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欧洲虚无主义的根源 -- fride

共:💬37 🌺1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烦恼总会有的

                      茫然到没有具体对象就不应该了。还是无畏才好。

                      • 家园 您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

                        作为情绪结构的“畏”是一种源始性的情绪,是一切带有具体对象的畏之可能性。根本上来说“无畏”是一种不可能,因为人生在世总是要操劳于某事,担忧于某事,这种操劳,担忧在整体上就被叫做“畏”。

                        • 家园 “畏”是什么并不重要

                          你从格义的取向引入“畏”,然后迅速转入维护体系自身的一致性,讨论就偏离了原来的范围,而且不具有关联性。

                          “畏”,无论是否是源始性的,都是属人的源始性,在人的源始性面前,就总是次一级的源始性。人神之别,有限与超越,在你的理解框架中,这才是一切的根源。而我在说的,直白地讲,你这个还不够根源。你这个仍然还是一种二元的世界观,尽管你想调和之间的冲突,而这正是西学的本质;中国的传统在本体论层面是一元的,多面是一元的显现。

                          • 家园 本来思想就是一条道路嘛,也没有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谈大道理的方面,西学确实是智慧不够的;但是另外一方面,西学的这种精细框架却可以用来做事、实干。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实的世界不是单纯的一,既然分化出来了万物,那最终就得尝试调和。

                        • 家园 这不就是生命本质吗? 必然性差不多就是物理

                          畏,Angst, 佛家的“业“不都是推动生命劳动的“力“吗?生命本质的动态分析就是广义的经济(逐利,复制,竞争进化行为)。推导生命本质的大规模互动形式不就是广义的政治。

                          • 家园 我觉得佛家的“业立”还和那个不太一样

                            业立嘛有命数的意味,同样也有因果的意味。这个畏倒不是,它讲的是人们最根本的生存状态,就是烦忙、劳心戮力于诸事这样一个基本情境,不过不是一种展开的生命状态,而是压缩在一个“奇点”。如果把这些东西从整体上把握,就叫做“畏”。我总觉得“业”应该是已经处于展开了的“畏”了,涉及到了实际的生存状态,展开到了我所烦忙的诸事务之中了。

                            • 家园 霍金就把时间奇点转化成虚拟时间的循环

                              众生众人和有时间箭头的“业“和个人体验的畏就是重力场和亚利士多德的堕落性(fallibilty) 的关联. 个体不但受到周围个体的行为影响也受到他祖祖辈辈的行为影响. 食草动物不能靠个人毅力喜好就变成食肉动物. 大象不会因为身体强壮就去狩猎狮子, 所以大象必须一天不停地吃几百斤的草料而狮子却要为追不上猎物烦火. 同样大部分人的烦恼是他自身生命形式而不是他有限的生命过程和选择带来的. 不同解析体系,用不同名词,解析同个现实. 当然我理解的畏就只包含到生命本质, 和重力场假说不会包含堕落性的道德衍生意义.

                          • 家园 物理的模型嘛很多时候确实是有效的

                            而且好多跨学科概念其实中间有着很深的纠葛。

                            就说权力吧(power),这个概念嘛,牛顿物理学中就有对应的,做功嘛。怎么政治就和物理扯上关系了呢?其实在于power这个概念的起源实际上至少可以推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去。他老人家那里有个概念对子叫做,潜能与实现。这个power无论是作为权力这个政治概念,或者是功、能、力这样一些物理概念,都是在一种潜在的意义上谈论的。power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当下没有实现。

                            有时候比较不同学科的思考范式,也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 家园 这段话说得非常精彩,因此宝推,

      超越本质上是对某个东西的超越。神学意义上的超越是对有限性和时间性的此在(不要当成海德格尔意义上的,Daseinendes表明的根本意义是一种有限性,是sein获得了具体“身份”和内容以后,才有了Daseinendes)的超越。那么神的超越性在于何处?仅仅就神的概念对人类的意义而言,神的超越性在于对一切人类所及之物的超越。而真理或者正义呢?是对时间性和有限性中,不断自我更新的真理和正义理解的超越。产生这样一些理念本质上是对我们人类自身有限性和短暂性生命的一种最为内在的反抗。但是这种反抗并不是导向这些概念的虚无。

      但文章后半部分对西方的评价,读来也有点“燥”。

      我曾在和朋友讨论时言及,生命的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构成了人类真理探索路上的基本矛盾和约束。在宇宙的尺度,和人类讨论终极真理或神的问题,恐也无异于一种“夏虫不可语冰”。习惯以365日为一循环的我们,要怎样才能认识以百万年为一循环的世界(即便我们可能被“包涵”在其中)?

