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上海 -- 晨枫

共:💬159 🌺57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更多的花园洋房

      往前几步,就是东平路1号,这是有名的席家花园。席家是苏州东山的大户人家,靠丝绸发财,祖上曾迎接康熙南巡,后代多在上海从事金融业,其中席正甫曾任汇丰银行的头号买办,席德懿(但大门外的介绍说是席德柄)曾任民国时代中央银行行长,东平路1号就是席德懿的私宅,解放后成为上音附小的校长办公室,现在成为高级餐厅。和丁贵堂住宅、总董官邸、白公馆相比,席家花园实际上并不宽敞,几乎没有花园的空间,也可能是解放后其他建筑蚕食的结果。更加可悲的是,席家花园建筑的正面还是精美的,但后弄堂简直不堪,典型的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席家后代看到了,怕是要伤心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席家花园的房子不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内部也是老派洋房经典的精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这里地方小,所以只做饭局,不做婚宴,除非有人就是要做特别小的婚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后院实在不成体统,连民工都不屑在这里丢垃圾

      再往前几步,就是东平路9号,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爱庐”。这是蒋介石、宋美龄结婚时宋子文送给他们的礼物,和庐山上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三立。如今这里是上音附小,进不去。说起来,上音很是占据了一些好房子,本部里面就有几座不知来历的大洋房,汾阳路上下好洋房又多,如今占尽便宜。好在往前几步的东平路11号是开放的。这里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旧宅,现在是“萨莎”酒吧,大概可算衡山路上第一酒吧?住宅内为酒吧营业而全面打通,已经看不出原来住宅的格局了。好玩的是,“萨莎”的隔壁是Zapata’s酒吧,靠衡山路一面画上巨大的Zapata的画像,不知道有多少上海人知道这Zapata何许人也?Emiliano Zapata是20世纪初墨西哥的农民革命领袖,不仅领导墨西哥人民争取独立,还推动土地改革。如今尤加坦半岛的土著反政府武装也用Zapatista的名号,因为他们要反抗跨国公司的剥削、恢复Zapata土地改革的成果。但这一切应该是衡山路上品酒泡妹的小资们最不关心的事情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平路上深藏不露的豪宅很多,这个就不知道来历,现在是一家湖南菜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蒋介石的“爱庐”现在是上音附中校长办公室,可惜不能进去看看,只能在大门这个地方遥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隔壁孔祥熙公馆(常被误作宋子文公馆)现在是Sasha酒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鸟地方竟然全英文服务,幸好还会几句鸟语,否则真被他们唬住了,看来是专做洋人生意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开放木构是30年代沪上最时尚的做法,眼下又回潮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隔壁就是这个Zapata's,多少人每天经过时会看他一眼,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林巧稚住宅现在是一个私人会所,只能从铁门漏花底下拍一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弄堂深处另一个不知名的别墅,现在也是会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海现在会所还真是多,这是淮海路上的一个会所(左面的白色尖顶房子),原先是一个英国犹太人的住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弄堂里有一个国际Montisori幼儿园,看来是贵族幼儿园。突然想起,有钱的中国家长一面慨叹孩子在国内太辛苦,忙着送出国;出国后有忙着把孩子塞进Montirosi或者Kumon,更加不提其他舞蹈班、钢琴班、芭蕾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外就是衡山路酒吧一条街,不知道孩子们除了Montisori之外,还学到了什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真正宋子文公馆在这里,永嘉路501号,现在是老干部局,进不去

