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爱给我自信的中国--一个70后的反思 -- redbud

共:💬164 🌺978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什么JY,一篇网文而已,信他吹呢

            国外的情况是富二代官二代多,出钱而不是靠考分上名校的大把。

            • 家园 那是现在

              我们那一代出去的时候,哪里有人有这么多钱,而且签证也通不过。我的一个官二代的同学,成绩很好,拿了半奖,家里出生活费,签证7次都没通过。后来还是第二年拿了全奖才出去的。也就这几年,中国富了,签证才容易了。

              大家都是苦孩子辛辛苦苦考试,拿奖学金出去的。我的同学里官二代和富二代都有,但是他们都是考试拿奖学金出去的,没听过任何一个人是出钱出去的。

              • 家园 你的负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更应该想清楚

                我们这一批出国的人,其实一直是用了国家最好的资源的人,就好象我的家人一直做的那样,他们把最好的给了我,我们这一批出国的人,其实也是很早就享用了开放和国家的宽松政策的人。

                这一切是谁给的,你该感激的真的是那个改革开放的政策么?

                中国古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主题里通篇的是反思被洋人看低,寄人篱下的委屈,洋插队的辛酸,然后把这一切痛苦归结为国人的崇洋自卑,自甘当软脚虾,没有树起一扇为海外儿女遮风挡雨的大伞来罩着,让长着一张东方脸的海外华人们可以早早的挺起胸膛。

                可在你洋洋洒洒的慷慨激昂时,有没有想想多年前那些靠一双鞋一件褂子出口的普普通通中国人,在积攒起供你受教育的资源后,他们现在最关心的什么?是不是也是你所最热切追求的?

                • 家园 我没有负疚感啊

                  你的解读有误,我根本没有提被洋人看低,我也根本没有提到自己痛苦,你那一连串的名字,跟我这篇文章的意思相差太远。

                  其实生活的辛酸,在哪里都有。你要是想往上跳,跳出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付出超出一般的努力。我很享受这样的跳跃过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想法,不依靠关系,不依靠金钱,找到规则和制度。

                  • 家园 看到你的回复,就想到一个人的贴子,让人莞尔

                    别用老鼠会这么难听的名字好吧。老鼠会怎么了,其实我压根看不起李大眼说的“我是这个国家十三亿分之一股东”,你有股权吗。你能做空还是做满。你其实连散户都算不上,最多是级别不算太低的一个下线。这个国家几千年从来就不是股份制,从来就是一老鼠会,皇上带着四辅臣的下线,四辅臣带着十六总督的下线,带着108个巡府道台的下线,带着三千二百个知县亭长的下线……总之是少数人控制着多数人,而不是多数人选出少数人。只要不在大雨天碰到陈胜吴广,就其乐融融,娱乐无极到下线。到今朝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老鼠会发展。世上最勤奋的一个老鼠会,人人都在发展下线,人人都争取成为上线。你看,从幼稚园开始的教育就是传销口号,学雷锋其实是为了忽悠更多的下线,是思想上的老鼠会。考学也是进老鼠会,你学不到什么,从中学到大学到硕博士,不过是下线到上线的一通修炼。每年招公务员,简直就是由国家统一发展下线,科长有七八个下线,局长有百十来号下线,厅长有千八百人下线……一级一级往上爬,等爬到铁道部部长那一层,全国坐火车的全是你的下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7ba410102dsfu.html

        • 家园 我就是送完花然后建议楼主回国的

          花,是为他的民族自豪感,无他。

          要是严格一点,建立在月之光面上的自信,是该批评的。

    • 家园 寶推。應該有人去跟龍應台說這些。

      樓主文情並茂,感覺十分真誠。海外需要更多像您這樣的聲音。

      我也是讀著柏楊龍應台長大的。現在她成為了普世教主,民國形象大使,風風光光到處開演講會。幾年前她來到了我這個北美城市,作為曾經的粉絲,我環顧著周圍的滿廳老少,很想舉手講出和樓主類似的話,但終究不知如何開口,或是如何面對開口後必然隨之的高聲爭吵。散會後聽著身後大陸學生嘰嘰喳喳的興奮之聲,心頭悵然又起。。。

