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09):罗马轶事 -- 本嘉明

共:💬170 🌺1256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茗谈(109):罗马轶事

    对于盐野女士的系列书籍《罗马人的故事》,我个人感觉选材有所片面,可能是因为作者过于喜爱古罗马,下意识地在书中美化了罗马。

    西方文明一步步走到今天,有几个明显的波浪形的层次,一浪推高一浪。罗马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从今天回头看,这仍然是比较简陋,野蛮,粗朴的一环。

    (一)

    罗马能够成就伟业,首先是靠质朴尚武的民风,其次是务实和本民族专注于军功的施政(罗马城里的古迹,比如大斗兽场,是靠从以色列掳掠的石匠建造起来的,罗马人对于科技/建筑/艺术之类不感兴趣,除非跟军事有关),第三是对异邦文化比较宽容(但对于敢于反抗罗马者,则极为残暴)。

    这一切软实力,我告诉你,都是假的------只有站在硬实力上,别人才鸟你。

    硬实力,就是罗马军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我只介绍三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的军团。

    罗马的军队,分陆军和海军,陆军基本单位就是军团(Legion)。罗马治下的亚平宁半岛地区,分为两种“户口”:罗马城,和“拉丁同盟城邦”。拥有罗马公民权的“罗马人”,才有资格参加罗马军团。同时,每个罗马军团附属一个“联合军团”,也就是“同盟城邦军团”,这个军团的士兵,由拉丁同盟城邦提供,指挥官也是拉丁人,但罗马公民可以加入这个军团。由于同盟士兵在建立军功或服役结束后,往往会获得罗马公民权,成为罗马的第一代“进城农民工”,他们的子弟,虽然也拥有罗马公民权,却往往会回到父辈战斗过的“联合军团”服役,因为该“联合军团”里都是跟自己一个族裔的“乡亲”,处得来。

    罗马是志愿兵制度,必须是罗马公民,年龄体质合格,而且有最低资产标准(因为早期要自备军械),自愿参军(通常是分片征招,但轮到的,没有逃避兵役的)。罗马在公元前600年首次人口普查时,合资格可以参军的男性人口,是8万人。到了布匿战争时期(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男性公民(城里城外都算上),年龄合资格(16岁到70岁)参军的,大约在30万到40万之间(因为这3次战争跨的年度很大)。

    一个罗马军团,步兵有10个营/大队(Cohort)。第一营有5个“加强连”,每连有160名步兵,一个“百夫长”。其余9个大队,每大队有6个普通连,每连80名步兵,一个百夫长。第一大队是军团的精华,第一大队的第一连连长,又叫“第一百夫长”,是全军团最具威望的老八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每军团有59名“百夫长”,满编是5120名步兵,但通常有些缺员,一般情况下,每军团有大约4200名步兵,另有300名骑兵。罗马是个农耕城邦,参军的要么是城外的羊倌和种小麦的农民,要么是城市兵,本地没有畜牧业,因此只有上层阶级的子弟才有机会从小学习骑马,所以骑兵始终缺乏,而且骑兵队实际上是“士官学校”,贵族子弟参军都在骑兵队里。

    该罗马军团匹配的“联合军团”,步兵编制类似于罗马军团,人数则略多,而骑兵则显著多于罗马军团,达到600人。因为这些城邦里,有些是有畜牧业的,贫下中农也有机会从小骑马,兵源较充裕。而步兵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城邦一旦受罗马征招,不敢违逆,不少拉丁兵是“强征”的,战斗力比自愿参军的罗马兵,当然要低一些。

    这样2个军团编组,有时候会当作“一个”军团,拉丁军团是罗马军团的辅助部队。罗马每年选举2名执政官,任期一年,该年内如果有战争,每个执政官可以统帅2个编组(对外称2个军团),约2万名步兵。因为碰得上碰不上战争,要看你的手气,所以一旦选了个奥巴马,那也要上阵的,不过你不懂没关系,给你配个副将,一般就是老行伍了。如果奥巴马坚持要赵姨当副将(就是选一个自己的贵族发小),那也没关系,因为军团真正的指挥员,是“第一百夫长”,你奥巴马只要能做好战前动员和战后分赃(就是分战利品),一样有点机会打赢,就当买彩票。