      所以我说追寻本身才是我们真正可以信赖的实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其“不息”,“君子”或曰人类才成为一种动态流转的“存在”,在这个表述中,不存在某种“终极”或“终点”。

      谁能给我们盖棺定论?谁都可以,但是永远不会是我们人类自身。也许若干年后,在既往人类文明断壁残垣之中,某个域外文明可以真正地为我们盖棺定论。

      ----当你使用“盖棺定论”,已经暗设了人类的消失,那自然“永远不会是我们人类自身”。不过我赞成你“为人类给出评价的不会是人类自身”这个判断,可能是域外文明,更有可能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人工”智能。谁知道呢?不过未来也因此有趣,不是么?

      通宝推:九霄环珮,
      • 家园 追寻不息,践行不已

        这是来自中国的古风,也是西方的浮士德精神。

        正像浮士德所言,“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 它们总想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任凭魔鬼百般以恶诱恶,浮士德虽有暂时的踟躇,但绝不栖息止步。他的瑰伟之处在于那不竭的活力总是携着人性的善审判内心的恶,这种审判横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使浮士德的形象葆有难以言尽的魅力。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从形象学来说,他概括了西欧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00年来间的精神探索。也是德意志民族一直保持的民族气节。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从小我到大我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浮士德精神也不是教条和真理,正如fride所言。怀疑应当是超越,而不是走向虚无。

        二战以后,当德国民众再度回首历史时,却对这一精神产生了怀疑:这种永远不对自己满足的精神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信念、是真理。答案是否定的。人们是担心对于浮士德精神会发展成为无所节制的贪欲的。于是,近年来对于浮士德精神的探索学术界出现一种辩证的思想,即将其探求的精神保留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浮士德精神永存光辉,不断地照耀着人们的思想。

      • 家园 还有一点

        你觉得躁,那是因为我在这里没有梳理西方虚无主义的历史。整个这篇文章如果扩充完整,大概至少可以算篇硕士论文,有很多料可以加。但是核心内容就是这些。论文嘛,无非铺陈铺陈,加点废话,加点掌故,引点资料而已。

        • 家园 莞尔,我当然不怀疑你将你的论证予以完备的能力

          我也不是因你的文章缺乏材料而觉得“燥”,将事物的表象一刀劈开的智慧从来不需要借助太多语言来予以阐释----问题是你这文章的后半部分,我感觉你太急于做这个结论了,太想把这个“根源”给说出来,结果劈得太快,耍得太酷,反而偏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交流而已,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很喜欢你的文章,希望你能多写点儿:)

      • 家园 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目标就是不让这些东西变成虚无,但是也不让他们在人间获得最终解答。针对的是啥呢?有的人会说,人们争来争去,好像没有什么真理、正义就是虚无嘛。我就会告诉他们,这个东西本质上神学问题不是什么虚无。如果有人号称掌握了真理或者正义的答案,我就告诉他们,那肯定是假的,那些东西不在人间。

        防止人们丧失道德理想,也防止人们借真理正义的名义作恶。

        • 家园 小心,你的两个“告诉”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

          根据你的观点二,你的观点一很容易被证为“假”。

          • 家园 说实话,我从思想根子上其实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

            对世界的观察就是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无物常驻,万物皆流”。人类对于“一”也就是整体性而言,没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如果说人类的纷争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那也天道,喟叹也是枉然。而且这是一个逐步加快的趋势,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寂说,人们随着科技进步,虽然释放了经济危机中的矛盾,但是就能量角度而言,对熵的利用则是在不断加快,最后就是一个面对热平衡态的死寂世界。凯恩斯讲“长期以来我们都死了”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社会经济的判断,也同时可以做为人类最终前景的判断。然而这些就终极意义而言,并没有什么,人类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只不过,立足于自身,从上述宏观的视角拉回,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政治身份和社会认同。如果有了那种最为宏观的视野之洗礼,就能真正明白,永远没有那种“超然”的立场,那是一种神的立场,现实中的人必须做出决断,决定自己从属于哪一个群体。没有任何一种价值真正拥有universal的地位,作为人类,结党是宿命,是生存的基础。或许有人厌倦争斗,但是这本质上无法逃脱的,除非你不是人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