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边鼓】王子洗碗的时候 -- 史文恭

共:💬102 🌺12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题是

          1. 体制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跑步进入的社会主义这两个政治制度那个先进些?

          2. 一党专政是不是不好?

          1的答案应该不会有太多分歧,尽管是跑步进去的,社会主义应该还是好些的。

          2的答案就不好说了。

          个人观点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什么制度下都有专权贪腐存在。即便是一党专政, 党内的派系其实也是多党派的一个变形。问题是国内现在这些专权贪腐已成常态。连幼儿园里的孩子都知道要孝敬老师。TG任重道远啊。

      • 家园 老兄搞错了

        这个叫《新华日报》的ID,当年被人窃取密码了。这个苦主在1960年代登报澄清过了。

        • 家园 所以《新华日报》进不了京?

          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曾那么大名鼎鼎的《新华日报》,后来只是江苏地方报。

          查百度百科:

          《新华日报》:

          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商定,在南京公开发行中共党报《新华日报》。。。

          1938年1月11日,汉口正式出版发行《新华日报》。该报系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机关报,。。。发刊词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

          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创刊,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

          1946年5月以后,改为中共四川省机关报。。。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毛泽东高度赞扬《新华日报》,称其为八路军、新四军以外的“另一方面军”。

          1948年元旦,《新华日报》华中版发行,为中共中央华中工委机关报。 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为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

          1949年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创办,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 1952年11月1日,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确实干了不少累活Z活,苦劳不小。

          《人民日报》:

          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创刊,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小弟弟生猛。

          同样还有《解放日报》,从延安下放到上海。

          不公平呀,为什么。。。

        • 家园 没看懂,1960年代登报澄清?
    • 家园 【边鼓】王子洗碗的时候(一)CP这种奇怪的物种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在人类这种物种里,CP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群体,因为在一个物种内部,居然有一小部分人是以其他大部分人的幸福为己任的。这样的现象,在生物界中,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而这,即使是从进化这一角度看,这个动机,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啊,

      事实上,CP的理论是带着浓厚的道德高度的,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幻里,CP理论始终是所谓的“自由知识分子”的最爱,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在三十年代,伴随着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共产党一度发展迅猛,但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美共遭受重创,为什么呢?因为之前苏联一直向全世界的CP呼唤,说二战前期的战乱是帝国主义们狗咬狗的又一次证明,美共的成员也同样为此呐喊----然而,出乎意料地是,苏联竟然和咬得最凶的那一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苏联的道德形象自然就跳水了,---托他们的福,美共的成员中一部分的理想主义者因此也大失所望,黯然离去了。

      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东哥当年曾经大批中联部的老爷们“三和一少”,认为王稼祥领导的队伍对广大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帮助太少,并之后大力推进对这些世界范围的受压迫者们的支援,-----如今有一些貌似聪明的“学者”评论我国现在非洲如鱼得水的外交局面正是因为当年东哥这一决策的回报,俨然把东哥这个战略性举措视为一种满是铜臭的“长期投资”,实际这种评论恰恰反映了评论者们本人狭隘和“被资产阶级思想”彻底腐蚀的恶劣立场,----他们不了解东哥的这一举措本来就是CP理论的一个主要支柱,作为史上最强悍的理想主义者,东哥的这一战略完全出自原滋原味的CP理论啊!-----“全世界无产者们,联合起来!”,这一雄壮的号角,从来都是回荡在CP原教旨主义者们的胸中的。

      说到这儿,顺便提一下,任何一个敢于自居“毛左”的同学们都应该自觉地唾弃任何鼓吹中国成为“帝国”的理论,因为这种理论是有悖于CP的基本原则的,支持这种“帝国”理论的只有一种人 ,那就是“毛左”的天敌,-----“苏修”啊。。。。

      而回溯起来,CP的这种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这种感念苍生幸福的道德高度虽然有汲取一些基督教义的渊源,但从本质上讲,这种出发点是因为CP理论本来就是广大的被压迫者反抗过程里所形成,由于受压迫者们对社会资源的占用在个体上是非常稀少和薄弱的,(白话讲,单个工人的手里钱远远无法和资本家相比,)因此,他们想要反抗压迫,就必须利用他们唯一的在人数上的巨大优势,联合起来,---所以,CP必须是胸怀世界的,因为他们的胸怀决定了他们联合的广度和厚度,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力量所在。这方面的例子,可以看看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而另一方面,作为联合的核心,或者宗旨所在,没有比“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这一目标更能吸引受众了。迄今为止,这个宗旨依然闪现在众多医药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的广告里,(“我们关心您的健康,。”等等),总之,在这个回溯中我们看到了CP理论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点正是因为CP成员进行社会改革或者革命斗争中必然采取的途径所在。-----而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不得不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推论,------即,当CP们从被压迫者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时,这个基于反抗的理论基点又将如何变幻呢?

