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富家子弟与名校 小沃森的藤校之路 一 -- 阿辉1

共:💬71 🌺4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富家子弟与名校 小沃森的藤校之路 三

        就在他醉心于划艇运动时,在工业界声名显赫的父亲老沃森也没有闲着。他正联合他的朋友,开始为小沃森进入普林斯顿而四处奔走。

        小沃森已参加过大学入学试,成绩极不均衡。

        大部分学科的分数达不到录取标准,但他的物理成绩却在整个新泽西州名列前茅。

        小沃森喜欢物理,物理老师的讲课也生动有趣。得知考试结果时,物理老师曾奇怪地问他:“你真是个怪物,你的其他功课成绩都不好,物理怎么考得这么好?”

        老沃森是这样为儿子寻求升学之路的。

        他去找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本杰明伍德。这位伍德教授可不是个凡人,他不但是个自学成才的天才,还是发明美国高校统一标准入学考试的先驱者。而他和老沃森的关系也非比寻常。早在20 年代,伍德急需机器帮他处理成千上万份的考试卷子。老沃森闻讯,立即给哥伦比亚大学送去了一卡车免费的机器设备,正瞌睡呢,有人送个枕头,你不能不佩服老沃森作为一个商人的敏锐。

        让这样一位教育学家,著名的定量测试倡导者,为成绩低劣的小沃森写推荐信,应该算是一种讽刺吧。

        伍德教授并不怎么认识小沃森,但他还是提笔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措辞威严、腔调巧妙的推荐信。他在信中这样说:

        “在思想和性格方面,我毫不犹豫地将他排在初中毕业生前十分之一的行列里。我对他高中的成绩不熟悉,但我的结论是:他的卷面成绩不足于揭示他实际的大脑能量、天赋智慧和意志的持久力。据我的经验来看,不管他的分数如何高或如何低,他都是那种不能用平常的入学考试标准来衡量的人。”遗憾的是,这封当时看起来空洞,后来的事实证明颇有远见的推荐信,最终并没有在在普林斯顿大学起作用。

        小沃森在哈恩读书的最后一个学期,老沃森想尽办法为儿子做着各种努力,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声望、关系将小沃森推入普林斯顿。他甚至亲自跑去见普林斯顿大学的主管招生的领导,为小沃森求情。但领导非但不看情面,还把小沃森所有中学时期的成绩单都摊开摆到桌子上说,沃森先生,请看一下你儿子的成绩吧,毫无疑问,他是个失败者。

        小沃森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希望在哈恩的最后一学期,能取得好成绩,从而改变普林斯顿对自己的看法

        其结果却是,最后一学期,五门功课,两门良好,三门不及格。以至于,小沃森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高中毕业的那年秋季,升入大学的机会相当渺茫。

        然而,得知考试成绩两天后的上午,不甘心失败,又为儿子前途忧虑的老沃森却开了一辆大旅行车来找小沃森。

        小沃森问:“开车干什么呀?”

        “我们出去转转,到一些大学看看。我们肯定能找到愿意接受象你这种成绩的学生的学校。”这潜台词是不是,我还不信了,这世上就没有一所好学校愿意接受有你这样家庭背景的学生?

        这就是IBM创始人老沃森的精神,当有些事一定要做的时候,就坚决去做。有问题要解决的时候,想尽办法去解决,套句口号来形容,就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那时,小沃森正深深地迷恋着一个姑娘,因此,他不想到比较远的地方上大学。他对父亲说:我们何不去布朗大学看看呢?

        父子俩开车来到布朗大学所在地,老沃森打电话给学校的招生办公室预约见面时间。

        第二天,他们就驱车来到学校的招生办公室。

        老沃森介绍说,自己是托马斯沃森,是IBM 的总经理。自己的儿子想到布朗来读书。并专门问及谁是布朗大学的校长?

        招生官回答:“克拉伦斯.巴伯。”

        于是,富于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

        关键词(Tags): #美国教育
    • 家园 从研究生录取猜想本科生录取

      俺上学的公立大学,美国研究生录取是分批次的。第一批大概是本土的少数裔,第二批是本土的其他学生,中国,印度的申请人是放在最后一批的。

      估计本科录取,校友是单独考虑的一批人,即使其他的孩子申请很强,但不在同一批次,也不会有竞争机会。

    • 家园 这不用怀疑,是事实,都在学校章程里写着呢

      这自然会让人怀疑,那些有钱人家,那些曾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过经济贡献的富家子弟,会有些平民子弟所没有的权利。

      • 家园 “恩荫”制度的美国版

        都是给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输送。从百度百科搜来的“恩荫”的解释:

        广义的“恩荫”: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与之相近的说法有:门荫、荫补等等。   

        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   

        宋代“恩荫”:遇朝廷重要庆典时,官员子孙承恩特许入国学读书并入仕。   

        清代“恩荫”: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俱准送一子入监读书,称恩荫。此外,与宋代一样,因遇庆典而给予入监待遇的,亦属恩荫。

        以上是百度对中国古代恩荫制度的解释。

        美国大学设立的LEGACY,也算是这种制度的美国版。此外这样做,还有巩固捐款来源的目的。纨绔世家子弟和平民天才对学校来说是里子和面子的关系。没有世家子弟借藤校的名头(学些文科,商科类),去管理国家,江山就会变颜色。没有平民天才孩子钻研学问,学校的学术地位就无法保证。所以,大学录取时,一定要平衡这两者的关系。由此,也就造成所谓精英阶层的固化。更何况,只凭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等,犹太裔,华裔,亚裔很快会占领这些学校。这也是违背这些学校办学的初衷的。好像在中国的科举制度中, 从举人到进士也都是按省籍录取的。直到现在的高考,某大学在该省的名额录满了,你考得比别的省考生再好也没用。

        为了确保录取到学校想录取的人,而不引发争议。当然一般也没媒体管这些,因为媒体的操盘者也都是圈子里的人。大学本科的录取还是在程序上,作了很多保障工作。曾经有机会跟某大学招生委员会成员聊过。基本上,学生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量:学术成绩,推荐人声誉及地位,以及族裔,社会活动,面试等。这里面除了学术成绩,其他的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看看小沃森,和很早以前的巴顿就知道了。我是见过全优的华裔都进不了的系,中良左右的白人孩子就轻松搞定了。

        希望河里家长不要太介意孩子能不能上藤校。因为游戏规则是别人制订的,你的孩子要挤进的是留给华裔的窄窄门缝。如果实在是有“藤校情节”,可以让孩子读完本科再去。这时候,学术成绩的分量要重得多。我家亲戚的孩子就是走的这条路。这时候,很多世家子弟把名校本科文凭混到手,就已经拿到出仕的通行证,没功夫再在学校耽误工夫了。

        通宝推:阿辉1,
      • 家园 我没有看到过你说的章程

        我只是看到过升学表格。

        • 家园 legacy

          校友和捐款者的子女优先考虑,连私立小学都是如此。有调查说哈佛30%(甚至50%)的新生来自legacy。合理与否,见仁见智。我只是说,这是不用怀疑的事实,不是猫腻而是公开的policy,如此而已。

          • legacy
            家园 是的,我很同意你的说法

            我只是想确认一下,确实有这样的章程存在。这些学校的录取,一直都像是暗箱操作。我也一直怀疑,所谓对少数族裔,比如墨西哥裔,非裔,还有对贫困家庭,上溯几代都没有上过大学的家庭的孩子的照顾,都是一些面子工程和政治手段而已。

            • 家园 章程上没有问题

              因为章程里没有规定优先照顾谁或者不优先照顾谁, 事实上美国大学招收贫穷学生很大程度是由学校理事会来决定的, 这样在招收人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

              事实上,包括优先招收老校友的操作也是按照这种不成文的潜规则来的, 这也可以理解, 人情社会在哪里都不可能完全绝种的

              不仅民办大学是这样, 公办的军校也是这样. 美国海军上将尼迷兹当初申请西点的时候, 也被当地议员以名额有限拒绝过. 从后来他在海军学院的表现来看, 他考进西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家园 藤校历来如此,所以美国阶级固化不是空话

      比起中国的靠考分说话,美国的制度就完全是拼爹了。

      爷爷父亲兄弟上过藤校的优先录取,有钱有闲组织过什么社团活动的优先考虑。学习好的亚裔小孩一大堆,老老实实排队等别人挑完后再去抢剩下的位子吧。

      • 家园 这就是某些教育专家鼓吹的“素质教育”的实质

        有钱有闲组织过什么社团活动的优先考虑。

        说白了,现在鼓吹的“素质教育”无非是鼓励家庭培养小孩吹拉弹唱吟诗作画的能耐罢了,这些能耐对孩子长大后的生活生存又有多大的帮助?无非是有钱有闲人的消遣而已。有些中下阶层出身的孩子就算这两年家里手头宽松点,能支持他们上什么兴趣班,可他们经济能承受的能施与“素质教育”的优秀师资有多少?

        穷人的孩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跟吹拉弹唱吟诗作画的素质无关,而要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素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