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6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教育体系是社会环境决定的

      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把儿童逐步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某种人。比如斯巴达的教育就是培养战士和战士的母亲。大清的教育,就是培养奴才。美国的教育,是根植于美国的社会生活之中的。美国的社会生活包括很多方面,很多内容,这里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点是基督教的影响。毋庸置疑,基督教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而圣经里的人,本身是没有什么奋斗成才的经历的。一个人,如果被上帝看上了,就可以拥有一切本领,否则就必然失败。因此,美国的教育,更多的作用是鉴别学生的天资,而不是提高学生的水平能力,更谈不上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个不能绝对化)。捣蛋鬼狐狸说的

      我所理解的美国的教育,甚至美国人对事业的态度,就是通过give it a shot来培养和筛选人才的。 所有孩子都按照自己的意愿give it a shot, 有些人(该成才的)就凸显了出来--这些是真正应该在所学科目成才的, 不是被人推上某个位置将来很可能“被打回原形”的人。
      就是这个现象。相反,自从有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和陈胜的宁有种乎之后,中国人更多地相信自身努力的作用。所以,一个人学习成绩如何,在美国多半归因于天赋,而在中国多半归因于勤奋程度。我无意也无能去讨论到底天赋与勤奋各自有多大作用,但是,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差别大致是存在的。

      第二点是美国崛起的历史背景。有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伟大的变革》中讲到,美国工业化真正崛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的移民涌入美国。这些移民缺乏劳动技能,甚至不会说英语。为了在这种条件下发展工业,美国搞出了生产线。在生产线上,每一个工人只需要熟练掌握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很多这样的工人的简单劳动结合在一起,却能够实现极高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全能的技术高超的工人单独完成整个过程所能达到的效率。而设计这样的生产线,则需要少数水平极高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于是,美国社会,形成一种少数精英带领大批庸人建立起庞大帝国的现象。而由于美国整个20世纪的繁荣和政治体制中所包含的制约机制,普通人的日子一般说来过得比其他国家要好,所以精英与普通人基本上相安无事,各得其乐。相应地,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就是造就少数精英和大批庸才的体系。

      总和以上两点,大致可以说,美国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主要不是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大批家长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

      相对而言,中国教育中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对特立独行者的容忍度过低和生存压力过大的问题。两者相加,造成了所有学生的千篇一律,而偏科者很是吃亏。我高中有个同学,论数理化的成绩,清华北大平趟;论文科的成绩,有没有大学上都是问题。如果是在美国,是有可能被顶尖学校录取的,但在中国,只能去个二流学校。当然,这位是特例,可能不适用于普遍的讨论。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方法,大致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平均水平而言,估计比美国高。

      回到本帖的主题,至少就中美两国教育体系上的差别而言,基本是两国社会环境的差别决定的。当然,教育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又反过来强化了社会环境上的差别。但是,随着两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两国好象都在反思教育体系里的问题,而反思的结果,好象都是准备拾起对方要抛弃的糟粕或精华。

      通宝推:阳光灿烂的未来,铁手,
    • 家园 来说几句有些相反的话

      楼主已经得花300以上,我就不用花了。楼主这种有很多翔实观察事实和认真思考的帖子的确应该得很多花,不过,我以为,还是认真说几句相反的话,更有意思一些,对我和对楼主。

      单从比较局限的视野来看,楼主的观察无疑是正确的,那就是大家都谈到的核心:要培养理工人才,必须要从基础做起,基础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小学到高中的数学基础一定要做好。如果做不好,这个人基本上就不可能在以后的职业路上,作为有效的理工人才。这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楼主对美国的中小学的理科教育批评很大,这也是大家基本都同意的。

      那么更广阔一些来讲,就可以有这些话题,究竟美国人作为整体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个严重的教育问题?如果已经意识到,他们如何办?中国是否也会落入和美国同样的情况?其实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他们目前这种中小学数学理科教育的社会情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那么,他们目前形成了的这种社会情况就是完全的无理?还是的确也有其根本的社会作用?

      这样仔细考虑,恐怕远比批评和嘲笑更有益(当然了,批评和嘲笑是对国内盲目崇拜美国一切的一种互动)。这是楼主贴所缺乏的。这也是我想说的几句相反的话。不过,楼主还没有写完,也可能这些都包含在他的思考中。如果是那样,就最好不过。

      我想提到的第一点是,社会上的大的结果,都是各种社会力量斗争折冲的结果,而不是某些人,甚至大人物的指导的结果,美国尤其如此。美国的这种社会力量运动,而形成中小学数学全面失败(恐怕说失败有些过分,不过我还没有想好词),这样一种结果,未必不会出现在中国社会。目前中国是在承受了两百年失败耻辱的基础上,全民奋起追赶,也因此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上,而形成了一股合力,才能够如此。在没有了这个条件时,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有什么理由比美国现在做得更好?可能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不能先验断定。想一想美国二战到冷战时期培养的工程师,想一想美国二战后的退伍军人就学法案,那是何等的煌煌眼力。不过不到两代人,就大步退化到现在的情况。

      第二点,一个社会其实需要的高端理工人才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多人事实上是做了人家的陪读,也就是陪太子攻书的那种陪读。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浪费。楼主作为爬金字塔的优胜者,恐怕对在爬的过程中被淘汰了的没有什么体会。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博士生在博士资格时被淘汰,那么他以前学的那些特殊的数学物理技能可能就没有什么用了,他必须要用其他的技能去谋生。那么,是否中小学就应该也为他准备其他那些技能呢?而准备这些技能,是否和准备很优秀的数学技能有冲突?作为教育者,怎么平衡?

