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年轻一代中国人的迷茫:也说中国政治话语的代际深沟和改革 -- 酥油茶

共:💬142 🌺885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年轻一代中国人的迷茫:也说中国政治话语的代际深沟和改革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感觉颇说出来了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的心声,家学深厚的政治早熟儿童除外。这篇文章题目是“改革幽灵”,作者的思想也很清楚明白:目前所有“深化改革”,“继续改革”,“进一步改革”的口号他都看不懂,也听不明白,更觉得和自己目前的困惑和看法不搭边。故而感觉“改革”这样的主流话语就像阴影一样,影响了青年发出自己的声音。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九十年代开始的去意识形态化和公共领域对前三十年甚至前四十年实际上的失声让从八十年代后期以后出生的青年和之前的中国人在政治和历史话题上毫无共同语言,党爷爷本来希望“你们得知道,但是不要说”可他们中间99%以上根本就“不知道”,于是之前的共同叙事在这一代后断裂了。。。

    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是被西方动画片,港台娱乐片包围了的,读书阶段是被艰苦的学业压迫着的。有不少红色电视剧,但基本都是讲伟大领袖们小时候,年轻时候多么牛的,或者是AB团,打鬼子的,都是一小部分团体的惊险活动,而没有人告诉他们,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一代人如何看自己的国家呢,从小看到的节目,大部分来源于外国,几乎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在外国了,直到很晚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和“外国”还颇有些不同。爱国是无疑的,但对这个国的“不了解”也是很明显的。这个不了解直到成年早期才爆发出来。

    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上说,我们小学的时候,大学不要钱,我们大学的时候,小学不要钱。我们上学的时候,工作包分配,我们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到我们能挣钱,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于是我们心目中,和其他外国一样的中国,我们和大雄小朋友长大后一样的未来,都被现实打得粉碎。听说我们之后的儿童吃晚饭时已经没有来自西方的动画片看了,我表示惋惜的同时,也深深的理解。

    但是前路如何,当这一批青年作为群体希望开始发声的时候,却发现和前面几代人无话可说,当然这一批人里面的政治热衷者,很快就再发现了历史,可对大部分人来讲,前人的话语体系于他们就像是不同的语言系统。他们在娱乐世界的成长体验前人也无法理解。

    对我这样8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有过什么我们能意识到是改革的东西,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么?没有。改革、开放,和所有那些政治课本上出现的伟光正一样,都仅仅是伟光正,仅仅在政治考试中有用。从一开始,改革,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过什么意义。我的同龄人,有几个关心过狗屁改革的呢?在我同学朋友中最不关心政治的那些人,他们眼中的政治,等同于官场,不过就是捞取利益,保住利益,而已。事实上,在我们成长环境中看到的,就是如此。呵,改革?

    然而正如开头提到的那个段子中所说一样,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一天天的变坏。所以像我一样的很多人,在迫切想要改变的这种处境之中,将眼光转向政治。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满眼的改革。继续改革,深化改革,中国迫切需要政治改革……不论官方和民间,提出的解决之道,都离不开改革。于是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在考试之前背一下,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等,而是不可避免的开始面对“改革”这个问题,而且简直几乎已经相信了改革就是解决之道。这是个多么和谐的愿景呢,和平、非暴力,人性也总是会在最后关头得救: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小文青来说,这真是满足了自己全部的道德乌托邦的内心幻想。因此我一度甚至觉得自己也应该加入体制中,跟所有那些有志于自由民主的同道一起,推动中国的改革。可是,改革?