    这个彩票,中奖的机会还挺大,靠的是指战员们的努力,也靠罗马军团在技术战术上的精益求精。

    首先,罗马军团列阵后,通常排三列,第一列是新兵,第二列是熟练兵,第三列人数较少但战斗力最强,是老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开打后,先扔投枪(空袭斩首),然后第一列拔剑格斗,斗了几分钟后,第二列顶上来,第一列从第二列各连的空隙中退下来休息。第二列又打一阵子,第三列换上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三班倒,只要你能“平平安安下班”,全须全尾地退下来的,一般能休息半个钟头,抽颗烟眯个觉发篇微信啥的。而跟罗马人对打的,都是笨蛋,非要第一列士兵死绝了,第二列才顶替上岗,这摆明了第一列是不能“回家过年”的,这部队里的不正之风,还怎么刹得住?

    其次,罗马军在技术上也比较精。每个军团除10个大队外,还有一些辅助部队,比如文工团啥的。第一类辅助部队,是“少年兵”,儿童团,替大哥们跑跑腿,打仗的时候阵地上捡些还能用的投枪啥的。第二类辅助部队,是一个600人的“砲兵营”,他们用的,是弩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军团转战的弩砲,相对是轻便的,可以发射投枪和石丸,每军团配备约60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类武器威力虽然比弓箭手要大得多,但第一还是笨重,第二是发射频率比较低,所以有时候军团司令强调机动性的,会焚毁弩砲,以便部队能更快地行动。

    (二)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罗马处心积虑要灭掉迦太基,战前就制造了种种可以挑起战争的因素。迦太基以南的非洲有一个大国叫“努米底亚”,在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跟罗马的关系,类似于今天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关系。“努米底亚”跟迦太基一直有领土纠纷,此时就出兵收回“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迦太基在二次布匿战争战败后,所签的合约中有这么两条,一,迦太基要赔款,其中的大头,一万塔兰特,分50年付清。迦太基农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每年的收入有1.2万塔兰特,而且本土在二次布匿战争中毫发未损(迦太基是花钱雇用外人打仗,打输了也没死几个自己人),所以几年后就主动要求把余款一次付清,但罗马不接受。

    第二条,是迦太基没有了对外宣战权,自卫队要出去打仗,必须先征得罗马元老院批准。“努米底亚”每拱一次,迦太基就到罗马去哭诉一次,罗马就袒护“努米底亚”一次。等到50年后,迦太基终于还清赔款,就很天真地以为条约终止,不用再请示亲爸爸了,于是大喇喇派出了雇佣军,把“努米底亚”给撵回去了,还打进了人家的国境。这下罗马有理由了,立刻于公元前150年,派了2位执政官带了4个军团登陆非洲。

    迦太基根本没想过罗马会出兵,赶紧派使节团去罗马申辩。罗马元老院命令迦太基交出300名贵族子弟为人质,其他细节,去问已在非洲的执政官。

    在非洲登陆的执政官,同时收到了来自元老院的秘密指令。于是,在迦太基人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把300个子弟送往罗马辖下的西西里后,执政官看你已经意志力崩溃,就得寸进尺,要求迦太基交出巨额的军粮和全部的装备。

    迦太基人交出了仅有的海军,和陆军的绝大部分装备,包括20万付盔甲,和2000架石弓(我个人以为,这应该就是2000架不同吨位的弩砲)。执政官们点验了缴获品,对于迦太基的配合态度表示满意,随后指示迦太基使节团再去罗马。

    这里,迦太基人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大国是千万不可以“讨饶”的,这就是赤壁之战前,孙权战降未定时,鲁肃对他说的话:“谁都可以降曹,唯主公不能”。罗马对于小国,一向比较宽容,这给了迦太基人很大的幻想。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迦太基目前如此兴旺,GDP规模又大,一个地中海怎么容纳两个大国?万一将来再出一个汉尼拔,罗马岂不又有亡国之虞?你讨饶,就必须先付出代价以示诚意,但越付出代价,你就越虚弱,就越诱使对方下斩草除根的决心。

