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两个美国富N代 一 -- 阿辉1

共:💬113 🌺1190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两个美国富N代 一

    (现今有个时髦的词“富二代”。我不能确定这两个年轻人的家族,有多少年的富贵历史,就用这个含混的富N代来代替)

    凯拉家族,拥有美国某著名的化妆品企业。

    芳龄一十九岁的她,就读美国东部某藤校二年级。

    她是这样一种学生,平时也不见她怎样用功,玩乐场合常常都能看见她的身影。但不管多难的功课,都能轻轻松松搞定。样貌很普通,人群里显眼,是因为言行得体、气质出众。

    主修英美文学,辅修心理学的凯拉,长于演讲,高中时代就是校园演讲队的主要干将。

    她的衣饰箱包,看不出任何豪奢张扬的痕迹,一如校园里普通的美国学生。

    但,你要是认为她那些衣装饰品都很便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凯拉这样理解名牌:让普通人一眼看出你穿用的是名牌,那就完全没有名牌的意义。暴发户才会迫不及待地那样做呢。她的衣饰,有不少是设计师专门为她捉刀定制,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只此一件,别无他样。

    凯拉就读的大学,距时尚之都纽约不远。每过几个星期,她都会花钱雇同学,陪她到纽约购物。逛那些有名家专门设计、主理的时装店。而她雇同学做伴,所付的工钱是一天二百到三百美元。

    就是这样一位富家女,去年暑假,参与了一个国际组织的教育项目,到中国去教授英语。

    那个项目的实施地,是在中国西南的大山坳坳里,一所聚集着中国少数民族--苗族和土家族的师范学校。这所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自山区,未来也还会是那些边远山村的英语教师。

    那里的生活条件自然没法子和美国相比,当然也不能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

    三十八九度的湿热天气里,除了住宿条件还算说得过去,因为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原本是给官员居住的几套公寓。里面安装了空调。除此之外,每个英语教室里,挤满了学生,却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厕所是老式的蹲坑,吃饭就是到学校对面,当地农民开设的一排小餐馆里解决。那餐馆的地面是泥巴地,没有一寸是平的,桌、椅、板凳乌黑油腻地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凯拉和她的同伴们,一天三顿,提溜着塑料饭盒在这排小餐馆里买了饭,再冲回宿舍去吃。倒不是嫌餐馆肮脏,实在是会热得中暑。

    这个为期两个月的暑期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凯拉组织英文班学生,搞了场演讲比赛,并和同伴们一起,自掏腰包买了些奖品奖励演讲比赛的优胜者。

    其实,事情到了这里,凯拉和她的同伴们就算完成任务了。只待飞回美国,稍事休息,开始她新学年的生活。

    就在项目结束前一个多星期的时候,凯拉和同伴们接受几个学生的邀请,到大山深处的苗家做客。这次做客,想必创造了凯拉生命中无数个第一次:

    第一次乘坐让屁股在箱板上跳舞的机动三轮车;

    第一次在只有席子的木板床上睡觉;

    第一次品尝不知道挂了多久,也不知道是怎样制作的腊肉;

    第一次知道,鸡,原来不关在笼子里也不会像鸟儿一样飞走;

    第一次看见用草编织的鞋子;

    ……

    就是这次做客,凯拉得知,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和他们的祖辈一样,从没有走出过眼前连绵不绝的大山。连几百公里外的省城,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而说英语的美国,对于他们更像是外星球一样遥远。

    于是,凯拉萌生了个主意,何不把演讲比赛中成绩不俗的几个学生带到美国去看看?

    但以什么名义去美国呢?她首先想到了自己高中时代参加过的一个演讲夏令营,那是一个收费昂贵的,有名家主持的夏令营。

    她先是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上这家夏令营的主办领导,同领导探讨免除这几个中国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来参加夏令营营费的可行性。领导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后,她又要求领导,立即为这几个学生发出书面邀请。

    中美之间往返机票显然是另外一个大问题。

    这些山区学生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区区一二百块人民币。还常常是卖了鸡鸭卖猪仔才能凑齐。要他们负担旅费,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凯拉又开始动员自己的父母,说服他们负责,解决这几个学生的机票钱,以及在美国期间的全部开销。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国际旅行需要的一应证件。凯拉找到示范学校校长,请求他设法以公派的名义,为这几个学生办理出国护照,以及赴美签证。