      通宝推:花差花差农民,懒龙,水风,胡一刀,抱朴仙人,
      • 家园 后面的追问很有深度。这可以理解时下的执政与革命的理论吧。
      • 家园 不要意思,吃点,拿点,还送点,赚大了 哈哈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问的好。所以:

        当CP们从被压迫者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时,这个基于反抗的理论基点又将如何变幻呢?

        拿破仑是伟大的,反革命的雾月政变是进步的、合理的。呵呵

      • 家园 【商榷】这个不奇怪吧

        看到“居然有一小部分人是以其他大部分人的幸福为己任的”突然觉得这个问题似曾相似,想了一下才记起这是利已跟利他的问题。

        http://www.hudong.com/wiki/%E5%88%A9%E4%BB%96%E8%A1%8C%E4%B8%BA

        利他行为不只是一种道德教育的产物,虽然其本质也是利已。“居然有一小部分人是以其他大部分人的幸福为己任的”一点也不奇怪吧

        • 家园 再补充一句

          可能点扣抠细节。

          将CP的特点和优势都归于“带着浓厚的道德高度”(如果我对LZ的文字理解是对的话),有点低估广大劳动人民智商和高估广大劳动人民道德的嫌疑,无论历史上的什么革命或暴动,包括那些邪教或什么民主什么共产主义的,人的出发点都是利已或基于利已之上的利他,没多少人会真的100%的为他人幸福去献身的,纯虚的利他宣传能产生那么大的作用?我100%不信。

          当初毛主席派人去非洲,说他那时候就想到对现有的帝国有用,我也100%不信,然而说他当初纯粹是为所谓的CP的道德核心观念而做的,我更不信。当然当初的行动对现在没有产生作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 家园 说到点上了,无产者个体的力量是永远也无法与资本家相抗衡的

        无产者个体没有像以往封建代替奴隶、资产代替封建那样,预先掌握有一定的的社会资源可供调动(有就不是无产者了)。这就决定了,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社会资源占有和调动上与剥削阶层相抗衡。这就要求无产者必须有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就像一个大铁块,打造成刀才有杀伤力,否则一盘散沙,杀伤力还不如一把匕首。明白了这种特点,才能理解为什么cp党(包括tg)都有着与其他阶层政党不同的、严格的组织纪律,为什么当时的人还愿意接受和自觉遵守这种在现在看来有些地方不尽人情的组织纪律。无他,不这样就连获得胜利的可能都没有,是必然失败的结局。这个特性,也就决定了各国cp党在组织形式上,无论以前还是今后,都必然有极大的相似性。

        还有在支援其他被压迫的人民上,支持老史观点,支援时肯定会考虑会对中国有什么实际帮助,但决不会只是作为“长期投资”来看待。tg那一代的许多革命者愿意的话可以过优越的生活,不用过这刀头舔血的日子。革命是因为看到了受压迫人过的悲惨日子(推荐看河友朱百山写的家史),看到了国贫家弱受欺负的境况,才为了反抗压迫和寻找国家富强的道路而革命的。底层群众参加革命也更多的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因此感同身受,他们更能理解那些还被压迫的人的苦难,也因此这种支援和帮助更多的是出自真心。如果只是“长期投资”,当时给非洲的很多投资都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收回的那一天,而且时间一长必然会显示出投资利益优先的一面,人家也不是傻子,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真心支持和利用的差别迟早会被人看穿的。

        当然,支援的同时兼顾中国的实际利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但不能因为这个考量就否定对外支援的根本原意。我对这种情形的理解,就像我当初给汶川地震的受灾同胞捐款时,会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会考虑捐款的渠道(记得最后选的是慈善总会)是否能将钱真正全用于灾区,单位捐款时还考虑过钱数不能多过领导,但所有这些,都不能否定我捐款的基础首先是那种感同身受、希望为受灾同胞尽自己一份力的意愿。

      • 家园 呃……我既是CP主义者,但也是帝国主义者……纠结啊纠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