    第二,在共和政体下,千万不要过于逢迎讨好某一个人,哪怕他看起来能主导全局。因为寡头共和的政体,300人的元老院,内耗做不成事的时候固然多,一旦能做成事的话,手段比专制政体要多得多。因为专制政体中,独裁者往往顾及自己的颜面和威信,言出必践;而在共和政体中,甲承诺的事,乙可以轻易联络所谓的多数票来推翻,而且甲乙都不觉得有脸面之耻。

    于是,元老院露出了真面目,要求迦太基人举族内迁,毁弃迦太基城。在这个节骨眼上,盐野女士说得极为轻描淡写,仿佛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可以说,正是这个章节,我觉得大大降低了《罗马人的故事》在我心目中的分量------裁史可以如此,不愧是日本人。

    迦太基的使节以头触地,痛哭哀求:“这是置迦太基人于死地啊。”

    迦太基人为了给罗马消气,什么都做了,落到了走投无路的下场,内无军备,外无盟邦。迦太基人善农耕和贸易,但不尚武,离开修建百年的坚城,恐怕连“努米底亚”特产的非洲骑兵都抵挡不了。

    使节团黯然回国的路上,就有使节开始逃亡保命。事实也正是如此,迦太基举城皆狂,杀死了所有的亲罗马贵族和在城里的罗马人,以及辱国回来的使节。所有没有逃离迦太基城的成年男女,不分贵贱,不问是自由民还是奴隶,全部组织起来,拆庙宇熔神像,赶造兵器。在2个月内,城市变成了巨大的兵工厂,迦太基人造出2万柄剑,3万支矛,6万个石弩。由于石弩需要很结实的绳索,女孩子们剪下自己的长辫。后世曾讹传迦太基女孩剪下长发做弓弦,我想来源应该于此。

    迦太基人毫无希望,极为惨烈地坚守了3年,说到底就是恶心恶心节操碎一地的罗马人。直到公元前147年,罗马军在小西庇阿(西庇阿艾米里安)指挥下,从西面突破城防。迦太基在和平时期,人口不输给罗马,刚围城时也有50万人口,经历饥饿,战死,罗马军破城后又纵火劫掠,最后仅剩5.5万人,被罗马卖为奴隶,全城焚毁,土地犁开,在上面撒盐,按罗马的宗教仪式祈祷,愿诸神诅咒此地,永无兴旺。同一时期,罗马屠灭了希腊名城科林斯,正应了马基雅维利那句话:“(强者)做善事,要一点一点给予;做恶事,则要一次做完。”

    罗马军是怎么破城的呢?这又回到弩砲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丽的迦太基港:外部长方的是商港,内部圆形是军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鸟瞰迦太基城,只有西面适合罗马陆军进攻。西面的城墙有3列,每列厚10米,在没有火药的时代,几乎无法攻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攻打西城的罗马军团。怎么破城,这里已经有线索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迦太基象队:为了荣誉的最后一战。

    本嘉明:茗谈(108):二次山寨

    本嘉明:推荐一套书给大家

    关键词(Tags): #罗马之耻通宝推:gschen,浣花岛主,种植园土,五角星帽子,煮酒正熟,朝雨,西门飘飘,cngood,caj306,敲门,梓童,迷途笨狼,打铁的,diamond,钓者任公子,海峰,赵沐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国是千万不可以“讨饶”的。这话真好,真应该给现在坛子里

      某些人看看。

    • 家园 原来第一大队长相当于半个军团长了,明白了。

      前两年一个片子,the eagle,讲的就是一个罗马年轻军官,寻找N年前被北方部落全灭的军团里任职第一大队长的父亲。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区区一个大队长,似乎在为整个军团行动负责,社会地位上也能进入议员的朋友圈子。

    • 家园 另外一个重大的区别是

      在罗马帝国衰亡之后,其领土再也没有统一过。任何统一欧洲的想法都会归于失败。连意大利本土也是在十九世纪才统一的。

      而中国人民却能够认同一个统一的中国。无论是六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到国共之争,最后的结果都是统一的中国。

    • 家园 要评论罗马,要看各个时代

      1 大体上罗马建城到第一次布匿战争前,这是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2 第一次到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称霸地中海。

      3 第三次布匿战争到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度。这是罗马在原来的城邦制度消化不了手头的地中海范围下,进行的暴力调整。最后屋大维的元首制度是既尊重了原来罗马贵族的死要面子,又夺了他们的权力的折中,乃是用了前面从格拉古到凯撒一代代血的教训换来。