      第三点,我感到楼主对于美国的社会组织的最核心的东西,还体会不是很深。美国社会是非常草根的个人主义的,这是美国社会组建的最底层。这样的组建原则,就决定了美国社会是非常分散的,不集中,也很不平均的。高的高,低的低,在教育上必然如此。中国社会很容易攀比,形成了人的平均程度比较高。但是,这是有利有弊的。这种平均过度,对高端理工并不特别有利,对于科技突破来讲,恐怕还是有害的。突破需要个人,需要特殊,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大忌。中国社会是否有那种社会结构来长期支撑高端人才突破科技难关?我说的不是追赶(像目前的军工,航天那种),而是突破(像开创科学新领域)。这和下面的一点有关。

      第四点,楼主好像对中国社会官本位这个事情了解不是很够。他说到了中国学习美国的甜妞体系。但是,首先,中国不可能做到教授治校,其次,如果现在做到教授治校,只会更坏不会更好。楼主好像对有钱了,有积累了,中国的科技就自然突破了,非常有信心。我对此也相信,但是恐怕没有楼主那么相信。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一个官本位,一个平均主义,是非常有害的。官本位是情商控制智商,在位的掠夺下位的,可以非常无耻,下位的甚至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段。平均主义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要和你平均。这些东西,都是科技突破的大敌,但是又是很深层次的社会结构。这也是我说的,如果目前中国搞教授治校,只会更坏不会更好。那些教授们也是官,他们非常愿意掠夺人家的学术成果,而且他们又非常希望平均主义,即使不掠夺或者掠夺不了,也要强分人家的学术成果。其实,钱多了,可能是好事,但是未必是好事。如果没有好的科技经费的分配和控制制度,钱多了只会损害队伍。

      上午忘了写,现在补上。

      第五点,很多人讲,对中小学生做填鸭式教育利多弊少。我认为,恐怕这个观点有问题,特别是对小学生。当然了,对这个问题现在的认真研究不多,有成效的更少,多半是信和不信的口水战。我只能说我相信,对小学生做填鸭式教育,恐怕有害,特别是现在的奥数横行,那就是迫害了。这里,我愿意从一个角度出发说两句。我们知道了,人脑里面大概有3亿多个图样识别器(Pattern Recognizer),人的全部智力就建立在这些上面。这些PR并不是生而就有的,多数是在教育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这些PR的细微差别,事实上就将放大成人生的很多宏观的东西。对小学生做填鸭教育,特别是那种超高强度的填鸭,恐怕多半会对这些PR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我相信,因为那种超高强度的填鸭,呈现给脑子的是相当单调的图样(虽然说可能是很难的数学题,但是解法等都是固定套路),这样小孩脑子中那些PR恐怕也就对这些单调图样过度敏感,那么另一方面,就是对其他图样的不敏感。这就是有害的。信与不信,请自选择,如果你们还有学龄前小孩的话。

      通宝推:乾道学派,道可道,板砖黄,铁手,浣花岛主,山海马甲,jboyin,海底鼠拨土,黄土布衣,自以为是,赵沐浴,二至,
      • 家园 人的能力有哪几类?

        我的父母给我的概念是读好书就行,从小我就一学霸,直到高中之后我的成绩慢慢掉下来,倒不是因为学习能力,更多的是其他能力的缺失导致的焦虑,无力再学。有的同龄人没有这个问题,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弥补这份空白,我就没那么幸运了。

        1、 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我小时候语文成绩很好,可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很差。数理是客观的,而语文是主观的世界,真心不觉得题海战术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中国的课堂花大量时间在课本里非常有限的二十几篇课文精读,倡导的“多多书读好书”没能付诸实践,相比之下,美国有循序渐进的童书系统,以兴趣为主导,而不会给小学生推荐艰深的国内外名著。

        2、 人际交往能力;

        3、 组织能力:一个活动,人手怎么分配,有哪些细节需要统筹思考,好几件事同时进行。题海战术要求专心,而组织能力恰好要求一心多用。

        4、 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别以为我一打工的,这能力跟我没关系。其实每个当父母的,都是孩子的领导

        5、 动手能力:话说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我LG和他的同学,美国第二梯队博士和第一梯队的博士,搭个宜家家具搭了整整5个小时搭不起来。

        6、 客户导向能力(或者换位思考能力):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销售这一行做的事,后来一位人生导师点醒我:我们每个人都是销售,都有自己的客户。工程师给上级做报告,上级就是你的客户;大学教授申请经费,审查经费的人就是你的客户;给学生上课,学生就是你的客户;媳妇跟婆婆相处,婆婆是你的客户。我老公申请一个职位,他的科研能力一点不差,但就是没有把自己研究的东西让面试的大佬听懂,最后被拒。

        7、运动能力

        8、 锦上添花的能力:音乐、艺术;他们让生活更美好,更有滋味。

        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生存,我觉得1-6点都蛮重要的,有哪几点能够通过考试实现?如果所有孩子都花大量精力在数理题海,那么还剩多少时间给其他能力???而在美国,他们不但留出大类时间给孩子发展这些能力,还主动创造机会给他们锻炼这些能力,所以,理工类普及程度远输给中国,就不稀奇了。

        对了,还有一个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这个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在美国,有的幼儿园老师会引导孩子怎么调整自己的愤怒,怎么化解妒忌情绪。

        从另一个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如果理工很强,那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类人才比艺术类的多得多。但人也是有天赋之分的,我以前的同学里,有几个学数学物理是真的很吃力,真的很痛苦,与其从小就承受学业压力,不如引导其他优势呢?

        通宝推:豪哥的江湖,决不倒戈,道可道,盲人摸象,
      • 家园 楼主的帖子大多基于事实,你这篇大多基于自己的想象,

        看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实际上对与错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只会误导人

        你如果能基于你的这些假想做一些实际研究就好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