      离这里不远,就是大多数上海人都不熟悉的太原路。这是一条不长的路,从肇嘉浜路起头,到汾阳路到头,总厂也不过1公里样子。这是一条僻静的小路,不通公共汽车,也没有多少居民,是藏龙卧虎的好地方。这里隐藏着很多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太原路160号,人称太原别墅,俗称马歇尔别墅,现在是瑞金宾馆的分部。这是一座自带巨大花园的豪宅,号称上海最豪华的花园洋房。有说法这是一个英国有钱妇人马库斯建造的,但更加通行的说法这是洋人律师狄百克(不知道来头,听名字有点像印度人?)在1928年建造的。这是一座巨大的法国文艺复兴式洋房,规模在上海的大洋房中都不多见,可能只有嘉道理住宅(现上海市少年宫)可以与之媲美。1933年狄百克突然去世后,房子卖给周佛海的好友岑德广,这里成为两人密商的地方。抗战期间,这里成为日军司令部,抗战后房子被国民政府没收。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内战期间住在这里将近一年,多次在这里和周恩来、邵力子等人会晤。解放后,这里成为国宾馆的一部分,据说毛泽东、江青都曾在此下榻,尤其为江青所最爱。现在这里依然是国宾馆,但在周边增建了一座对外开放的辅楼,用作酒店是公寓,可以短期入住,也可以长期入住。和汾阳花园不一样,主楼也对外开放,可供举办婚宴,甚至二楼客房都可以订,每晚1900大洋。和外国血统大酒店的总统套房相比,并不黑心。主楼里一共只有两间客房,差不多相当于独用了,国宾级的服务,有米的童鞋赶紧上啊。这里举办婚宴的价格和外面的洋房酒店差不多,只是有一个问题:这里依然是国宾馆,如果婚宴当天有国宾接待任务,婚宴只能换地方。他们倒是也有所准备,因为是同一个瑞金宾馆系统,如果太原别墅有国宾接待任务,婚宴就转到瑞金二路上的瑞金宾馆本部。那里也是豪宅级的花园酒店,不掉份的。问我为什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我们这不是在侦查地形嘛。女儿总是要结婚的,结婚总是要在上海也办一个典礼的,各种地方都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地方当然要到时候决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沪上诸多豪华洋房中,马歇尔别墅应该算比较exclusive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个人不大喜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太森严,有点装腔作势,但马歇尔别墅威严而不过火,充满自信和有节制,恰到好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露台上这一对中国狮子和建筑整合得很好,没有风格冲突,不容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歇尔别墅的这个圆亭大概是上海独有的,别的地方没有看见过。这是19世纪英国landscape garden的典型手法,还有一个官名:folly,放在法国式别墅的花园里,倒也相得益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延续了室外的格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豪华但有节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深得“豪华不是耀眼的堆积”的真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梯间的处理似乎有一丝Art Nouveau的味道,我好像看到了Victor Horta的影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知道马歇尔和周恩来是否在这里会谈过?在这样充满历史的地方,很难远离这样的想象……

      另一个曾经神秘而有名的地方自然就是丁香花园了。丁香花园的传说很多,有说这是李鸿章为七姨太 丁香所建。相传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宠妾丁香埋怨沪上官宅喧嚣,于是李鸿章特聘美国建筑师设计,又在园中遍植丁香,故名丁香花园。但正史认定这是无稽之谈,李氏家谱中并无丁香之人,而此园是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所置。可以确定的是李鸿章从未在此住过,因为丁香花园建成时,李鸿章已经去世多年。这是英国乡村式洋房,但是中西合璧,花园里有沪上小有名气的游龙戏凤,就是一条绿釉的蛟龙对着金色琉璃瓦顶上的金凤凰。据说这有风水上的什么考究,是大吉大利的事情。当然,花园里多的是丁香。这种在上海寄稀罕又洋气的花草为主人赢得了莫大的名气。李鸿章不知道算贪官还是清官,没听说他特别贪,但肯定不是穷官。死后分遗产时,姨太太所生的小儿子李经迈分得长兄们不要的地产和股票。但是李经迈生意经很灵,房地产和股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半条华山路都是李家的地产,这里和汾阳路一起,成为上海西区最高尚的居住区,如今成为“上只角”中的“上只角”。不过李家后代似乎对享乐更感兴趣,沪上的地产统统卖掉,到北京买了一座旧王府做寓公,后来索性举家迁居美国了。解放后,丁香花园先是中共华东局所在地,陈毅、潘汉年、刘亚楼、陈赓都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后来这里成为兴国宾馆的一部分,毛泽东来上海是据说曾经入住。现在一部分开放为高级餐厅,另一部分保留为老干部活动中心,花园仍为老干部们所独享,闲人免入。有意思的是,高级餐厅兼做老干部活动室,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1点是老干部用茶的时间。不知道这里的平均消费是多少,估计没有人均200元是出门要饿肚子的。但是老干部们只需缴费每人……4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是记得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是没有规定这一针一线该交多少钱啊,何况让资本家到老干部的修养地来赚无产阶级的钱,不代表无产阶级捞回来一点,不白革命了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丁香花园的主楼是一个Tudor式的洋房,其实并没有多少杰出之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侧后据说曾经是李家的藏书楼,李家后人变卖家产的时候,把藏书楼都送给震旦大学图书馆,现在应该属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对游龙戏凤号称在风水上大有道理,是花园中的焦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的墙是黄色的实心墙,在墙上打一个缺口,成了小卖部,我们就是在这里吃的沙嗲鸡翼。25年了!

