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之情天喇嘛:生与死的仓央嘉措(完) -- 京华烟云AMIP

共:💬119 🌺6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和北岛一起混的那个多多?

          多多不是男的么?

          不是多多吧,多多不会写的这么差的。

          • 家园 关于《见与不见》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所谓仓央嘉措的作品《见与不见》,其实是一位广州女孩扎西拉姆多多(本名谈笑靖,是位虔诚的藏传佛教徒,追随十七世噶玛巴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写的,来源于其长诗《疑似风月集》中的一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

            转载:《疑似风月集》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上~

            ——很多东西,无关风月,却疑似风月;而所谓的爱情本身,与之相比往往远没有那种力量和情深。

            《痴心无死》

            你已经被最热烈地爱恋过

            一次两次三四五次

            乃至万千无量如恒河沙数

            我仍然要将我的爱露注入

            在你的海中

            你或许不会因此而满溢

            但若非如此

            我将必定干枯

            你愿意接受我的倾注吗

            就像我自始而终的承受

            你的熟视无睹

            《王与曼陀罗》

            突如其来的出现

            我的王

            你立在千年尘埃的中央

            那不知因谁而散漫四野的尘埃

            终于因你而落定

            宇宙止静

            我的抖瑟开始明显

            来自灵魂深处的振颤

            如同来自苍天深处的众神发问:

            你在恐惧什么?

            如同来自远方时光的众神追问:

            你还有什么可以抵抗?

            我的王

            只有你问我才作答

            然而你说

            “你是我宿世种下的花,

            即将在尘埃里盛大绽放,

            开在我今生必经的路上。”

            《耶输陀罗》

            你的忧伤眼看就要

            越过眉头 淹没

            我的双肩

            我的哀愁却无法让你看见

            相信我是爱你的

            如果有从前

            如果有永远

            我的爱从最古老的从前固执到

            最浩缈的永远

            现在为了这旷世的爱恋

            我必须跃上马

            趁着月色离开

            从你的梦境离开

            请你

            也从你的梦境离开吧

            我的爱其实在这个梦之外

            在生死之外

            不哭了吧

            天亮时我将拈花

            你会微笑吗?

            ~中~

            有一些爱,确定存在,我们却永远也学不会……

            《玛吉阿米唱》

            如果没有横逸的衣袂

            金色的脸庞

            还会认得你吗

            如果没有温柔的低语

            透明的眼神

            思念会有多深

            如果不来拉我的手

            如果不频频的回头

            会不会跟你走

            我要如何爱你

            才能穿越浮华

            穿越时光

            不虚妄

            不癫狂

            《仓央嘉措说》

            我是全世界所有的男人

            你是全世界所有的女人

            我爱你

            理所当然

            我是你全部的真相

            你是我唯一的幻想

            你爱我

            理所当然

            我是你的四维、上下

            你是我的过、现未来

            我们相爱

            理所当然

            虚空可以作证

            我们的爱

            比死亡还要理所当然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

            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间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下~

            有一些爱需要去追寻,真正的爱只需要耐心的等待……

            《云水调》

            蛰伏人间三千年

            我是失足的云奴

            跌落凡间

            沉潜在岁月的深渊

            我早已经爱上我的哀伤

            你本该继续你的蔚蓝

            为何驭风而来

            欲携我向何方

            殇渊如我

            需要你多少的热暖

            才可能重新蒸发

            如露如烟

            成雾成霭

            《青天谣》

            临风守望三千年

            我是沉默的苍天

            看你流连

            穿梭在无路的世间

            你可以忘了你的初心

            我不能不信守我的爱情

            我驭风而来

            给你一声应允

            广大如我

            肯将全部的年华

            化作无边的等待

            作磐作石

            似誓似盟

            多多后记:

            曾经在网络上被反复转载的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标题后来更被篡改为《见与不见》),被很多人误传为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其实这首诗出自多多从零七年五月开始写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在《沉默》之前还有《唱》和《说》,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

            “班扎古鲁白玛”其实是梵文的音译,班扎,就是Vadjra,是“金刚”的意思;古鲁,就是:Guru,是“上师”;白玛,就是pema,是“莲花”的意思。“班扎古鲁白玛”:金刚上师白莲花,也就是莲花生大师(第一个将佛法传入西藏的人,被认为是第二佛陀)。而莲花生大师的心咒就是:“嗡阿吽 班扎古鲁白玛悉地吽”,在起名字的时候,我就是从这个心咒中取的。

            这一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于古鲁仁波切·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多多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真的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见与不见》的官司(转自人民网)

