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第二次货币战争 (1)英镑”原来叫“英磅”? -- 水管子

共:💬22 🌺2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二次货币战争 (1)英镑”原来叫“英磅”?

    第2章 第二次货币战争

    谁是欧洲霸主?牛顿奠定金本位!

    本章导读:

    “英镑”原来叫“英磅”?

    金银复本位制下谁在亏钱?谁在套利?

    物理学家牛顿奠定了金本位制?

    早期硬币的边缘上为什么会有条状花纹?

    劣币一定驱逐良币吗?

    为什么英国能击败综合国力不比自己弱的法国成为欧洲霸主?

    1. “英镑”原来叫“英磅”?

    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当时的欧洲采用金银复本位,而中国采用了银本位,有其内在的原因。原因仍然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货币供应量必须与经济规模相适应。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不可能采用金本位,因为黄金实在太少,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流通,而数量较多的白银则相对较好地满足了明朝的货币需求。而欧洲各国,其当时的经济规模都还相当小,远不能与大明帝国相提并论,白银对他们来说,数量太多,黄金则太少,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拉升了全球的银价,因此欧洲各国当时普遍采用金银复本位制。

    “磅”是重量单位,而“镑”则是货币单位,但它们的英文都是“pound”。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英镑”,其原意应该是“英磅”,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是因为在英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的变化。

    一般来说,货币的单位也是重量单位。就像中国秦朝时的“半两”、汉朝时的“五铢”,英国人使用重量单位“磅”来度量白银。但一磅白银实在太昂贵,这个货币单位还太大,还需要更小的单位。旧英制下的换算关系是:1磅白银=20先令=240便士

    先令(shilling)是一种金币,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苏勒德斯币,便士(pence)是小额银币,在中世纪,它的名字第纳尔、德涅尔或许更为人熟知。早期的欧洲各国,大体上都延袭了古罗马时期的币制。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于是,作为重量单位的“英磅”演变成了世人所熟知的货币单位“英镑”。

    关键词(Tags):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二次元宝推荐:月色溶溶, 通宝推:上古神兵,铁手,李寒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挺好,开卷有益
    • 家园 如此好文 不得不花
    • 家园 本文是发帖者的原创吗?

      如果是转载请注明。

    • 家园 【原创】第二次货币战争 7.欧洲争霸,战争背后是什么?

      7.欧洲争霸,战争背后是什么?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欧洲大陆上最早崛起的两个强国,随后是有荷兰,英国和法国则是后起之秀。当欧洲的土地上强国林立时,必然发生利益的冲突,强国之间的较量就会不断上演。但这种大国之间的较量就像一场长跑,起跑早的,并不一定就会赢。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自此在欧洲失去发言权。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从此衰落。

      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率兵在滑铁卢击败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法国俯首称臣,英国成为欧洲的霸主。

      从表面上看,英国欧洲霸主的地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所获得的。但仔细分析的话,并非如此简单。战争只不过是决出胜负的激烈表现形式,其背后是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葡萄牙与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虽然占了海外殖民的先机,但充其量不过是两个大强盗,依赖于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暴发了一阵子,并没有在暴发期间切实地提升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与经济发展。所以,财富在这两个国家的手上,只会是来得快也去得快。这两个国家的海外殖民活动与贸易,到是成就了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钱都让荷兰赚走了。相较于葡萄牙与西班牙,荷兰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它极度依赖商业贸易,忽略了军事建设,当然更加致命的是,荷兰也未能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欧洲争霸中,法国才是英国真正的劲敌,因为法国的确综合国力很强。论土地,法国当时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土地面积数倍于英国;论人口,1815年时,法国人口3000万,英国人口1900万。[4]论经济规模,法国在18世纪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直到19世纪初才被英国所超过,18世纪晚期法国在经济总体实力上高于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5]论军事,法国有军事天才皇帝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纵横捭阖。也就是说,1815年时,在综合国力上,法国似乎比英国还略胜一筹,照常理应该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才是。但事实上,取得胜利的却是英国,原因何在呢?

      军事爱好者将法国滑铁卢失败的原因归于偶然因素,即法国格鲁希元帅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但笔者认为另有深层次的必然原因。

      众所周知,战争是财富的绞肉机,拼的是战争双方的综合国力,自然也包括双方军费供给的较量。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英法之间的较量并非只有1815年的滑铁卢一次战役,英法之间的战争早在1689年起就开始了,一直到1815年才结束,时间跨度长度100多年。战争是非常花钱的,而英国所有的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战争开始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在光荣革命之后,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

      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了是8%,这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用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付,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张,拒绝支付一笔上百万英镑的军费。而国王之所以没有盖印,是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军队正在前线作战,急需这笔资金,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当时的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它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建立起金融信用,取得社会信任。

      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地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政府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这种通过金融的手段为战争融资,并向投资人支付收益的金融信用工具,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撑,恐怕英国在早期的英法战争中就一败涂地了。而法国的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这给英国带来显而易见的优势。

      因此,1815年滑铁卢一役,尽管法国在其他方面略占优势,但是英国却借助于金本位及其相关的金融体制抢占了金融制高点,把略微的劣势扳成了稍稍的优势。也就是说,即使滑铁卢一役法国获胜,英国凭借工业革命与金本位制等金融体制上的双重优势,最终仍将战胜法国。率先建立金本位,不仅使英国占领了欧洲的金融制高点,也最终把英国送上欧洲霸主的宝座。(第二章完)

    • 家园 【原创】第二次货币战争 6.劣币与良币,谁驱逐谁?

      6.劣币与良币,谁驱逐谁?

      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也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这条规律被本本本义者教条地奉为金科玉律,事实真的完全是这样吗?

      的确,格雷欣法则有时是对的,劣币会驱逐良币。例如,美国在1792年实行复本位制,当时法定金银铸造比价是15∶1,但在1795-1833年的39年里,国际市场上金与银的实际价值对比是15.6∶1,法国在1803年实行复本位制时规定的铸造比价为15.5∶1。黄金的实际价值较高,是“良币”,而银币实际价值较低是“劣币”。最终劣币驱逐了良币,白银从国外(包括法国)大量流入美国,而黄金则从美国大量输往外国(包括法国),美国成了事实上的单银本位制国家。

      但是,也有完全相反的情况。例如我们在第一次货币战争中提到的,明朝中期的白银与宝钞。相比较而言,白银的实际价值较高,是良币,明钞的实际价值较低,是劣币。按照格雷欣法则,应该是劣币驱逐良币,即宝钞驱逐白银,但事实恰恰相反,最终是白银完全取代了宝钞,实现了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化与本位化。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格雷欣法则只是观察到了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的货币驱逐现象,忽略了货币驱逐中的一些重要先决条件,所以当条件发生改变时,格雷欣法则就不再适用。

      事实上,市场上同时流通劣币与良币时,良币的数量是否多到足够满足社会的使用这一条件极其重要。当良币数量不足时,人们将把良币进行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以获取利益,尽可能使用劣币,从而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但是当良币数量足够时,人们就完全没有必要收藏、熔化或者将其运往国外,因为那花费成本,而此时的劣币因为价值较低则会被人们拒绝接受,最终表现为良币驱逐劣币。中国建立银本位制和欧洲建立金本位制的过程正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表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