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个华人几乎证明了孪生质数猜想,海外的 -- 老成都

共:💬153 🌺860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同的人对重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有个华人数学家朋友,是

        个基督徒,他说他将来见了上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上帝黎曼猜想是否正确。

        是狄拉克还是谁,说他见了上帝就会问他一个流体力学问题,他不大相信上帝能马上给他答案。

        当然也有人要72个处女啥的。不过我的感觉和罗胖子说的一样,把一个问题想通了以后的快感比几分钟的抽搐后的快感要持续的长久一些。

        比如我看了老张的论文,二十多年没看过数学书做过习题了,当然基本没有看懂。但当我看到我看懂的部分我的理解和陶哲轩的理解是一样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快感。

      • 家园 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定理,有用没用现在还真不好说。

        暂时可能没用,以后也有可能没用。这东西不像勾股定理,中值定理等之类的,很快就能推导出无数的应用。这些数论问题也可能永远都没用,也许过个上千年以后发现哥德巴赫猜想无非就是数学大树特别偏的分支的一小片叶子而已。不过其实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这片叶子了,不知道它是不是属于数学这棵大树上的,那寻找证明就是找到一系列分枝最终能达到这片叶子。那么这途中发现有大作用的主要分枝那是完全可能的。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找到了一系列分枝能达到这片叶子,但是一路走来的这些分枝似乎也都作用不大,但如果以后能通过优化等途径发现从一些现今还未发现的主要分枝也能达到这片叶子,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它们还是有作用的。否则,嗯,说实在的,有可能真的作用不大。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而且还很多。教科书上能见到的都是精华,但其实精华也都是在众多非精华中反复粹取出来的。反过来讲,大量的非精华的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只不过可能有些东西意义并没有开始想象得那么大罢了。

      • 家园 长久以来,数论苦于方法的贫困

        张益唐老师这个证明对“孪生素数猜想”的推动,是从无限到有限,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是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对数论的进步提出全新的方法论建议,只是利用并改进同行建立的既有方法:筛法。张老师为此建立了自己的级分布参数(level of distribution不知道正确的中文术语是什么),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点点将无限这个障碍削为有限。陈景润老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终极逼近被命名为“陈氏定理”,用的就是筛法。在我看来,陈老师的确不能算大科学家,陈老师是Demigod(陈半仙) (哥德巴赫猜想与黎曼猜想一起被列入希尔伯特第八问题。)

        且不管这些猜想是否被证明证伪,目前的工作显然都依靠筛法。筛法思想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公元前二百五十年。

        换句话说,张老师工作的意义在于,他又一次揭示数论在方法上是何等地贫困,数论革命是何等地急迫!

        下面是两名物理学家通俗地讲解张益唐老师论文意义的两个视频。英国口音,可能比较难懂。

        [FLASH]http://www.youtube.com/v/vkMXdShDdtY[/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4_sNKoO-RA[/FLASH]

      • 家园 从这些题目

        从这些题目,发现一些空间集合,发现一些对应关系,发现他们的特性,很可能有重大应用意义,一点不奇怪,人们知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啊。

      • 家园 朋友隔行业不过也说出些道理

        不止隔行有疑问,同行也有分工门户之见。

        所见所闻所用,通通离不开数学。数学并没有超出现实需要,而是大大落后,总体上很无奈,甚至绝望。之所以有些成果貌似无用,正说明数学的难,搞吧希望渺茫,不搞就彻底没希望。

        好比如何能挑出一个馒头,吃下去就能饱,哪个馒头里面包着香肠?只好把所有馒头一个一个吃掉,然后明天又饿了,甚至更饿,更杯吹的是,馒头也越来越多鸟。

        本人搞计算,数论完全外行,见笑见笑. 举个例子,粒子加速,单靠物理化学方面什么的,肯定搞不过来,加速器建到直径多少公里,米国有些加速器没钱交电费,只能半年开工,半年休息,数学计算能帮忙,但离需要的差距很大,数学水平差距大,电脑工具差距也大,现实的需要是无限的,计算没有最快最准,只有更快更准,快的不准,准的不快,必须相互妥协,这里面都是数学。

