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解放军对战士的待遇看中国文明与西方的区别 -- 庄冬

共:💬51 🌺124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明白了,很牵强附会

          这些“废话”一开始没写进去,形成完整论据,结果等别人提出来,再修修补补,这就是掰开来揉碎了? 按说你应该感谢我才对。

          话说啥叫“打进攻型战争的军队学了打防守型战争的那一套”,还带这么转进的,俺目瞪口呆了。

          • 家园 好!好!好!我应该感谢你!我应该感谢你!

            打进攻型战争的军队跟打防守型战争的军队的价值观当然不同,只不过我是尽量中立,没有用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也没有用非正义战争和正义战争这些比较不太中立的概念吧了。

            我再跟你说一遍,进攻型战争的目的往往是掠夺财物、资源和女人,士兵的价值观是不会拼死的,因此打进攻型战争的军队不太可能会出杨靖宇;反过来防守型战争的目的往往是保护自己财物、资源和女人,士兵的价值观是会拼死的,因此打进防守战争的军队可能会出杨靖宇。

            话说啥叫“打进攻型战争的军队学了打防守型战争的那一套”?

            这里说的“那一套”是指价值观!就是打进攻型战争的军队也拼命,抢别人的女人就好象是保护自己的女人一样

    • 家园 这个理论能否用于评估惩越战争?

      这次属于进攻性战争吧?

    • 家园 中国的精神特质的底层是悲伤

      这一点对理解你说的现象也很重要

      • 家园 防守的位置说明“有所防守”

        你说的这些概念我都不熟悉,比如说“精神特质”以及其“底层”,还有就是也不知道“悲伤”是形容词还是名词

        防守虽然有面对进攻的“悲伤”,却也有“有所防守”的“幸福”,因为如果你一无所有也就没人会进攻你了

        • 家园 一百年前的流行歌曲都是很悲伤的

          比如二泉印月,比如苏武牧羊,多听听,就可以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了

          • 家园 但是中国没有悲剧

            - 作为一个独立的戏剧传统,相对於古典希腊,莎翁。这个应该是定论了吧!

            可能因为中国文化的世俗性,而且古时生活太苦,大家只爱看大团圆。西方那种殉道士的宗教狂热和出世追求在中国没有市场。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悲伤,可能是唯一真正的“普世价值”。但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开出来的花都不一样。

          • 家园 那是全部中国音乐吗?西方艺术里没有悲剧吗?
            • 家园 那你想一个

              欢快的中国传统歌曲吧,一个就行

              • 家园 话可不能说得这么绝对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百度百科中的起源:

                据了解,1950年初春的一天,解放军某部文工团音乐教员蓝河在家中迎来了一位石柱客人,客人给蓝河唱了几首石柱民歌,其中一首唱到:“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听着优美的曲调,蓝河赶紧记录下来,并交给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歌唱家、文工团副团长蔡绍序。蔡绍序觉得这首民歌的曲调很好,但部分歌词还应该加工。他找到在北碚某中学教书的朋友,对歌词进行了修改,并以歌曲第一句“太阳出来喜洋洋”命名。随后,蔡绍序在当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小礼堂演唱这首歌并征求意见,获得了一致好评。从此,《太阳出来喜洋洋》就逐步走出石柱山乡,走向世界,成为人们百唱不厌的名曲。知名作曲家秦运梁先生指出,认定驰名民歌的籍贯,要尊重它的记谱整理地和首唱传播地。《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石柱人唱出来、蓝河先生在重庆收集整理、蔡绍序先生在重庆首唱并唱红的,因此它的籍贯应在重庆,在石柱。
                其中写明了,修改的是歌词,没说改了曲调。虽说50年采风距今只有60年,但作为民歌,至少创作时间距今有7、80年历史,不算夸张吧?

                一百年以前的流行歌曲不了解,但唐诗宋词可算当时的流行歌曲吧,其中也不乏轻松愉快的。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里哪里可以读出一个字的悲伤?

                • 家园 确实,这样的歌有很多

                  但我的意思是,古代中国缺乏那种极尽欢乐的曲调和歌声

                  这个论断显然有例外,如少数民族,边缘地区这样的歌肯定存在

                  但那首唐诗算是不悲伤,但也看不出是强调欢乐的,算是平静而愉快

                  当然,可能我的论断是错的,这样的歌曲存在过,只是失传了

                  记得巴金写过中国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三首都是很悲伤的歌

                  • 家园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破家亡,让人怎么能够不悲伤呢

                    这个时候要是还能出现极尽欢乐的音乐,那必然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可能是大范围流传的流行歌曲了

                    但这个时期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只是一段,也不是中华民族的常态,以这个时期的情况来断言中国整个历史的情况未免失之偏颇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