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主席的经济学就是千年农业国工业化的经济学 -- 方天化几

共:💬25 🌺15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毛主席的经济学就是千年农业国工业化的经济学

    毛主席的经济学就是千年农业国工业化的经济学

    首先,什么是经济学?

    我也不用编,网上有现成的,大名鼎鼎的“自由的百科全书”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请大家记住“生产、分配以及消费”。

    其次,什么是计划?

    计划就是干事之前预备的干事的步骤。

    干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老中早就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富人过日子要计划,穷人过日子更要计划。

    富人不是过日子没计划,而是计划比穷人松一些而已。

    穷人如果看富人过日子的方法很有经济理论也跟着学就是傻B啦!

    经济就是国家过日子,国家经济更需要有计划。

    富国过日子有计划,比如说美国有budget,包括军火商们能拿多少钱,是否符合石油和金融巨鳄们的计划,budget就是计划。

    穷国如果看美国的方法很有经济理论也跟着学就是傻B啦!

    毛主席面临的问题是千年农业国工业化的问题,因此,毛主席的经济理论就是千年农业国工业化的经济理论,还有实践。

    全世界的工业化历史,全世界所有的工业国家的工业化,都是在有殖民地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这些国家是工业化的先行者,他们的工业化可以说是自然发展的,也就是说是先有需要,然后有供给的,自然的供需关系下发展起来的,更不是被工业化国家打败了和掠夺以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吗?

    因此,中国的工业化没办法学他们。

    毛主席面临的中国是被全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包括最早工业化了的英法,也包括后来工业化了的俄日,中国是实实在在的被全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一个不落的, 他们每一个都来中国了,他们打败了中国和掠夺了中国,毛主席面临的中国是被他们打败了以后在一穷二白的千年农业国,而且还刚刚结束内战,常凯申拿走了中国全部的黄金储备。

    发展经济是的自然过程是供需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千年农业国,不仅基本上没有对现代工业产品的需要,也就是没有现代工 业产品的市场,这里说的所谓现代就是 1949年左右,即便是有这种需要,经过百年战乱和工业化民主国家的掠夺,中国农民也买不起现代工业产品,依然是没有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

    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吗?

    没有某种产品的市场,就不可以生产这种产品,这么简单的经济学大家都应该知道吧?

    这就是在殖民时代过去以后,所谓懂经济的国家发展经济只能从轻工业开始,因为衣服和鞋的市场永远有,但是他们必须买纺织机械,因为生产机械就需要重工业了。

    可是,工业化又不能不发展重工业,而中国自己显然没有重工业产品的市场,特别是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也不可能卖到国外市场去,对吧?

    别忘了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啊!

    那么,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卖给谁了呢?

    别忘了,卖质量差的产品很难很难滴!!!

    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哪里呢?

    也就是说,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质量比较差的产品到底是谁买了?

    还是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质量特别好,中国人都抢着买呢?

    这可能吗?

    即便是有一些个别的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一开始就质量特别好,那也不会包括汽车和拖拉机,对吧?

    万事开头难啊,对吧?

    今天,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化基础了,特别是中国有自己的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有自己的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吗?

    事实是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都卖出去了,形成了一个供需循环,一次一次的生产和再生产,逐渐的,千年农业国中国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也可以说千年农业国的工业化第一桶金有了。

    别忘了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啊!

    那么,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卖给谁了呢?

    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哪里呢?

    不知道吧?

    您要是以为自己懂经济学呢,我就买个关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反正历史已经过来了,一切的一切都明明白白的摆在全世界人民的眼前了,对吧?

    您懂经济学的,您自己找,您就不必往下看了,好吧?

    您要是以为自己不懂经济学呢,您就往下看,好吧?

    大家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呢吗?

    那么,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卖给谁了呢?

    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哪里呢?

    我现在就开始给大家说说,嘿嘿。

    如果说英法是工业化的先驱的话,也就是说英法是工业化国家中的第一代,那么,其它的,比如说德国、日本和美国就是第二代工业化国家了,因此,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啊,如果中国工业化成功了,最多的,中国也只能是一个第三代工业化国家,对吧?

    我前面说了,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是不可能卖到国外市场去的,质量肯定不行,所以没有竞争力嘛,对吧?