      对于我们来说,丁香花园也算是还愿。当年在墙下一顿午餐把GF的奖金全翘掉了,结果吃来一纸加拿大的录取和奖学金通知书。承蒙朋友们关爱和杂志们的高看,这些年小赚了几个钱的稿费,现在是用实际行动感谢LP的时候啦。记得当年吃了一个沙嗲鸡翅。那年头见识短,不知道沙嗲是何物,也没有吃过鸡翅。一只鸡只有两个鸡翅,一只鸡一家人要分好多顿吃呢,哪有一顿就吃上几个鸡翅的道理?一根竹签上串这几个烧烤的鸡翅,这可是开洋荤了。这一次呢?其他的都忘记了,就记得一个葱油拌面。这东西好吃啊!

      在“上只角”中的“上只角”的另一头,有另一个国宾馆:东湖宾馆。这个位于淮海路和东湖路口的巨大花园曾经是杜月笙的住宅,据说是林彪到上海时的最爱。东湖宾馆本来位置非常好,但现在周围建造了太多的高楼,淮海路上交通也太繁杂,破坏了这里的好兴致。花园里增建了太多的建筑,也使得环境杂乱起来。主楼是杜月笙的旧宅,现在在大修,拆成一个空壳子了,什么也没有看到。总的来说,有点失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月笙公馆在大修,估计外观也已经改动过很多了,当年应该不失沉稳、典雅,符合杜月笙的性格

      众多的花园洋房中,个人比较喜欢汾阳花园和太原别墅。汾阳花园比较低调、闲适、淡雅,适合我这样的懒人的口味。太原别墅自有一种君王之气,威严,略显拘谨,甚至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不做作。这是一种不怒自威的大气,虚张声势是做不到的。白公馆原先或许是优秀建筑,现在有点不伦不类,张扬但又有点顾头盼尾。小白宫的比例和尺度都很好,但是总好像缺一点什么,或许花园缩小了房子也感觉局促了。丁香花园、宋子文公馆、戴笠公馆在建筑上乏善可陈,席家花园如果不是占据了这个“上只角中的上只角”的黄金角落,恐怕也只是上海的又一座洋房而已。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猪头大将,
      • 家园 捉个虫。montisori似乎应为montessori?

        或者说是国内的montessori山寨了洋人的montisori?

        话说国内这个montessori价格还挺亲民,至少在西安通盘算下来一个月也就是1千多不到2千。

        几年前,西安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公立幼儿园试行“蒙氏班”,起先是一个年级设一个蒙氏班,剩下的都是普通班,当然收费也是两样。第二年每级又增开了两个蒙氏班;第三年干脆只留一个普通班,其余全是蒙氏班。

        据说起先普通班的家长们观察了一番蒙氏班的教学之后,觉得也不过尔尔。但是普通班孩子玩的玩具啥的,基本都是蒙氏班用剩下的。于是家长们就不干了。。。呵呵。

      • 家园 常在这一带经过,想不到有这么多故事,谢晨大好文
      • 家园 晨大没去思南公馆吗?那边现在弄得也挺好的
      • 家园 原来晨大打算回上海给女儿办婚宴哪

        不过,打那么老远回来办,有点折腾啊。

      • 家园 再过20年,上只角就变成传说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基本没有上只角的概念了。

