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70年代末开始很多科研单位出国

          主要是“公派自费”形式。这个自费当然不是自己出钱,而是对方大学和实验室出钱。一般是几年期。工资一般是万位数,知道有人拿到4万美元和7万美元一年。但是比本实验室或者大学的固定的教授或者科学家要低得多。70年代-90年代,中国学者喜欢出国,除了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也是挣点钱来改善自己生活。这在大学和研究所(特别是基础科学专业)不少见。

          我们家九十年代初分到房子,装修的钱还是从老妈80年代第一次出国省下的钱。

          但是这种工作往往劳动强度比较大,如果过了一定年龄,或者像老妈那样做过手术,就很难去连续做几年了。

        • 家园 我觉得她老人家难在

          动完手术还支撑得起一个实验室,

          这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至于几万美金,那可能是把对方

          教授给的那一份补助算上了吧,

          这在当时不是很难的。

          • 家园 有一点运气和时机成分在那里

            第一是发现比较早,立刻去医院,开掉了一边的胸部和腋下。后来恢复还比较好。

            第二是当时是九十年代初期,当时很多科技工作者出国不回来。海龟也很少。所以科技界竞争不太激烈,有几年缓过劲来的时间。老妈是土硕(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当时国内很少博士,他们单位的硕士在80年代国外收博士后也认)+80年代美国访问学者经历,在当时国内同龄人中竞争对手不太多。现在这行海龟很多,很多有国外博士和博士后经验。这些人年富力强,研究训练好,英语要好,发表文章的数量水平档次都不是那个时候可以比得。现在要和他们竞争,难度就大得多了。

    • 家园 听过一节在线统计课

      “90%的人都认为自己比路上一般的驾车人水平更高、车品更好、驾车更安全”,这实际是正确的。

      • 家园 这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

        optimism bias,我把它翻译为主观倾向选择,通俗地说就是“倒霉的总是别人”。

        人脑中控制optimism bias的区域已经被定位,就是下面这个Ted视频的演讲者做的工作。这个心理现象也有很多正面的作用。

        外链出处

    • 家园 人穷=志短?

      实际上大家正在论证河友葡萄一直所担心的事情。

      衣食不足、仓廪不实,就一直缺乏安全感,这种恐惧代代相传,导致寒门子弟内向木讷,不善交际,没有情趣,功利浮躁,偏激敏感……就是所谓失败者的基因。

      而富贵者的基因也是代代相传,所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顺便讨论一下您另外一个帖“农村大学生”,解决的办法不是大学向农村寒门扩招,大学产业化基本上是把孩子们给废了,现在90%以上的城市中学生上大学,大学毕业生90%以上的要找坐在办公室看电脑的工作,不愿意去基层,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不愿意服侍人,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干的工作统统让他们觉得不体面,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所以这个状态保什么就业呢,就让他们失业好了。办法之一是提高上述行业的待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通过降低办公室文员的经济地位。

      • 家园 人穷不必志短

        但志短而眼高手低必定卢瑟。对了,英文还有一个词叫whiner,和loser的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whiner是成天抱怨、但什么也不做的人,中文应该怎么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