      4 罗马帝制从屋大维到马克.奥里略。这段时间前面暴君多,后面贤君多。但是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和平日久,内战较少。但是基本上是在吃前几个阶段的老本。

      5 康茂德到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罗马内外危机四伏。内战连连。君位更迭如同走马灯。戴克里先开始建立君主制和官僚等级制。由于一人之力通常不足以对付篡位和外敌,开始高了四帝统治,埋下了罗马分裂的种子。还有就是基督教的兴起。加上君士坦丁堡的建立。罗马已经不是政治中心了。看过一位西方学者的历史著作,把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暂时恢复秩序和中国西晋的暂时统一联系起来。这样比较非常牵强。

      6 后君士坦丁时代到西罗马帝国衰亡。由于社会的分崩离析,西罗马帝国在衰亡以前已经进入了野蛮时代。

      人们在评论罗马人的道德品质时候,往往指的是第1,2阶段。从第三阶段,罗马的主流社会已经堕落了。

    • 家园 写得太好了
    • 家园 学习了各位的意见

      我有一个看法,跟大家探讨:

      “共和制”在奴隶社会产生,而且同时在西方(希腊),东方(周朝)以不同的方式独立出现,恐怕有其合理性。

      一,社会中有大批奴隶,既承担了繁重的社会劳动,又没有公民权,不会同“自由民+贵族”争夺话语权。

      二,自由民(平民)心理上比下有余。同时国家通过压榨奴隶和对外掠夺,给予自由民较好的福利(以收买选票),因此自由民没有改变现状的迫切性。

      三,贵族比较尚武,以武力捍卫特权为己任,顺便也就捍卫了国家的利益(霸主地位等)。

      四,由于崇尚军功,做事以成功为切要,不务清谈,因此统治阶层既比较务实,又乐于激励下层(庶民和奴隶)以立功为上升渠道。

      五,有政教合一的古文明痕迹。比如周朝,是非常讲究“天命”的,这只要从<诗经>的“关雎”“大明”二名篇就看得出来。而古罗马也有自己的宗教。这使得元老们不是对一个君主负责,而是对一个(一批)超然的神负责,对本民族的命运负责。元老之间是平等的(当然,元老院有“第一人”制度,即议长),伟人们一谦虚,就说:“天神假吾之手以行之。”

      六,社会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不算旺盛,不需要大面积地普及技术型教育。奴隶制最不合理的地方,是人的智力并不分高下,伊索比他的主人聪明,这我们毫无异议。如果社会需要大量普及技术教育,求学有成的“下等人”自然会要求更多的权利,不甘心嘛。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孔子的办“私学”,并非教授社会生产知识/科技知识,而是传授繁复周礼及延伸修养课程,就跟到1900年还在开修道院教拉丁文和天主教神学差不多。他为什么在鲁公的支持下教“礼”,我们此前分析过了,就是让庶民子弟上一个“山寨伊顿公学”,用盗版教材把贵族的那套腔调学会,去做官,帮着鲁公压制原装贵族。

      而在今天,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化,我看是压制“层级社会固化”的一大法宝。因为不论是什么阶层出身,你不好好学,数理化还是不理你的。反之,蔑视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倾向,“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赎罪券的”,这就很值得警惕了。

      这里,我不是轻视文科。文科的弱点,第一是受统治者的操弄太大;二是没有固定的鉴识标准,文无第二;三是随着时代变迁,翻烧饼翻得厉害,比如经济学的各大流派。要把文科的学问做好,这个人的人品要很好,还要很沉得下去,比学1+1要难多了,出精品的概率比较小。

      那么放在今天,如果维持一个最底阶层(不妨叫“少产阶级”,当然国家发达了,工人贵族化,还会比邻国国民富裕),引进一个类宗教情怀,既推崇理工类科学技术又以社会学法学加以平衡,加上人员/言论一定的自由流动,是否就足够维持一个“可持续性的现代共和制”?