        等上海城市,交通进一步发展,上只角就彻底变成历史名词了。就像当年的会馆一样。

        • 家园 上只角还是上只角

          当然历史中的上只角和现实中的上只角还是有差别的。另外,以前还有从小住在上只角的平民,像晨大这样,今后的平民都只可能出身下只角了。

          • 家园 中国从政策上缺少对上只角的支持。

            美国地方保安和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房产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叠加过程,就是好的地段,房产税多,保安力量强,教育师资好,同时业主委员会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这样经过十几年,好的地段和坏的地段的孩子的成长道路会完全不一样,穷人区和富人区就会完全拉开档次,进而变成相对隔离的态势。

            而中国到处都有群租,房产税和社区的保安教育不挂钩,业主委员会就是一个协调机构最多管管公共物业维修,无法形成这样的正叠加。五六十年代,由于流动性差,社会相对比较封闭,还能勉强形成上只角,现在社会流动性强,上只角很难形成了。

            现在上海生活最方便的内环内,哪里有当年上只角的架势。

            • 家园 内环不全是上只角啊

              其实上只角也就是几个有限的地方而已,不是在内环内就一定是上只角的。

              说到税收,尽管中国没有房产税一说(试点的那个不算),但是上只角集中的那几个区(静安、徐汇、原卢湾)都是商业和写字楼经济发达的行政区,税收较好,而需要花费的区域面积小,单位面积上的投入就较其他区县高了,而且原来的教育、医疗、人文资源也仍旧集中在这些区域,所以上只角的区域还是挺明显的。不信你去上只角和下只角的地方走一走,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当然,下只角也在提高,但相对差距不能忽略啊。

          • 家园 哈,我住的地方都不成角

            在郊区。

      • 家园 Zapata,当年老布什起家创业时给自己公司起名也是这个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三脚钻井平台的石油公司。

    • 家园 汾阳路和花园洋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汾阳路上的上海音乐学院占了一个好地方,校园里有好几个不知来历的旧时洋房,这是其中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Tissot的广告在校园里简直伤风败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汾阳路上自然有很多和音乐、乐器有关的店家,这是一个小提琴铺。由于外公的关系,我对小提琴总是有特别的情愫,尽管不会拉

      国际饭店住了3天,就搬地方了。本来是想在一个地方住下去的,经常开包收包麻烦得很。但是LP坚决主张换几个地方,那就换吧。搬到下一站:汾阳花园。知道上海音乐学院的人应该不少,但知道上音在汾阳路的就不会那么多,知道上音对门有一个汾阳花园的一定更少。说起来,这个汾阳路45号也是邬达克设计的,原来是丁贵堂的住宅。这是民国时代的海关关长,解放后留下来,继续主持中国海关。丁贵堂住宅曾经改作海关学校,现在部分花园增建酒店,原丁贵堂住宅改作海关招待所,继续供海关使用,不对外开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多上海人不知道,离淮海路咫尺之遥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幽静的去处,这就是汾阳花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大片花园,除了东湖宾馆和襄阳公园,想不出附近哪里有这么大一片花园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晚上想出来拍夜景,结果空调房间走出来碰到外面的湿热空气,镜头就悲剧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悲剧是不能长久的,夜景是这个样子的。有意思的是,晚上的灯不是天天开的,恰巧那一天开了,大概是有什么海关大员在这里用餐或者入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西班牙风味在美国南方很普通,但在30年代的上海就很exotic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客厅是开放式的,家具很少,估计都和原来没有关系了。也好,简约、素雅本来就是和西班牙风格匹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上不开放?呃,此地没有三百两银子哦

      这是一座西班牙式的洋房。真正的西班牙没有去过,但美国南方(像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迈阿密等)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只是在30年代的上海,这样的建筑很是时兴。大门两侧应该是佣人的辅楼,现在改作咖啡厅。主楼的背面是自由格局,但正立面是对称的。室内是30年代流行的开放布局,开放式的客厅直接和楼梯相连,两侧通向餐厅和书房,现在都成为小宴会厅了。楼上中间是小客厅,两侧是卧室。不是说不对外开放吗?嘿嘿,就在眼皮底下,总是有机会溜进去的。