    事实是,这一代的大部分人确实不知道这个改革是什么含义, “改”总要有个基础吧,这个基础是什么? “革”又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人告诉我们前面发生了什么,而我们成长的世界,这个感官驱动,唯利是图,只靠西方舶来品的娱乐幻想支撑的世界,如果就是改革后的体现,自然我们很难感到它有多么新奇美好,也没有任何指向下一步的方向。我大概九岁的时候,听说邓小平死了,也实在不知道为什么电视要抽风一样放纪录片,这个人做什么了,也不大晓得,虽然已经看了几年新华文摘。现在想来,当然一部分是我爹妈觉悟或许不高,一部分是小学老师只会谈自己多么穷,美国多么好,可能现在已经改成自己多么富,美国多么糟了吧。

    年轻人们一拨拨起来了,我预言离00后上西西河的日子没有很久了,等我们这批人逐渐等到了主流话语权,中国的舆论又会怎样?

    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不管说改革是民间努力的一种路径,或者由上而下的一场政治变革,都不如说,改革是盘踞我们头上的幽灵。官方的谎言已经得不到我们的信任,而改革幽灵却占据了我们的空间。它从未存在,但不论年轻人要说点别的什么做点别的什么,“改革”两字又总是横在那里。它拿走了所有属于我们的正当性,所有属于我们的合法性,因为它是伟光正的,就和共产党所做的一样。我们没有看到过改革,改革却总是在用侵占年轻人的政治正当性、话语权以及其他本应属于年轻人的东西的方式,来证明它自己的存在。那么改革不是幽灵,又是什么呢。几乎可以说,正是充斥整个舆论空间的改革,磨灭了年轻人仅剩的最后的希望。

    既然是幽灵,那么就不应该让它继续因为眷念而留在人世间。应该把幽灵送到它该去的地方。所以我支持改革已死。高氏兄弟说,改革的目的只是救党,论起死活,反而承认了改革本身的正当性。但在我看来,改革之死,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路径之死,或者一场由上层推动的政治变革的死,而是这个早就死了却不愿离去的幽灵的死。对于官方推动的那场名为改革的政治变革,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根本毫无存在感和意义,那个改革,和所有政治课本上的谎言 ,没有区别。但横在我们面前的,是充斥于所有舆论空间,占据所有话语权的改革意识形态。也就是改革幽灵。必须让改革去死,才能找回被改革侵占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才能重新融合年轻人与主流话语的割裂。而寻求新的路径,也才成为可能。

    寻求新的路径,这呼声对前面的人也许是突兀的,对这一代青年可能是自然而然的。

    文章地址

    外链出处

    通宝推:联储主席,
    • 家园 【讨论】才看见,不过明显楼主所描述的那种心态没有任何意义

      继续改革?是不是该理解这个口号?

      这个现象背后体现的是社会多元化,和人的自由选择。

      而另一面,是社会分化的肇始。

      素质教育的提出,表明国家已经不考虑培养通才型学生,而注重发挥每个人自己的天赋。因此,政治学不好没有关系,因为这样注定你与政治无缘。什么改革?不懂也没什么,有人懂就行了。

      所以,这个人的困惑,其实是常人对某专业某行业感到有兴趣而又没入门的时候,常见的情况。免不了抱怨下。

      一般这个时候,遇见好的导师或者环境,是能很快进入门槛的。

      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的情况,恐怕会越来越经常遇见。毕竟现在的教育,高中及一下阶段教授的过于简单和常识化,而一进入大学就迅速转变为专业教育。

      政治、历史、地理、数学、文学……,好多必要的知识在专业教育中没有立锥之地。出现类似的困惑实在很正常。

    • 家园 89年人路过
    • 家园 目前不止海外动画片,海外电视剧也已禁止在黄金时段播放。

      听说我们之后的儿童吃晚饭时已经没有来自西方的动画片看了,我表示惋惜的同时,也深深的理解。
      近期广电总局已经下令,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海外电视剧。

      关键词(Tags): #广电
    • 家园 政治这东西

      要么是高手间隔空PK,要么是外行被忽悠当枪使。

      指望年轻人大多搞得懂政治不现实,实际上大多数普通人,部分男女老幼,对政治都是不懂,且不关心的。

    • 家园 被马扁的感觉,他们很快就会懂的了

      我带了个90-1年的徒弟,比我还愤青,我都不好意思表露我的观点了。

      关于改革,我的看法是,为什么老是要改革?难道从一开始就错了?

