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广东农村见闻 -- 洗心

共:💬187 🌺1447 🌵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这样吃的.

          木薯整条的洗干净,切段.放锅里煮,熟后来出来放清水里泡如干小时,然后或者加葱炒来吃.或者放锅里再滚一遍,加盐或不加盐都可以吃.直接用手一段一段地抓起来吃了.

        • 家园 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们那里是大概下午的时候还有一顿叫”安“

          类似早餐,就是吃番薯、木薯、香芋的。

        • 家园 那是你吃得少

          整天当饭吃你试试。

          • 家园 木薯多吃会醉.
          • 家园 整天吃你还能活到现在?

            这东西就不适合整天吃,属于逢年过节吃一顿的。

            记得我以前所在村子,有人连吃几顿就见阎罗王了,何况整天当饭吃?

            • 家园 木薯现在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是主食

              看来你真是不懂。

              木薯是要浸水的,要泡一晚上才能去除其中的生物碱,防止中毒。

              加工方法一般两种。一是整条去皮后蒸熟,然后浸水,再掰开成小条状晒干,跟红薯干差不多。二是去皮后切片晒干,然后再浸水,再晒干然后磨粉。

              不浸水的木薯确实是会引起中毒。解法是灵芝煮水喝。

    • 家园 提个小问题。lz对农村的盖房成本有点误差

      提个小问题。lz对农村的盖房成本有点误差,现在通胀厉害,一般100平的一层楼成本也要10w,所以三层楼,也要30w左右,这是很普通的。这当中,人工成本占了一大半。

      • 家园 是的,但两三个人需要住三层楼吗?

        是的, 人工成本占了一大半。但现在大都是核心家庭,两三个人常住, 就算是把过节时候儿女全家回来的需要都算上, 一层半足够了。也确实是这样, 一两家我们进家门上楼参观了的, 有家具的最多七八间屋子(哪怕只放了两把椅子也算上), 其他的房间完全空着。

        超出需要,就是不必要的豪华。 至于连客厅和卧室墙壁都铺了瓷砖,更是不必要的豪华。

        看到有兄弟两家, 宅基地划到一处,两家比邻而居。哥哥发家比较早, 现在的房子是84年起的,两层半。 弟弟的房子刚落成,三层半, 就是连客厅和卧室墙壁都铺了瓷砖的那种。 哥哥说明年要把现在的房子推倒了重建。我看那房子比一般的德国民居不差, 故意问“是不够住,不好住? ”答曰“也不是。 不够新了, 所以要重建。”

        有几十万元搞这样不必要的攀比, 几百元抽水抗旱的电费却可以扯皮大家都不交, 我是觉得这样的农民很变态,没有希望。

        其实, 与其他不少地方相比,广东农村是我看到造房最不攀比的。我看到过不少农村“豪宅”里面家徒四壁,但广东不同,从村民开的车、抽的烟等其他消费, 家里的摆设之类, 与豪宅还算是基本上匹配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体的富裕与村庄公共品提供的反差, 而这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比如灌溉,政府出了几十万给他们修了“三面光”的引水渠, 每年的维护,出点劳力或者几百块也就能够搞定了,但就是没人管、没人做, 下一次急需灌溉救灾的时候又等靠要要政府负责。 如果政府不管, 那么就是因为几百块的事情不做,大家共同承受几万几十万的损失。

        许多地方农村房子的攀比比这个登峰造极多了。 我当年做乡村助学的NGO,就遇到过很极端的事情:家里攀比造了四层高的楼房,“豪宅”里面家徒四壁不说,穷得来小孩都不让上学。 当年NGO的志愿者大都是在海外刚工作甚至还在读书的,大多数人都是租的小房子甚至与人合租, 捐钱捐时间来做乡村助学,碰上这事不是不堵心的。 这事我们经过讨论还是给了孩子资助好让他继续上学, 但对这种愚蠢的造房攀比, 我是没有丝毫理解和同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闽南农村这种情况也很普遍

          但现在大都是核心家庭,两三个人常住, 就算是把过节时候儿女全家回来的需要都算上, 一层半足够了。也确实是这样, 一两家我们进家门上楼参观了的, 有家具的最多七八间屋子(哪怕只放了两把椅子也算上), 其他的房间完全空着。

          和广东不同的是闽南农村盖房的一大主力是偷渡人员。常常是夫妻俩和成年的孩子都偷渡出去打工,家里剩下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碰到大赦了就把小孩也接出去,家里就剩下一两个老人家。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老人走的早,结果兄弟姐妹几个每人都在老家盖了房,但空关着一个人都没有。

          这个确实是观念问题。按当地的传统人一辈子就三件事:娶媳妇盖房子修坟墓。所以不管在不在家住,房子一定要盖的气派,至于里面是不是连耗子都能饿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家园 如果从农民的立场去想问题, 盖好房大房很正常

          从城里人的角度, 当然, 盖好房, 盖大房超出正常需要.