            2011年3月,谈笑靖发现珠海出版社未经许可出版了包括该作品的图书《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并把《见与不见》当作仓央嘉措的作品。谈笑靖从王府井书店购得该图书后,将出版社和书店起诉到法院,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并要求出版社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发表致歉声明,并支付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5000元。

            珠海出版社称,谈笑靖公证的博客网页中虽有《见与不见》但并未署名,而且博客没有明显说明或者声明博客内容为原创或禁止转载,因此不能证明谈笑靖享有著作权。此外,出版社还拿出了2008年10月的《读者》,称杂志上刊登过这首诗歌并署名“仓央嘉措”。

            王府井书店辩称,书店对此书有合法进货渠道,且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指出,案件的焦点在于小诗是否为谈笑靖创作。

            法院首先确认了谈笑靖的笔名是扎西拉姆·多多。但法院认为博客作为电子证据具有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的特点,因此这一证据不足以证明作品为谈笑靖创作。

            由于谈笑靖随后还补充提交了她发件箱中留存的证据,证明她于2008年10月7日曾向《读者》邮箱发过邮件,告知对方2008年第20期《见》文署名错误,自己才是作品作者,并提供两个载有其作品的博客网址链接。法院认为邮件具有不易更改的稳定性,因此采纳了这一证据。

            根据邮件和博客两个证据,法院认定两者可以相互印证,证明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内容。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博客或者作品曾被修改,也没有相反证据证明涉案作品是他人创作且完成时间早于谈笑靖博客上传作品的时间,法院认定《见与不见》的作者就是谈笑靖。

            因此法院判决珠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停止出版、发行含有《见与不见》内容的图书《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停止销售此书。

            关键词(Tags): #官司#疑似风月集#谈笑靖#多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宝推

      预约本签名版

    • 家园 《4、扎什伦布寺,仓央嘉措的抉择(下)尴尬的上师》

      4、扎什伦布寺,仓央嘉措的抉择

      (下)尴尬的上师

      扎什伦布寺现在是班禅大师的驻锡地,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建造这座寺院的人,却并非班禅大师而是达赖喇嘛——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珠巴(即后来追认的一世达赖喇嘛)于公元1447年藏历9月开始在日喀则动工修建寺院,历时12年终于修成。

      十七世纪初,当时的著名黄教高僧罗桑曲结坚赞被寺众迎为第十六世池巴,随着后来他被尊为四世班禅并创建了班禅活佛转世体系,扎什伦布寺也成为此后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扎什伦布寺的清晨,笔者拍摄)

      三百多年前,扎什伦布寺中的日光殿,放浪形骸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跪在其师五世班禅罗桑益希面前,声嘶力竭地反复哭述:“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惭愧……但若上师不收回先前授给我的出家戒和沙弥戒,还我自由,我将面向扎什伦布自杀!二者当中,请上师自择其一!”

      五世班禅反复劝说都毫无效果,面对态度如此坚定的弟子,无可奈何的班禅只有徒然叹息。

      五世班禅在他的自传中详细记下了这段尴尬的经历,而陪同仓央嘉措由拉萨来到扎什伦布寺的黄教活佛嘉木样协巴,也曾留下类似的记录,因此该情景很可能曾真实发生过。这位嘉木样活佛后来到甘肃南部的藏区传教,并在那里创建了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那就是黄教六大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

      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师父就是那位无比强势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但师徒之间似乎并未建立起像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那样亲密互信的关系——罗桑益希生于公元1663年,他出世以就被扎什伦布寺认为可能是四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并接到寺内居住,寺院随即向达赖喇嘛请求指示,但后者却未置可否,仅仅说了句好好照顾这孩子了事。

      由于并未确认身份,僧人们对他议论纷纷,导致小罗桑益希在寺内待得异常尴尬,只住了四个月就又被送回了家。扎寺随后又一次向达赖请示如何处理,这次达赖答应先让寺院考察一下再说,据说这个孩子每次都正确辨认出了其前世使用过的物品,从而使得扎什伦布寺第三次向达赖请示,这一回五世达赖喇嘛总算承认了这个孩子的灵童身份。

      罗桑益希八岁时,前往拉萨正式拜五世达赖为师并接受沙弥戒,此后双方来往很少,直到1683年,他年满二十一岁,想再次到拉萨接受比丘戒时,才被摄政桑结嘉措(也是五世班禅名义上的同学,他们同是五世达赖的弟子)告知师父已经闭关入定,不见任何人,也不能给他授戒,年轻的班禅不得不尴尬地另寻授戒师。其实,这时候五世达赖喇嘛已经圆寂一年了,但消息却被桑结嘉措一直严密封锁着。