    人家都至少也是第二代工业化国家的工业产品了,中国还没工业化呢,即便是工业化了也是第三代工业化国家,也许第三代工业化国家的个别产品可以超过第一、二代工业化国家,那也肯定不是全面的,只能是个别的,还得卖的便宜,对吧?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市场也不能开放,因为我前面已经说了,中国自己百年战乱,被全世界工业化民主国家给掠夺的已经差不多 了,黄金又都到台湾去了,中国就这么点钱,第一、二代工业化国家的工业产品要是进来了的话,那还能有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份儿吗?

    因此,如果中国自己的市场开放了,也就是说在中国自己的工业化还没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情况下开放了的话,那么,早期中国的实业家们的故事就又要重演,他们买英美和日本的机器跟英美和日本的产品竞争,这难道不是傻B吗?

    大家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呢吗?

    那么,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卖给谁了呢?

    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哪里呢?

    大家别急,我现在就开始给大家说说,嘿嘿。

    大家还记得彭德怀的“为民请命”是为农民请命吗?

    农民组织起来才有可能有足够的钱买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工业产品,比如说拖拉机等等等等。

    大家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呢吗?

    因为如果农民单干的话,你觉得农民买得起拖拉机吗?

    我说的是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

    就是手扶拖拉机也买不起,对吧?

    所以,农民只能凑份子买拖拉机,“凑份子”就是组织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就是为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工业产品创造市场。

    如果几百家农民组织起来还买不起拖拉机,那就是说还没有为拖拉机创造出市场,那就是说必须上千家,甚至几千家农民组织起来,比如说成立人民公社,目的就是为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工业产品创造市场。

    必须提到的是,由于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产品的质量肯定不高,加上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习惯,单干的农民即便是买得起也不会买,人民公社就不同了,可以命令他们买,因此还是必须买,不得不买,人民公社嘛。

    当然了,组织起来也对在农村普及教育有利,单干对农村普及教育不利,教育程度低也限制工业产品的市场发展,这是明摆着的。

    虽然,农民单干粮食产量会高一些,副食品会多一些,城里人的生活会好一些,嘿嘿。

    其实呢,如果为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工业产品卖不出去,城里人的生活也不会好一些滴,嘿嘿。

    所以,为了千年农业国的工业化,为了给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工业产品创造市场,中国农民必须组织起来搞人民公社。

    当然了,一旦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再需要几千家农民凑份子买机器了,农民就不必再搞人民公社了,也就是说农民就可以搞单干了。

    当然了,重工业产品不只是拖拉机,还有别的机器,可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因此,市场还是农村。

    到了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了,虽然还是不如欧美和日本的重工业产品,因为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开放市场也就问题不大了,虽然有冲击,重工业成熟比轻工业需要的时间长,可以说这个冲击还没有过去,比如说中国的汽车市场。

    我刚刚说了重工业,下面我说轻工业。

    大家还记得梁漱溟的“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农民生活在九地之下”吗?

    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了才可能有钱买中国工业化初期的轻工业产品,比如说衣服和鞋等等等等。

    大家还记得“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呢吗?

    因为如果工人生活和农民生活差不多了,中国工业化初期的轻工业产品要么立即就是全中国,要么就是没有,而且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一出现就可以满足全中国,因此,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先满足城市。

    所以,梁漱溟形象的描述的所谓“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农民生活在九地之下”其实就是“城里人生活在九天之上,农村人生活在九地之下”,用今天的语言其实也就是“让城里人先富起来”,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不过那时的富是比农村富,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富啦,改革开放的富也是一样,是比改革开放前的富,那时的万元户就了不起了,万元户在今天就啥也不是。

    还有就是也必须维持城里人的生活标准比较低,因为只有这样一来,城里人的标准才不会太高,才会不挑挑拣拣的,才会买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那些质量不怎么样的轻工业产品,而且还是必须买,不得不买,本来生产量也有限嘛。

    到了中国的轻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了,虽然还是不如日本的轻工业产品,甚至不如台湾的轻工业产品,因为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开放市场也就问题不大了,虽然也有冲击,只不过轻工业不像重工业,可以说这个冲击早就过去了。

    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从农业社会过来的,无论主要是畜牧还是主要是种植,无论有没有殖民地,无论有没有掠夺,掠夺也有到别国去打仗,打仗也是代价,不管怎么样,工业化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传统的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嘛。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英国工业化初期的英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一天8小时工作日,也没有休假日,更没有安全保护,等等等等。

    中国工人没有8小时工作日的年代最多也就几十年,反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是8小时工作日了。

    最近好莱坞又把雨果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拍了一遍,那是法国工业化年代的故事,时间差不多是19世纪初到鸦片战争期间。

    最后,最绝的是毛主席的经济学还是在别人看来非常错误的方法,美苏都认为中国没有威胁才放心的玩冷战,结果不仅两败俱伤,还是两败一死一伤。

    最伟大的是用别人看来非常错误的方法不仅造成对手不知彼,还可以动摇对手的思维方式,使对手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因为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判断是错误的方法结果是正确的,这就只能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我说的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可是事实明明白白的摆在全世界的面前,那就是今天的中国。

    你能想象一个千年农业国,也是千年农业文化,被全世界的工业化民主国家们一齐掠夺了一百多年,百年战乱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还有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如果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是胡闹的话,一个改革开放30年就有了这一切?

