责带我的那位老兄,只比我早两届,这是个特殊时期,文革前的老人,和文革后的技术人员有一个很大的年龄断层,而80年代出来的那帮子人,大多数各干各的去了,留下的一些不太活跃的。所以说年龄上有可能,而且稍大一点的都留不住。

          至于技术水平,十四所算水平高的了,但是和国际上差距还是很大,很多东西,我们还是理念,人家已经成为现实了,但是井底之蛙做久了,眼高手低的现象是存在的。比如这个雷达,当时论证下来的方案其实不只是他说的这些,还有一些由于器件、工艺等搁浅的。所以一些夹在老人和新人断层里的这些人,走向行政和自己创业,出国的,就比较多,但是他们不能代表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只能代表国内的一个发展阶段。其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助力,新人的成长速度之快,也不是早期能想象到的,所以后来出现了年轻人主打整个行业现状,比如我共事过的、同学,都是行业里的龙头,自己出去的反而发展后劲不足。

          通宝推:林风清逸,青岛大虾,盲人摸象,李根,strain2,jent,秦波仁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