      1697年,正潜心研习佛法的五世班禅突然接到同学桑结嘉措的来信,说师父业已圆寂多年,我因奉其遗嘱故秘而未宣,现在师父的灵童已经找到,并将迎接到布达拉宫坐床等云云,五世班禅这才知道五世达赖已经逝世。

      不久之后,应桑结嘉措的要求,五世班禅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剃度后授予沙弥戒,并正式收其为徒。据五世班禅的传记记载,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坐床以后,对宗教与众生安宁不甚关心,甚至有不少违反戒律的行为,五世班禅听到这些传说后,特意写信给六世达赖和桑结嘉措,苦口婆心地希望六世达赖努力钻研经典,参加僧众辩沦,继承五世达赖创立的伟大事业,切勿自暴自弃。

      桑结嘉措给班禅写的回信中说:仓央嘉措对佛经的学习不甚用功,我也曾对他一再规劝,但未蒙采纳。希望班禅以师父的身份,多多去信指教,同时仓央嘉措的年龄也快到二十岁了,应授比丘戒,届时仍请班禅前来授戒。仓央嘉措则回信说自己生性不喜欢辩经,他愿意与师父会晤,但不肯受比丘戒,使得班禅很不高兴。

      1702年,仓央嘉措来到扎什伦布寺拜见师父,从而发生了前面提到的那尴尬一幕。最后,仓央嘉措给班禅重重磕了三个头,哭着希望师父原谅他,不要生气,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扎寺返回拉萨,这也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会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扎什伦布寺,笔者拍摄)

      公元1705年,在五世班禅等人数次调解无效后,掌握西藏政权的桑结嘉措与掌握西藏军权的蒙古拉藏汗之间终于爆发了全面战争,最后桑结兵败被杀,仓央嘉措也失去了依靠,被拉藏汗囚禁起来。

      这位拉藏汗曾是五世班禅的弟子,他掌握西藏政权后,决定借助关系较好的班禅系统以压制桀骜不驯的达赖系统,因此表现得对师父十分尊敬,陆续向其赠送了大量土地和庄园,这种慷慨的馈赠伴随着蒙古军队的耀武扬威和藏族人仇恨的目光,使五世班禅显得越发尴尬。

      为彻底消除桑结嘉措的影响,拉藏汗向皇帝上奏,说怀疑仓央嘉措是否真的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要求皇帝派专人来鉴定。早已洞悉这些猫腻儿的康熙皇帝哭笑不得,为了照顾他所册封的这位蒙古可汗的面子,只好派出了一个据说是精通相术的家伙来到西藏。

      在皇帝特使的要求下,仓央嘉措被迫脱得一丝不挂,坐在那里像活体标本一样,被来人上下左右仔仔细细打量个遍,心中的羞辱可想而知。使者终于鉴定完毕,却留下一句不咸不淡模棱两可的话:“这位喇嘛是否为五世达赖喇嘛转世,我确实不知道,不过嘛,他确实具备做为圣人的全部体征。”说完他扬长而去。做为西藏最高层的僧侣和拉藏汗的上师,仓央嘉措那位尴尬的师父很可能也被安排在现场以做人证。

      随后,拉藏汗正式废黜了仓央嘉措,他事先曾征求班禅的意见,但班禅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推说应该请护法降神才妥当,估计他是想避免不得不正面回答的难堪吧。

      但这位活佛的窘迫并没有结束,不久之后,拉藏汗宣布一位青年僧人益希嘉措才是真正的六世达赖喇嘛,在拉藏汗的请求下,五世班禅不得不第二次为“六世达赖喇嘛”授沙弥戒并收其为徒,由于藏族人民仍对仓央嘉措念念不忘,因此这件事造成了相当大的争议。

      为此,康熙皇帝专门派使者向班禅询问这位新的“六世达赖喇嘛”的真伪,班禅又不得不出面为他的新学生辩解。

      公元1713年,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被清朝册封尊号为“班禅额尔德尼”,这标志着班禅活佛系统正式获得中央王朝的认可,“班禅额尔德尼”也代替了“班禅博克多”,成为以后历代班禅的正式称号。

      公元1717年,准噶尔大将策零敦多布突袭拉萨成功,拉藏汗被杀。凑巧的是,策零当年曾在扎什伦布寺出家,也是班禅的徒弟,因此对他相当尊敬,准噶尔人将拉萨三大寺洗劫一空,财宝全部运往新疆老家,但对扎什伦布寺却秋毫无犯,策零甚至还将大量庄园和百姓赠送给师父。

      据记载,在准噶尔占领期间,五世班禅曾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护过许多官员和僧侣,使他们免遭杀害,比如拉藏汗立的那位“六世达赖喇嘛”就是在师父的保护下免于一死,仅仅被准噶尔人囚禁起来。