      通宝推:海峰,
      • 家园 当维持共和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崩塌时

        共和体制也就变成一推就倒的样子货了。

        现代共和要维持,我认为倒未必让最底阶层生活富足。之前河里讨论过的“人以群分”可能更可靠一点,让人群自行分隔开来,用有限的、可控的冲击维持体制的总体稳定和局部活性。上层贵族或许就可以在这种总体稳定的大框架下“再造共和”了?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还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这些能够实行共和制的国家都不大。往往是城邦单位。所以

        1 足够多的贵族家庭相对集中在可以步行到达的范围中。这些人可以方便地集中在一起会面。

        2 如果有什么大事,传播消息到各个地方所费时间很短。

        3 这些人的文化宗教教育背景类似。多少互相了解。有共同的集体利益。有达成妥协的可能。

        4 由于统治的基础是这些贵族大家庭,他们之间协调掌握军政财务。对于暴发户和新兴力量有天然的抵制力量。

        5 经济相对简单,自给自足,而且对外相对封闭。主流社会不容易沾染上骄奢淫逸的风气或者被外来力量收买。

        注意罗马在打败迦太基后并入的土地,比如西西里,一上来是没有共和制代表的,而是作为行省,由总督统治。税收责任则拍卖给包税商。这个统治的方式和罗马共和国早期已经不同。还有一些地方,还保留了本地的国王统治,名义上臣服罗马。这就是说罗马在扩张到地中海后,已经很难在全境实行原来的统治方式了。后来罗马转变成帝国,也是不得已的。

        好像留下了某个罗马共和国末期叙利亚总督的记录,说消息从罗马传到叙利亚要很久。无所适从。

        中世纪下也有一些这样的共和国,比如威尼斯等。但是面积比较大的共和国,要到近代才有可能。

      • 家园 通篇说的不就是人家霉蒂吗!
        • 家园 所以就有点疑虑啊

          古典共和制(奴隶主共和制)的2大西方发源,希腊(雅典)和罗马,都不大注重科学技术,那时生产力落后,也不需要太注重,爱因斯坦也不是想生就生得出来的。出了个阿基米德还是在西西里岛上的。

          工业革命在欧洲开始爆发时,最稳定的政体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法国率先复古“共和制”,反复很大。美国开国就搞共和制,被普遍认为命不久长。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因为当时“共和国”并不时髦,结果改开晚的反而生个好八字,傻福。

          但是现在各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理工农医)的依赖越来越深,是不是在掏空仿“古典共和制”(美式共和制)的基础呢?

          因为美式共和制是“一人一票”,有点务虚,而今天人跟人的思想差别------由于学习努力程度不同,思想开放程度不同-----已经非常大了,三天不学习你赶不上奥主席。这种机械平均主义的“一人一票”,加上网络社交带来的集体反智(你去油管看看,多数视频哪有任何养分,纯是卖傻,因为创作人自己就这水准),未来恐怕不见乐观,傻票柴票驱逐良票。

          我们看得很清楚,如今美国是“一美元一票”,埃及是“一杆枪一票”,沙特是“孤家的一个种一票”,台湾是“一张嘴一票”,这都不正常嘛。面向未来,就应该“一个学习一票”,这“学习”不是“学位”,要学以致用,不要书呆子。像袁隆平,就可以评人家3个学习,给3票。

          • 家园 可以结合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毕业,全国数学科学统考,通过给1票。保障一人一票。

            高中毕业,全国数学科学统考,通过加3票。

            大学毕业,全国数学科学统考,通过加10票。

            • 家园 这要参照西方的税务局

              有一大票公务员年年在琢磨你的价值:

              是公民,满18岁就给一票,基本人权嘛。

              本科毕业,另给1/4票,其余学位类推。

              按所得税年缴纳额,交税越多给的额外票越多,因为你对社会的贡献大,等于股东在一个公司里投资大,利益牵扯大,应该多一点发言权。

              按所占资产总额,另加1/4票或更多,因为你开厂,创造就业,对社会产生非计量效益。

              看其他贡献,比如创立学说,获奖。

              总之,比如一个人有2-1/2票,也是合理的,但要有根有据,大家公平。而学位在其中的比重要比较小,我们看的是学以致用,造福社会。

              同样的,一个比较优秀的人,犯法了,被判刑,可以扣票(好比违章驾车扣点),如果未扣完,剩了1/2票,他就仍然有权投票,在牢里也一样给他投。这是对他以前社会贡献的尊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