        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是一个能生长的系统,好比一个迷宫,刚开始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后来分枝越长越多,越长越长,万千的线路,万千的出口,画地图都来不及,也没有人画得出来,穷一生精力,或者只能探索一两条线路,每一条线路越往前走,同行人越少,同行差不多变成隔行,隔行如隔山,同行也隔山,老张老师的成果能不能帮上粒子加速的忙,也许可以,歪打正着的历史故事很多,但可遇不可求,也许我应该找数论专家聊一聊,那为什么不找图论专家呢,事实上,大家都走得太远,刻意寻求合作希望很渺茫,这个远并不是不切实际,而正正是实际需要造成的无奈,又或者是一个合理过程的必经阶段. 也许数学和畜牧业合作,解决物理粒子加速问题,也有成功机会,天晓得。

        目前为止,数学以及所有科技方向发展是否对路,确实不好说,话说回来,假如现实不再发展,不再产生需要,数学确实可有可无。这个假设我个人很赞成,取消汽车,人人都骑单车,世界一定很美妙。

        • 家园 科学的隐忧

          数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这一问题反映的其实是今天科学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谁都知道科学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每一个科学发现都能引来民众的欢呼,但是也就仅有欢呼而已,其热议程度远远比不上文盲一般的明星八卦。这就与十九二十世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时候连路边小贩聊起科学发现也是两眼放光的。

          历史上任何一个事物,当它与普罗大众越来越远时,其边缘化乃至消亡也就变得可期了。唐诗宋词越到后来越严格,难度越来越高,结果到了清朝就彻底边缘化了,今天谁真的把“诗人”当回事?我们今天以为科学必然会“千秋万代”下去,可是当科学界越来越小众,你真的以为有这么乐观吗?

          离子加速器、碰撞试验,也许有几千甚至几万人为之工作,但真正明白来龙去脉的可能也就几十人,其他的所谓“科技工作者”其技术含量不见得比扫地大妈高出太多。大家都是按照“标准流程”判断反馈条件而已。tg当年大量小初毕业的人,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就两弹功勋,难道科学真的可以速成?很多事,反推一下,就见其妖。

          • 家园 两弹一星可不是靠少量牛人领着大量小初毕业的人搞出来的。

            正经是集全国之力,集中了相当数量的那个时代的顶尖优秀青年。 把这样一大批青年精英交给老一代的大牛们。

            以搞核试验的21所为例,这是搞试验而不是搞设计的,各研究室的技术干部,以老爹那一代人为例,如果不能说是全部的话,那也是绝大多数是从全国各名牌高校毕业的,比如清华、复旦、哈军工什么的。而且很多不是4年制本科,而是5年制或6年制。

            咱没有什么统计数据,只记得87年授衔的时候,全所技术大校这个“顶级军衔”(技术少将只有基地科技委少数几人)有几十人,老爹回来说,数了一下,清华毕业的刚刚好一半。 由此可一窥当年TG在全国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的情况下,对有限的高校毕业生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国家向两弹一星里投了多大的血本。

            除了九院,在那个年代,到哪儿聚这么一帮名校毕业生给你这么奢侈地用。

            • 家园 两弹不再说了

              对那时代的人心里还是钦佩些,所以不想再纠缠细节了。今天的科技界实际上依然可以看出问题所在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霸,为什么所谓的科研工作者还有闲心为度假和福利吵得天翻地覆?

              就象很多IT工作者自嘲码工一样,很多科研工作者也已经沦为摆弄试管和按钮的低技术含量的“科工”。这也是文凭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之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码工”和“科工”,能真正称得上“大学”的也就有限的几所学校的几个系而已。

          • 家园 科学从来就和劳苦大众没啥关系,我记得当初中国第一次

            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要对人民科普,但七十年代又不能提牛顿这个洋人的名字,就说"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真是让人笑掉了大牙.

          • 家园 土共哪一个两弹元勋没有上过大学?没这个印象.两弹元勋不是

            随便叫的,土共是有名单的. 我记得里面的邓,于敏等人,大都还是北大清华的.

          • 家园 del

            del

          • 家园 这句话说得太过了: tg当年大量小初毕业的人

            tg当年大量小初毕业的人,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就两弹功勋,并不说明科学可以速成。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那些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家在那里,再多的小初毕业的人,也搞不出两弹。

            兄台大概忘了,两弹元勋里边有多少在这之前就已经蜚声中外的,有多少是从50年代就孜孜以求直到90年代才成为功勋人士的。

            一句话,兄台的看法未免太轻佻了一些。

            至于兄台问:数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我只能说,兄台大概不是搞科技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