    千年农业国的工业化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千年农业的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都必须改变的问题。

    列宁说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

    所以,经济不只是经济,还是文化。

    不仅千年农业国中国有着千年农业文化的传统和习惯不适合工业化发展,中国人刚刚从多年的战争过来,包括内战,中国人内部的矛盾和仇恨很多,包括血仇,中国人之间发展经济和经商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的。

    所以,经济不只是经济,还是政治。

    好在经过文革,现在老中都忘了那些血仇了,旧账基本上是一笔勾销,有的也是新仇,旧恨都是恨毛主席。

    文革就是要改变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因为世界变了,中国也变了,从今天的商业管理角度看中共的在长征途中的路线变化可以叫做“管理团队”的变化,英文叫 “change management”或“management change”。随便维基一下就可以看到應變管理(又稱變革管理、變更管理)包括:

    1.Missionary changes (目标变化)

    2.Strategic changes (策略变化)

    3.Operational changes (including Structural changes) (运作和组织变化)

    4.Technological changes (技术或战术变化)

    5.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rsonnel (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特别有趣的是:这第5条的维基的中文版是“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

    怎么样?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再造(變革)”这些词儿用的重吧?如果对你进行“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的话,你会舒服吗?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的变化就是中国文明的“管理团队”的变化,最近的一次变化是中国文明的“管理团队”从“中华民国”的管理团队变化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管理团队,也就是说中国文明以前的管理或无管理变化到了由中共领导的团队的管理。

    管理变化了嘛,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叫“改朝换代”也行,自然的相应的就必然有很多变化,其中就包括上面的

    5. 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rsonnel (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或者按照维基的中文版翻译成:“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

    怎么样?所以,如果我说中共夺取中国政权以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包括文革)是那第5条的实施(即“变革管理”)的话,大家不会觉得奇怪吧?说文革是对中国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很恰如其分吧?

    当然了,对于中国文明来说,必须管理的“变革”还包括中国文明的生存环境变化了:基督教文明打到家里或家门口来了。

    很多人以为建国就和平了,不仅国内和平,国际环境也和平。他们还以为世界上只有中国这一个国家,中国人做什么的正确与错误只看中国自己就可以了,还是闭关自守思维。

    毛主席的时代是从战争到和平的过渡时代,直到越南战争结束,才可以说中国的周边环境基本和平了,在这之前奔小康就是招打也是找死。

    毛主席的时代是从同时又是千年农业国到工业化的过渡时代,农业文化必然受冲击,也就是革命。

    再者,毛主席还要为和平的中国准备领导班子。

    通宝推:说几句,晨池,兰山,瀚海黄沙,surfxu,
    • 家园 毛的经济学更偏重于主体经济学

      一般所说的经济学,都是偏重于客体的,但毛的经济学更偏重于主体,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而不仅仅强调生产了多少产品,提供了多少服务。这与毛的军事理论是一脉相承,不在乎占了多少地,攻下了多少城,关键在于军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是如此,依着这个方向,就很容易理解毛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了。

      俺一直感到很奇怪,所谓左派,作为毛的信奉者,怎么那样的僵化,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毛思想和精神的核心,过分地强调毛的具体言行,其实是走向了毛的反面。

      建国后,中国的经济策略有四种,第一种是照搬苏联,搞完全的计划经济,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是学习美国,搞市场经济,这是很多普世派的观点,即使抛开政治的因素单纯从经济方面讲,也绝无可能;第三种,便是依照建国前的策略,搞新民主主义经济,但红区党与白区党之争,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脱离,使得这个计划也不可能,第四种,便是毛的计划的同质化多元经济,尽管出了大跃进的错误,但从长期来看,却是最适合中国的经济政策。

