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微风浅草园佛学笔记之楞严经(1-10) -- 淡淡微风

共:💬168 🌺10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好意思,没理解,少悟性。

        “见”是有条件的,与“事物”自身的特性和工具“眼”的特性有关。如果一个“事物”根本没有显现,工具“眼”无论多么好也不会“见”。如果一个“事物”有显现,但这个显现超出了工具“眼”的工作范围,还是不会有“见”。如果要想“见”,这个“事物”的显现就必须和“眼”的工作范围相吻合。另外,“事物”的显现也会“从小到大”,或“由弱到强”。所有这些条件和变化必然产生知与不知,而知与不知的过程是变化。

        如果说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性”存在,这个“性”就应该与“事物”和“见”没有牵连。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如果要寻找这个“真实不变的性”,就必须对周围事物的存在无感觉,有眼也不能用,只能靠“静”来寻找,而寻找自身就不“静”。

        说到这,俺是严重“郁闷”。

      • 家园 如果不动,无喜无悲的,那又是人么?持真心可以得自由么?
        • 家园 :)

          第一,没有生活中人能做到无喜无悲,除非入定,而入定了也可以有喜有悲。外表的悲喜和内心的平静不矛盾。

          第二,是不是人,不是因为情绪变化的啊:)

          第三,仅仅“持”还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要能把问题都解决了才行。比如说,你现在感冒了难受,怎么个自由法啊:)

          • :)
            家园 不认同易的一个地方,是有这么个说法:

            六十四卦中有四分之三的可能性是无咎或凶,所以一动不如一静;儒家的尽人事听天命,也有很不尽情理之处。总该有个自由自在的去处的,看看佛法是不是有解法。

            • 家园 :)不敢苟同。

              易经里的,应该是指一般规律,动起来,危险因素和变化因素自然增加,不能算错啊。静不一定是没反应,也是动的一种吧,冷静观察,慎重行动,应该的啊。

              尽人事听天命,其实也是说的规律,要不然还能怎么样啊?总有不可预测的东西,总有无法控制的意外,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啊:)

              在做事情上,这些都是对的。

              佛家说,有些客观规律是没办法改变的,我们只有依照规律,这也因果律的一种啊。

              佛家的自由自在也是要受规律拘束的:)

              另外,我不是很明白您指哪方面需要“解法”,能不能再细化一下您的问题:)

              • 家园 好解释,这么问吧:有一个文化讲究守柔守弱,另一个文化讲究实现自我;

                这两百年的比较是持后一个文化的国家要发达一些;俺站在中间,有些茫茫然.

                • 家园 呵呵,好象也不能这么说啊。。。

                  我们的文化比较人性化,强调人的提升与和谐,要让人脱离一些野蛮暴力的东西,向一种神性进步,或者说努力摆脱生理规律对人的控制影响,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西方似乎还不能脱离丛林原则,虽然他们也发展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摆脱不了强弱区分,摆脱不了生理基础决定论。

                  至于现在的强弱问题,看以后吧,这问题太大,说不清楚:)

                  我们占了几千年的先,总该让别人占占了吧:)

    • 家园 我不信宗教,是受司马迁的影响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p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①积仁藉行如

      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嗳不厌,②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③肝人之肉,④暴戾恣睢,⑤聚党数千人横

      行天下,竟以寿终。⑥是遵何德哉?⑦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⑧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⑨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

      ⑩时然后出言,⑾行不由径,⑿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⒀余甚惑焉,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另外,我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借你钱不还,那么一个有修行的人该怎么办?

      • 家园 :)司马兄在抬杠。

        那些不是充要条件啊:)

        借钱问题,看情况,你想要就去要,不想要就不要:)

        当然,也可以看对方的情况,总的来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有一点,修行人虽然有些自己的价值标准,却不是傻子:)并不是真的“吃亏就是占便宜”。

        • 家园 我想问的是,

          找他要,他不还,而且数目还不小,那么有修行的人会不会生气?

          • 家园 我来说说

            首先佛碰到这种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因为钱对他不重要。他关心的是那个借钱的人,他遇到了什么情况?如何可以度他?

            修行的人会不会生气?那要看他修行的程度。

            修行的人要不要生气?生气不是一个理智决定的过程,所以生气了就是生气了,无所谓要不要。

            修行的人生气了怎么办?看你的修行方法和目前的阶段。你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宣泄,以恢复心理的平衡。或者你可以完全的投入你的生气,体验它的力量和节奏,他的来龙和去脉。或者你可以观照你的生气,就像看水里鱼,山上的云。或者你也可以不去理会你的生气,让他慢慢沉淀。

            至于那笔钱该怎么办,这只是个俗世的问题,因该很简单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