    • 家园 90后是中国第一代工业化的人

      也就是第一代在先进生产力环境下的中国人,迷茫很正常.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曾经的中国人要么就是落后的社会的产物,要么就是从西方贩来思想,空降思想改造的.精英的变革,而90后是随着社会变革的民众变革.不论喜不喜欢,不管好的不好的,90后是重塑中国的开始,民权,民主,民生,个性解放,援交.90及其以后的成熟,中国才真正进入工业国家.

      工业化最基本的标志就是社会分工,对政治不感兴趣很正常.其实之前的中国人对政治也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争"太史公曰"这四个字.

      • 家园 我侄女,91年

        上初中时和她的不肖老爹学的模仿伟人秀是:

        "真花。。。宁民。。。更和国。。。,垮台啦!"

        • 家园 小傻瓜会为倒tg的行为哭的哪天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反的愤青把清廷推倒后,发现局面更乱了。。。。

    • 家园 分析一下目前中国社会活跃着的几个年龄段的人

      注意:对象是每个年龄段的“主流社会”即基本代表同龄人中比较成功的那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是控制了社会主要改变方向的人。

      代表年龄段

      30后:其实这部分人已经于90年代陆续退休,并在2010年以后开始进入死亡高峰期,但其中的主流群体还有许多依旧占据着决策层的话语权,如江core等,所以分析一下也是有意义的。

      这部分人是第一代被大规模启蒙的中国人,注意大规模的用法,鲁迅,毛泽东这是上世纪的前八零后和九零后,他们是第一拨接触到西学的少数精英分子,这些前八零后和九零后在成熟期影响了他们口中的部分知识青年,也就是一零后和二零后,到了三零后,基本上在受教育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启蒙知识,无论是来自新式小学还是改良私塾,或者识字班,这一代人普遍在成长期就经历了中国改良思想的启蒙,虽然是很有局限性的。

      这一代人又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代受过传统的文化训练和信仰熏陶的人,古书里那些吉凶的迷信或者孔孟之道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见花落惊心,梦见凶象卜吉凶,还有传宗接代等意识在这代人幼年的教育里扎了根,又具有清人笔记里描述的典型思维方式,他们是过渡的一代。

      同时,这一代人又是“幸运”的一代,如果经过战火饥荒而幸存下来,基本上在还是毛头后生姑娘的时候,就能担当大任。因为前面的占着资源和传统的老一辈在革命之后往往被打倒了,新的政权给这拨年轻人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空间。

      也正因为如此,三零后们对共产党支持的居多,无论背景身份。很多家庭很好的孩子也对共产党死心塌地。童年的战乱让他们能吃苦忍耐,建国后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忙的工作也由他们承担,还要拉扯大人数众多的五零后,这是建设者的一代。他们享受子女满堂,待遇优厚的晚年,是完全应该的。

      政治上,这批人是建国前三十年各项运动的主要经历者和参与者,很多人深受其影响。

      50后,这一代人“长在红旗下”,小时候受到的是强烈的意识形态教育,受社会环境影响,该掺乎的运动都没落下。文革时是红卫兵和红小兵,毕业后一揽子当了知识青年。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在中年的竞争中不敌60后70后新锐而落败。即使勉强留在位子上,也难以获得威信。

      由于早年受到的教育空白很多,且过于片面极端,这部分人在教育上普遍先天不足,传统知识不如30后,西方知识不如70后,是和台湾同龄人比差距最大的一段。实际上,这一代人在少年时伴随大人的革命斗争浪潮,如战争儿童一样受的是不那么完整的教育,也可以说是被牺牲的一代。“失去的一代”他们的下一代80后独生子女,也因此在家庭方面受到不少影响。