      实质上,到了今天,中国的经济性质还可以归类于计划的同质化多元经济。

      但相对于客体方面,主体方面的作用更加深远,这便是毛泽东红利的主要方面,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毛泽东红利的另一方面则是公有制,比较完全的工业体系,与西方关系缓和。很多人都强调毛在客体方面的政治经济遗产,但毛在主体方面的影响更加重要,这便是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难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缺少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使有少量的主体,也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

      除了中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过于的僵化,无论是人和组织,都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这是这些国家难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

      中国第一代农民工事最勤劳的,如果真是大锅饭,养懒汉,这些懒汉怎么可能,一到改革开放便变得勤劳呢,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乡镇企业,和勤劳的农民,和农民工,便是毛泽东主体经济学的最好证明。毛时代最僵化的就是工人阶层,这是九十年代下岗职工悲剧的根源。计划的同质化多元经济,属于计划的那部分,必然是僵化的,到了现在,担负计划的角色的垄断国企,也是最为僵化和腐化的,这方面的改革也是极为艰难的。

      改开一来,过于强调客体经济学,但缺少主体,研发,设计,管理都没有着落,中国经济就不可能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

      主体的能动性与主动性,是毛泽东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毛强调辩证法,强调实践,强调矛盾,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展开的,其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策略,都是一脉相承的。

      • 家园 仁兄牛x

        一直不理解为啥建国伊始工业化发展的这么迅速。终于被仁兄的观点给解答了。一直都不解。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根本。

        • 家园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决定经济基础,二者是互动的,毛的经济学,更强调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但在大跃进的时候,脱离了经济基础,这便是其经济方面错误的主要原因。

          现在,过于强调经济基础了,而关于上次建筑,也就是社会的组织化,主体化,却被有意和无意的忽视。马克思将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是很有道理的,单纯的经济学,只是围绕着客体而展开,只是经济学的表像,经济学的根本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才是经济学的根本,这便是政治经济学的本来面貌。

          发展中国家永远为发展中国家,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稀缺的资源能源,主要滞留在富人手里,缺少流动性,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根本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外因是全球化的产能大转移,再加上地缘经济的优势,内因则是化公为私,劫贫济富的财富大转移造成的。

          化公为私,尽管带来了大量的腐败,也使得稀缺的资源得到了流动,并带动了社会的能动性,这便是所谓改革开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社会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衡量一个社会根本标准,计划与市场,公有与私有,都不是目的,而是能动性和主动性的手段和途径。

          在人力稀缺的时空,私有制能增加社会的能动性,但在资源能源稀缺的时空,私有制就会因囤积居奇,而减少社会的能动性。单纯的公有制,更加缺少能动性,因此建立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相互转换的机制,形成良性的循环,便是持续增加能动性的最好途径。

          毛时代的能动性,主要不是利益驱动的,而是恐惧和教化驱动的,这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形态,不应该将其扩大化,普遍化。

          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经济基础,而是上层建筑。

          农业,以家庭为主体是绝对不行的,走私有化也绝对不行,只能重新走合作社的模式,这便需要重新审视毛的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工业,以合资和外资为主体也是绝对不行的,中国企业缺少主体性,研发,设计,管理便是妄谈,产业升级更是扯淡。

          服务业,主要是高端服务业,主要是国企垄断,这也是绝对不行的,这些行业成了寄生行业,那里是服务业,而是掠夺寄生业。

          中国的繁荣,多是物质的繁荣,主要是客体的堆积,主体却是逐渐萎靡的,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以合资和外资为主体的工业,以垄断国企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其能动性和主动性都在丧失,不要说持续发展,实质却是难以为继的。

          大旗党,和体制派,与普世派,其实是都是表象派,要么是只见中国的繁荣,而不见暗藏的危机,要么是只见西方的繁荣,而不见潜藏的暗流。

          中国只有从毛泽东再出发,找回毛的思想精神实质,以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这也是事实求是和独立自主的根本含义。

          能动性和主动性的丧失,不但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普遍的问题,因此,这个时代,可称为比烂的时代,这也是中国的问题没有彰显的主要原因。

      • 家园 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套公式形而上学,不看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

        至于大锅饭,养懒汉,是不对的,集体的压力是很强大的,军队就是大锅饭,还养不要命汉呢,其实宗教的力量也就是在于大锅饭,集体环境的压力,西方有peer pressure的概念

        • 家园 中国有两大问题

          一方面是社会缺少组织,即使有些组织也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是资源能源稀缺。这两个方面的缺失,导致中国不可能走西方那样的经济道路,相对而言,缺少组织,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比资源能源的稀缺更加致命,毛的扭转乾坤,正是将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但建国后,这个人类从未有过的庞大组织,又面临僵化,腐化,裂化的危机,这便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