      1720年,清军赶走准噶尔军队,将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送回拉萨,由于皇帝仍然不承认仓央嘉措的身份,因此噶桑嘉措只好顶着“六世达赖喇嘛”的名号行事。

      于是,年近六旬的五世班禅老活佛不得不又一次出面,第三次为“六世达赖喇嘛”授戒。此后,通过班禅的影响,另一个“六世达赖喇嘛”益希嘉措终于被释放,临别时,忠厚的师父送给早已无依无靠的弟子许多沿途需要的生活物品,并祝他一路平安。

      1737年,七十四岁的五世班禅圆寂于扎什伦布寺。综观其一生,这位活佛确实是个老实的好人,他只想在自己的寺院里安安静静地念经修行,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却不由自主地卷进了一系列政治波澜,并被迫参与其中,从而给自己也给别人造成了一系列尴尬。

      说明:本文来自笔者将要出版的新书《东山顶上的酥油茶——川藏畏途》

      关键词(Tags): #罗桑益西(大圆)#六世达赖喇嘛(大圆)#班禅#达赖#准噶尔#拉藏汗#策零通宝推:玉垒关2,随机微分算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3、扎什伦布寺,仓央嘉措的抉择(上)如来与卿》

      3、扎什伦布寺,仓央嘉措的抉择

      (上)如来与卿

      三百多年前,公元1702年的某一天,二十岁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正在沿着西藏圣湖羊卓雍措的岸边向日喀则进发,美丽的羊湖色彩变幻宛如仙境,但他却没有丝毫心情欣赏身边的美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羊卓雍措圣湖,笔者拍摄)

      仓央嘉措是去扎什伦布寺向自己的上师五世班禅领受比丘戒,受戒意味就着这位西藏神王已经正式成年,此后他就有资格亲政执掌权力。可是,六世达赖的脸上却一路布满了乌云……

      仓央嘉措的家乡在藏南的门隅,现在那里已经被印度占据,可按照当年的行政区划,门隅应该属错那宗也就是现在山南地区的错那县管辖。但无论从人口结构还是从文化习俗,门隅都更接近自由奔放的工布(现在的西藏林芝地区)而非古老严谨的山南,藏语里“门隅”的意思是“门巴人的地方”,有学者考证说仓央嘉措本人就是门巴人或具有门巴人的血统,但这种观点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可。

      仓央嘉措出生于门隅当地纳拉山下域松的一个普通农家,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信仰红教的家庭,仓央嘉措父亲的曾祖父还是一个有名的红教喇嘛。据说仓央嘉措诞生时,周围曾出现许多奇异征兆,观者犹如身处IMAX电影院一般:

      虹彩空横、天雨神花、异香扑鼻,有许多穿戴华丽宝石的神男神女展现在天幕之上,随即又显现出身着披风和头戴通人冠(藏传佛教僧人所戴的尖顶帽)的众多喇嘛给新生的孩子沐浴的景象。仓央嘉措刚出生落地,大地震撼三次,突然雷声隆隆,降下风露花雨,枝绽花蕾,树生叶芽,七轮朝阳同时升起……

      又说仓央嘉措很小就能回忆起前世的信息,具体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名字,种姓、家族、颜色、相貌等等,无一不准确。他刚会说话就讲:“我不是小人物,而是三界怙主、殊胜尊者罗桑嘉措(五世达赖喇嘛的名字),我是从拉萨布达拉宫来的,所以要尽快回去,我已经把桑结嘉措和众多僧侣抛弃得太久了,也应该去朝见大昭寺的觉卧佛像了!”

      旁边人问他:“你是什么人?”他说:“我是阿旺罗桑嘉措,虽然西藏有那么多人,但我的权力比他们的都大,现在我要到布达拉宫去了。”

      这些传说在民间传流开来,也慢慢传到了西藏摄政桑结嘉措的耳朵里。

      据说,桑结嘉措派去鉴别转世灵童的使者接受了当地宗本(相当于县长)的贿赂,最初并不想认定仓央嘉措为灵童——这名当地的县长与不丹法王私下勾结,十分想把仓央嘉措弄到不丹去当活佛。

      使者为了从心理上打击灵童的父母,甚至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你们这些白痴怎么会生出灵童?如果说他是灵童,岂不是诅咒我们的五世达赖喇嘛,希望他不存在,希望他不超生?”又对他们的儿子说:“你这小子,常说布达拉、布达拉有屁用,布达拉已被火烧毁啦!”