      70后,这批人在半保守半开放的童年长大,受到了中国体制内的完整教育,也接受了港台传来的活泼浪漫风气。他们成长期受港台武侠片的影响很大,也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情节。能考上大学的既算是天之骄子,又比60后赶上了更多改革开放带来的发财机会,可以说是遇上了好时候。但又因为房产等因素普遍感到不安定,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下感到不踏实。他们是当今社会焦虑气息的主要制造者。并在西方问题上常常对西方表示崇拜,向往,或者至少是主动靠拢,因为这部分人受西方什么都好的宣传的影响最深,自己的英语又没有好到了解西方的地步。

      90后,他们成长的环境里接受的信息是前几代人不那么容易切身理解的。无论是留守儿童的孤寂生活,还是独生子女的压抑生活,都是曾经背着弟妹乱跑的三零后,天天疯玩的50后,和在父母亲友管束下循规蹈矩的70后难以理解的。而从电子媒体里接受到的信息对幼年大脑的影响更难以估计。90后普遍对之前几代人的历史缺乏了解,原因确实得归功于这二十年公共领域的宣传。再加上信息化的进程和父母子女关系的疏离,导致城里和农村的90后都有普遍的与前几代人脱节现象。但90后并不单纯,可以说相当自我和复杂,网络时代他们在成长期接受的信息量已经远超前人,生活历程更适合用科幻片描述,这一代中国人长大,会出现什么样的思想?他们倒是和西方没有什么隔阂,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中的“精英”分子目前似乎是以基督徒或者民主派身份在西方长春藤大学崭露头角,而还保持纯洁共产主义信仰的小朋友则在公众面前被人肉,羞辱,耻笑。在社会和经济上,开始进入社会的90后遭受了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空前的代际挤压,不要说他们的父母都有房子,中国的家庭代际继承对年轻一代也是很有压力的,这一方面可以参考30后的心理历程。

      总结:代际隔阂的出现本质是人类个体普遍的生命周期和人类社会最近一百年的急剧动荡发展的矛盾。人类只有在小孩子时期才能如鱼得水地吸纳当时的社会现实,二三十岁之后就没有了这样的能力。因此造成的长辈和晚辈的隔阂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 家园 感觉对70后,90后的把握都不靠谱

        70后,对8*8应该有很深的记忆,基本上从头到尾经历了改开,是伴随新闻联播和VOA、BBC长大的一代。对西方从令人目眩的差距感到被西方压迫的反弹都有。这一类人里面,有像你说的崇拜西方的人,但同时也有因为反弹,对西方很反感;因为自小的教育,对中华很自豪的人。

        这一代,我的感觉是比较两极分化,你可以看看网上,最卖力的带路党和最给力的五毛党大多是70后的。

        至于90后,我接触到的小留里面,更多的可以归为五毛,虽然对现行的政治人物,社会现象多有嘲笑,但大多是以娱乐为王的目的出发的。这一代是成长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年代,骨子里,是最自信的一代,至少对于带路党,毒轮运是非常不齿的,是典型的TG,中国我可以骂,外人别掺和的的态度。

        其实,我对90后很有信心。

      • 家园 你漏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60后”

        我对“60后”的定义:从1962年到1971年之间出生的这批人。与此前的30、40、50后相比,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文革前的中国毫无记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文革”中渡过的。因此,对他们来说,“社会主义”等于文革,“革命”等于文革式的“造反”。再加上贫困的生活环境,这使得他们对“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好感,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因此,他们成为了80年代“拥抱蓝色文明”的一代人,构成了88的主力。88后的“精神幻灭”说的也是这一代人。可以说,他们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神空虚的一代(所以高唱“一无所有”的崔健会成为他们的精神象征),但正是这一代人掌握着今天中国至关重要的中层职位,并将在10年后正式进入权力中心。

      • 家园 90后路过

        感觉不那么准确,但依然迷失

        • 家园 年轻人,迷失是正常的

          不迷失的才是反常的。

          不过鸭子所述,和我接触的不太一样,机会所有年代的描述和我接触的都有差异,不过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眼睛,看到不同,是必然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