          农民很大部分处于社会的底层, 社会的任何灾难最后大部分要由社会的底层的人承担.

          传统上, 灾难来临后, 农民不能指望政府救济, 必需自救. 而且, 有时还要救济城里的亲朋好友.

          盖好房, 盖大房, 正是这种防患未然的心理反映. 盖好房, 盖大房, 与城里人存退休金类似.

          这里有个例子, 非典期间, 在农村有房住的人, 比在农村没房住的人,更淡定! 假如, 非典长期化, 必然会有疏散人口的考虑. 更何况还有战争的可能.

          从政府的角度考虑, "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应该维持一定的冗余. 我们管这个叫"开发西部".

          盖个好房大房, 再有社会动荡, 天灾人祸, 可以100年几代人都不用再盖房. 只靠地里的庄稼, 照样生儿育女家族繁衍, 过日子.

          80年代, 农村经济刚刚好转, 就是建房热, 而且都是倾其所有, 搞高标准住房. 一个是补欠帐, 另一个是怕政策再次转向后可以"100年几代人都不用再盖房".

          • 家园 你这搞错了,在苏北农村,房子好的是中等户,

            挣钱多的都到城里买房了,只有在城里买不起房的才把农村的家盖好。

          • 家园 传统观念

            赚镖子、造房子、娶娘子、生孩子、抱孙子、翘辫子。

          • 家园 真要防患未然会对土地如此不珍惜? 乱占耕地?

            为了建四层楼不让孩子上学又是什么防患未然?

            "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应该维持一定的冗余

            农村是需要加强基础设施,但不是这么加强的。广东还算好的,不少农村“豪宅”厕所、下水问题没解决, 抽水马桶只是摆设,屋外污水横流。只考虑攀比,大,而实际需要是第二位,甚至根本不考虑。 比如我在山东随口问了一家, 冬季取暖大概四顿煤,比北京人均取暖能源消费高一倍以上,就是因为建房的时候只图大, 隔热取暖这种很现实的需要根本没有考虑。

            可以100年几代人都不用再盖房

            那么, 84 年的建的小楼还有不少空房间,仅仅因为不够新就要推倒重建算怎么回事?

            农村缺乏理性规划乱建, 政府没有规划和引导是最大的责任,农民自身非理性攀比是第二位的责任。但也没有必要为农民这种攀比乱找借口。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政府官员的面子工程人人都骂,但我越来越觉得, 这不只是官僚的问题, 我们的文化里面这方面有问题。 农民个个都要攀比建大房, 如果当了官搞面子工程难道不是顺理成章?

            月初到斯德哥尔摩做了个讲座, 在一个朋友家住了一晚上,他住的房子是1934年修的;另一晚上是旅馆, 是1780年的老房子修整的。连同他们的皇宫也不大,显得旧,按中国标准挺寒酸的。 我路过两次都没有意识到就是皇宫,只知道按欧洲惯例这种两百年前看起来很气派的老房子一定颇有来历,临走那天晚上和一个在那里呆了十年的中国朋友一起去吃饭再次路过才被告知原来是皇宫。 他曾经做过 Sida ( 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瑞典国际发展合作局)在中国资助的项目。 国内乡镇的官员到瑞典来交流,大多抱怨瑞典破旧寒酸,比如旅馆房间怎么这么小之类(我的旅馆房间大概三张单人床大小,厕所洗澡间公用, 可以想象国内官员住这种旅馆会抱怨连天) ; 带瑞典人到中国去, 常常有县里的办公大楼都引得瑞典人感叹“我们全瑞典,都找不出如此气派的政府楼”。

            我倒是觉得,瑞典人这种所谓“破旧寒酸”,满足需要就适可而止, 是瑞典小国寡民却能够平稳发展的一大原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