      但是,使者们又不得不遵照桑结嘉措的命令,对孩子进行辨认。首先,他们拿出两幅唐卡,分别画有黄教祖师宗喀巴和五世达赖肖像,问他:“你认识这个吗?”灵童看着五世达赖的唐卡,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

      他还辨认出五世达赖用过的金刚撅,当人们拿出莲花生大师雕像和噶玛巴雕像后,灵童立即将前者置于头顶,而将后者放在胸下,随后他辨认出了乃琼护法神的弯刀和哈达,又认出了五世达赖喇嘛曾使用过的本子。

      当使者把达赖喇嘛和其他高僧的帽子给孩子看时,他立即把达赖喇嘛的帽子戴到自己的头上;他认出了一把五世达赖用过的陈旧小刀,并拒绝用新刀子交换;当人们拿着两个牛角让他看,他正确地选择了五世达赖用过的那个;人们拿出两个茶碗,他指着其中五世达赖曾经用过的那一个说:“我的茶碗是这个。”

      总之,每次辨认五世达赖喇嘛的遗物时,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而且进餐时,总要先敬神灵,然后才用餐,甚至抓糌粑的姿势也同五世达赖一模一样,这使得前去辨认的人不得不感动,承认了他的灵童身份。

      于是,在桑结嘉措的严令下,仓央嘉措终于被以转世灵童的身份秘密保护起来,不丹法王等外来势力也被迫放弃了企图,他们并不想与西藏地方政府发生正面冲突。

      从后来零星的记载来看,仓央嘉措的童年时光很可能如同普通孩子那样过得无忧无虑,调皮捣蛋的他也可能像普通孩子那样被哥哥姐姐暴打。在一本据说是记录这位达赖喇嘛生平的书籍《仓央嘉措秘史》中,长大后的仓央嘉措曾回忆说:

      “当我幼年在父母跟前的时候,我家村后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石山。一天,我去那里和几个小孩一起玩耍,突然我的姐姐曲珍找过来了,见我顽劣,她就抓住我脖子上系的班禅大师所赐的护身结,把我拽到一片扁平的磐石上,翻过来掉过去,一顿狠揍。因为我当时光着身子,姐姐下手又重,所以前胸后背的体形都印到岩石上去了,她看到后也后悔不已……”

      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已长成为翩翩少年的仓央嘉措,很可能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经历了其人生中第一场恋爱,这在他的诗歌里似乎也留有痕迹:

      “我同爱人相会的地方,在南门巴的森林深处,

      除去巧嘴鹦鹉,哪个也不知道。

      会说话的鹦鹉啊,请不要到十字路口多话。”

      据说他初恋情人的家住在附近的琼结(今天西藏山南的一个县),英国人查尔斯.贝尔在其著作《西藏的过去和现在》里说,西藏人都以为若是这位达赖喇嘛娶了他那从琼结来的爱人,他的子孙一定强大无比。可惜造化弄人,他们最后并没有双宿双飞。

      后来,已成为西藏神王的仓央嘉措,看着拉萨熙熙攘攘来往的各地人群,突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他无限伤感地写道:

      “拉萨的人群当中,琼结的人最漂亮。

      我最中意的伴侣,她家就住在琼结。”

      凝望着身边仙女般美丽的羊卓雍措,仓央嘉措突然想起来,藏人形容羊湖是仙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现在他认为这个比喻却也恰当,“仙女”是说它的神性,“绿松石”应该和它的颜色有关,至于为什么是“散落的”“耳坠”,那是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仿佛就是一片片散开的。

      可是,那个占据他心中的仙女现在又在哪里呢?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此为民国蒙藏委员会委员曾缄所翻译,被后人认为是对仓诗神形兼备的佳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羊卓雍措圣湖,笔者拍摄)

      六世达赖继续向日喀则前进,马背上的他仍然无精打采,愁云满面,让陪伴他的经师嘉木样协巴等人越发忐忑不安。五年前,这个门隅来的少年做为五世达赖转世灵童被迎往拉萨的途中,正是在羊湖附近的浪卡子宗,西藏另一大活佛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亲自为他剃发受戒,并正式收他为徒,取法名为罗桑仁增仓央嘉措……

      突然,一阵的嘶鸣声打断了随从们的思索,仓央嘉措抬起头来,猛地打马奔向前方,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说明:本文来自笔者将要出版的新书《东山顶上的酥油茶——川藏畏途》

      *************************************************

      请继续关注《4、扎什伦布寺,仓央嘉措的抉择(下)尴尬的上师》(点击阅读)

      关键词(Tags): #灵童#羊卓雍措#班禅#达赖#转世通宝推:中关村88楼,随机微分算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