    最终,当凯拉将可以去美国出席英语演讲夏令营的消息,告知这几个获奖的学生时,凯拉说:“我终于做了一件还算是像样的事情。”

    关键词(Tags): #美国生活#美国学生 凯拉 富N代通宝推:东张西望,weilwl,斤两,ifuleu,Batman,读书点com,大地窝铺,伊儿,异域西行,老拙,
    • 家园 是的,俺对美国的全部好印象,来自于一个大学二年级就跑

      到中国大学里教英语的普林斯顿女生.那是还是八十年代早期.简单的说吧,俺那时候就没有见过有类似优秀品质的中国人.

      问题是等俺真正在美帝这里混饭了,好像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美国人了.

      我自己也搞不清这个道理,但我自己想可能有两个原因:我在中国混得比在美国好,因为我在美国工作的地方很少有HYPS的毕业生,那种精英级别的人毕竟是人口中的极少数,一般人没多大机会接触;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大学时代可能是美国人一生中最理想主义的时代,长大了可能也就不一样了。

      • 家园 觉得还是和您所处的位置有关
      • 家园 在海外见到美国像样的美国人的几率

        比在美国国内见到像样美国人的几率大多了,能到中国的老美至少应该有能力买得起一张机票的。

        • 家园 大学里嘛

          不光是有钱买机票,还有形形色色的对异国文化的想象。俺以前碰见的一姑娘,不知道家境怎么样,说毕业后最终大概还是会考医学院,但在没决定今后道路之前先到印度做几年志愿者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富国的年轻人,没工作也基本能保证温饱,努力点就能小康,也确实不在乎和印度人民同甘共苦一段时间,反正又不是一辈子陷在那,随时可以回家,而且这段经历写在resume里还能加分

        • 家园 是啊,那时候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美国人都那样呢,那美国

          不是天堂,也就和天堂相去不远了.

          现在才知道,那种美国人估计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有同学议论过那女孩的父亲是美国某大银行的总裁之类,俺不知道真假,那时又没有互联网),到美国后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家庭的孩子.

    • 家园 行善这件事。。。

      嘉木兄和阿辉兄的讨论都看过了,着实精彩。我对行善这件事有过思考,简述如下:

      一、人类产生一项行动的动机本质上是“自私”的。即,行动必须满足人某方面的需求,无论是物质上或精神上。

      二、意识到并接受这点的人,在行善的过程不会有“施与”的想法及感觉。行善者清楚地知道,自己通过某种付出,得到精神上的回报。对行善的对象,则视其对行善行为的接受为一种付出,心存感激。在整个行善的过程,被视为是双方都有付出并都有收获的一个过程。

      三、接受别人的善意,客观来说,也是行善的一个部分。

      四、拒绝接受这一观点的人,通过行善的行为来巩固自己对“无私奉献”的信念。

      五、无论行善者理念为何,不改变行善这一行为的客观结果。

      ---------

      具体到阿辉兄的故事。年轻人以自己所知道的方式做了一件自认为正确的事,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其行为背后所折射的美国普世情怀及传教士精神,却是我反感的。

      当然,这不是孩子们的错。

      这是万恶的美帝国主义的错。

    • 家园 慈善无国界,有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都看了,再回

      凯拉和汤玛斯做的事情值得尊敬。

    • 家园 谢谢阿辉,能共享不一样的美国视角

      一直很喜欢阿辉的文章,因为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不曾经历过的,或者有点阿辉眼中的美国和在美国的中国人。不同人的人生,的确有很大不同啊,有些时候就很感慨,为什么nba就能动不动来个做秀nba cares,或者来个公益广告之类的面子工程?觉得和文章中的意思有些类似,

    • 家园 【讨论】

      第一次知道,鸡,原来不关在笼子里也不会像鸟儿一样飞走

      这句话没看明白,是你揣摩她的想法还是她真是这样想的?富家女就算没见过鸡难道还不知道free range么?

    • 家园 爱,爱国,慈善都有两种层次

      第一种是不求回报的为了爱人,国家或者世人做一些个人感情上不反感的事情。

      第二种时不求回报的为了爱人,国家或者世人做一些个人感情上反感但是理智认为必须做的事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