          总的来讲,社会组织主要有四类,代表共同利益的政府,代表共同精神的宗教,代表既得利益的企业,代表既有精神的社团,一个健全的社会,必须四类组织成为相互制衡的统一整体。

          中国的社会,离健全的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共如果能够转化为代表共同精神的组织,类似西方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中国的未来将不是问题,否则,还是不容乐观的。

          缺少组织主体,缺少资源能源,就不要妄谈什么市场经济,中国的自由民主派,最大的特征就是虚无主义盛行,只看表象,不明本质。

          俺曾与人探讨计划于市场的问题,表象派们老是强调什么常识,说俺在玩逻辑游戏,人那,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在各种表象和个人意志中自得其乐,但,很多时候,俺也在怀疑自己,是否也是乐此不疲呢?

          组织问题,组织的主体性,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仍然是中国现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全人类的最大问题。

          • 家园 是!组织性是“无神”跟“有神”社会的一大差别

            基督教组织性极强的宗教。

            中国社会的无组织性在基督教国家面前就是一盘散沙了,所以,我以为孙中山的贡献就是组党,党在中国社会代替宗教组织成为一盘散沙的钢筋组成混凝土,因此,党表现出有很多宗教的特征也是自然而然的。

            • 家园 宗教的利与弊

              宗教在西方那种组织极多,非同质化的多元社会中,主要能起良性的作用,能够将各种组织统一在共同的精神之下。

              而对于组织稀少,单一的社会,宗教就会独霸社会,遏制其他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这便是伊斯兰国家的通病。

              很多普世派们,希望用西方的基督教,重建中国的道德与法制,无疑是痴人说梦,这种西方的宗教一旦在中国泛滥,就如外来生物缺少天敌一样不可控制,独占社会资源,成为中国的祸害。中国应该发展本土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实现佛教,道教的现代化,成为世界佛教,道教的中心,遏制外来宗教,不以中国为中心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但佛教,道教的意识形态,并不能统领中国的意识形态,只能作为补充,中国的意识形态应该以儒家和共产主义的结合来统领,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依照西方那种,真正的崛起,是意识形态的崛起,这关系到中国的命运。

              儒家,共产主义的结合,再加上自由民主的本土化,如果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将是中国真正崛起的时代。

              • 家园 儒家什么的咱不谈了,烦这玩意儿

                不过共产主义本土化是必须进行的。

                共产主义本土化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理论体系的本土化,这个毛泽东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就是本土的民众认同问题。就像佛教起源西土,却在中国成功地本土化并被视为中国宗教一样,共产主义也必须这样,且,也有可能这样。特别是在共产主义在其他地方已经荒腔走板的今天。

                共产主义之所以能本土化,其实和中国传统思想有莫大的关系。中国一向认为公平是最重要的,也一向有造反精神,这个从春秋战国始,从秦汉始,已经融入中国血液。

                如果中国能将共产主义本土化,中国就会又是未来至少数百年最先进的民族。

              • 家园 西方组织虽然极多却不可与基督教组织相提并论

                西方曾经政教合一,后来政教分离,基督教组织的组织性也是仅次于政府,差不多就是另一个政府。

                宗教是西方的强项,跟西方玩宗教游戏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了,中国文明一直无神是先进的,处女的儿子早晚露馅,在这之前孔子的大厦可以让诸神共聚一堂。

    • 家园 主席不懂经济确实是反毛手里最后一根稻草了

      提起工业化,也只有中国在主席这一代人的领导下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主席不懂经济,怎么可能?不要说建国了,当年的苏区的经济是怎么运行的?主席为此写了大量的文章,制定了相当多的政策。说主席不懂经济的,根本不看主席的书。

      提起国家发展战略,不由得想起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大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 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 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张平化激动地望着毛主席。大声地 说:‘主席,我懂了’。”

      5月25日那天下午,汪东兴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国家谁走资本主义道路,全党全国都不会答应。毛泽东此时抽上第五根烟,缓缓地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和井冈山的追求。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险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吗?

      (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

      能说出这些话的人,真不懂经济?

      还有,说毛不懂经济的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当时中国的战略环境,当时不是一个像改开这样和平发展的环境,而是一个准备以各省独立作战应对苏联入侵的环境。当时的钢铁水泥电力都用去搞大三线,搞防空洞,自然生活改善就好不到哪里去。现在看,就是当年大三线的剩余部分支撑了中国军工的发展。上海的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冲得渣都不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