      欣慰的是08年以來,如樓主背景和識見的大陸青年越來越多了。希望不久可以看到他們用新中國的文明來說服龍應台,她代表的整個世代,甚至其植根的西方精英。

    • 家园 兄弟我眼泪都要下来了

      不管咱们在哪里咱们还是 老中。

      越来越觉得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不是开玩笑的。说句搞笑的话:我们才是上帝的选民。正由于佛祖、耶稣、安拉、摩西还有孔圣等人的综合保佑,我们才历尽苦难而发扬光大。

      说实在的我总认为70后(尤其是75年到79年之间的)是最健康最全面的中国人。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开放与保守兼顾。

      • 家园 承认我们的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选民,看你是否完全接纳自己的身份。

        只有接纳了自己的身份,文化和背景,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和满足感。

    • 家园 相信中华文明定能薪火相传,无论到何时,无论在何地。

      前些日子和一位非常热爱中国的外国朋友聊天,他对于中国的爱恐怕是不少国人都难以企及的。他甚至多次和他朋友争论,为中国辩护,以至于在不少他的国人眼里,他是个彻头彻尾异类,因为中国对他们而言是邪恶的代名词。

      我们再次说到了中国,因为最近一次活动,教皇来了,全世界的青少年都集中到这里,其中有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有没有有内地的,不大清楚。我朋友并不信教,这也是他被视为异类的一个原因。他跟我说,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那么深厚的宗教底蕴,却偏偏那么多人要来信一个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神,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个神甚至都无法说服他这个西方人,而中国文化他只是看到冰山一角就如此狂热了。当然,我给他的解释只是简单地说香港和台湾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无可厚非。在此,我不想冒犯那些相信神的人,我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我希望我这些言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不适。

      我只是想借这个例子来说,即便是我朋友这么个个例,也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之处;而同时,国人骨子里的自卑,伴随着近百年来的动荡保留了下来,甚至可能传递下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种自卑,或者说因为这种面对着西方文明的自卑,而开始尝试着去接近和了解自身文化,并试图思考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恢复信心,寻求自身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之道。因为我不少朋友,对他们而言,倒也不是多崇拜西方文明,但对于中国文化他们是一种近似冷漠和事不关己的态度。或者说,对他们成为中国人或西方人无太大区别,只是因为黑眼睛黄皮肤,这个无法摆脱的特征,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选择。这是我觉得很伤心的地方,因为中华文明之美,他们甚至都没想过要去了解,其实不是想不想了解的问题,而是他们的人生之中,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选项罢了。比起爱和恨,无动于衷或许才是最让人心寒的。

      作为八零后,出来留学之前,和不少人一样,通常只是关心自己的私事罢了,虽然从小到大我们也是被教育着要热爱祖国,但这个热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还真是出国之后才真真切切体会到的。中华文明之美,让我每靠近她一点,就更加沉迷,以至于这会对我未来选择造成影响。我现在所能做的不过是利用有限的所学,至少让我的老师和同学能多哪怕那么一丁点儿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我也会很高兴了。而回国之后,我希望去更多地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语言,起码在和别人说起来自己文化的时候,不会语焉不详又或者都是西方的东西。如此而已。

      通宝推:方恨少,
      • 家园 我信耶稣

        经常在两种文化里跳来跳去,就是因为有了两种观察,才有了这篇文章的感触。

        其实历史上看,还不是大家轮流兴旺,现在我们快迎到了大发展时期,是幸运的。

        经济上去了,自信来了,再建设精神文明吧。

        咱们中国5000年都生存下来了,说明有些东西是经久不变的。

      • 家园 因为现在中国人教的都是西方文化

        而中国文化本身,反而基本要靠自学的。这个场景滑稽却又透着几分合理。文革破四旧,连带着破掉了文化教育的核心。虽然各种课本还套着中国的壳,核心却基本都替换成西式的了。

        在多数人眼里,传统文化都透着君臣等级的腐臭味,几乎很难认可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本思想。提一个儒字,就觉得臭大街,而对道这种本来形散神也散的学说更是理解不进去。颇有些徒叹奈何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