      不过汾阳路是上海洋房集中的地方,所谓法租界的洋房大多指这里。另一个类似的洋房集中之处是华山路。实际上,这里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法租界了。传统的法租界是指金陵路、延安路到成都路这一带。徐家汇天主教堂建成后,法租界当局以保护侨民来往于教堂为名,越界建造,怯懦的晚清和民国只有承认并加以正式化,这才有了如今建国西路、汾阳路、衡山路等广义的法租界。在20世纪前30年,这里地皮开阔,很快成为上海的高尚住宅区,洋人、买办、富商纷纷在这里兴建豪宅,抗战后,这里也成为接受大员的最爱。当然,解放后,这里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重要机关垂青的地方,至今依然有很多地方不开放,比如永嘉路501号的宋子文旧宅现在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岳阳路110号现在是上海市安全局,闲人免入。

      好在汾阳路和左近几条街道上还有众多对外开放的洋房,其中一些是机关,更多改建为饭店了。不远的汾阳路79号是总董官邸,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住宅。解放后,陈毅曾段时间住过这里,现在是工艺美术研究所及其附属的工艺美术博物馆。这座建筑酷似美国白宫,所以有“海上小白宫”之称,据说里根还到这里来参观过,莫非是来看看和他住的地方有多么相像?这座建筑在1905年建造的时候,这里正是法租界越界建造的前锋,还是乡下。田园中的豪宅很是符合法国人的心意。当然,现在这里早已被市井包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总董官邸确实不负“海上小白宫”的称誉,和华盛顿的那个白宫很有几分相像。这是在美国白宫的名气远没有现在大的1905年建成的,所以应该不是现在神州大地屡见不鲜的模仿之作。事实上,这样的帕拉迪奥式住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伦和爱尔兰特别流行,法国反倒不那么流行,算是异国情调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环抱的开放大楼梯很有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辉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和椭圆形办公室很相像哦

      继续往前走,汾阳路150号就是沪上有名的白公馆,当年白崇禧的旧宅。其实白崇禧不是最初的主人,第一任主任斯比尔曼是万国储蓄会的董事,为了巴结法租界高层,由荷兰籍改入法国籍,并在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住宅不远的这里造了自己的住宅。说起来,白公馆比总董官邸更加张扬,或许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正面巨大的楼梯很是气派,但背面的螺旋形楼梯才是特色。如今这里是高级餐厅,本来柱廊围起来的开放阳台都用玻璃围起来,增加营业空间。从内部往外看,效果还算好,但外观的效果完全改变了,个人认为是一个败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洋房酒店中,白公馆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个。这里起步早,又在五官科医院对门,想不有名都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天晚上有婚宴,中午开始婚庆公司就在布置,这些据说都是东南亚空运来的什么奇花异草,但我们一顿午餐还没有吃完,就全部拉下来换掉了,已经被太阳晒蔫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容易看出,当年的阳台是开放的,现在围起来,好增加营业面积,但这破坏了建筑的外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背立面的螺旋形楼梯是白公馆的一个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下还有圆形窗呼应

      白公馆往前走几步,就是汾阳路、东平路、桃江路、岳阳路的不规则汇合处,这里也是有名的普希金铜像所在地。这是1937年上海的一些白俄为了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建造起来的,1944年被日军拆毁。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重建,但在文革中再次被毁。1987年,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再次建立。希望这一次不会再有毁坏的事情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普希金的生平多舛,他在上海的铜像也一样经历坎坷,希望这一次不要再受磨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幽深、寂静的桃江路,又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这里也是更多洋房聚集的地方。在桃江路口上,有一个“和平官邸”。看着像一个弄堂,但深深的,不知道通到什么地方。走进去看看,是一座深藏不露的洋房,其实和白公馆是邻居,只是街上不能直接看到而已。这里现在也是一个高级餐厅,“和平官邸”之名来自所有厅堂都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当然没有大和尚和小作家的名字在内,奥巴马好像也不在内。这个地方的来头不是很清楚,但据说是戴笠公馆,曾经是私藏胡蝶的地方,也有说法和胡蝶没有关系。谁知道呢。英国式的裸露木构洋房,很有味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戴笠公馆深藏不露,倒有几分特务味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来要通过深长的弄堂,一般还不容易发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开放构架的英国风格很受时下沪上时髦人士的追捧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